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工人、少飼料、出不來,潛江小龍蝦的艱難“復工”記

缺工人、少飼料、出不來,和人一樣,小龍蝦也被“困在家中”。養殖戶陳居茂想著,必須保住最基本的。


缺工人、少飼料、出不來,潛江小龍蝦的艱難“復工”記


陳居茂感到,這次是真的。


從3月10日下午開始,就有朋友通過微信奔走相告:“明天要解封了!”


他拿起手機給還在家裡的工人打電話,通知大家準備上班,又給在基地的工人放了個短假,“這些人都出來半個月了,一直住在工棚,條件比較苦,沒有熱水淋浴,也沒有電視機。”


3月11日凌晨3時59分,湖北省潛江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出第26號通告,從11日上午10時起,恢復正常交通秩序;全市居民申領湖北健康碼(電子憑證)後恢復出行;通告還特別提到了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抓好春耕生產,逐步放開服務業。


陳居茂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現在出蝦還不算太晚!


可是僅僅過了7個小時,11日上午11時11分,潛江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緊接著又發佈了第27號通告,對此前發佈的第26號通告予以取消,繼續實行嚴格的交通管制和人員管控措施。


陳居茂拿著手機,有點懵。這是“開玩笑”嗎?他腦子裡閃過一個念頭。


被困金星村


與潛江大多數小龍蝦養殖戶不同,陳居茂的主營業務不是稻田養蝦,而是池塘精養。他的池塘在潛江周磯辦事處下轄的金星村三組,有1800多畝。滿打滿算,去年全年出了大約80萬斤蝦,高峰時期每天拉走的小龍蝦有上萬斤。


養大蝦、養好蝦、全年出蝦,這不僅是他的業務模式,也是餐飲消費市場的走向。按理說,老陳踩對了點。


“我的蝦身子大、爪子小、底板乾淨、賣相好,很多餐飲企業來訂購。”這話在別人說來可能是“王婆賣瓜”,但陳居茂說得有底氣。


熟悉這個行業的人都知道,市場上大多數小龍蝦都是4、5、6(錢/只)的,6、7、8(錢/只)以上的大蝦並不是主流,大蝦自然價格也會貴一些。


而老陳這裡,70%都是6、7、8的。


去年眼看就要過春節,池塘裡還有蝦,離不開人。


“工人們家都住在附近幾個村,主要就是金星村和保安村的,隔著幾里路,往返基地很方便。”他給工人放了假,自己住到基地上來。


不同於2018年冬季的寒冷,剛剛過去的這個“暖冬”對小龍蝦養殖戶來說是個“利好”。11月中下旬,潛江的氣溫還曾到過22攝氏度,到了12月中上旬,氣溫還達到過17攝氏度。


氣溫高,小龍蝦生長就快,有利於第二年二三月提早出蝦。為此,老陳在春節前儲備了10多噸飼料,還有40多噸青餅(菜籽餅),方便立春後投餵。


養了十多年蝦,陳居茂對投餵管護很有一套。穀物飼料、動物飼料、配合飼料、豆粕、菜葉、青餅,還有適應不同溫度的菹草、伊樂藻、輪葉黑等水草,定時、定點、定量投餵,每一個細節都稔熟於心。


為了追求更好的養殖效益,陳居茂常常自己動手研究。池塘裡的菹草(麥黃草),既可以調水,還是小龍蝦喜愛的食物。栽多少、怎麼栽,老陳一次次試。從行距3米、5米、8米到後來穩定在10-12米,這才找到了“最優解”,也讓他成了當地有名的“蝦痴”。


然而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場疫情的出現,讓“暖冬”帶來的“利好”突然變成了“利空”。


進入1月,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快速蔓延,武漢不斷傳來有人“中招兒”的消息。


1月17日,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式,潛江市委、市政府發出通告:封城。當地及時收治和集中管理了32名確診的發熱病人,並在第一時間實施最嚴格的交通管制和人員管控措施,同時向全體市民大力宣傳“戴口罩、勤洗手、不外出”等防疫知識。


娛樂餐飲消費停業、街道實施交通管制、社區村組嚴格封閉,每戶居民每3天只允許1個人外出採買……


整整比武漢早了6天,潛江便進入了最安靜的時刻。


“之前聽說武漢那邊出現了不明原因肺炎,但沒想到來得這麼快。”還沒來得及反應,陳居茂連人帶蝦被困在了金星村。


對大多數人來說,春節本就是假期,前前後後總有十幾天能得閒。


一開始,老陳也沒多想,只是時刻關注著手機裡新聞推送的疫情變化,“雖然不能出村子,但還是很感謝市裡的決定,很及時。除了神農架林區,就屬我們這裡病例最少,比較有安全感。現在疫情防控是最重要的,大家都能理解。”


不同於主城區,鄉村地廣人稀,加上進村的道路封閉後,村裡反而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安全地帶,陳居茂和工人們所在的村子都沒有疑似或確診病例出現。由於擔心天氣變化引起小龍蝦產生應激反應,陳居茂戴上口罩,每天堅持巡塘。


不解渴的“水”


儘管到處安靜地像座空城,但時針並沒有被“封印”,轉眼已是2月下旬。


“從2月13日那天就開始升溫了,最近的日間最高氣溫接近20攝氏度,小龍蝦開始快速生長,必須加大投餵量。”陳居茂開始急了,“暖冬”讓出蝦的日子提前到來。


光靠自己肯定不行,2月23日,老陳緊急召回了住在金星村能夠馬上覆工的幾名工人,而大多數放假的工人被卡在了進出村子的路口,他們一時半會兒恐怕還回不來。


“往年過了正月十五就開工了,氣溫超過15攝氏度基本每天都要投餵,需要大量的人生產管護。基地正常運轉要40名工人,投餵、下地籠、起捕各有分工,現在滿打滿算才回來12名,只能先保住最基本的!”


缺工人、少飼料、出不來,潛江小龍蝦的艱難“復工”記

在陳居茂的基地裡,工人準備投餵餌料。


所謂最基本的,其實就是投餵。氣溫升高後,小龍蝦的攝食量增大,如果投餵跟不上,小龍蝦就會吃掉水草,甚至相互打鬥殘殺。


老陳最擔心的還是水草,池塘精養和稻田養蝦不同,水草的作用至關重要。水養草,草再反過頭來養水,使整個池塘的生態系統達到平衡,從而利於蝦的生長。一旦水草被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便會被打破,小龍蝦也就離發病、死亡不遠了。到那時,損失掉的不只是這一批小龍蝦,而是“整個2020年”。


春節前儲存的10多噸飼料和40多噸菜籽餅派上了用場,但由於人手緊張無法起蝦、銷售,投餵成本帶來的壓力就像是“和尚頭頂的蝨子,明擺著”。


“每畝水塘一天差不多要投1.5-2斤,1800畝算下來要投近3噸飼料。每噸飼料的成本是4500元,一天就是1萬多元。還有人員工資呢?”看著忙碌的工人,老陳不斷在心裡盤算,但除了乾著急也沒有什麼辦法。


小龍蝦通常在夜間覓食,“晝伏夜出”,因此多數時候養殖戶會在下午投餵,但基地的工人們已經顧不上“定時”了。1800畝塘只有12個人管,一片一片轉著圈兒投餵,還要從早上幹到晚上,工作強度明顯加大,自然更顧不上下地籠起蝦。


想盡辦法的老陳又聯繫到了10噸飼料,但似乎只能“鎮痛”而無法“治癒”。因為只要工人沒有全部回到基地,管護工作的壓力就會一直存在,而隨著氣溫升高,浮出水面的問題將越來越多。


“再養下去,如果還不出蝦,密度大了就麻煩了。”池塘養蝦,控制密度是關鍵,老陳就吃過這方面的虧。


剛養蝦那兩年,他的池塘一畝只能出100斤蝦,比別人的產量低了一半還不止。更氣人的是,拿到市場上,客商們看了擺擺手就走了,因為爪子大、身子小,底板不乾淨,黑乎乎的。後來經過反覆摸索,老陳才知道是因為放養密度沒控制好,單位水體中小龍蝦的密度過大,龍蝦個體就長不大,嚴重的還會發病死亡。


眼看進入3月,暫時不賣勉強還行,可再過半個月呢?陳居茂搖了搖頭。


得讓蝦“淡定”下來


“沒辦法,急死人啊。現在出不了蝦,起蝦的人手又不夠,分揀、打包什麼都搞不了。我們也很急……”3月9日中午,老陳已經數不清這是當天第幾通要蝦的電話了,電話另一頭的客商也是“大戶”——長沙文和友餐飲公司。


這兩年,由於蝦的規格大、品質好,陳居茂在市場上掌握了主動權,他的蝦比其他養殖戶的平均要貴上兩三元。來訂購的商戶們認可蝦的品質,倒也樂意。一批國內知名的小龍蝦餐飲企業都從他這裡產地直採。


“不是不想賣!前幾天6、7、8的價格還在40多元/斤,這兩天已經達不到了,我也想早點賣出去。”陳居茂幾乎是喊著跟對方解釋的,火氣有點壓不住。


之所以賣不出去,並不單純是封路封村造成的,無法復工才是根源。


“一是我這裡沒有完全復工,人手不夠,沒有人起蝦、打包;另外更重要的是製冰廠、泡沫廠都沒有復工。沒有泡沫箱和冰,拿什麼運輸?”


鮮活水產品在運輸過程中,泡沫箱和冰塊是必需品。冰塊既可以給小龍蝦保鮮,還可以通過降溫讓龍蝦“淡定”下來,避免運輸過程中打鬥死亡。現在,這兩樣東西都沒有。


老陳的電話除了被訂貨商“打爆”,還要被他自己“打爆”。那幾天他前前後後聯繫了七八家制冰廠,只有一家已經復工,但同樣因為人手有限只能疲於生產,而把冰塊運至村口這個物流的活兒卻無能為力。泡沫廠則沒有一家開工。


為了防控疫情,幾乎所有可能出現人員聚集的場所和活動都處於停滯狀態。所以即便40名工人都到齊,產業鏈上下游相關從業人員不復工照樣白搭。賣蝦無望,老陳悶頭繼續灑料投餵。


快到中午12時,周磯辦事處和潛江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工作人員來了解情況。老陳放下手裡的活兒追上去問最新進展,打聽到底什麼時候能“解封”。最近身邊的人都在聊這個話題,有的說“快了”,有的說“還要再過個10天左右”,誰也沒有準信兒。


缺工人、少飼料、出不來,潛江小龍蝦的艱難“復工”記

周磯辦事處和潛江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工作人員來找陳居茂(左)瞭解情況。


老陳著急,工作人員也著急。由於投餵管護跟不上,池塘下風口漂著不少被小龍蝦夾斷的水草,池塘裡的水有些渾濁。他們讓老陳趕緊補種一些菹草和輪葉黑,一定要保住塘裡的水。剩下的,只能等。


進入3月,情況稍微好了些,已經有不少地方開始復工。潛江龍蝦交易中心從2月25日恢復物流運輸,已經能夠向省外發出少數商品蝦的訂單。老陳打聽到,6、7、8的蝦前幾天的價格在42-43元/斤,這兩天回落到37元/斤左右。


“大物流是通了,小物流還不行。交易中心只能給你完成物流配送,其他的分揀、加冰、打包還得自己解決。我們的問題就出在‘最後一公里’上,打包、分揀既沒有人也沒有物。”看著價格變動,自己的蝦“寸步難行”,老陳有些惱火。


這麼近,那麼“遠”


潛江龍蝦交易中心裡,總經理康峻正在忙著調度物流運輸車輛。幾輛大卡車上已經滿載貨物,司機握著方向盤穩穩地開出中心大門。


“最近每天都能發走300噸左右的商品蝦,雖然還不能完全復工,但我們也在盡力保障運轉,這樣也是幫養殖戶們分憂。”康峻說。


考慮到交通還在管制,養殖戶出蝦不方便,康峻和同事們在潛江下轄的不同鄉鎮之間設置了13個“分中心”,工作人員駐紮在網點上,為蝦農提供物流服務。但和陳居茂瞭解到的情況差不多,像加冰、打包泡沫箱這些工作只能提供有限的幫助,養殖戶們還是要自己搞定。


看著有點冷清的交易中心,康峻感慨,以前高峰時期有500多家商戶同時開展分揀、加冰、打包等工作,每天近萬人在這裡活動,日均發貨量在1500噸。現在因為不允許人員聚集,復工的人數控制在100人左右,這些工人已經在滿負荷運轉了。


缺工人、少飼料、出不來,潛江小龍蝦的艱難“復工”記

潛江龍蝦交易中心的物流已在逐步恢復,最近每天可以發走約300噸商品蝦。


而陳居茂的尷尬還在於,他和交易中心的距離——很近。沒錯,不是遠,而是近。


金星村屬於周磯街道下轄村,距離主城區很近,從塘口到交易中心的距離也不過七八公里,往常開車只有20分鐘的路程。而交易中心分佈的13個網點主要是為了方便那些偏遠鄉鎮,沒有老陳這裡。此刻,他的近,變成了“遠”。


不過3月10日,事情有了轉機。


“明天要解封了!”


從下午開始,就有朋友在微信裡群發、轉發,簡直是帶著長舒一口氣的態度告知這一消息的。


陳居茂感到,這次是真的。他拿起手機給還在家裡的工人打電話,告訴大家準備上班,又告訴基地裡的工人終於可以歇一下了。


“我家就隔壁村的,隔著一兩里路回不去。半個多月了,一直住在工棚。這下好了!”藍色圍擋一樣的活動板房裡,沒有淋浴,也沒有電視機,苦熬了十幾天的工人聽說能回家,一個個興奮不已。


然而,他們等來的只是僅僅“存活”了7個小時的第26號通告,潛江市繼續實行嚴格的交通管制和人員管控措施。


“我都和他們村裡簽了承諾書,工人出來了吃住都在我這裡,健康問題我來負責,結果還是出不來。”接到本打算來上班的工人打來電話的陳居茂無奈地說。


“從2月28日潛江就沒有新增病例了,現在離1月17日封城已經過去2個多月。憋得太久了,10日聽說要解封,下午市區好多人都到街上去了,還有人放鞭炮。那勢頭怎麼得了,肯定會擔心控制不住的。不應該這樣,要一點一點有序放開嘛。”


老陳盤算,應該按照生產需要,先放開急需恢復的,再逐步解除“禁足令”。可他的想法要想實現,似乎還需要時間。


儘管一睜眼就要面對1萬多元的成本,陳居茂也只能咬緊牙關。他還是決定幫助周邊稻田養蝦的農戶消化一部分蝦苗,“最近買了1000多斤,我給的價格還不低,10元/斤,最近蝦苗價格都跌到六七元去了。”


潛江有85萬畝稻田養蝦,多數養殖戶靠著春季賣蝦苗、夏季賣成蝦和庫蝦的收入維持生計。2019年春天,蝦苗價格一路躥到37元/斤,而秋天新開挖面積少,加上疫情影響,今年蝦苗的需求量不到去年的1/10,價格只有零頭。對大多數養殖戶來說,這個春天是雪上加霜。


沒有一盤小龍蝦會被遺忘


雖然第27號通告要求繼續實行嚴格的交通管制和人員管控措施,但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的舉措已在逐步落地。


3月17日,基地終於又迎來了8名工人,這樣加起來就有20個人了。人手寬裕一些,陳居茂也聯繫到了復工的泡沫廠和冰廠,“‘最後一公里’終於要通了!現在就是人手還不夠,其他的都聯繫到了。”


電話裡,老陳的聲音明顯沒有了之前的消極頹廢,他和工人下了一些地籠,為起蝦做著準備。儘管塘口價已經跌到了30元附近,但能賣出去了就很好。作為潛江為數不多從事精養的養殖戶,老陳只想快點賣蝦。把自己的蝦“清塘”了,才能接手其他養殖戶的蝦苗,為他們分擔一部分壓力。


相比陳居茂很快就能熬出頭,大多數等著出售蝦苗的養殖戶還在熬。有的人礙於成本已經放棄投餵,任憑“天放天養”。30公里外的老新鎮秀河村是稻蝦共作萬畝連片示範區,合作社300多農戶只有近1/3近期可以出蝦。談起蝦苗價格暴跌,養殖戶夏良鋒搖搖頭:“想到了今年價格不會太好,沒想到跌得這麼慘。”


缺工人、少飼料、出不來,潛江小龍蝦的艱難“復工”記

老新鎮秀河村養殖戶起捕的小龍蝦。


當地漁業主管部門的幹部也很著急,他們擔心如果小龍蝦苗繼續轉塘銷售困難,到四五月龍蝦大批量集中上市的時候會更加艱難,一些養殖戶極有可能挺不過去。


目前他們正在積極採取拓寬加工渠道、藉助電商擴大零售等措施幫助蝦農渡過難關。


3月21日,潛江市2020年龍蝦開捕儀式如期舉行,標誌著潛江小龍蝦產業全面復工復產。當天,小龍蝦銷售量便超過300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