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用什麼工具做知識庫?

職場幫手1號


我推薦你用印象筆記。


印象筆記是我們的外腦,你可以將各種東西丟進去,但問題是光丟進去沒用,你還要能夠做到快速的調取。


一、用好印象筆記的關鍵是:搜索


要做到快速調取,就必須在理解它本身構建邏輯的基礎上,搭建好自己的筆記架構,在筆記本、標籤和標題上都要做好功課。


筆記本是用來分類筆記的,這當然沒錯。但大部分人的認知,把它想象為電腦的文件夾,這就有很大問題。電腦文件夾裡我們可以建子文件夾,子文件夾裡還可以再建子文件夾,如此下去可以建很多層。


但印象筆記的筆記本只有三層:筆記本組-筆記本-筆記。而且,筆記本的數量也有限制,最多隻能建250個。


但標籤系統就不同,它最多可以建立10萬個。


筆記本是一對一,標籤可以一對多,也就是說,一條筆記只可以放在一個筆記本里,但是同樣一條筆記卻可以打多個標籤。


筆記本方面的剋制,其實是告訴你,筆記本只是做非常大顆粒度的分類,如果筆記數量少,你可以通過進入特定筆記本找到。


但是隨著筆記數量越來越多,筆記本越建越多,通過這種方式找特定筆記就非常的沒有效率,甚至根本找不到。


如何搜索?通過你打的標籤,可以橫穿不同的筆記本找到某一類筆記,還可以通過標題搜索,直接定位你要的一條筆記。


二、關於筆記本


筆記本,絕大多數人都是想起來一個建一個。這樣做的好處是,一開始能夠快速、輕鬆地將印象筆記用起來,但壞處是,時間稍微久一點,隨著東西越來越多,你會越來越亂。


因為,它背後缺乏邏輯的支撐。

我是按GTD的邏輯,將它們分為“收集”、“創作”、“項目”和“歸檔”四個筆記本組,裡面再做細分。


主要原因是:1. 我使用印象筆記的終極目的,是創作自己的作品;2. 這個方式經得起邏輯和實用層面的考驗。


三、如何打標籤?


使用印象筆記,一定要學會打標籤。


我之前的標籤,非常混亂,各種標籤有幾百個之多。最開始的時候,最多的一篇文章打過十幾個標籤,這種方法根本搞不下去,絕大部分筆記後來再也沒打過標籤。當然,之前打的所謂標籤,最後也不可能用起來。


標籤的設置也要有你自己的邏輯。這是我現在的標籤體系。


四、如何起標題?


起好標題,一方面能夠系統化你的知識庫,另一方面也有助於你調取信息。

標題也是有講究的,就是提煉關鍵詞。


標題組塊三原則非常好用:

人物+名字+關鍵詞

故事+關鍵詞

時間+關鍵詞

我基本上就是按照這個原則來設置我的筆記標題。


日記都是“時間加關鍵內容”,比如。“20191229 發現一個小技巧”。


寫作素材都按"人物+名字+關鍵詞"或“故事+關鍵詞”的方式來寫標題,比如,“故事 行李箱”、“人物 福爾摩斯 真相”,等等。


這樣建標題的好處是,通過“人物”、“故事”、“時間”等信息,你可通過搜索批量提取相關的筆記,通過關鍵詞你可第一眼識別這條筆記的內容。


印象筆記不是,或者說不止是一個信息存儲工具,它實際上是一個信息調取工具,如果每一條筆記,你都從筆記本、標籤、標題這三層邏輯去設置,你就相當於在構建一個私人的搜索庫。


五、如何利用印象筆記進行寫作?


當然,印象筆記不止是信息調取工具,它還可以是一個系統化寫作工具。


時間銀行


我從2016年10月開始每日都寫日記,當然,過去大部分都沉澱在有道雲筆記裡。

那天和同學聊天,他說一年又過去了,自己好像啥也沒幹。到年底了,大家都在做總結,我發現有的人能總結出很多東西,有的人卻似乎回憶不起啥。


我最近看到一個關於回憶的說法,非常形象。說人回憶的時候,就像一個古生物學家,試圖用一些不完整的殘骸去拼湊成一隻完整的恐龍。


但是,這殘骸裡有很多骨頭是真實的,有些可能只是你為了拼湊出恐龍,自己想象的。顯然,真實的骨頭越多,你的回憶就越準確。


那怎樣擁有更多的骨頭呢?平時記錄。為什麼有的人做不出好的總結,總感覺一年年白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沒有記錄的習慣,他擁有的骨頭太少。


平時的每一次記錄,都是為日後回憶、總結準備的骨頭。真實多一點,想象就少一點,你每一年的變化、成長都將變得有跡可循。


“時間銀行”的概念,“銀行”這個詞用的非常好,它直接告訴我們,你的每一次記錄其實都是在存入,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將收穫複利的回報,時間越長複利的回報越高。


知識銀行


存入印象筆記的知識就是自己的了嗎?

當然不是,你得對它進行加工,縫合進你的知識系統。


“知識銀行”的概念,顧名思義就是把知識存入銀行。這其實就是一個個“縫合”的動作。你可以針對每條知識寫自己的思考,也可以在創作時引用某條知識。但這兩種方法在效率和系統性上都不夠好。


有更好的方法嗎?


有,就是“見感思行”框架,它是高效的“縫合”知識工具。


見:就是你讀到的原始素材,可以是一個故事,一個金句,一段闡述,還可以是你經歷的某個具體的事。

感:原始素材讓你產生的感想。

思:引發了你什麼思考,或者讓你聯想到了什麼其他知識點。

行:你決定有什麼行動。


用這個框架形成一個個知識卡品,就是將某條信息內化為你自己的知識,然後將它存入銀行的過程。當你開始更長的文章創作時,你可以直接調取某個卡片,讓你的創作輕鬆、高效。


當然,這個框架還是很好地學習專欄的工具,我從2018年就已經開始用,曾用它寫下了三萬多字的《梁寧產品思維課》學習筆記。


其實,“見感思行”不僅可用於知識卡片的創作,還可以用來做日常的表達練習,比如,針對某人的話、某個具體事件,你可以用這個框架說出自己的想法,長期這樣的練習,可以提高你的講話水平,在與人交談、會議、或者其他公開表達的場合展現你的魅力。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關注@桑榆仁,獲得更多有價值的分享。


我是@桑榆仁,12年銷售實戰和管理經驗,從普通銷售做起,兩年成為集團中國區最年輕部門經理;擔任銷售總監,團隊業績穩居第一。

不管是產品、創意還是想法,每個人都是銷售!都必須學會銷售自己,關注@桑榆仁,學習銷售思維,全面打造並升級你的個人銷售力!


桑榆仁


你們說巧了不?我知道有人用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等做知識管理,但是我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就在前幾天,就在前幾天剛剛支付寶官方公開發布的知識管理工具。


對,就是專門的一個知識管理,而且是阿里巴巴旗下自己自己孵化的產品。


12 月 8 日就是支付寶成立 15 週年的日子,在這一天支付寶正式對外開放內部孵化的一款文檔與知識管理工具 —— 「語雀」。


在開放之後,我就第一時間註冊了賬號,進行了體驗,從目前體驗的效果來講,我個人非常的喜歡,確實是一款非常,非常不錯的在線知識管理工具。你可以用它當做協同操作文檔,可以記錄學習筆記,還可以寫博客專欄,創建知識庫等等,超級用好。


語雀的誕生的背景

阿里旗下的產品誕生過程,真的是與騰訊的賽馬機制不同。阿里旗下的產品,一般都是給自己製作用的,然後自己用的爽,感覺好了之後,再對外開放。「語雀」也不例外。


「語雀」是一個「專業的雲端知識庫」,誕生伊始,只是希望能給阿里巴巴的工程師提供一個好用的工具用來寫技術文檔,達成「用 Markdown 寫文檔」這個小目標。但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其實身邊的每個人、每個團隊、每個組織都有很多知識,但一直以來缺少一個好用的工具讓這些知識不只是留在每個人的大腦或電腦裡,還可以被記錄、分享和交流。


目前 10 萬阿里員工都在用它進行文檔編寫、知識沉澱,成為了阿里巴巴程序員進行知識管理的標配。


但是,阿里的團隊覺得語雀不應止步於服務他們自己的工程師,應該致力於為每個想表達所思所想的人提供一款順手的工具,讓知識能得以記錄和傳播,讓大家可以在「語雀」中平等快樂地創作和交流知識,讓再小的個體也可以擁有自己的知識庫。


所以,就在支付寶 15 歲生日這一天,宣佈開放了。


語雀的功能

我簡單來介紹一下「語雀」這個產品吧!

「語雀」面向個人和團隊,提供知識管理、工作協同等功能,包含專業編輯器(文檔)、結構化知識庫和體系化協同(協作)三個部分。

「語雀」的編輯器為阿里自主研發,具有 Markdown、表格、腦圖、代碼塊、LaTeX 公式、PlantUML 等專業編輯能力,同時支持本地視頻以及 Office 文件和 PDF 在線閱讀。

「語雀」的結構化知識庫通過文檔大綱自動生成文檔要點,使用知識庫目錄編排,讓多篇文檔結構化,形成一本本像書一樣清晰易讀的知識庫。

「語雀」的體系化協同基於團隊的知識管理,可以有效避免企業內部的知識碎片化和知識孤島化,讓知識在團隊之間能自由流動,產生更大價值。


最後,如果你想不斷記錄提升自己,有一個自己的知識管理工具,大家可以去嘗試一下,我反正很喜歡。


關注「非著名程序員」,每天分享有價值的科技內容,也歡迎大家在回答底下留言,一起交流分享,另外回答不易,請點贊支持。感謝!

非著名程序員


曾經用過不少知識管理工具,例如Evernote、OneNote、自建Wiki、針式PKM、有道雲筆記,現在全遷移到了Notion。現在我的知識管理工作流也很簡單,整個過程只用幾個工具來完成,包括typora、Notion Web Clipper、Scapple、Things 3、Anki等。

我們知道,知識管理的全流程包括收集、處理、複習、歸檔/拋棄四個步驟。

收集的數據源主要來自網頁和書籍。在notion中建立一個page來做根目錄,來自書籍的摘錄用typora記錄成markdown格式,來自網頁的摘錄直接用Notion Web Clipper收藏到這個page中。

在處理步驟中,刪除不必要的數據內容,重新整理來自書籍和網頁的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按照邏輯關係將數據整理到一起,用Scapple畫出彼此之間的邏輯關係圖,用作每個page的索引和目錄。

在複習過程中,用things 提醒每日、每週複習的內容,對於難以記憶的部分用Anki做成卡片,使用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原理定期複習。

在一段知識管理過程結束後,將使用過的資料打上“已完成”的標籤,放到專門的存檔project當中留作以後備查。

無論是使用Notion還是其他工具,這個工作流都是一致的。唯一的區別只在於使用什麼樣的工具來儘可能提高效率罷了。在漫長的摸索中,我使用過不少工具。除了各種筆記軟件之外,還有幾種腦圖工具、幾種筆記撰寫工具、一些畫圖工具等等。但是經過長時間的沉澱,最後還是選擇了現有的組合,並認為這是最高效、最流暢的方法。


葉猛獁的故事們


不知道您是要做個人知識庫,還是企業知識庫。

個人知識庫我推薦您用OneNote,沒有比這個再好用的工具了,什麼筆記我都用過,

xmind、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OneNote是微軟官方的,完全免費。多平臺都可以用。IOS,

安卓,Windows。實時同步。很好用。


如果您是要做企業知識庫,用redmine,Xwiki都可以實現,都是開源產品。


男神變IT


小趣常用的知識庫工具有3款,有道雲、Onenote和優讀,今天分享給大家,可以有效節省時間,大大提高效率。

1、 有道雲筆記

有道雲筆記是網易旗下的筆記軟件,有Windows、Mac、網頁、安卓、蘋果多個版本,支持多平臺同步訪問,無論使用電腦還是手機,都能隨時隨地打開查看自己的知識庫。

傳統的文件傳輸方式是郵箱和社交軟件,但會有文件過期和丟失的問題,有道雲採用雲端存儲的方式,這樣可以減少本地內存的消耗,而且安全性更高,。

有道雲的頁面非常簡潔,支持文字、圖片、語音、手寫、網頁鏈接、Markdown等多種形式的筆記,一鍵保存,不用擔心丟失。



我們在瀏覽網頁、微博、微信看到精彩內容,可以直接發送到有道雲保存起來,建立知識庫,也可以將筆記再分享到這些平臺上。



有道雲可上傳PDF、Word等多種類型的office文檔,無需下載就能夠直接編輯,對於上班族來說這點很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語音速記功能和OCR功能,語音速記功能可以將錄音直接轉換為文字,無需再借助第三方軟件,它的亮點是可以支持普通話、英語、粵語、河南話、四川話五種常用語言,而且準確率很高。



OCR功能可以將圖片上的文字提取出來,現在辦公、學習都會用到截圖,這個功能很實用了。



2、OneNote

OneNote是微軟的產品,它作為Office捆綁的套餐,很多人電腦裡都有這個軟件,但可能不太瞭解它,這是一款實用的筆記神器,完全免費,且不限內存。

文本編輯、文檔導入、及時保存、多平臺同步,這些筆記軟件的基本功能它都有,OneNote的一些特色功能非常值得推薦。

首先OneNote支持桌面停靠功能。電腦屏幕有限,我們經常又要打開各個網頁又要做筆記,操作起來不方便,使用OneNote的桌面停靠功能,可以直接雙屏操作,左邊瀏覽,右邊做筆記,就省事多了。



OneNote還能自動記錄文件地址,比如說我們要寫一篇文章,寫作過程中需要參考多篇資料,OneNote會記錄引用來源,從網站複製內容會記錄網址,如果來源於電腦文檔,會記錄文件位置,這個功能讓我們隨時找回原文地址,讓文字工作變得更有條理。



很多人喜歡在紙上寫寫畫畫的感覺,如果使用觸屏手機、平板電腦或電腦手寫板, OneNote可支持直接在文章上面圈圈畫畫,實現非常自由的手寫操作,這項功能是大多數筆記軟件所不具備的。


3、優讀

優讀是一個知識庫管理神器。知識碎片化時代,我們需要收藏大量文章,建立知識庫以後,有效地整理、搜索和內化知識,才是真正建立了為自己所用的知識庫。

為知識庫的素材和文章打標籤是一種常用管理方法,優讀可以通過智能算法為收藏的文章自動打上5個標籤,分析文章來源並提取網站信息,方便歸類和查找。


聚合搜索讓我們的知識庫內容檢索更快捷,文章筆記、文章收藏、圖書筆記、待讀都能夠一鍵搜索,iOS 版可以在手機桌面直接下拉,輸入關鍵詞即可搜索出優讀收藏。


想要內化知識,對收藏文章做筆記是個不錯的方法,一般的筆記軟件做筆記或摘抄時比較麻煩,使用優讀可以在文章閱讀頁通過左右滑動的手勢,對文字、圖片等多種內容形式進行摘抄,也可以寫下自己的想法,動動手指就能做知識沉澱了。


優讀可以連接各大網站、公眾號、網頁、app,可以使用插件來一鍵複製內容,提取關鍵詞,收藏內容。


使用優讀可訂閱常看的自媒體,訂閱後,文章會以信息流的形式呈現,還可以按照分組進行聚合閱讀,比如將產品類的公眾號聚合成一個單獨的組,點擊這個組就能只看產品類的文章。


以上就是小趣常用的知識庫軟件了,在建立知識庫方面都很實用,而且各有特色,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試一試哦。


趣玩好應用


常用的軟件有幾個:Xmind、有道雲筆記和Evernote。


Xmind非常適合整理讀書筆記、思維導圖、解決方案等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有道雲筆記,是一款存儲文章的一款軟件,可以存儲會議記錄、知識內容。

Evernote類似有道雲筆記,但是可以綁定瀏覽器內容,一鍵保存網頁中所需要的知識,非常實用。


下面再給大家分享下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幾款軟件:


1. 麥客CRM:用戶信息進行收集管理輕態表單工具 ,可以蒐集用戶信息

2.皮皮時光機:微博運營輔助工具,可以定時發佈自己的微博,讓新媒體運營更簡單

3.創客貼:0基礎也能製作出海報的在線工具,菜鳥也可以製作簡單的圖片

4.有道雲筆記及雲協作:能夠簡單高效的記開會記錄、工作文章和筆記等

5.Tower:項目管理、團隊協作、週報計劃, 適用於團隊管理和人員管理。

6.草料二維碼:支持小白在線生成非常有設計感的名片

8.Visio

:這是微軟的畫流程圖的軟件,可以協助整理文檔,理清工作流程。


下面是在讀《財富自由之路》整理出倆的筆記,分享給大家。


如果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也可以隨手關注下,謝謝!

瑞弘嘉


以前用過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為知筆記、OneNote這幾個筆記軟件,但因為他們對代碼的支持都不是特別好,我又經常要記錄一些代碼,而且有些筆記軟件即便是購買了年費會員,也會時不時會彈出廣告。而且很多筆記軟件的字體排版很糟糕,文件的導入導出也不太方便。

我現在用的是VSCode和Yu Writer這兩個軟件做知識管理的工具,其中VSCode還是完全免費且無廣告的。它們都對Markdown語法支持特別好,因此可以輕鬆地書寫文字、代碼,插入圖片、表格,甚至是流程圖、數學公式等。

至於文檔備份,我選擇用微雲,免費空間10G基本夠用,同步速度也比較快。

以上僅做參考,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使用經驗。


ThunderExcel


我覺得用one note做知識庫比較好。

首先把note的那個功能比較強大。包括它的分類,和它的筆記的功能模式。

包括文件夾的分類特別細緻,而且可以塗,可以畫畫,進行手繪都可以做。

之前我也用過其他知名筆記,但用過一段時間就沒怎麼再用,因為感覺用的不是特別順手,但是不代表其他筆記的功能不強大。

每個人的使用的模式和習慣是不一樣,有的人可能更喜歡其他筆記工具,這都是可以的,按照自己的喜歡程度去做就可以了。

其實,知識庫的建立,不僅僅是用工具,最重要的是把結構規劃好。

主要是知識體系分類,分類越細,需要做的工作就越多。按照你的知識結構去做,每一個知識結構水平的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很難跟其他人是相同的。

我的建議就是你選定一種筆記工具,然後,把它的所有功能都熟悉運用好,然後做一個全面的構建計劃,先規劃好,然後開始從每一個步驟開始做,慢慢的做起來,先做起來,細節的部分再做微調。


王桂東


個人喜歡採用 markdown 格式來記筆記,然後因為讀論文和算法都要求記錄代碼和公式。所以我選擇的工具一般需要滿足以下要求:

  1. Markdown,並且可以直接預覽;

  2. 支持代碼高亮;

  3. 支持 Latex,行內和行間公式都要支持。

印象筆記雖然現在也出了 markdown 格式,但是真的十分不好用,而且公式的字體總看起來特別便扭。

最近開始將所有的筆記都遷移到【語雀】上了,這是阿里的團隊出的一款工具。

以知識庫為基本單元,可以每一個主題建立一個知識庫,例如本人建立了如下四個知識庫:

而且可以對知識庫選擇全網可見還是僅個人可見,對文檔的內容也可以選擇性加密。

知識庫也支持多種類型,包括學習筆記、文檔知識庫、表格知識庫、博客專欄等等,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類型選擇合適的知識庫進行管理。

語雀主打的還是團隊協作,因此有團隊和空間兩種協作方式,不過目前自己還是個人使用,所以這些功能還未使用,有需要的小夥伴可以自己探索。

雖然目前還沒有出客戶端版本,但是還是十分喜歡。強烈推薦!!!


十一在別處


什麼是“知識儲備庫”呢,在我看來,就是一個可以涵蓋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庫,這裡有你的成長經歷,有你的工作經驗。他見證了你的成長、你的收穫,與你的辛酸苦辣。他是一個可以陪伴你一生的東西。


今天你看到一本書,覺得不錯,於是你將一些值得學習的文字記錄在了這個知識庫中;你走在公園裡散步,大腦萌生出一個創業的想法,覺得自己的人生軌道可以從此改變,你迅速用手機記錄在知識庫中;每天你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自己知識庫中的待辦,看看昨天還有哪些事情沒有完成,今天應該做什麼,計劃做的Top3的事情是什麼;今天你去圖書館,忘記了自己的讀者卡密碼,於是你拿出手機在知識庫中輸入“讀者卡密碼”幾個字,不過3秒,你就找到了想要的東西。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知識庫,我人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你可能會問,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庫呢?其實,用本子和筆也是可以的,不過你生活在IT時代,這種記錄方式的便捷性和效率已經遠遠落後於這個時代了。曾經我也為這個問題困擾過,嘗試過有道筆記、印象筆記,也用過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軟件。最終還是選擇了Office旗下的OneNote,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下自己使用OneNote這9年多來的感受,以及我是如何使用這款軟件來打造自己的知識庫的。


先讓大家看看自己這幾年來OneNote的使用狀況:

知識庫分類

每日計劃

學習記錄

好了,工具有了,那構建自己的知識庫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生活應該是有條理的,知識庫也不例外。知識的梳理應該分門別類。以我的知識庫為例,包含這幾個分類:

日常備忘:

這裡面記錄的是生活相關的信息,包括一些備忘信息、5分鐘日記、人生經驗、人生規劃等;


學習筆記:

我是一位IT從業者,需要不斷的學習新的技術,因此日常工作中需要涉及到的知識很多,需要做的筆記也很多,我將所學的知識分別別類的記錄到了這個裡面。另外,一些技術債務也會記錄進去。當然如果你是從事其他行業的,也可以按照你所在行業的分類習慣來組織他。


工作筆記:

工作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己的工作備忘、每日工作計劃都可以記錄進去。就像上文中提到的,我按照年->月->日,劃分了很多的分類,每日計劃中又羅列了上午和下午計劃要做的事情。完成的事情打鉤標記,重要的事情使用感嘆號標記,Top3的事情放在最上面。這樣的方法,至少能讓你規劃好自己一天的任務,來有效提升你的工作進度和工作的目標性。


創業人生:

我是今年4月份正式辭職開始創業的,從事的是少兒編程教育方面,創業需要思考的問題太多,需要學習的知識太多,所以,我在這裡新建了“創業人生”的分類。包括營銷經驗、教學經驗、編程經驗、重點備忘等都可以羅列進來。當然,必不可少的每日計劃還是要有的,只不過目前維護在了這個分組下,而非“工作筆記“下。

好了,以上就是我是如何使用OneNote來打造自己的個人知識庫的。俗話說,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選擇一個陪伴自己一生的知識庫軟件至關重要。為什麼選擇OneNote,下面是我的一些考慮,僅供參考:


不需要登錄:

我不喜歡被綁架的感覺,當然也感覺這樣不安全,無論是有道雲筆記還是其他的軟件,都需要先登錄再使用,這讓我很反感。我喜歡使用OneNote的感覺,不需要登錄直接使用,當然,如果你想多設備同步,是需要登錄一下的。


沒有所謂的空間限制:

當你使用有道雲筆記、印象筆記的時候,總會提示你剩餘容量不多,需要申請會員,在我看來,這是讓我無法接受的。我認為選擇一個好的知識庫軟件,是需要他陪伴自己一生的。因為每個人都要學習,一生都要學習,一旦你將知識整理到某一個軟件之後,你就會逐步被這個軟件“綁架”了,遷移還是別想了,成本太高。所以我喜歡OneNote的感覺,我的硬盤有多大,我就可以寫多少,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擾,這種感覺很爽。


搜索功能很強大:

試想一下,你要用OneNote做的是一個記錄自己一生的知識庫,知識越多,你想找某一條知識的成本就越大,所以,搜索功能一定要強大。OneNote的搜索功能有多強大:文字可以搜索,圖片裡的文字也可以搜索,竟然連mp3文件裡面的說話內容都可以搜索。


排版很自由:

一個好的知識庫軟件,需要支持自己表達出各種各樣的想法,那一定不能像記事本一樣只能一行一行的往下寫,這方面OneNote做的非常棒,文字可以寫到任何地方,排版非常自由,就像桌面一樣,想怎麼組織你的想法都可以。


靠譜:

為什麼靠譜?現在互聯網公司競爭這麼激烈,360個人網盤關閉等,說不準哪一天某個公司又停止服務了。知識庫要寫一輩子的,因此內容一定要存儲在我的電腦上,而不是任何一個企業的“雲”上。否則,10年以後,某企業倒閉,你要遷移筆記,那時候想死的心都有了。

OneNote

一個好的知識庫,就像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像是屬於自己的“命運共同體”。有用的同時,還能留給30年後的自己,豈不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