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對什麼事情都失去興趣時,她是不是就抑鬱了?

玫花朵朵開1016


從你的提問裡看到了擔心,你在擔心她得了抑鬱症。

抑鬱症是疾病的範疇,往往沒有明確的事情誘發,會有超過2周以上的時間,甚至是幾個月的時間沉浸在情緒低落狀態,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以前愛吃的、愛玩的通通都沒有興趣,並且伴有睡眠和飲食的障礙,有的人會感到自責、絕望,甚至會自傷、自殘、自殺。

而單純的抑鬱情緒每個人都可能會經歷,一般有明確的事件誘發,當我們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比如親人的離世、考試失利、投資失利、失戀、失業、健康狀況不佳等等,都會引起心情鬱悶、傷心、難過、憂慮等情緒低落的狀態;雖然有些憂傷、難過,但是碰到喜歡的事情,比如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喜歡玩的遊戲、喜歡看的電影、喜歡的書籍等等,還是有興趣去參與的,也就是沒有喪失愉悅感,而且一旦不順心的事情過去了,抑鬱狀態自然會逐漸好轉。

所以針對你朋友的這種狀態,從有無誘因、持續時間、有沒有對喜歡的事物喪失興趣、有沒有飲食和睡眠的問題這幾個方面綜合來判斷。

如果是抑鬱情緒,就做好陪伴,鼓勵她把自己的不舒服的感受表達出來,而你去做一個無條件的傾聽者,去全身心的接納、理解、允許、陪伴;陪伴她做自己以前喜歡的、有興趣的事情;陪伴她到戶外運動、放鬆,這個狀態慢慢的就會好轉。





淨心的方法


興趣喪失只是抑鬱症患者常見的一種症狀之一,但絕對不是說只要對什麼事情都失去興趣就一定是抑鬱症。因為抑鬱症還有很多其它症狀,在醫學診斷標準裡面,抑鬱症是必須同時滿足症狀標準、嚴重程度標準和病程標準的。

當我遇到一個對什麼事情都失去興趣的人,該如何判斷她是不是抑鬱症

我是一名精神科醫生,日常的工作中與抑鬱症患者打交道最多,那麼作為一名專科醫生我會如何判斷有興趣喪失的人是不是抑鬱症呢?

興趣喪失只是一個單一的抑鬱症狀表現,但還不是抑鬱症最核心的症狀,抑鬱症最核心的症狀一定是持久的情感低落。我們可以把對事物失去興趣看做是情感低落的一種表現,但當然還不僅僅如此。抑鬱症的患者一般還會出現睡眠減少,食慾減退,體重減輕,社交退縮,思維遲緩,自我評價過低,自罪自責等等一系列的表現。這其中,對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影響最大的是思維遲緩。

所以如果我遇到一名興趣喪失的女患者,我會問她最近睡眠怎麼樣?有沒有莫名的悲傷?沮喪?有和朋友正常的交往嗎?有食慾下降嗎?有體重減輕嗎?有記憶力下降嗎?有腦子變笨了嗎?有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嗎?有覺得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的錯嗎?上面這些表現有持續了至少半個月嗎?

如果上面的問題得到數個肯定的答案,那麼很可能這名患者就是一名抑鬱症患者了。

當確定自己抑鬱了怎麼辦?

先簡單判斷一下自己抑鬱的程度如何,如果只是存在上述的幾個表現,但日常學習或工作基本上不受到明顯的影響,那麼你的抑鬱程度很可能只是輕度抑鬱。這個時候是適用於非藥物治療的方式進行自我調整或接受心理治療的,但最好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如果你的學習和工作已經明顯受低落的情感所累,完成日常學習工作都覺得辛苦,那你的抑鬱應該已經達到了中度抑鬱症的程度,真的不適合在進行所謂的自我調整,或什麼自我療愈,必須要經過規範的藥物治療才能恢復正常的情感水平。

另外抑鬱症藥物真的沒有那麼可怕,甚至還被列為四大醫學發明,問世以來幫助了全世界十幾億抑鬱症患者,藥物不良反應也在醫生的考慮範圍內,一定能幫你緩解你的抑鬱症狀,前提是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進行規範的治療。


我說精神


單純憑“一個人對什麼事情都失去興趣”這一症狀不能就此判斷她患了抑鬱症。

比如臨床上常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由於其“情感淡漠”,也可以表現為“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因而不出門,不見人。

除了上述症狀之外,抑鬱症還有以下表現:

※思維反應遲鈍

病人感到頭腦發木,自我感覺“腦子不轉了”、“滿腦子裡和漿糊一樣”來描述自己的感受;

※胡思亂想,心煩意亂

而且凡事不往好處想,專門想那些悲觀和消極的方面;同時伴有心煩意亂,什麼也幹不下去等焦慮症狀;

※渾身乏力,生活懶散

病人不論幹什麼都是強挺著去幹,甚至在幹之前都有發愁、發怵等畏難情緒,總感到力不從心;

※睡眠障礙

與神經衰弱和焦慮症常常出現的入睡困難不同,抑鬱症大多早醒,且早晨上午的狀態特別不好,到下午晚上也好一些;

※食慾性慾下降

表現為沒有胃口,無飢餓感,吃什麼都是“強吃”,體會不到食物的美味和快感,大多數病人性慾減退或根本沒有性慾;

※悲觀厭世

嚴重的抑鬱症患者可以出現生活沒有意義,看不到前途和希望,每天感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所以會產生自殺的想法甚至自殺行為。

所以單純憑她“沒有興趣”這一症狀無法證明她是“抑鬱”情緒,還需要結合以上症狀綜合考慮。

但至少說明一點,她目前的情緒已經出了問題,建議去當地的精神衛生機構找醫生面診!




心理醫生張彥平


當我們心情低落,情緒鬱悶時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抑鬱了,或者是我們會聽到別人說她抑鬱了,那我們需要先了解下,抑鬱情緒並不等於就是抑鬱症。

一、有抑鬱情緒或情緒低落與抑鬱症有什麼區別

鬱悶的情緒、嚴重的失落感……作為人的基本感情之一,我們無論誰在生活中都碰上過吧。抑鬱症會產生失落感,我們在平時偶爾也會出現情緒低落,但是這兩者還是很不一樣。

患上抑鬱症必須進行治療,而我們在平時偶爾出現的情緒低落,不進行治療也會恢復正常。我們有必要對此進行區別。(附圖上可以參照比對)

但是,當我們暫時性出現情緒低落時,就要判斷究竟是患上了抑鬱症呢,還是偶爾出現的情緒低落。這個時候就要讓精神科的專業醫生,判斷是否異常。兩者的不同點在下面會展示。

也就是說,一旦我們擔心是不是患上了抑鬱症的時候,也可以據此進行簡單的判別。

1、首先,判斷一下抑鬱症症狀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嚴重的失落感,有時會出現妄想,並且這樣的狀態持續2周以上。;而一般的情緒低落,通常表現為,“程度較弱,鬱悶的時間也不會太長”。在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上,抑鬱症表現為“漠視工作和家人,造成日常生活的障礙,出現交際恐懼等”;而一般的情緒低落表現為,“不管怎麼樣都會好好的過日子,在人際交往上也表現為大大咧咧的樣子”。

2、持續的悲哀會導致抑鬱狀態。人的情緒不可以陷入持續的悲哀狀態。日常生活中快樂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喜怒哀樂是人類最常見的情感。無論是誰都曾經憤怒過、悲哀過。但是,一旦這樣的負面情緒持續存在,就會導致抑鬱症。一般人在處於情緒低落狀態時,如果出現了高興的事情,情緒會很快扭轉過來。例如與朋友相見、喝酒、購物、外出旅行……也就是說,通過小小的改變就能變得快樂起來。這不是心理疾病。而不想做任何事情,無法和人相見、溝通,就是抑鬱症。

二、抑鬱了,怎麼辦?

1、首先尋找精神科醫生進行診斷

如果感覺抑鬱明顯,並且一些測試結果顯示不樂觀,那麼第一選擇應該是尋找精神科門診幫助。

只有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才可以對病情做診斷。這一點即便是心理諮詢師也無法替代,根據精神衛生法規定,心理諮詢師是不能對來訪者進行診斷的。

在做出合理的診斷之後,後續治療到底是藥物治療還是心理治療與諮詢,都是可以探討的,當然最好是兩者結合。

2、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相結合,是對抑鬱症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例如,對於持續型抑鬱症患者來說,只使用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的患者,有約50%的人其抑鬱症狀得到緩解;同時服用藥物並接受心理治療的患者,有85%的人其抑鬱症狀得到緩解。

3、無論我們怎麼與抑鬱作鬥爭,重要的是我們願意尋求幫助。如果受苦的人是你,請你告訴自己:這不是你的錯,你只是生病了,你需要專業的幫助。

4、如果抑鬱的人是你的家人朋友,請陪同他/她去治療,並且繼續跟進和表達你的關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幫助他/她得到適當的診斷和治療。可能你需要替他們預約並陪同他們去看醫生。另一個重要的事情是給予情感支持。

抑鬱症是可以改變的,無數案例證明抑鬱症是可以康復的:做運動;保持有規律的生活;把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保持健康的飲食;寫日記;用新的眼光看待你的抑鬱症;和朋友聯繫;加入社群;挑戰你的思維;打電話給心理諮詢師預約諮詢。





樹洞的耳朵


朋友,你好,目前心理疾病的症狀是集合了人類所有的負面情緒,一般人出現一些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些人就是懷疑自己不正常,然後去關注查詢心理疾病的症狀,對號入座,最後被套進心理疾病的陷阱中,懷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然後不斷的關注自己的症狀,每次去關注它,就是在強化它,導致痛苦越來越大,不得不去找心理諮詢師或者精神科醫生,他們給出的診斷就是心理疾病,這樣的結果就會導致他們更加肯定自己是心理疾病患者,還是不斷的去關注強化自己的症狀,然後不斷的做心理諮詢或者不斷的吃藥,又無法徹底解決問題,心理和身體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陷入悲觀絕望的境地中,這一切不都是自找的嗎?

負面情緒來臨時,如果去對抗,那就是用負面情緒對抗負面情緒,結果就是導致了更大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來臨時,如果去接納,那就是認同自己的負面情緒,認同自己可以負能量,久而久之雖說習慣了負面情緒帶來的痛苦,有可能會讓自己感覺好一點,但實際上蘊藏著極大的危機。

如何正確的對待負面情緒?對待負面情緒正確的方式是,不去理會負面情緒,投入到做正能量的事情上去,不斷的放大正能量。一切負能量、負面情緒就會退散。祝你早日獲得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生!


覺醒人生2020


不排除這個可能。

我是心理諮詢師天藍姐,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抑鬱症的特徵是三低。情緒低落,思維遲鈍,語言動作減少,

語言動作減少,一般是自身能量極低的狀態,語言少、聲音低,經常獨坐一處不與他人交往,愛好和生活樂趣喪失,精力減退、疲倦,很容易累,走路時行動緩慢······他們不是不想動,而是沒有力氣,動不了。

普通人的抑鬱狀態,還有辦法調整。比如多曬太陽,運動,和朋友聊天······抑鬱症的人,想起床穿上鞋子,把燈打開,這一點動作,都很難。

有的抑鬱症的學員說,最嚴重的時候,呼吸都不想做。

明明知道只要做一系列動作,用身體撫觸,EFT療法,都可以幫到自己,但是做不了。

現在有了手機,又可以藉手機逃避一下痛苦的自罪自責模式,手機是降低能量的,沉溺於手機,會讓抑鬱症患者雪上加霜。

抑鬱症患者能放下手機,尋求幫助,這就有辦法幫他。就怕他自己都不願意出來,那就很難採取措施了。

願天下再無抑鬱症。


心理諮詢師天藍姐


根據《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標準,當一個人的症狀滿足以下條件時,可以被視為抑鬱症:

I. 下列症狀出現至少5種,並持續兩週以上(其中前兩項必須至少具備一項):

幾乎每天和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心境抑鬱(主觀感受或他人觀察均可,兒童和青少年可能更多表現為易怒);

對身邊幾乎所有的活動,興趣或愉悅感明顯減少(主觀感受或他人觀察均可);

食慾的大幅減退或增加,或沒有緣由的體重大幅減輕或增加(一個月內變化超過5%,兒童可表現為體重過輕);

持續的失眠或嗜睡;

可被觀察到的,連日的精神亢奮或呆滯;

持續感到疲憊或精力不足;

持續的過分無價值感、以及不適當的內疚感,甚至達到妄想的程度;

持續的思考能力或記憶力減退,注意力無法集中(主觀感受或他人觀察均可);

頻繁出現輕生/自殘念頭,可以是自殺/自殘的企圖、畫面的閃現,或思考具體的實施計劃;

II. 以上症狀導致了有臨床意義的痛苦,或社交、工作等重要能力障礙;

III. 以上症狀不是由於某種特定的生理反應,或軀體疾病所導致。


正新十五


您好!很榮幸能回答您的問題,不排除是抑鬱症的可能,抑鬱症就是以不開心、情緒低落、對外界的事情不感興趣為症狀,當然這只是抑鬱症的一部分症狀,抑鬱症患者有時候會比較慵懶,對外界的事情不感興趣,甚至說漠視外界發生的一切事情,什麼事情都不能引起它的興趣。不過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突然承受了沉重的打擊,一時間沒有想開,封閉了自己對外界的感官,並不是說一個人對任何事情失去興趣就認定為是得了抑鬱症


精神科醫生張慧


第一步傾訴

如果年齡比較小,建議先和家長說,交流現在的狀況、想法。

如果年齡比較大,不想讓父母擔心,建議找兄弟姐妹,好朋友傾訴。

第二步判斷當前症狀

連續兩週情緒低落、不想做任何事、甚至吃飯都覺得麻煩,基本需要就醫了,由醫生來做診斷,不要覺得丟臉,當是感冒一樣,國外的學生要定期做心理檢查的哦

第三部自我調節

遇到困難要學會尋求幫助,不要都自己扛。

鍛鍊、保持飲食健康、看一些催淚電影。


心靈Planter


當有這種問題的時候大多數基本沒憂鬱或者淺抑鬱。假如你去喜歡或暗戀一個人而沒有得到回應的時候出現的失落情緒。所以興趣的本身就是正常化集中的表現。古語一心不二用其實兩種解釋:一種是分散精力,第二是集中不起精力。假如第二種的話,請了解第一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