大語文時代,該不該讓孩子從小就學習中華傳統經典呢?

元典達人


兒童,什麼時候被發現的?人類專門為兒童創作的作品有哪些,是什麼時候開始有,是什麼時候被世界認識的?這些問題如果不清楚,就很難給現代的孩子一個真正的童年。

現在孩子最幸福的事是什麼?世界很多國家的作家為孩子創作了大量的圖畫書、橋樑書、100頁左右的純文字的童書。安徒生兒童文學獎,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等作品哪一部不值得孩子讀呢?

我國那些優秀傳統經典孩子要不要學?答案是要!但必須轉化。如果繼續以死記硬背的方式背原文,肯定不妥當。我國那麼多的作家有一件事沒有好好做,那就是把我國的那些經典用現在兒童文學的方式創造成更多的圖畫書、橋樑書、百頁童書。日本的松居直創作的《桃花源記》,只要看過的,我國好多人應該汗顏,我們背誦那麼多年《桃花源記》,有誰想過這樣的創作?韓國有一套50本兒童哲學童書,每本130頁左右,精選世界50位哲學大師,用現代人的故事詮釋著大師們的哲學智慧,其中我們中國10位入選,讀完之後,才知道我們這方面的缺失。

美國2012年啟用新的各州共同核心標準,其中有一項是小學六年讀1404本書,佔K12閱讀量的77.6%。這個數據很值得我們思考。所以,我認為,我們的小學生暫時不要死記硬背那些經典,把時間就給千本童書的閱讀上。我們的學生六年讀千本童書肯定沒有問題。有千本童書墊底,然後在擁抱我們的優秀經典,效果肯定更好。


高子陽第一語文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分什麼大語文時代的。這是作為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學習和貫徹落實的,所謂大語文時代也是國家近年來也開始注重從孩童時期到整個學生時期都要注重培養的。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經過各個時代的洗禮還能傳承下來是我們老祖宗流傳千古的安邦立國之本。大至一個國小至一個家無不需要。

作為父母應該從娃娃時期就開始培養,孩子還小的時候記憶也快 我記得我女兒一歲多時背三字經好多,像三字經 弟子規 笠翁對韻都是比較容易上口的,小孩子不要求理解。再大點古詩詞 論語等等都需要背誦學習的。一個被詩詞歌賦薰陶過的孩子註定與眾不同,


Honey和你


你好。

首先我們要清楚“大語文”是什麼,倡導“大語文”的目的是什麼。

“大語文”觀認為:語文教育,是以人獲得更好的身心發展為基點的,因此,語文教育不僅在於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語言表達,同時在於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美好健康的情感與心理認知、完善和提升學生的自身人格與人文修養。

“大語文”是把傳授語文知識同發展語文能力、發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把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接愛全面的、整體的、強有力的培養和訓練。

現在的語文課本及考試,確實加大了古文古詩的佔比,同時也拓寬了語文學習的邊界,涵蓋了全科知識。

個人覺得,“大語文”時代,家長要帶領孩子做的是大量的廣泛的閱讀,對於只知其音不知其意的古文,如果家長有能力向孩子解釋其內涵,讀一讀背一背,當然更好。如果只能浮於表面的讀誦,個人覺得還不如選擇更順口的現代文。等孩子大一點,閱讀量多了,理解能力強些,再去讀也不遲。



家有二公主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以下是我的心得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我認為對於傳統文化的學習我認為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果能夠學習到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對於孩子以後的學習、為人處世都有很大的好處。

其次我認為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起到很重要的引導作用,一是能夠引發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二是能夠辨別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對孩子加以正確引導。而不是一股腦把書丟給孩子讓他去學習,這樣不僅達不到家長最初的目的,反而引發孩子對知識的反感。

最後我有一些孩子引導孩子學習傳統文化的方法分享一下:

1、如果孩子年齡尚小,我們可以給孩子講傳統文化的繪本(圖案較多),使孩子對傳統文化有個初步認識,引發興趣;

2、如果孩子稍大,理解能力可以,我們可以挑選傳統文化書籍、故事給孩子閱讀,並加以講解,這樣孩子不僅學習瞭解了傳統文化,他的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甚至明辨是非能力都會得到很大提高;你會有意外收穫哦;

3、家長要根據孩子年齡選擇適合孩子並且孩子樂於接受的書籍,如果一時沒有興趣也不要心急,更不要強迫孩子接受,興趣培養也需要有個慢慢引導的過程,對於傳統文化的學習不要有太強的目的性。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大樂打怪升級記


首先應明白什麼是“大語文”。

大語文其實是包括了語言文字認知、文學常識、傳統文化素養、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綜合素質在內的“大語文”。

時代背景的因素不用多說,這幾年,全國各地的語文試卷就都著重強調回歸傳統文化和母語特色,強調對學生精神素養的考察。

伴隨著全國各地語文試卷都著重強調回歸母語特色和傳統文化,各年齡段升學考試中,語文考試越來越靈活,因此,大語文課程應運而生。

大語文時代,應該讓孩子從小就學習中華傳統經典,這比背答題公式有用的多,這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一、可使孩子從小受優良傳統文化的薰陶。

我曾幫一個準備參加中考的男孩子補習語文,這孩子偏理科,會編程,但語文成績不太好。120分卷面,才得60分出頭。距離中考三個多月時間,確實不太好弄。但這個孩子從小學國學,會背不少國學名篇,當我教他謝作文怎樣審題、立意後,他很快能理解,並能融會貫通,結合他學過的國學篇目說出他自己的看法。對文言文斷句和翻譯也很快掌握了技巧,僅三個多月時間,語文成績就有大幅度提高,搞出了115分的好成績。

二、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對文化及文學的感悟能力。

疫情期間,朋友的兩個孩子要求跟我學習“國學”,都是男孩子,一個四年級,一個五年級(不是一家的)。家長明確提出,重點學習《論語》,我心中畫了個大大的問號。要知道,論語共20篇,492章,內容涉及學習方法、處事原則、治國之道等,且很多內容艱深難懂,兩個這麼小的孩子,可以嗎?我先試著給他們講解中學課本的《論語十二章》,結果推進得很順利,於是我改從第一篇《學而》教起,讓倆孩子不僅弄懂每章《論語》的意思,還要記住裡面的重點實詞和虛詞。現在已經學到了第九章《子罕》,孩子們不僅對孔子的基本情況偶了比較熟的瞭解,對學過的所有篇章能熟練背誦,而且熟知儒家基本思想,瞭解了《四書》、《六經》內涵,也能理解儒家禮、樂、射、御、書、數的六藝內容。現在,我只需講解每章中的幾個重點詞的含義,它們將能順利翻譯成現代白話文。讀書時能做到句讀分明,抑揚頓挫,對幾個常見實詞,能準釋義。我給他們講的第一篇古詩是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再講《將進酒》、《行路難》,不論是理解內容,還是背誦,都毫不費力。一位旁聽的高三學生見狀,感慨地說:“我們學習緊張,加上惰性,到現在都沒能背會《夢遊天姥吟留別》,倆小孩兒真不簡單!”這算什麼,如果再遇上那位高三同學,我會告訴他,這倆孩子現在已經學習並背熟了《春江花月夜》、《琵琶行》、《滕王閣序》、《阿旁宮賦》、《蘭亭集序》、杜甫的《三吏三別》.......瞭解了春秋戰國十大人物,正在瞭解《山海經》。比起正在為文寫不好一篇作文,讀不懂一道現代文閱讀題的而發愁的同齡孩子們,無論是理解能力,還是運用能力,不知強出多少!能不為他倆的學習態度和求知精神點“贊”嗎!

三、開發和培養孩子的記憶能力。

學生中一直流傳著“三怕” 之說:一怕寫作文,二怕周樹人,三怕文言文。前兩“怕”,子有方法解決。就說這第三“怕”,文言文,無非是記憶重點詞和背誦課文。有些孩子真能把一篇不太長的文言文背上一個學期,背誦兼職成了他們的大難關。殊不知記憶力是需要開發和訓練的。教書幾十年,我摸索出快速記憶方法,並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凡我教過的學生,基本不會因背東西犯難。文言文的理解和背誦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這跟現在語文教學主張的“聽、說、讀、寫”的前面訓練何其一致!

四、幫助孩子們開眼界,廣見聞。

學多了傳統名篇,孩子們分析問題、理解問題才能高屋建瓴,而不是把目光囿於眼前這一點,正所謂“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孩子們認識了“經典”,才能夠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引“經”據“典”,只有滿腹“經綸”,才能“出口成章”。相比之下,那些死肯幾本教科書的孩子們是絕不會有如是見識與眼界的。


文苑琴音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語文科目,所以都要通過學習傳統文化經典來提升孩子的語文水平。但是,學習傳統經典文化的重要性不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而是為了厚實孩子的文化底蘊,文化底蘊好的孩子,語文成績自然而然地就能提升,還能給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帶來更不可預估的價值。

給孩子營造一個書香氛圍濃厚的家庭環境

眾所周知,才女武亦姝,就是在書香環境的蘊染下,成為了一個驚豔四座的才女。

武亦姝和她的父母,每天晚上,在柔和的燈光下,一家三口,拿起書本,開始進入各自的人文世界。讀到喜歡之處,他們會一起交流學習。

日積月累中,武亦姝愛上了詩詞的世界,舉手投足之間,充滿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感覺。

只有父母做好表率,自己投入進去,才能帶動孩子一起,這樣的學習才有意義。

父母不能太功利

父母首先要明確一點,學習傳統經典不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一切有功利性的教育都是失敗的教育。

想要提高語文成績,單靠刷題也可以。但是傳統經典的學習,不是找個老師,或者給本唐詩宋詞就可以。

這樣的學習就是知其一不知其二,懂字面意思而不知其深意。毫無意義。

興趣是一切美好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有興趣了,就能學好又能堅持下去。

父母可以帶孩子去一些古鎮遊玩,感受古建築的獨特氣息和魅力;可以生動有趣地給孩子講述一些經典著作的創作背景和歷史故事,吸引孩子的興趣;也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些古代詩人詞人的命運多舛的故事,好多詩詞都是在這些背景下創作而成。

有了這些鋪墊,當孩子在讀一首詩詞時,他能自然而然地想到這首詩背後的故事,和作者創作時的艱辛與不易,他的感情能融入到其中,並且內化於心底,慢慢形成自己的文化底蘊。

這就是學習經典的意義。

最後,還是想強調一下父母的參與與陪伴,才是孩子學習任何事情的重要因素。耳濡目染的環境下,才會造就一個個不同的孩子。

有的孩子總是捧著書本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學習的樂趣中,而有的孩子,上網課的時侯,都要拿出手機玩遊戲,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區別。

我是蝌蚪麻麻,希望我的回答能給到你建議。


蝌蚪麻麻育兒經


中華古代經典都是精華,應該多閱讀,多背誦,多抄寫。通過閱讀,增加語文素養和文化涵養。

會背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詠。

腹有詩書氣自華,精美文章讀多了,有利於個人成長,越來越學業進步,有利於思想提高。

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特別是青少年學生,一定不要忽視這一文化沃土,一定要珍惜這寶貴的精神食糧!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在越來越重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願中華文化在新時代不斷髮揚光大!


校園微言


單就目標來講,肯定是需要的。但往往不是目標的問題,而是如何讓孩子能夠喜歡傳統經典呢?或者說怎麼樣讓孩子能夠堅持誦讀經典呢?

針對孩子在10歲以前的特點來講,讓孩子喜歡或者堅持誦讀《論語》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小孩子是不會因為有用而堅持的,他們通常會因為有趣而堅持。這是孩子的特點之一。

在順應孩子的這個特點的前提下,傳統經典裡面的唐詩宋詞,是很好的啟蒙素材,短小有韻律,鏗鏘和諧,字義精準,可以說改動一個字,意思和味道都大有區別,所以說以唐詩宋詞為代表的古詩,是值得一個人從小背到老的。

另外,《漁翁對韻》或者《聲律啟蒙》等這些也是琅琅上口,適合孩子的認知特點,也可以背誦。

如果想讓孩子學習背誦《論語》,最好是從裡面的背景故事講起,先讓孩子感興趣,再每天分段背誦,背誦時最好也是一種互動遊戲,家人都可以參加,會極大的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切忌生硬的要求孩子單方面強背,很可能會早早堅持不下去,而且還破壞了孩子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玫瑰][玫瑰]

更多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悠悠老師講育兒,在評論區留言,我會做解答。[玫瑰][玫瑰][玫瑰]


悠悠老師講育兒


傳統要學,但要辯證的學,因為傳統的東西隨著時代變遷也不一定都是優秀的。另外,學習方法要改,現在所謂的學習傳統就是在語文課本中用文言文取代現代文。學生背累的要死,壓根不理解,老師教的很輕鬆,翻譯一遍結束。傳統該怎麼學?顯然目前教育部和課本主編都沒搞清楚。


大徐笑看風雲


我認為不管在任何時代,從小學習傳統文化經典都是非常有益的。

首先,孩子幼年處於記憶力黃金期,大量讀誦經典,有助於孩子大腦的發育,大腦神經元會變得很豐富。將來孩子對事物的理解會比較有深度,思辨能力也比較強。而且會再潛移默化中有了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蘊。

其次,從小讀誦經典對孩子長大之後的幫助也很大,社會浮躁,物慾橫流。經典對人的品格的塑造非常有力的。現在很多明星抑鬱都是靠讀經典走出來的。成長中遇到困苦時,反覆思維經典中的話語,會很快走出困境。

還有,從小學習經典,面對語文考試也會應對自如,對高考的幫助也很大,這是一個比較功利的出發點,最重要的是能夠汲取到經典文化中的智慧。

所以,我非常贊同從小學習傳統經典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