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小的書,讓你學會最基本的說話和寫作技巧


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和公司的同事對話,總是不順暢,反反覆覆來來往往的,會浪費很長時間,嚴重的影響了工作的時間和效率。我們說話的方式都是這樣:


同事:東西有沒有?
我:什麼東西?
同事:就是我前兩天跟你說的那個東西,
我:你前兩天給我說的什麼東西?
同事:就是前兩天跟你說的那個東西啊
我:你前兩天跟我說的什麼東西啊?


兩個人來來往往的,我去翻記事本,他也去看他的記事本,兩個人對來對去,最後才知道要的什麼東西。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很長時間。有一天我看了一本書《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書中的內容讓我豁然開朗,明白了我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態,因為對方講話不講重點,我也不知道要對方講重點,所以雙方就出現猜謎語遊戲。


這本書是關於寫作的,但是這本書不但告訴你怎麼寫作,還告訴你怎麼說話,需要從哪裡講重點,條理清晰,讓人一下子聽懂你在講什麼。


一本小小的書,讓你學會最基本的說話和寫作技巧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獲得“國際圖書獎”“總統圖書獎”,作者叫布蘭登·羅伊爾,是加拿大人,就讀於哈佛大學,他出了很多這種小小的系列書,書不厚,很有特點,通俗易懂。很多人覺得學說話,學寫作是一個很漫長深奧的過程,費時費力,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跨進這個門檻。


布蘭登·羅伊爾用通俗易懂,讓小孩子都可以看得懂的方法,加上很多事例,去論證他所寫的內容,看了這本書,不但知道了說話的重點,還讓寫作變得簡單,信手拈來。看完後不但寫作能力增強,說話的重點也知道在哪裡。


書裡面的三個重要內容,我想分享給大家。


一本小小的書,讓你學會最基本的說話和寫作技巧



第一,如何讓你簡單的學會說一件事


你要怎麼把你的話說清楚,不會出現兩人之間來來回回的反問。對方聽懂了,這個很關鍵,這是寫作中最需要掌握的,不會說就不會寫,寫作和對話發生的問題是非常相似的。


我也會遇到經常有人跟我說一件事的時候,前面絮絮叨叨的說一大堆,到最後才是重點。但是問題我到最後才聽明白,我只能把重點提出來,再反問他應該怎麼做,他再重複一次最開始絮叨的那一堆話。


如果他採取方式先把重點說給我聽,我聽明白後,他再講需要怎麼去做的過程,這樣大家開門見山,簡單明瞭,很清楚知道對方的想法。


一本小小的書,讓你學會最基本的說話和寫作技巧



比如說我想找人幫忙買水果,我直接告訴幫忙的人,我想吃什麼水果,這個水果在什麼地方可以買到,兩斤左右就夠了。


而不是跟人家說了一大堆,我現在口乾,我口裡沒有味道,我口裡不舒服,哪裡的水果比較好,請你幫我買點水果。


對方一直聽到最後才知道你的想法,由於最開始講太多,對方不可能記得清楚,只能又再問你,想吃什麼樣的水果?是什麼價位的?我又重複告訴他,來來去去花了很長長時間,兩人都口乾舌燥的,累得不行。


第一點就是先講重點,對方聽明白了,再講細節和過程。


一本小小的書,讓你學會最基本的說話和寫作技巧



第二,把做的事說的話,從被動變為主動


有的人常常說話沒有主謂之分。比如有人說:要來辦公室了。聽的人一頭霧水,自然而然的會問,誰要來了?這個誰,就是主語,如果主動把主語說清楚:小明要來辦公室。一下就讓人聽明白了。


一句話裡面有主謂賓,這句話才算完整,但是細細觀察周圍很多人說話,要麼只有謂語和賓語,沒有主語,要麼只有主語和謂語,說完就停頓了,留空間讓人去設想。


問題是現在人都很忙,沒空去猜謎語。


一本小小的書,讓你學會最基本的說話和寫作技巧



寫作是一樣的,一句話說不完整,就寫不出完整的意思,前言不搭後語,還洋洋灑灑寫上一大篇,讓看的人不知道你要表達的意思。

第二點就是被動變主動,掌握說話的主動權。


第三,流水線式操作,讓你學會最簡單的寫作方法


寫作有基本的套路,想把寫的東西說明清楚,就按照方法,一步一步的完成。不管詞語是否華麗,基本架構出來就行,起碼能讓人看懂你要表達的意思。


講述一件事,如何證明你這件事的真實性?需要論證以更進一步證明這個事的真實性、可信度,就需要按照原因一,二,三順序來陳述,始終圍繞著一個點講,可以按照正反面、時間順序、相互比較、以及積極和消極各方面來陳述。


一本小小的書,讓你學會最基本的說話和寫作技巧



最終目的,就是讓讀者讀懂你寫的文章,聽懂你說的話,用你列出的一,二,三點原因去支撐你所說的內容。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裡面有很多練習題,做的時候,像小學生做題的感覺,看似簡單,做的時候,覺得還是有點難,做完後,又覺得原來如此。


看完書,做完題,會有一種馬上寫文的衝動。因為很多技巧掌握了,寫出一篇基本的文章,就不是什麼很難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