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子過成詩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把日子過成詩

想人生也就短短三萬日,你是悲苦的時候多,還是歡愉的時候多呢?把日子過成詩,是平淡生活中一種貴族氣質,無關財富,只關修養。

從前一直有種對閒雲野鶴、山野高人的崇拜,總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圈一塊田,傍一座山,弄一池水,侍一院花草。可是俗事繁忙,日日奔走中便容易忘了初心,也生出許多割捨不下,那舊時心願便慢慢擱置了。把日子過成詩,更像一種美好願景。

如今走入三鳴,倒是又重新生出詩意的日子。

三鳴的名字是詩意的,全是來自《詩經》的靈感,“呦呦鹿鳴,食野之萍”“鳳凰鳴矣,於彼高崗”“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我讀這滿紙的詩意,亦為這詩意的歡喜浸染。

三鳴的圖文是詩意的,古香古色,彷彿帶我重回了幾千年前,伏羲生時,神農嘗百草時,黃帝耕種時,又從上古三文中傾瀉而下,帶我走過《禮記》,走過《尚書》,走過大浪淘沙,走到華夏文明的今天……

三鳴的課程是詩意的,每次背景音樂響起,隨著“呦呦鹿鳴”或是“鳳凰鳴矣”的詩句,先生將一節課娓娓道來。先生講吃,講五穀的智慧;先生講女子,講女性如何保持美麗;先生講修養,講每個時令的起居日常……每次晨起午後,空出時間來聽一段先生的課程,便隨著那婉聲柔語,重新裝備身體的部件,身心愉悅地再次啟程了。

把日子過成詩

三鳴的文章是詩意的,凡節氣必有圖文,我得以知曉立春原來也做過春節,清明可以釀一壺桃花酒,還有種種養生妙論,原來《黃帝內經》讀起來並不晦澀。聽完先生的課程,再讀一篇三鳴文章,那些學來的似乎更深刻了,又似乎被簡化了,字字浸潤到心裡。

把日子過成詩,這不是三鳴正在做的事情嗎?也是三鳴給我的。

從沒想過,日子竟真可以這樣度過。比如早晨,起來不著急梳洗,煮上一鍋粥,緩步行到院子裡,公園裡,看看花,感受春生陽氣。再走回去喝一碗熱粥,只覺一天的能量都充沛了,再開始一天的工作學習,也不用渾渾噩噩。其實只是早起幾分鐘的事情。

這些都是三鳴給我的,我把它分享給你。把日子過成詩,願你也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