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家整頓影視行業,你感覺一線明星拿多少工資合適?

天天剪輯vip


中國影視圈急需好作品來滿足人們越來越挑剔的精神需求,重振中國文化的軟實力,這已經是一種國家發展戰略問題了。但現在的明星高片酬嚴重限制了好作品的誕生,已經成為眾矢之的。

目前,一部電影或電視劇的市場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投資額也是有限度的。而一線演員的片酬越高,給其它演員、編劇、工作人員、後期製作的資金就越少,導致整個戲的整體制作水平就會下降。在國內一線演員高片酬情況下,國產精品影視作品卻少之又少,爛片、雷片倒是層出不窮。

但一個影視作品的精彩並不能只靠某一個演員就能支撐起來,國內影視圈因此形成的這種習慣很可怕,正在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小蝦米視頻


演技但凡一般的小鮮肉開個2000月薪保底就夠了,然後接一部片子前小鮮肉與投資方製片方簽訂協議,上映後根據口碑,如果口碑好到炸裂,投資方給予獎金;如果滑鐵盧了,小鮮肉要按合約賠錢。


朱小妹講電影


之前回答過類似的題目【演員月薪制可不可行】,我也講過不能,講的深了通俗易懂又被和諧反覆修改、講的淺了大家又不懂,搞的裡外不是人……


這個題目相通,具體拿多少我也不敢下結論,在能力範圍內拿多點我認為很正常(至少我以現在的認知我認為韓紅古天樂拿多沒問題),拿少了也很寒心。不在能力範圍之內,拿多了那就必須抵制了。

廣電發佈了限薪令也沒有指出一個演員到底拿多少,而是控制在一個範圍,我猜想也不是說廣電不能一擼到底而是——難,不是一般的難。

現在的演員畢竟是私人工作不是隸屬國家直接管控,廣電限制個人收入,實則等於是限制行業的發展,所以只能控制,畢竟個人的財富不能增長,國家也富不起來。

一線明星,現已知的最高能拿到1億的片酬,最終到手也有幾千萬,稅費同樣有,所以在市場的經濟下也講不出錯與對。

一線明星拿一次片酬就是我們普通人一輩子難以企及的。

看到拿那麼多我們仇富是一定有的,這個因素可能每個人都有。

到又老實講,能拿這麼多如果稅費交的更多我反而支持,進國家和進私人我還是會選擇的。

而現在是稅費具體有多少誰也不知道,網絡上爆出的那些偷稅的也不在少數,所以與其嚴格控制片酬倒不如直接加大稅費嚴格管控,讓其為國家打工。

一線明星……國家一級演員同樣有這個級別的,片酬也達到了上千萬。

這種背景的一線明星,你說拿多了,貌似國家也沒有過多的干涉。拿少了,可能本人無所謂,總歸是有個鐵飯碗。

所以一線明星拿多少?誰也說不上來。

這也不是我們所操心的了,限薪令、限籍令一一實行,這就說明國家正在遏制行業的暴力,還行業一個健康的環境,期待吧!


二次元獨愛


當然是月薪年薪制,每月發工資每天工作八小時,加班也給加班費。工作類型也分三六九等,危險係數高低來區分工資多少。

工資建議就普通大眾一體化,就比如我家這邊基本工資1200,還是得加提成,畢竟沒有提成那些明星肯定會偷懶。

關於明星消費挺高的問題,建議經紀人公司包吃住,包穿消。(衣食住行吃喝拉撒)

最後每年每個經紀公司建議來一次最佳演員員工評比大賽給予獎金。

最後建議工資在5-6千左右,根據城市消費水平不一樣可以適當網上增長。




友誼剪輯


多少都行,單獨來一套繳稅比例,月入百萬以上繳70%,千萬以上繳80%,年度過億綜合評定後繳總額的90%。

偷稅漏稅全部收入罰沒。舉報人可得總額的5-10%,一切問題迎刃而解,如果還不夠,給舉報人提高的30%,我相信人性!當助理舉報明星可以拿到幾千萬的時候,親爹也攔不住。

問題是,裡面複雜的利害關係,這麼行之有效的政策是不可能出臺的。



天涯以遠


全國成立演藝公司,像香港tvb一樣,不加入的全國一律封殺,按票房利潤和演員貢獻大小,給與演員一定的分紅並評選出一二三流演員,按演員類別不同設定相應的工資標準,設立最低和最高工資標準,年底設立年終獎金,工資和獎金標準最高不應高於科研人員,讓我國形成一個下一代都以科學家為偶像的良好氛圍。


走著去新疆


首先是演員也是一種職業,只能是工資制,另外那就要看特殊貢獻,崗位特殊津貼,表演演技津貼等,對於明星這稱號也要象評院士勞模一樣做


點石成金8100


綜藝圈的天價片酬同樣令人咋舌,一線明星錄製綜藝每期在300萬到500萬之間,一季下來片酬也在3000萬以上。在去年曝光的片酬榜單中,范冰冰以一季8000萬高居榜首。動輒上千萬的天價片酬確實已成為業內很普遍的一種現象。

業內人士表示,2016年一二線演員的片酬增長了近250%,一部成本3億元的電視劇,明星拿走2億片酬。相關數據顯示,部分國內演員的片酬甚至已達到影視劇全部成本的50%到80%。

而在歐美等影視發達地區,明星片酬通常不超過30%,他們將更多的資金放在了拍攝、製作上,也難怪《權力的遊戲》等美劇憑藉精良的製作宏大的場面每一季都能好評如潮,而部分國產劇敘事混亂劇本敷衍摳圖成癮,卻總抱怨觀眾歧視國產劇打分太低。

此外,據資深經紀人透露,這些片酬的絕大部分都到了一二線明星手裡,一線片酬近億元,而新人拍幾個月才只能拿到10多萬,更別提那些群眾演員了。演員片酬貧富差距過大也成了現在的一大問題。

如今是“粉絲經濟”時代,小鮮肉小花們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確實能為其參與的節目帶來一定的號召力,這些流量明星能為一部劇帶來超高的話題度和關注度,相比啟用新演員來說,用流量明星相對比較保險。因此,製片方為了保險起見往往會將演員知名度號召力放在首位。

而這些自帶關注度的人氣明星總是有限的,人家檔期多時間少,電視劇這種週期性較長的工作自然不比綜藝來錢快,為了搶佔一線明星的檔期,競價片酬也成了常態。在明星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加上市場的哄抬,片酬自然一路水漲船高。

明星片酬為何這麼高?天價片酬終於有人管了,史上最嚴整治出臺

“天價片酬”背後,折射出的是電視行業畸形發展的態勢。如果一部電視劇,主要演員拿走70%成本,剩下所有人瓜分30%,這樣留給劇本創作、拍攝、後期製作的費用就相當有限。可想而知,在這樣的分配體系下,攝像燈光佈景編劇導演會精益求精嗎?難怪這幾年“爛劇”的比例越來越高。此前某部“摳圖劇”據傳女主anglebaby拿了8000萬片酬,全劇大量使用摳圖和替身,簡直又一次刷新了觀眾對國產劇的底線。


明星片酬為何這麼高?天價片酬終於有人管了,史上最嚴整治出臺

觀眾對“天價片酬”的抗議從未停止但也只能一邊追著爛劇一邊無可奈何,央視也曾就國內演員片酬過高做了專題報道,去年9月發文痛斥演員天價片酬,文章稱,不少影視劇裡,用於演員薪酬的花銷佔到整個項目費用的一半以上,而最該花錢的後期製作、特效等環節,卻只能在有限的預算裡“戴著鐐銬跳舞”。

就在去年9月22日,電視劇行業四大協會聯袂出臺號稱為史上最嚴的限酬令——《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

《意見》要求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這一嚴格規定,給拿著千萬片酬的明星們潑了盆冷水,但寄希望於“限酬令”能有效遏制這種病態的情況,卻未免太過樂觀。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今,很多有實力的製作公司將片酬轉化為股權、紅利等,以此更加緊密地鎖定和一線明星的關係。許多演員為避開高片酬的名號,自己當出品人、製片人,實際收入的空間更大了。

遏制高片酬只是第一步,還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投入分配機制,切實完善監管制度。高片酬不是明星或製片方某一方的問題,但明星的自覺和專業素養也很重要。要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還需主管部門、製片方、演員、播出平臺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我相信這只是暫時的。


多加青菜



01

現在的一線明星大多是一年上千萬元的收入,甚至上億元,相比於普通百姓一年可憐的十萬元左右的收入,真可謂是天上地下的差別,普通人恐怕奮鬥一輩子都難以賺到這麼多錢。於是有不少的人心裡出現了不平衡,認為這是社會分配的不公平。

大牌明星可以收穫全社會的掌聲和鮮花,他們出演各種大電影,擔任主角,接拍高價的廣告,到處走穴賺出場費;但是二三流的明星卻沒有這種待遇,他們在電影裡只能擔當配角,只能接拍不知名的廣告,出場費也少的可憐。按理說,他們的演出水平並沒有如此大的差距,何以收入相差懸殊呢?

02

娛樂,體育這些文化行業的特點是“贏者全吃”。從經濟學的角度上分析,贏者通吃的根源在於這些明星提供的產品是公用物品,公用物品的特點就是可以讓許多人共同享受,而不會互相排斥。

大部分人在觀看電影或是聽音樂時,肯定都想要看或是享受最好的產品和服務,但是我們可能沒有專業人士的水平,對電影和音樂有那麼高的鑑別能力 ,所以能夠依靠的只能是明星的市場影響力,首選的自然是大牌明星的電影和音樂,他們所積攢的人氣越來越多,自然市場的需求就越來越大。明星的高片酬一方面是該類行業的特點,另一方面是我們大部分人的水平才導致了明星的高片酬。

看看現在明星的競爭市場吧,不少的俊男靚女奮不顧身的投入到明星大隊中來,一線明星的數量又是極其稀少的,真可謂是萬里挑一,我們只看到了一線明星的收入高,卻沒有看到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倒在了通往明星的道路上。他們所受到的壓力,不論是身體上的還是生理上的,常人一般難以忍受,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易患抑鬱症的群體等等。

這和其他行業一樣,處在行業最頂尖的位置吸取了最豐富的資源,可能就是全部的資源。

03

科學家的發明研究是對人類社會有巨大貢獻的價值,而明星的演出又有什麼價值呢?

他們拿科學家做例子,認為一個科學家辛苦研究的收入卻抵不過明星十幾分鐘的出場費,以此想要說明中國人不重視知識,卻喜歡看那些他們稱之為“戲子”的演出,於是“無知的中國人”“可悲的中國人”的論調出來了。

看到很多人都拿那些做出重大發明的科學家做例子,看他們雖然收入不高,但是卻做出了改變,比如屠呦呦發明了青蒿素可以治療千萬人的瘧疾,袁隆平發明了雜交水稻,造福了幾億的窮人但是一旦將這項專利收費的話,她一定也是億萬富翁,他們並沒有選擇這條道路,是因為他們的道德崇高,不過多的在乎收入的多少,心裡想的是全人類的福祉。

而當科學家能夠將自己的發明投向市場的話,我們會發現那些最富有的商人絕大多數又是科學家,例如比爾蓋茨發明了Windows系統,喬布斯發明了蘋果手機,馬化騰發明了QQ和微信,馬雲發明了電商模式,李彥宏發明了搜索引擎模式,這些人都是世界的頂級富翁。

而關於文科方面的新思想理論的發明本身都並不是受市場歡迎的,這種盛行是需要時間的檢驗,它們的道路註定充滿曲折和荊棘。

04

明星的價值在於他們的社會影響力,他們所出演的電影或是所演唱的歌曲絕不僅僅是作品本身,更重要的可能是其後的連鎖反應。

韓劇《太陽的後裔》熱播之後,取景地深受旅客歡迎

一部電影或是音樂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對教育,旅遊餐飲,化妝等等行業都有不小的促進作用。現在的韓流席捲亞洲,不少國人遠赴韓國只為參觀韓劇裡的拍攝地點,順便還能在韓國本地整容。據估算,韓國在文化產業中每投入一美元,在相關的行業中可以有35美元的產出,這其中明星影響力的作用應該是巨大的。

另外一個明星的收入不僅僅是屬於他個人的,他的背後是相當大的製作團隊,有髮型師、助理,經紀人、指導老師、司機、保安等等,背後是無數人的就業機會,這些人都是依靠明星的收入生活。從上述的經濟分析中:我們就可以明白明星所做出的貢獻遠遠大於他們的所得。

05

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是一個“正和博弈”的社會,也就是說博弈雙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別人增加的財富不影響自身財富的變化,甚至可以帶動自己財富的提高,所以整個社會的產出可以不斷增加。

中國的輿論環境對待明星不太友善,關鍵就在於我們的認識出現了偏差:別人收入的提高或許可以帶動自己收入的相應提高,道理在上段已經闡述清楚了。現在我們打擊高片酬,不僅僅是對我們選擇高質量作品的權利的剝奪,只能看較低水平的作品,同時還拖累了相關產業,使得一部分無辜的人失業。

06

明星這麼高的片酬與自身的爛作品成為反比,一方面拿著高片酬,一方面卻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作品

這是目前市場上作為流傳的依據。

那些明星的高片酬本質上是由於我們群眾曖昧的態度導致的。一旦人民群眾不認某個流量明星的話,那麼也就不會存在高片酬了。

明星的片酬是市場競爭的結果,這是投資商認為自己能夠在明星身上賺到更多的收益,所以才願意在明星上投資,這是自由選擇的結果,屬於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有很多人會說演員的演技不符合所拿的片酬,這不是我們群眾所關心的事,這是那些為明星投資的人所關心的事。

高片酬和低片酬,好演技與爛演技,喜歡和討厭,這些都是屬於價值判斷,是因人而異的,就不應該有外界的,我們認為片酬高是因為以自己的收入為參照物,中國目前的社會貧富差距仍然很大,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人抱怨別人的收入高。

其實說到底,所有的譴責都是對自己收入水平低這一現實的不滿,我們現在對高片酬的明星有如此多的微詞,還不如切實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收入吧。


中國匯聲匯影


多勞多得,優勞優得。好的影視作品放到市場之前,明星該拿普通基本工資,等待市場反響熱度之後,在考慮提成,報酬。作品越優秀,市場反響更強烈,明星片酬更好,無可厚非。五毛特效加腦殘故事的作品,拿一塊都覺得是奢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