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神勇“洛陽營”淮海大破黃維“威武團”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神勇“洛陽營”淮海大破黃維“威武團”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上,伴隨著恢弘激昂的《鋼鐵洪流進行曲》,100面功勳榮譽戰旗重新集結、整齊列陣,氣勢如虹通過天安門廣場,成為此次規模空前的大閱兵重要亮點之一。

本系列文章將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為您逐一介紹這100面戰旗背後的歷史,由於能力、時間與精力所限,內容依然可能出現錯誤,還請各位讀者不吝指正,並接受我們最誠摯的道歉。

100面功勳榮譽戰旗背後的歷史(10)——洛陽營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神勇“洛陽營”淮海大破黃維“威武團”

1948年3月在解放洛陽的戰鬥中,該營首先突破被敵人稱為“固若金湯”的洛陽東城門,為解放洛陽立下了頭功,也創造了我軍歷史上攻城戰的範例,戰後被華東野戰軍前委授予“洛陽營”的光榮稱號。

“洛陽營”是1944年8月在魯南蒼山成立的,隸屬於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第八師二十三團,組建時下轄3個連隊。一連是1928年成立的一支紅軍連隊,曾參加過彭德懷、黃公略領導的平江起義,參加了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二連成立於1938年,曾建制於八路軍總部警衛團;三連成立於1941年精兵簡政時,是由編余幹部組成的武工隊和地方武裝合編的連隊;現編營屬機炮連是1946年由營部機槍排擴建的。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神勇“洛陽營”淮海大破黃維“威武團”

"洛陽營"授旗儀式

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年代,“洛陽營”作為一支主力部隊,為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國,前赴後繼,英勇奮鬥,曾轉戰17個省區,經歷了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徵、八年抗日戰爭和三年解放戰爭,參加大小戰鬥六百餘次(著名的有棗莊、濟南、洛陽、開封、淮海、渡江、解放寧波、舟山等戰役戰鬥),先後湧現出了“首先突入棗莊第一連”、“團結模範連”、“爆破模範排”、“陳金合班”等19個英雄集體和捨身炸敵地堡、被陳毅元帥譽為“徹頭徹尾的共產主義戰士”的陳金合,寧死不屈的鐵人軒廣盛,機智勇敢、單人俘敵一個連的青年英雄安保全,華東一級戰鬥英雄張明、華東戰鬥英雄林茂成等一百餘名戰鬥英雄、六百餘名功臣模範。部隊磨鍊出了能攻善守、夜戰近戰、孤膽作戰、英勇頑強、嚴守紀律的戰鬥作風。

1948年3月,人民解放軍陳謝兵團和陳唐兵團對據守河南洛陽的國民黨軍發動攻堅戰,史稱洛陽戰役。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神勇“洛陽營”淮海大破黃維“威武團”

戰鬥英雄營長張明

3月7日,中共中央軍委批准陳唐、陳謝兩兵團發起洛陽戰役,戰役由華東野戰軍參謀長陳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統一指揮。洛陽為國民黨軍戰略防禦重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洛陽城東門又是全城守備重點,由國民黨青年軍第206師守備,工事堅固,城門封堵,城外設有鐵絲網、拒馬、外壕等多重障礙。我軍把握有利戰機,第8、第9縱隊於8日分別襲佔偃師、新安、澠池,控制了阻援陣地。第1營經過新式整軍運動,官兵士氣高昂。受領任務後,多次偵察城防設施,廣泛開展軍事民主,詳細研究進攻方案,反覆進行爆破和突擊演習。11日19時攻城開始,該營3個連隊在強大炮火掩護下,緊密配合,連續突破18道工事障礙,炸開兩道城門,首先攻入城內。國民黨守軍組織炮火猛烈反撲,營長張明帶傷堅持指揮,全營官兵頑強抗擊,打退守軍數次反撲,鞏固住突破口,為後續部隊開闢了進攻道路,對戰役的勝利起到重大作用。經過激戰,至14日晚,全殲國民黨青年軍整編第206師師部及兩個旅,解放洛陽。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神勇“洛陽營”淮海大破黃維“威武團”

洛陽戰役結束後,營隊官兵在洛陽東城門合影。

此場戰役共殲敵2萬餘人,生俘中將師長邱行湘等1.5萬餘人,斃傷敵4900多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及其他物資。首先突破洛陽城東門的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8師23團1營,1948年7月7日,被華東野戰軍前方委員會授予“洛陽營”榮譽稱號。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神勇“洛陽營”淮海大破黃維“威武團”

“襄陽營”和“洛陽營”大破“威武團”

1948年12月,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已進入到一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時期,12月6日下午,對國民黨軍黃維兵團總攻的戰鬥打響了。中原野戰軍在華野配合下,集中了11個縱隊的兵力,分別從不同方向對當面的國民黨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黃維兵團被包圍於雙堆集地區後,固守待援,設置了以交通壕、鐵絲網、鹿砦、梅花地堡群等構成所謂“固若金湯”的環形防禦陣地;並以坦克、火炮、輕重機槍組成層層火力網,使解放軍無法將其分割殲滅,這就是國民黨軍竭力推崇的“硬核桃戰術”。

然而,到了12月13日,黃維兵團的“硬核桃”在中野層層剝皮的猛烈攻擊下,外圍工事已全部被佔領,其內部防線、核心陣地已全部暴露在解放軍的攻擊下。為了徹底殲滅黃維,解放軍華野圍困杜聿明部隊的3個縱隊趕來助戰。此時黃維殘部被壓縮包圍在縱橫不足兩公里的地域內,盤踞在大王莊、尖谷堆、揚圍子幾個核心據點內。為了守住這些防線,黃維派出被稱為“威武團”的54團,防守在兵團部左翼不足1公里的野戰集團工事裡。黃維為了鼓舞士氣,在斷糧的時候,還把為數不多的空投糧食首先供應給這個團,把兵團部的馬匹殺了給他們吃。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神勇“洛陽營”淮海大破黃維“威武團”

要徹底殲滅黃維,就必須消滅“威武團”。14日黃昏,中野六縱、華野三縱開始對雙堆集東北方向國民黨18軍的核心陣地進行攻擊。參加主攻的是華野三縱赫赫有名的英雄部隊23團1營,即“洛陽營”和中野六縱最擅長攻堅的部隊49團1營即 (因1948年7月的“襄樊戰役中”,該營英勇頑強、敢打敢拼,首先突破了襄陽城防而得名),兩營共同擔任突擊任務。兩大野戰軍的兩支兄弟部隊,認真研究國民黨軍的防守情況,進行討論,制定出了詳細的作戰方案。

中野“襄陽營”的指戰員們,一鍬一鍬地掘開凍土,為華野“洛陽營”的戰士們修好整整齊齊上寬下窄的戰壕,並在兩側排出大小不等的地堡、防空洞,壕內有小水井、彈藥箱做成的標語牌路標、掩蔽部和指揮所。兩支兄弟部隊的聯合指揮機構建立起來了,由中野49團統一指揮戰鬥。

14日下午4時45分,總攻的炮火打響了,解放軍集中強大火炮,對國民黨軍的陣地進行毀滅性的轟擊。上百門的榴彈炮、山炮、迫擊炮發射的炮彈,自制“飛雷炮”,鋪天蓋地地傾瀉在陣地上,震得大地在顫抖。炮火足足轟擊一個小時,國民黨軍苦心經營的陣地工事便灰飛煙滅了。兩紅一綠三顆信號彈升上了雙堆集的夜空,西南邊的“襄陽營”和東南邊的“洛陽營”同時突入敵軍陣地。在朦朧的月光下,戰士們左臂上捆紮著作為聯絡信號的白毛巾,沿著殘斷的交通壕,一個爆破組上去,倒下了,另一個組又衝了上去,與隱藏在暗堡裡的敵人廝殺,並迅速向敵縱深陣地穿插。兩支兄弟部隊緊密配合、協同作戰,勇猛頑強。一條戰壕突破了,又一個暗堡被摧毀,一道國民黨軍縱深的火力網被清除。在戰鬥中“襄陽營”一連三排打得只剩下了3個人;“洛陽營”二連指導員壯烈犧牲。

“襄陽營”和“洛陽營”經過2個多小時的血戰,終於攻佔這一集團工事,黃維兵團的最後一道防線被突破,“威武團”大部被殲,僅存百餘人逃回雙堆集。

1949年2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軍第65師第165團第1營。

1949年4月,參加渡江戰役,在安徽蕪湖地區渡江後,進軍浙東,和兄弟部隊一起,解放餘姚、寧波,肅清穿山半島殘餘國民黨軍。

1949年7月,攻佔象山。

1949年8月,攻佔大榭島和梅山島。

1949年10月初,攻佔金塘島。

1950年5月,攻佔定海本島和岱山、長塗等島嶼,解放舟山群島。

1958年改稱舟嵊要塞區第1營。

1985年改稱舟山警備區第1營。

現南京軍區舟山警備區守備第1營。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神勇“洛陽營”淮海大破黃維“威武團”

組織官兵進行野外訓練

舟山群島解放後,該營隨22軍進駐舟山,之後便在舟山群島紮了根。該營繼承和發揚了革命戰爭年代的戰鬥作風和優良傳統,高舉“三個代表”的偉大旗幟,與舟山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積極參加地方的經濟建設,支援地方進行搶險救災,配合地方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完成了大量的急難險重任務,為建設舟山、保衛舟山做出了貢獻;部隊的全面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營黨委多次被舟山警備區、浙江省軍區評為先進營黨委,營隊連年被評為軍事訓練先進單位、行政管理先進單位、後勤生產先進單位和軍民共建先進單位等。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神勇“洛陽營”淮海大破黃維“威武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