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解決老年人出行最後一公里問題,老年騎不了單車怎麼辦?

tiany2


國家應該出臺政策,應該允許健康的75歲以下老年人駕駛電動三輪(四輪)車。同時,城市必須建設有電動車專用道,還路權給普通人,給社會弱勢群體。滿足人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需求,增強人民的幸福感和社會認同感!


中國佐羅


我今年64週歲,兒子多次催我考駕照讓開小車,因為年齡大了,沒有玩車的興趣了,再說退休了沒有工作需要,養個車需要一定費用不說,管理它也是個累贅。可是沒有個車又感覺不方便,外出幾站路走下來還是有點累,思來想去感覺還是獨輪平衡車不錯,十里二十里的路站票也可以忍受,再遠的地方可以提上它坐公交車,用完回來又可以直接放在家裡,不怕小偷偷。如今騎獨輪平衡車已經兩年,逛街逛公園、出去辦點事什麼的都騎它,感覺不錯。




河南時恆


老年人歲數不饒人,頭腦清醒但腿腳不很靈便,現在廠家生產的低速電動三輪車正好派上用場,低速電動三輪車,既穩當又節能,是老年人走親訪友、趕集上店的最好幫手,他們可利用三輪車出門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們本來膽量就小,騎行在路上也絕對不會和青年一樣懂衝直撞,比騎兩輪自行車可穩當多了,只要加以引導讓他們掌握簡單一點的交通常識,他們絕對成不了馬路殺手。以我為例我今年七十二週歲,六十九週歲時考的駕駛證,科目一、科目二順利通過,科目一沒考完,監考員就讓我出了考場,因為我答了八十道題一道沒錯,科目二我考的是滿分,所以我認為不應該小看年老人,也應該給他們一點上路行駛的自由,剝奪他們的路權是很不道德的。就算要他們考駕照也應該把年齡放寬至七十五歲較為合理。


挑戰者一號


看到評論的內容,基本知道筆者的年紀,沒有親身感受,說什麼都很輕鬆,我今年65歲,感覺還挺好,可是我的兩個老哥們,都是因為騎車摔骨折的,王老哥八十歲了,一向喜歡騎車,每天早上很早就出來,圍著公園繞大圈,鍛鍊身體,一次不小心摔壞了,腿骨骨折,臥床半年,現在已經過去四年了,還扶著輪椅走路,再也離不開了。


丹鳳朝陽18763486


不在年齡,在身體狀況。70歲,身體基本健康,騎行就沒有任何問題。

本人73週歲,騎行5年,去年環騎青海湖然後騎回西安,1200公里,11天,環騎海南島900公里8天,現在騎車上班,每天騎行32公里。計劃今年六月,騎行318到拉薩,2200公里,計劃25天。

但注意,年齡大騎行,體力不是問題,可以慢一些,多休息,但反應能力一定不能差,否則上路不安全。我的頭像是去年環騎海南島在亞龍灣拍的,有騎友或對騎行有興趣的朋友歡迎私聊。

老年也適合吹薩克斯,也歡迎交流。


老老袁


最理想的老年人代步車,寬80公分車速30公里,只能非機動車道上面行駛,才能稱之為老年人代步車。


老邵AAA


作為2.5億老人中的一員,我想借此說說心裡的話。

人老了腿先老,原來抬腿走個10裡、8裡覺不著,現在腿抬不起來了,走個千把米兩腿就像:灌了鉛似的,行動之難、不到這個年紀是無法體會的。

現在的老人有幾個是和兒女一塊住的?他們不歡迎,咱們也不自在。所以多是老兩口或一人獨居。

生活中有很多事是非出門不可的。比如上街買各種食物、藥品、理髮洗澡、看病吃藥打針。腿腳不行了,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不敢騎了,因為走路都有些偏,醫生說是人老了平衡性差了,摔倒兩次,我怕再摔斷骨頭。

接學生,我用的是三輪四輪電動車,開了9年了,小心翼翼,該讓不該讓我都讓,所以一直很順當;給老伴買了個小三輪,上街買菜、去10餘里外的老岳母家很方便,因為等公交車太費時間還誤事、還怕年輕人說擠佔了他們的空間。

我覺得這些小三輪及低速電動車就很好的解決了老人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如沒有了它,真不知道以後還怎麼出門。總不能打的去買菜吧?打的也不是隨時就有呀?

當然,也確有一些人開三四輪車不遵守交規的問題,可兩輪也有這些問題呀,汽車的問題不更多嗎?下決心管理起來不就好了嗎?

所以懇請能體諒到老人越來越多、出行越來越艱難的實際,在現有出行方式已方便了眾多老人的實際情況下,改進管理,嚴格處罰,幫助老人們更好的渡過餘生。

這就是我對解決老人出行最後一公里問題的建議。


嶧縣西門裡老李


老年人由於健康狀況的不同,以及居住地活動的區別,以致出行的方式存在許多差異,所以很難用統一的辦法解決出行一公里問題。我今年已八十三歲了,回憶六十多到八十的年齡段,對於出行也有許多區別。六十多時身體應該可以,體力明顯比前下降,當時出行總是打的,那怕只有一公里路程也要乘車,當時想到以後恐怕走路會成問題,不鍛鍊雙腿對健康不利。七十到八十之間身體更衰弱,走路也一成問題了,根本不想走整天不是躺就是坐,當時就下決心一定要能走,所以,從短程慢慢走,逐步增加步數,這樣子大概有一年時間吧。身體較前有進步,八十以後走路基本不成問題了,現在出行總想能夠走一段,速度也自然而然變快了,身體也較前段年齡更健康了。所以請老年朋友試試走路的好處,不要依賴車行,當然是不走長途,而是量力而行的短程。供參考。


二郎861


解決老年人的出行最後的一公里的最好辦法:是讓那些說老人不能使用電動車的磚家叫獸讓它們來背老人上街並騎它們送孫子孫女上學買菜等!如果各位看官同意本人意見請舉手!


大山俊峰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人人都會老,老人出行最後一公里問題,絕對不是小問題,關係到老人福祉大問題!科技發展了,解決了大多數人出行的問題,可不能忘記,老人出行難的需求,2億老人比其他任何年齡段都迫切,因為,人老先老腿,老人獨立生活是目前社會的常態,所以出行便捷,大大提高了提高了老人獨立生活的質量,一般只要頭腦清楚,生活可以自理的老年人,電動三輪車速度,不超過25公里,遵守交通規則,應該容許出行,絕對不能“一刀切”,影響老人晚年幸福正常生活!其實,電動三輪車確實是滿足老弱群體和殘疾人出行需求而生產的,人老了腳步行走路困難,縱觀國內外交通規則,外國輕巧型老爺車依然在讓老年人共享生活,機動車駕駛必須要駕駛證,駕駛機動老爺車駕駛必須要老年人駕駛執照,其實輕型四輪老爺車市場前景廣闊能滿足上億萬老年人需求的,尤其是農村老人出行,看病,老年人騎不了單車,而且單車又不穩,如果騎殘疾人電動三輪車,是禁止電動三輪車,出行看病進城影響市容市貌,四輪老爺車進城不土氣,在農村不洋氣,機動車講究駕駛證,四輪老爺車依然講究使用老爺車駕駛證的,圍觀照樣處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