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院士的教子之道(強烈推薦)

前不久,網上流傳一個小學生的日記。她在自己的日記裡寫到:“我的媽媽,是一位暴君

。她從不尊重我的喜好,總是把自己認為對的東西,強塞給我。”


多少父母以愛為名,在孩子的世界裡,活成了暴君的模樣?“你嘗試過跟孩子像朋友一樣溝通嗎?”“孩子違逆你的時候,有循著他的眼睛,去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調整自己的情緒,試著多一點耐心嗎?


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孩子只能從自己出發看世界。”但大人不同,大人會換位思考。我們的同理心,常常會分給父母、丈夫、身邊的朋友,但卻很少給孩子。


鍾南山院士的教子之道(強烈推薦)

84歲鍾南山院士,在一期節目採訪中,分享他的家庭教育時說:“在治學上的嚴謹,我是受父親的影響。但為人處事的品格,我是從我母親那裡學來的。”小時候的鐘南山,學習成績並不好,經常逃學,還留過級。


到了五年級,他有一次考得不錯,母親把他叫到身邊摸摸他的頭說:“看看,南山,你還是行的。”回憶起自己的母親,84歲的鐘南山依然飽含深情。“我覺得母親的鼓勵,讓我一下子找到了亮點,就有了自尊心,從此開始認真讀書。”提到和母親的相處關係,鍾南山說,他們更像是朋友。


鍾南山院士的教子之道(強烈推薦)

左一為鍾南山院士的母親

母親好像從來沒有把他當小孩子看待,跟他說話的時候,總是溫和細語用商量的口氣。她平時說得少,做得多。他偷偷學母親為人處事,也學她待人接物。在教育上,鍾南山秉承父母的教育方式,用智慧的方式對待孩子犯錯。“與其罵孩子,讓他慚愧,還不如激勵他,讓他上進。”鍾南山說,如果天下做父母的,都學會結果導向,不過分指摘過程,去鼓勵一個更好的結果,親子關係會更好相處一些。


鍾南山院士的教子之道(強烈推薦)

鍾南山院士與家人

兒子鍾惟德小時候特別調皮,經常逃課和打架,常常被老師投訴。但是有一個很突出的優點:樂於助人。於是鍾南山就從這一點入手,不斷放大孩子的優點,鼓勵他多幫助別人。他說:“通過發揮和發揚孩子的長處,幫助他們建立榮譽感和自尊心就足夠了。


在父親的鼓勵下,鍾惟德沒有辜負期望,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如果我們做父母的,老是隻盯著孩子的缺點看,久而久之,這個孩子身上就會只剩缺點,也難怪你會越來越兇他。”所以,有時候父母放下這些“有條件的愛”,適當放慢腳步和標準,就像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中所寫:“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時間,讓他從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


我們會收穫一個更健康快樂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