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穿著漢服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漢服復興的深層含義何在?如何與傳統文化復興結合?

文史小茶館


說明越來越多人喜歡漢服,也說明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在一點一點地累積。穿上漢服其實是對中國幾千年文化的認同,當然也不排除很多女孩子喜歡漢服帶來的氣質和魅力,但是敢於穿著出街那一定是基於自信,沒有自信是邁不開這個步伐的。

但是,衣服始終是相對來說比較外表、淺層次的東西,除了華美綺麗,漢服還能帶給我們什麼呢?

漢服背後的傳統文化其實是非常深厚的,首先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形制,每一個階級都有每一個階級相應的穿著,也就是說漢服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是有一定的幫助的。

其次,著漢服,那就是古代的著裝,現代的禮儀基本上和漢服是不搭襯的,那就會推動相當一部分人去研究中國古代的說話方式和做事方式,當然還有禮儀,這也就相當於漢服在推動越來越多的人去研究中華文化。

其次,漢服的復興也在推動著中國一部分非遺文化逐漸找到了受眾群體。

有時候,產業鏈就這麼來了,相信中國的漢服在市場和有心之人的他推動下一定會越來越好的。哪怕現在還是會有很多聲音出現,但是我們已經在做而且慢慢做的更好的時候,大家不妨多多支持。


陸刀刀


在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的傳統信仰和民族節日,民族服裝。每當到盛大的節日,他們就載歌載舞,穿上節日盛裝,穿上本民族的裝飾,非常熱鬧,讓人看著真是羨慕。可是中國的漢族呢,什麼是漢族服裝呢?什麼是漢族傳統?什麼是漢族的信仰。早就被扔了,被拋棄了。背棄祖宗。放棄傳承,放棄信仰。這個民族就是名存實亡了。雖然長著一副中國人的面孔。可是祖輩的東西卻一樣不知道,一樣的說不上來。穿洋裝,說洋話。信洋教,完全是一個外國人。我曾到馬來西亞旅遊,進一個馬來西亞的景點,竟然要求穿國服,當時的中國人沒有一個穿國服的,也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國服,認為中山裝就是國服,如果中山裝是國服,那麼我們的中華5000年傳統在哪呢,中山裝到現在才幾十年,難道中國人的歷史就只有幾十年嗎?雖然穿上漢服也不見得恢復我們的傳統文化。但是畢竟是一個好的開始,從一點一滴做起,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吧。


夏天4568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漢服。

我不止一次說過,漢服不僅僅是秦漢時期的復古服飾,而是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文化傳承意義的服裝,不管是哪個朝代的流行服飾,只要是具備這些特點,都算是漢服。

一、漢服中的文化

為什麼說,漢服具有文化傳承的意義,因為以前的服飾不僅僅是保暖遮羞,還有禮儀的成分在內。如排扣,男性排扣和女性排扣就不在一邊,這就是文化,也是習俗。

有人說,不就是男左女右,以前以左為尊嘛。其實不僅僅是這些,還有一種習慣和習俗的原因在內,因為以前男性出門穿衣,女性要幫助男性係扣,這樣會更方便。

再者,就以袖子為例,有廣袖、疊胡袖、箭袖、琵琶袖等,這些穿著很不方便,為什麼?有人說,古人的東西都放在袖子裡,當錢袋子用。

其實不然,這些寬袍廣袖,其實是禮儀所在,能夠體現一種威儀感,你穿著這樣的衣服,追趕跑跳碰是不方便的,所以叫注重威儀。

這事大家可以想想宋朝的官員,帽子上有很長的翅膀,而且官階越高,雙翅越窄,其實也是為了威儀。趙匡胤很討厭群臣在下面交頭接耳,就給他們帽子上加上翅膀,只要腦袋稍偏,翅膀就動來動去。走路也得注重穩,要不晃來晃去,只有戲裡面的丑角才會有。

所以說,漢服裡面包含這很多的文化因素。

二、文化需要喜歡才能更好傳承

很多年輕人剛開始喜歡漢服,是因為標新立異,或者是漢服確實很漂亮,好看,但是接觸時間長了,他們會自動地去了解漢服,瞭解漢服當中的文化。

這樣其實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了。

三、傳統文化缺失與復興

傳統文化的缺失有歷史的原因,當然,我們不能把傳統文化的復興寄託於漢服身上,但是漢服卻是一個很不錯的出發點,一個突破口。

因為漢服就是傳統文化的代表性符號。





忠言老薛


漢服熱的興起,讓我們眼前一亮,特別年輕的俊男靚女,穿著漢服,給人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確實是美的享受。過去漢服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塑造著中國人的形象,由於滿清的入住中原,才讓漢服的人為衰落,可歷史的車輪把中國再次推向強盛的大門,我們的優秀文化再次迴歸,這也民族自信的體現,就像現在國學熱的興起,三字經和增廣賢文在民間不斷受到國人的追捧,我們常說民族復興。不僅是物質的富裕,更是文化的昌盛,為什麼年輕特別喜歡漢服,因為他們生活在國力強盛的時代。骨子裡的民族認同意識和時尚追求。不是盲目的學外國,而是在本民族的文化基因裡探尋美感,這也是中國文化薪火相傳的強大魅力,我們今天應該以欣賞的態度看待這股熱潮,多元包容的社會,多了更多的選擇,體現了我們社會的繁榮,讓我們的文化更加發揚光大,讓中華盛世更加美好。


炫憶中的故事


我覺得吧,穿漢服是自己決定的事,喜歡就穿唄,畢竟漢服不算奇裝異服。改良版的漢服有著現代服飾的便捷和傳統服飾的美感,挺好。但是深層次的內容我們得注意。

1.漢服的復興是當前中華本土文化復興的體現。現在中華文化輻射範圍越來越大,影響程度越來越深,這與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密切相關。

2.漢服復興也得警惕狹隘的漢族主義的復活。現在越來越多的網絡憤青,藉著評閱歷史、復興狹隘的漢族主義,盲目排斥少數民族,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網上的滿漢之爭。我國是多民族國家,無論清朝還是明朝都是我國悠久歷史不可分割的一段。他們的榮耀是我們共同享有的,他們的屈辱也是我們共同承擔的。只要是愛黨愛國的好公民就是中華民族的好兒女,希望漢服復興不要成為一小撮民族主義者的搗亂口實。

3.漢服形制有傳有改。不可否認,隨著時代進步,傳統漢服有其不足之處,對於前人的缺陷我們要歷史的看,對於後人的改動我們要理智的看。現在很多設計師都有改良漢服的設計,但是隻要不違背道德、法律、大眾審美就請不要盲目批判。愛之則穿,不愛不毀。


進擊63603110


既然是那麼推崇漢服就應該完全徹底地學,要知道地道的漢服不論男式女式都是穿開襠褲的,不穿升襠褲只穿長衫不能算真的恢復漢朝傳統。歷史和社會是在不斷前進和發展的,新的文化必然是超越舊的文化。一味地強調復古是開歷史的倒車!一個真正的歷史唯物主義者一定是徹底的辨證唯物主義者。所以,本人主張新時期新發展,新的物質條件應有新的文化新習慣新風俗產生。傳統的中華文化中存在大量的糟粕和精華,我們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將精華髮揚光大,讓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始終是歷史前進和社會進步的標誌,切不可鬍子眉毛一把抓。


家家姥爺


“大街上穿著漢服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鄙人每天都要出門,經過的道路街面也算熱鬧,卻從來沒看見過這樣的一個!更哪來的“越來越多”?現在人們穿的外服雖各有不同,但都是當代的便服,之所以沒有人再穿寬袖長袍裙衫,並不是強權力推的結果,而是穿著當代的便裝更方便現在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便合適的,就是更合理的,就會自然的得到廣大民眾的接受。服飾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而現在人們普遍穿著的各種當代便服,就是與人類社會發展至現階段相適應的服飾。穿著寬袖長袍裙衫在舞臺上演戲可以,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如此穿著,就很不方便了。所以除了個別人為了某種特殊的目的而如此穿著,廣大民眾百姓會如此的自尋麻煩嗎?當然不會。所以“大街上穿漢服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的標題,就是聳人聽聞的編造,沒有事實根據。


俞小平5


我覺得。因為危機 是源於漢族對於自身文化以及精神的危機意識。 民族服飾作為一個民族的符號與象徵、也承載了其民族文化。 黃帝 堯 舜垂衣裳而治天下。 所以欲從剃髮易服開始 剃髮易服開始消滅了民族的精神 打斷了脊樑 即沒有優越感 也沒了民族的認同感。看看現在 跪的人還在跪 站起來的還在闌珊學步。如果你什麼都不做?有什麼資格取笑闌珊學步的嬰兒?走錯了? 摔了? 撞了? 沒關係總有一天會長出脊樑。充斥滿屏的辮子戲以及國家的強大 漢民族自身意識萌芽的復甦、56民族歡聚一堂獨漢族西裝革履 這讓中國大家庭裡的漢族發現了異樣加則禮樂崩壞的今天、來自南京彭宇案法官的話,像極了大澤鄉的那位的一聲怒吼。捅破了年輕一代教育裡所認知的道德觀價值觀、公交車林黛玉、各類型反殺案、鋼琴殺人說等等、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如果時光還能倒流,他肯定站在那裡不動給他打”像極了剃髮易服後被統治的漢民族 這便是出自骨子裡的危機。 想致富先修路 人靠衣裝 佛靠金裝 故而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先從漢服開始 尋找自己的精氣神 然後找回漢民族的精氣神 但這些並非一朝一夕 先從剃髮易服的服開始




大秦虎噴


著漢服,復興甚?秦漢之精神乎?魏晉之風骨乎?唐宋之情懷乎?殊為可惜,果藏其中者,皆農耕意識,哪裡還有工業文明之鏗鏘氣息!

當下提倡復興中國傳統文化,圖得是愛國之精神,而不是服飾之形式!謀得是去蕪以存菁,而不是抱殘以守缺!此處所謂“愛國精神”,蘊涵了中西文化之兼容,以及東西文明之幷包。

形式主義的矯揉造作,分明還是虛無主義的膚淺濫觴。指望年輕一代花枝招展婀娜多姿粉墨登場,福兮?禍兮?正常人用膝蓋頭都能想個明白。


聞魯生


還記得小日本的和服嗎?而小日本的這個和服是從唐裝唐服裡演變過來的,然而,小日本何時嫌棄過它的不方便呢?不單止不嫌棄和服穿著的麻煩,還以和服為驕傲,這是為什麼呀?這就是文化的傳承!然而,在咱中國當看見許多年輕人復古漢服時,居然,竟然有人跑出來說漢服的不合時宜,穿著麻煩還說什麼不適合上班一族什麼的?呵呵,呵呵呵,如按這種這樣的想法,書法中的毛筆字更不需要去學了,因為,麻煩,而在現時代更是少用到,但,為什麼這麼多人堅持用毛筆字來練書法呢?只因為這就是傳承,這就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中華文化之寶,所以,子孫後代的怎麼能忘懷呢?同理,漢服亦是中華文明的一種驕傲,漢朝當時的萬國來朝多麼的善妒我漢服之好看與偉大,多少個國家把漢服拿回自己的國家來模範。特別是小日本,而小日本的和服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與氣氛下改裝而來的。然而,當看到年輕人崇尚漢服時,我看到的是一種希望,而這種希望是年輕人越來越珍惜愛護自己的文化了,所以,穿漢服絕不會更不是麻煩,亦不是不合時宜而是一種對自家文明文化的崇尚,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我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