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孫殿英掘陵不是清陵而是明陵,還會安然無事麼?

手機用戶51424326928


東陵大盜很多人都看過,這是以真實歷史背景為題材的影視作品,裡面的情節基本上都是效仿當時的真實事件改編的,就算有差別但是也不會相差太大,而東陵大盜的主角在現實歷史中可是臭名昭著的官盜孫殿英,屬於一個小軍閥,而孫殿英為何要盜取清東陵,這個就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在裡面。



這個原因說起來就像孩子沒娘說來話長,簡單的說孫殿英只是一個小軍閥,實力比較小而且沒有靠山,再加上孫殿英屬於雜牌軍,到處受到排擠,所以在軍費上面沒有得到補給,而孫殿英為了增強實力但是又沒有錢,所以把目光投向了離自己駐守之地不遠的清東陵上面,於是就藉著軍事演習的理由開始了大規模盜挖皇陵的事情。


孫殿英總共打開了三座皇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陵墓,裡面的財寶數不勝數,另外一座是乾隆皇帝的陵墓,墓內被洗劫一空,另外一座是大名鼎鼎的康熙陵墓,只是傳聞康熙的陵墓被孫殿英炸開了以後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孫殿英並沒有盜取裡面的東西就撤退了,而康熙陵墓被看管的人和一些零散的毛賊陸陸續續多次光顧而洗劫一空,孫殿英之所以沒有拿走康熙陵墓裡面的東西最主要還是康熙陵墓裡面積水太深的原因。

當然末代皇族成員溥儀知道自家的祖墳被刨以後直接怒火中燒吐血三升,發誓要手刃孫殿英,當然這個願望溥儀直到死的那一天都沒有達成,當然溥儀在知道後對國民政府施壓,而且各媒體輿論的發酵,使得當時的國民政府對孫殿英做出處罰,而孫殿英知道自己攤上大事了,於是利用人性對人情世故進行上供周旋,最後罪名不了了之。

後來孫殿英參加了抗日戰爭,而在抗日的時候跟日本軍隊交戰後孫殿英投降被俘最後當了日本偽軍,在日本投降後由於國民黨政府缺人,所以孫殿英重新被啟用,在解放戰爭中被我軍俘虜,最後孫殿英由於成年吸食鴉片的原因,身體越來越差最後死在了戰俘營裡面,結束了他的一生。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孫殿英只選擇對清皇陵下手而沒有選擇對明皇陵下手,其實原因大概就那麼幾個,首先是地理位置的原因,清東陵距離孫殿英駐守的地方不遠方便下手,因為清東陵被盜而清西陵沒有被盜,原因就是西陵距離太遠的原因躲過了一劫,而明朝皇陵的位置沒有清東陵的位置方便,這是一個原因。


再者孫殿英曾經自己說過自己的祖上是明朝的一個將領,在清朝攻城入關的時候被清軍所殺,所以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自己跟清政府有不共戴天的仇恨,當然就算是有也是兩百多年前的事情,這種仇恨做為刨墳的理由的確有點勉強,這十有八九是為自己的貪心和慾望找一個理由藉口而已。

還有滿清政府那個特殊的年代不受待見,而孫殿英盜挖清東陵看起來就比較名正言順,特別是滿清政府把當時中國搞成腐敗虛弱不堪,許多的不平等條約都是那個時候的清政府簽訂的,所以一些人對滿清政府的做法有怨恨,孫殿英當然也是利用這個理由來給自己找盜墓的理由了,而明皇陵可不一樣,代表的意義不一樣加上孫殿英自己說的自己是明朝官員的後代,而且是為抗清而死,如果他去動明皇陵那就是欺師滅祖的罪名了,這個罪名孫殿英可不願意去背,所以選擇了清皇陵而沒有選擇明皇陵。


無法超越的足跡


明陵是漢人祖陵,他又不是傻批!挖明陵就是挖漢人祖墳。底下說的一大堆,誰說到點子上了嗎?真實原因就是孫殿英怕死而已。他只是個小軍閥,跟那些大軍閥比就是不入流,看看當時的掌權者都是誰?奉軍漢族,直軍漢族,皖軍漢族,其他各地大軍閥,老蔣手底下不管滇軍還是桂軍和晉軍哪個不是漢族?孫殿英不過就是隻小老鼠,任何一個軍閥要滅他都像喝水一樣簡單。挖東陵滿遺有哪個軍閥在掌權?挖了就挖了,又沒人打他。可挖明陵就不同了,那等於是挖了所有漢人的祖墳啊!要知道當時奉軍雖然戰敗了,可還沒有退回關外呢!他敢挖明陵,你猜東北會不會退兵的時候順便剝了他?


東亞第一噴王


孫殿英是蔣介石手下的雜牌軍,軍隊生活條件不好,所以萌生了盜墓的念頭。就在大清亡國十幾年後,孫殿英帶著自己的部隊,把清東陵掘了,簡直就是一夜暴富。但也就是這一掘,掘出了名氣,遺臭萬年。只要提起孫殿英,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東陵大盜。

為什麼盜清東陵,而不盜明陵?

明朝皇陵裡面的寶物肯定比清朝的貴重值錢,可是孫殿英沒有選擇去盜明陵,而是選擇了清東陵。孫殿英這樣做的原因有三點:

  1. 為了報仇,孫殿英祖先在明朝當官,後來被清兵殺害,而他父親也慘遭毒手。

  2. 風險小。當時建造清朝陵墓的人還有不少活著的,有他們在盜墓也比較輕鬆,損失不會太大。

  3. 孫殿英覺得自己盜清陵是天經地義的事。他就自己編造了一個理由:風水先生說陵墓保存的好,清朝可能復辟

為什麼不盜明陵?原因有四:

  1. 盜清陵是“順應人心”,因為滿清人人喊打,馮玉祥趕走了溥儀,不僅沒有被人罵,還得到好評。孫殿英這時候盜清陵,也就不會有多大的響應。但是如果孫殿英盜的是明陵,那漢人可就要把他討伐到底了。

  2. 孫殿英不敢也不想。

  3. 他沒能力。清陵正好在孫殿英的防區裡,而明陵離他很遠,而且明陵所在地基本都有大佬級別的人存在,孫殿英要搞動作,肯定影響很大。

  4. 明陵是漢族,清陵是滿族。

孫殿英下場

1947年,孫殿英被解放軍活捉,後來被送去勞改,最後病死在了牢房裡。

從以上所說中,可以看出如果孫殿英當時盜的是明陵,他肯定早就身首異處了。但是孫殿英還是挺聰明的,只是盜了清陵。當然,無論是盜的哪一個墓,都是遭人唾棄的。


理科男讀歷史


孫殿英如果沒有盜東陵的話,估計在歷史上也就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了。孫殿英最大的官也就是一個軍長,抗日的時候也就是一個冀察遊擊總司令、新五軍軍長。國民黨當時一百多個軍,現在被人們熟知的軍長有幾個呢?但是偏偏孫殿英就是其中一個,孫殿英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東陵盜寶了。

孫殿英盜了東陵之後,據說帶出去的寶藏有數十箱,拉了幾大車。而很多的寶藏都為了打點當時的國民政府,所以孫殿英最後安然無事。抗日的時候還擔任了新五軍軍長,不過最後還是投降了日本人,當了漢奸。

孫殿英當時是不會,也不敢盜明十三陵的。

首先來說明十三陵在北京,當時正是北伐戰爭期間,孫殿英已經投靠了蔣介石,而當時北京在張作霖的手裡。孫殿英是國民革命軍敢跑到奉軍那裡去嗎?東陵在唐山當時北伐軍已經打到了河北,這裡的土匪很多,當時孫殿英就是去剿匪的。所以也給了孫殿英機會。但是他不敢去北京啊,明十三陵距離天安門也就四五十公里路,他的大軍能進北京城嗎?

其次來說,當時滿清是人人仇恨,孫中山一開始喊出的口號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明朝那是實實在在的漢人江山,而清朝是滿族,韃虜。他要是敢盜明十三陵的話,即使他能夠打通國民政府的人,但是當時民眾也不會答應的,當時民眾給政府施壓的話,那麼孫殿英最後還是會被處理。而盜清東陵的風險就小很多了。滿清當時就是人人喊打的對象。


中國歷史研究所


民國時期的軍閥只有不是傻到家了,基本上就不會去同滿清餘孽有往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滿清權貴們,是當時公認的禍國殃民者。

這也是民國時期宣傳起的一個作用,包括袁世凱時期,袁世凱也是宣傳清朝權貴的奢靡。

這麼做的目的沒有其他,就是為了保證民國的合法性,也就是說各個軍閥也要保證他們的合法性。尤其是北洋系的軍閥。

所以孫殿英這個人,不會傻到了去盜明陵,畢竟孫文先生即位臨時大總統的時候,首先便是去祭拜了朱元璋。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當時要解放底層的漢人,將明朝供起來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就是打破了清朝的合法性。

從而清朝末年的所作所為,都成為了一種對漢人的剝削,例如不平等條約,最後還是壓到了百姓身上。

這樣一來,基本上清帝退位之後,大部分百姓都是支持民國的。且一退位之後,對於帝制,全民也是有了牴觸情緒。

因為民國宣傳帝制是落後和壓迫的源頭,同時又放大了清政府的無能和剝削,其實也就是雙標了。罵帝制就說清朝,從不去舉例其他朝代。

所以孫殿英當時考慮到影響,不會冒著這種風險去盜取明陵,畢竟這可能引起更大的牴觸。且孫殿英也沒有這個機會。

當時孫殿英的部隊,沒有駐紮在明陵,而是駐紮在清十三陵附近。他想盜取明陵,也是沒有這個條件,說來也是冥冥之中上天自有安排。



盜取清朝的慈禧墓和乾隆墓之後,孫殿英對外的說法就是報仇,說自己祖上是反清義士,是被清廷迫害而亡的漢臣。

說來也怪,孫殿英盜墓的出來的文物,最終大量流入到了四大家族手中。慈禧太后的夜明珠,成為了宋美齡的一件首飾上的物什。

若是盜的明陵,只怕是眾人都不敢如此冠冕堂皇受之,說來當初的宣傳確實厲害。歷史真是三分寫實,七分看政治需求!


小司馬遷論史


近年來,網上流行這樣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看法:那就是孫殿英成為了“民族英雄”,理由是孫殿英盜挖了清朝乾隆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並且,孫殿英盜墓後沒受到國民政府追究,似乎更坐實了“民族英雄”這一點——不然何以國民政府不追究此事?

那麼,倘若孫殿英當初盜挖的不是清朝皇陵而是明朝皇陵,孫殿英是否會安然無事?

毫無節操的“民族英雄”

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孫殿英盜挖清朝皇陵的動機是什麼。

孫殿英,生於清朝光緒十五年(西曆1889年)。孫殿英的少年時代,是在慈禧太后掌權時代度過的,或許,少年時候的孫殿英做夢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讓慈禧太后死後不得安生。

孫殿英自幼喪父,童年的悲慘鍛鍊了孫殿英,讓孫殿英在少年時代就成了一方潑皮混混,讀書不多但頗有頭腦的孫殿英在民國初年,還利用從事會道門活動,聚集了一股勢力,並利用這股勢力,在地方軍閥那裡混到了一席之地,並開始了其軍旅生涯。

之後的孫殿英開始了其反覆無常的軍旅生涯,今天擁護這個軍閥,明天歸順那個軍閥,在國民黨和北洋政府交鋒的時候,孫殿英還曾搖擺於兩者之間。抗日戰爭期間,孫殿英見日本人勢力大,於是又投靠日偽,成為了一名漢奸。

從孫殿英的成長過程以及軍旅生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孫殿英受教育低,自小和地痞混混打交道,這導致其打小品性惡劣,不會有節義思想,而其反覆無常的行為,其實就是這種不良品德的一種體現。

因此,可以判定:孫殿英盜挖清朝帝后陵寢,動機上不存在民族大義因素。

盜挖明朝陵墓猜想

孫殿英盜挖慈禧太后陵墓的消息傳出來以後,引發舉國聲討——需要注意的是,聲討孫殿英的不光有滿清宗室,還有進步知識分子以及政客。因為一來盜墓是道德敗壞之事,二來在盜墓過程中,很多文物受到了破壞。

不過,因為兩點,孫殿英沒有受到國民政府懲處:

一來,當時是民國十七年(西曆1928年)國民黨政權剛剛取得全國主導權,國民政府真正控制的地盤,不過東南幾個省份而已,並且在這期間,蔣介石還和李宗仁、閻錫山等軍閥頻發戰爭。倘若蔣介石逼急了孫殿英,孫殿英帶自己的部隊投效閻錫山等軍閥,蔣介石等於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二來,孫殿英在盜墓後,將大量的財寶用來行賄國民政府高層人員,而這些人既然收了人家的好處,當然也不能追究人家了。

因此,莫說孫殿英盜挖明朝皇陵,就是把從秦始皇以下歷代君王陵墓的陵寢都挖了,依舊可以逍遙法外,並且,孫殿英還可以拿出這樣的理由:一切皇帝都是帝制社會的人物,自己為了共和才挖皇帝的陵墓。


藤樹先生


孫殿英不只是一個盜墓賊,更是一軍之長。特殊身份而配備的特殊智商,註定了他不會踏出這根紅線。

為什麼非要挖掘東陵而沒有動明朝十三陵,這就得給大家普及一個地理問題,因為兩個帝王陵寢區不在一塊呀!一個在河北遵化(清陵),一個在北京昌平(明陵),兩地相差數百公里,孫殿英只不過是一個駐防的雜牌軍長,又不是控制省份的軍閥。更重要的是,孫殿英盜掘東陵的先決條件就是他受上級指派,前往河北參與剿匪,注意!是負責圍剿河北境內的土匪,此為軍令。那問題就來了,上級讓你去河北剿匪,回頭你卻帶兵進了友軍把守的京城,話說你孫殿英是剿匪還是造反?

所以孫殿英沒有去明朝十三陵的機會!

而作為軍長,無論是對於國內局勢的判斷,還是自己的個人感情,也都註定了他只會將目標對準清陵。從個人角度出發,孫殿英號稱是明末民族英雄孫承宗的後系,為祖宗報仇,為漢室江山復仇都是個人的情感藉口,更別提在自己的兒時時代,父親因土地問題與當地旗人發生糾紛,被下入大獄後不久神秘死亡。殺父之仇也註定了孫殿英與滿清不共戴天。

而從國內的局勢出發,此時清朝滅亡已經過去了17年,清朝的遺老遺少們在民國的政治場上已經掀不起什麼風浪。更別提隨著1917年張勳復辟的失敗和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逐出北京城。清朝的殘餘勢力也被剷除殆盡,孫殿英清楚地明白,發掘東陵盜寶,消息傳出後必然引起輿論譁然,但引起爭議的無非是官方盜墓和破壞文物,而在政治場的較量上,根本沒有固定勢力會向他發動攻擊,至於那些四面而來的零星輿論抨擊,老孫只要錢到位,該裝啞巴的都會裝成啞巴。反正東陵裡的寶貝也不是我家的祖產,看見孫殿英都搶走了我肯定嫉妒,跟風起鬨要嚴懲孫殿英的口號必然要響起,可接下來老孫卻提出要跟我分錢,大家雨露均霑都有錢分,那誰還起鬨嚴懲?

東陵盜墓,雖然是賊人的下作手段,但在隨後的外交運營中,孫殿英可謂玩到了極致,各層上下打點紛紛封口。轟動海內外的皇家盜墓,最後竟然是不了了之。


遼寧資深球迷


孫殿英幼年的時候出生在河南省永城市馬牧鄉孫莊,父親為鄉里出頭與旗人爭執而入獄,當日被打死於獄中。自幼便出身於市井之中,所以身上頗有些遊俠的豪爽之氣。後來加入了抗日的隊伍,並且為抗日戰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就說到這裡孫殿英也還算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好人,可是介紹來他要做的事情便就受萬人的指責


孫殿英盜墓清東陵

在參加國民黨之後的孫殿英也是一直參加抗日,可是並不是蔣介石手下的主力軍,不過是個殘次的軍隊罷了,我們知道軍隊的生活都是相當的辛苦的,孫殿英這麼一個不安分守己的人自然久而久之的便有些受不了軍隊的生活,所以有一次蔣介石讓孫殿英前往清東陵一帶去剿匪,孫殿英便謀劃了一件驚天的事情。


孫殿英為了解決自己的困苦的軍旅生活,於是便以軍事演習為藉口前去盜墓清東陵,慈禧可以說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最為奢侈的一個人,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的墓葬中都有著無數的寶貝,所以這也是垂涎的原因。

孫殿英進入清東陵之後把裡面的財寶都洗劫一空,就連慈禧的屍體都髒亂不堪,孫殿英拉走了清東陵的寶貝足足的用了二十輛軍用大卡車。可是孫殿英既然選擇盜墓清東陵之後隨著傅儀的 聲討,孫殿英不得不將自己盜墓得來的財寶全部送人以平息這場紛爭。但總體來說,孫殿英還是絲毫無損的,那麼倘若孫殿英盜墓的不是清東陵,而是明陵還會沒有事嗎?


首先我們知道清朝的統治者都是滿族人並非是漢人,所以儘管孫殿英把清東陵給盜了,大家的心中也不會有什麼不滿,不滿的就是那些滿族人。其次就是當時盜清陵是“順應人心”,因為滿清人人喊打,最後清東陵在孫殿英的管轄之內,如果盜明陵可就沒那麼大的權力做到神不知,鬼不覺了。

要說孫殿英盜墓明陵就很難在平息風波,首先明陵肯定沒有清東陵那麼的富有,孫殿英在想花錢了事肯定是行不通的,明陵也是漢人的祖先,所以漢人自然是不會答應,如果孫殿英盜墓清東陵肯定會是吃不了兜著走的。


人皆可為舜禹


人家祖上大明忠烈,兩代帝師孫承宗,高陽城破身死殉國,人家爹被旗人誣陷下獄,迫害致死。殺父之仇,族滅之恨當然要斬慈禧妖婦狗頭祭旗。後其效仿先祖,領兵北上,再戰異族,赤峰一役,孤軍奮戰,險壯烈殉國……最後,為我軍所擒,我軍將士敬其忠義,戰俘營中特許供其吸食煙土。


消滅資封修


你好,我是逐夢,我來回答。

一、首先這個假設不成立,因為條件不允許。

孫殿英能夠盜竊清東陵是有一個背景。那是發生在1928年,那時北伐革命軍已經進入河北地界,奉軍北撤,而在冀東(民國時期的冀東包括今天的唐山、秦皇島、天津一部分,廊坊北部一部分,東部東部一部分)一帶匪患嚴重,孫殿英奉命前去剿撫。也就是說孫殿英能夠前往盜竊清東陵具備以下條件:

1、名正言順,奉命剿匪。

2、清東陵地方附近無正規、強大的軍隊駐守。

而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昌平區,不在其奉命剿匪的範圍內。前去則是名不正,言不順。其次當時昌平已經在閻錫山的勢力範圍內,閻錫山本人就在北京,孫殿英沒實力、也不敢去招惹閻錫山。

二、僅僅就臆想下孫殿英盜明十三陵

沒有藉口

盜了清東陵,他可以解釋說:“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報仇革命。孫中山有同盟會、國民黨,革了滿清的命;馮煥章(馮玉祥)用槍桿子去逼宮,把末代皇帝溥儀及其皇族趕出了皇宮。我孫殿英槍桿子沒得幾條,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說什麼盜墓不盜墓,我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大漢同胞! ”還解釋說:“滿清統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財帛不知多少,今天我發陵,是為通天下財貨,收運轉之利,豐藏國庫。”

如果盜了明十三陵,他要怎麼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