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釉“三胞胎”:如何準確分辨

2016紐約亞洲藝術週上,佳士得”美藏於斯 ─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珍藏中國瓷器”專場中,一件“清康熙 豇豆紅釉萊菔尊 三行六字楷書款 ”以

2,045,000美元的成交價拔得頭籌,吸引眾多業內人士目光,讓中國藝術精品又一次閃耀在了國際舞臺。同期成交還有數件豇豆紅文房。

紅釉“三胞胎”:如何準確分辨


▲ 清康熙 豇豆紅釉萊菔尊 三行六字楷書款 紐約佳士得2016

紅釉“三胞胎”:如何準確分辨

▲ 清康熙 豇豆紅釉菊瓣瓶 三行六字楷書款 紐約佳士得2016

然而對於初涉藝術品收集市場的朋友來說,和“豇豆紅”極為類似的,還有“郎窯紅”和“祭紅”瓷器。不少藏家都心存有疑惑,三者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結合近些年來各大拍賣會中出現的不同紅釉瓷器,來為大家科普一下。

先來看一張圖,下面圖中的三件拍品,相信很多人一眼看去除了器形不同外並沒有發現很大的區別。實際它們卻分別是燒製工藝不同的豇豆紅釉、郎窯紅釉和祭紅釉瓷器。

紅釉“三胞胎”:如何準確分辨

▲左 清康熙 豇豆紅釉鏜鑼洗 北京保利2016

右 清康熙 郎窯紅釉觀音尊 香港蘇富比2015

豇豆紅釉質都很勻淨細膩,含有粉質。紅釉中往往散綴有因燒製時氧化還原不同形成的天然綠色苔點。釉色有上下高低之分。上乘者,名為“大紅袍”或“正紅”,釉色明快鮮豔,通體一色,潔淨無瑕。居中者,釉如豇豆皮,含有深淺不一的斑點,甚是柔和悅目。有的器身或口沿露出“缺陷美”的綠斑苔點,今稱作“美人醉”或“美人霽”。色調再淺些被稱為“娃娃面”或“桃花片”,雖不如深者美豔但卻有幽雅嬌嫩之態。下品者,或色調更淺,或晦暗渾濁,名為“乳鼠皮”或“榆樹皮”。至於器身呈灰黑不勻的“驢肝、馬肺”色,與器下部呈黑釉焦泡的一類,則為最次品。豇豆紅無大器,常見為文房用具,如太白尊(水盂)、石榴尊、菊瓣瓶、柳葉瓶、洗、印盒等。

紅釉“三胞胎”:如何準確分辨

▲ 清康熙 豇豆紅釉柳葉尊 六字楷書款 紐約佳士得2016

郎窯紅,是我國名貴銅紅釉中色彩最鮮豔的一種,它的特點是:色彩絢麗,紅豔鮮明,且具有一種強烈的玻璃光澤。由於釉汁厚,在高溫下產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紅往往於口沿露出白胎,呈現出旋狀白線,俗稱"燈草邊"。而底部邊緣釉汁流垂凝聚,近於黑紅色。為了流釉不過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側刮出一個二層臺,阻擋流釉淌下來,這是郎窯紅瓷器製作過程中一個獨特的技法,世有"脫口垂足郎不流"之稱。

郎窯紅是模仿明宣德時期寶石紅釉特徵燒製的。釉凝厚,玻璃感強,佳品呈鮮紅色。傳世品以瓶較多,常見的有觀音瓶、棒棰瓶(棰口直頸者為硬棒棰,撇口圓肩者為軟棒棰)、直頸扁腹瓶;盤碗也為數不少,有通體呈菊瓣形的。郎窯紅器皿的口部多為白色,與宣德紅釉瓷器的燈草口特徵相似,器皿的底部有白色、米黃色者稱為米湯底,淺綠色者稱為蘋果綠。郎窯紅瓷器底部書寫年款的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兩種,但數量不多。

紅釉“三胞胎”:如何準確分辨

▲ 清康熙 郎窯紅釉刻乾隆御題詩膽瓶 香港蘇富比2014

祭紅又稱霽紅,元代景德鎮窯創燒,系以銅為著色劑,經1220~1280℃左右高溫,在還原氣氛中燒製而成的高溫紅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行的紅釉品種。為區別於明永、宣時期的紅釉及康熙朝的郎窯紅,後人習慣上稱之為祭紅或霽紅。

祭紅瓷的生產歷來受到宮廷重視。永樂的紅釉器多為瓷盤或碗,在器內壁的釉下還往往模印有行龍,而器的內底則加刻雲紋或者花卉紋。釉色多數豔麗而勻潤,釉汁凝重,少數釉質不純,伴有黑色小點或血絲狀紋。

紅釉“三胞胎”:如何準確分辨

▲ 清 雍正 祭紅釉梅瓶 香港佳士得2011

豇豆紅釉瓷器

紅釉“三胞胎”:如何準確分辨

▲ 清康熙 豇豆紅釉太白尊 三行六字楷書款 紐約佳士得2016

紅釉“三胞胎”:如何準確分辨

▲ 清康熙 豇豆紅釉鏜鑼洗 三行六字楷書款 紐約佳士得2016

紅釉“三胞胎”:如何準確分辨

▲ 清康熙 豇豆紅釉菊瓣瓶 香港佳士得2012

▲ 清康熙 豇豆紅釉柳葉瓶 北京保利2014

郎窯紅瓷器

紅釉“三胞胎”:如何準確分辨

▲ 清康熙 郎窯紅釉長頸膽瓶 香港蘇富比2013

紅釉“三胞胎”:如何準確分辨

▲ 清康熙 郎窯紅釉膽瓶 香港蘇富比2005

紅釉“三胞胎”:如何準確分辨

▲ 清康熙 郎窯紅釉觀音樽 香港邦瀚斯2015

▲ 清康熙 郎窯紅釉長頸瓶 北京匡時2016

祭紅釉瓷器

紅釉“三胞胎”:如何準確分辨

▲ 清乾隆 霽紅釉描金題詩花卉紋膽瓶 香港佳士得2005

▲ 清乾隆 霽紅釉荸薺扁瓶 北京保利2016

紅釉“三胞胎”:如何準確分辨

▲ 清雍正 祭紅釉花盆連託 (一對) 北京匡時2012

▲ 明宣德 霽紅釉盤 香港蘇富比20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