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復工復產,需要“靠前服務”

推進復工復產,需要“靠前服務” | 武漢日記

長江日報-長江網評論員 魯珊

武漢地區在逐步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這兩天特意找了幾家小微企業瞭解情況。

一家產業園區內的工業企業,是隻有40多人的小公司。復工遇到第一個問題是消殺。請專業消殺公司太貴,於是買了消殺設備自己動手,但還是擔心消殺是否規範,再則設備昂貴,不知能用幾次,也挺心疼。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員工用餐。園區內復工企業不到10家,食堂停業,周邊餐館關門。還有外地員工住宿問題。在防控要求下,過去那樣“拼租”是否還可行,公司領導們心裡直打鼓。

我說,你們是小公司,這都是小問題,而且是臨時性的問題,很快就會解決。他們說,小公司有小問題,大公司有大問題,搞不好都是能壓垮人的問題。比如,流動資金量的問題,材料供應問題,上下游產業鏈對接問題,不是像解決員工用餐那樣簡單。

但機遇也是有的。雖然武漢企業與外地市場間的連接暫時還不能如過去一樣通暢,而且武漢復工時間比外地晚,但同時,武漢本地也是一個大市場,雖然外地訂單武漢沒有優勢,但武漢本地訂單外地也沒有優勢。武漢本地的互連互通,對不少企業來說也是機遇,前提是強有力的支撐,比如迅速搭建的平臺,信息、人才、資源的流通。

市場本就瞬息萬變,暫停兩個月,困難千萬種。作為企業,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復產,壓力巨大。這個時候,尤其需要政府職能部門的“靠前服務”“主動服務”。比如消殺。產業園區或企業集中區域,能否組織集中消殺,同時指導和幫助防控。再比如用餐、住宿,房租、水電等保障方面,產業園區都應主動作為,與企業共度時艱。

類似的舉措,一些先行省市,比如浙江、江蘇、上海等地有不少好的做法。比如浙江嘉興,並不等企業上門求助,而是對用電量恢復50%以下的重點用能企業逐一走訪,聽取訴求,及時協調幫助。江蘇吳江則針對區內企業建立“上下游產業鏈數據庫”,上下游企業復工數據及時更新,主動服務,幫助區內企業解決問題。

如今企業是最需要幫助和服務的時候,也是最需要適宜的營商環境來恢復經濟活力的時候。這樣一個困難時期,既需要共度時艱,也不妨當作一個“危”中不斷生長“機”的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