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旅遊業會受疫情影響嗎,該怎樣補救?

沙塵暴有話說


肯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為了刺激旅遊業,國家一方面要進行補貼,幫助旅遊景點、從業機構渡過難關;另一方面要從源頭刺激大眾的旅遊需求,包括髮放旅遊券、降低流動約束、適當調整假期。特別是五六月份,正是旅遊的最佳時期。建議國家對五一和端午節假期進行新的規劃,實行錯峰放假,降低旅遊景區人員密度和疫情風險,同時提升旅遊體驗,有效刺激民眾出行。



勞瑞達


且不說國外出遊,國內的旅遊業從春節的那一天始,就已經停擺了。

由上而下的一紙命令,將全國人民貼上了“封印”,安穩地蝸居在家裡,過了一個令人難忘的“超級春節”。

三月下旬將至,桃紅柳綠,春暖花開,這原本是人們賞花踏青放飛自我的最佳時節,卻因著疫情的管控限制使得絕大多數人不得不繼續貓在家裡。即便多數人已經開工上班,但跨區域的放鬆旅行還是受到很大限制的。


直到今日,3月17號,我所居住的小區依然需要出入證才能進出,大街上的人比正常年份約莫有一半的差額,而我的城市已連續一個月實現了“雙零”(零確診、零疑似)。

教-育-部-門今天剛下發的通告說,準備高年級的學生開學,從今天起開始十四天的在家觀察,估計即使開學也得到清明節小長假後了,更不用說大學生開學的時間表,這是需要跨-省的,仍存在著極大的感-染-傳-播-風-險。

鑑於以上情況,即便清明節有三天的小長假,人們也不會如往年那樣扶老攜幼出遊踏青祭祀,在人數上至少會減少一部分,而地--方--政--府也會出臺相應的限制限流措施。

不過,鄉村遊農家樂可能會給今年的旅遊業打響第一炮,使得人們迎來第一個出行小高潮。

下個假期就到五-一勞-動-節了,目前國-內已經基本將疫情控制,但是國外的疫情卻又加重了,短時間內還看不到控制住的希望,因而即便到五一國內大部分地區完全解封,但北上廣深等一些主要的入境城市依然會限制得較為嚴格,相應的,對這些地區來說,旅遊業的復甦短時內並不樂觀。

今年又是閏四月,端午節假期趕到六月二十五號,天氣炎熱,時間又短,激不起人們出行的願望;或是意願很低。


所以,今年上半年國--內旅遊業算是廢--了。此外,七八月的暑假,學生們補課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而歷年來暑期都是學生及其家長們旅行的旺季,因而,寄期望於暑期旅遊業的復甦,同樣不會令人樂觀。

這樣一來,年度假期就剩中秋和國--慶了。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的中秋逢國--慶!雙節重合了。到時候,國-內的疫情已經完全解除,國外也會很樂觀,因而,對全國性的旅遊業來說,今年的國--慶--節才是最令人期待的!


甚至可以這麼說,中秋國--慶雙--節是國--內旅遊業今年唯一的發力和著力點。此前大大小小的節日根本形不成氣候。五一期間即便有所復甦,但較之往年絕不可同日而語。

我的家鄉牡丹城,四月穀雨前後要迎來一年一度的牡丹盛會,但政--府--方面已決定在雲端多做宣傳,許多線下群眾聚集性的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做計劃。而對於家鄉來說,牡丹節是一年當中旅遊業的唯一看點,城市是一年中最美最乾淨的時候。於酒店、娛樂和餐飲業來說,損失無疑是不可估量的。窺一斑而知全豹,想來全--國其他地方也大致如此吧。


但是,人們的消費力可能會因為節省了相應的旅行費用而推高不少。這對於電商行業來說絕對是個利好。


至於具體的補救措施,相較於電商足不出戶就可買遍天下,旅遊業是體驗式的產業,需要人們邁開雙腿走出家門,親自到那個地方走一走,看一看。但現在連出門都是個問題,又有什麼很好的補救方法呢?


旅遊業的從業者們,保存實力,練好內功,期待下半年的中秋國--慶雙節,屆時再實現真正的復甦和爆發吧!


攝獵筆記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的影響已經不僅僅是我們的祖國,還有其他很多國家!首當其衝受到波及最大的,就是旅遊業! 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旅遊作為第三產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行業之一,人山人海,景區爆滿,作為旅遊從業者得我從前都是覺得,我們工作好難啊,人太多了,生怕出一點點問題!但是如今來看,那才是國家興旺,國泰民安啊[微笑]

我認為今年的旅遊業,保守估計要年中估計才會有緩和,省內和境內遊會比境外遊更好一點兒。我身邊的很多夥伴在經歷過這場疫情過後都覺得人生在世,要活的肆意瀟灑,及時行樂!把沒去過的地方走一走,沒看過的景色瞧一瞧~所以旅遊是最好的緩解身心壓力的方式~肯定會迎來一個爆發期~

天佑中華,困難都是暫時的,只要我們心在一起,一定會迎來朝陽升起,雨過天晴。


愛旅行的瘋欣欣


  總體判斷,旅遊經濟深受重創,衝擊全面,需要救助。預計非冠疫情下全年旅遊業總收入約7萬餘億元,疫情造成的損失額度約相當於疫情前預測總值的22%至25%,損失額度約在1.6萬億至1.8萬億元之間,導致全年預期從同比增長10%變為負增長14%至18%。具體衝擊可以從三個常規層面來進行初步分析。

  1、國內旅遊

  國內遊近期全面阻斷,斷崖式下降。

  受新型疫情衝擊,居民紛紛終止出行計劃,各主要景點關閉,大型文娛活動取消。文化和旅遊系統防控措施很及時,1月20日起各景點、場館等陸續叫停,1月24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要求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暫停經營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旅遊產品。無疑對全國一季度乃至二季度的國內旅遊造成大面積影響,全年國內旅遊人數下降將超過兩成以上。如果局勢還不能在第二季度內得到有效控制的話,其滯後效應和負外部性會導致更大影響。

  2、入境旅遊

  入境遊基本停頓,這是受影響最深遠的一塊。

  1月29日起,多家外國航空暫停了往來中國的航班;1月30日晚,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將新型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導致團隊形式的入境旅遊幾乎停擺,散客形式的入境旅遊大受衝擊。參考2003年“非典”期間的表現來看,對入境旅遊衝擊將非常大,其苦日子長,恢復的週期也更長,預計會比出境遊恢復滯後3-6個月。

  2003年全國入境旅遊人數9166. 21萬人次,在部分省市受衝擊不大的情況下,全國入境總量仍比 2002年下降6. 38%。如今,在全覆蓋國的一級響應和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的雙重疊加下,將對入境遊特別是外國遊客信心造成重大影響,上半年取消來華旅遊的人數會大幅升高。預測2020全年入境旅遊人數將降至9000萬至1億人次左右,同比2019年下降約30%-35%。入境旅遊收入損失預計在350至400億美元左右。

  同時,從空間距離上來看,長線的歐美市場恢復時間可能要到2021年,歐美遊客對WHO的意見最敏感。周邊及短線旅遊包括港澳臺,六七月份可能就會有改觀。因公訪問不受這個限制,將率先啟動。

  3、出境旅遊

  出境遊也將受到重創,對於全球的旅遊市場也將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主要因各國出於安全考慮,會限制新型疫情所在地國家公民入境,以及各國到達目的地國家意願減弱等影響,致客流量減少。“非典”期間,中美、中日、中港的客流量損失平均達到20.2%,其中“非典”導致的赴美客流減少高達38.9%。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旅遊市場,增長速度非常快,從2000年的450萬人次猛增至2019年的1.68億人次。亞太地區通常要接待75%的中國農曆新年遊客,受到的打擊最大。根據泰國旅遊業統計,1000萬的遊客當中,有四分之一來自中國。截至2月3日,對中國採取入境管制措施的國家已高達84個,可以想象未來的影響有多大。

促進旅遊消費必然會成為疫後挽救經濟發展的首選手段之一

  1、品質是必須

  如今,依靠那種人擠人的紅利時代、躺著賺錢的傳統時代已經結束,未來鹿死誰手,關鍵還在於自身實力,在於能否提供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供給。

  旅遊的本質是什麼?基於第一性原理,旅遊的本質就是要能夠打動遊客的心。真正以人為中心,做好產品,做優服務,才是立身之本。

  從需求端看:消費體驗趨向分層化、複合化、散客化、個性化等方向轉變。對應的產品和服務也應當是精細化、多元化、專業化的,而目前供給側匹配度顯然不高。

  此次新型疫情猶如大浪淘沙,大浪來了,方看出誰會游泳(好產品),誰僅僅是有救生圈(政策、資金),或者兩者皆無。那些追求高大上、大投入、大面積、重資產,遊客中心、豪華設施、基礎設施等過度投入的項目和景區,其實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造獨一無二的旅遊體驗,都不是真正以人的體驗需求為中心,缺乏真正小而美、優而精的優質項目,一旦面臨危機,則吃不消,這些都需要升級調整了。

  2、創新是必修

  變是永恆的不變,萬變不離其宗,在變化中不變的是事物的核心本質,是基本的規律,是真正的商業邏輯。在“變化”中抓住“不變”,謀求創新求變,這是突破的必由之路。

  市場始終在,消費不會沒,產品、服務與模式將隨"疫"調整,“守正”“創新”會成為主旋律。中國仍有最大規模的市場容量,這樣巨大的市場群體依然面臨不平衡不充分的供給現狀,他們對美好生活更多更好的嚮往就是最大的機遇。此次新型疫情恰恰可以引發更多的思考,調整產品結構,創新商業模式,提升文化科技內涵。總之,“守正”“創新”才是硬道理。

怎樣找對策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過去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需要積極應變,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一)政府積極扶持

  1、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硬核減負,讓旅遊企業能夠應對大疫冬眠時刻!現在最緊急的是讓企業能獲取現金流活下去,如無息或貼息貸款、質量保證金退還,相應的減稅、退稅、基金、補貼、金融支持等,以及做好受困企業金融服務、鼓勵各界積極捐款等。

  2、構建應對突發事件的現代旅遊治理體系。不斷提升旅遊治理水平,黨政統籌,多方共建,文旅和衛生部門聯動監控,文旅企業聯防聯控管理,居民和遊客監督支持,智庫及媒體科學研判。

  3、制定旅遊振興計劃。國家和各地方政府必須想辦法扶持和救助旅遊業,獎勵有貢獻的旅遊業從業人員,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政府應積極考慮編制促進夏季或秋季旅遊業的振興計劃。同時,增加旅遊發展資金,給予更多的財力支持,以拉動消費促經濟發展。可以分階段組織諸如景點減半收費和餐館、旅店、零售店削價等一系列促銷活動,鼓勵親近戶外大自然的旅遊活動,開展自駕車遊、戶外營地遊、研學旅遊等。

  4、消除心理影響,重塑安全旅遊目的地形象。考慮到短期內不可能吸引大批外國遊客來中國旅遊,因此,在二季度開始就應把工作重點集中在開拓國內市場,由內到外穩定人心,籍以刺激整個旅遊和消費市場。必須開展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營銷行動,增加對外的營銷經費,重塑中國的安全旅遊目的地形象。

  5、完善公共旅遊安全規劃。把公共旅遊安全規劃納入到全域旅遊體系中,出臺應急預案,整體提升旅遊環境的衛生水平,如旅遊廁所應備有必備的耗材,包括衛生紙、清潔液、消毒劑等。對文化旅遊行業處置涉文旅突發公共事件起到指導和推動作用,提升文旅行業應急處置水平。  

  偉大的企業,都是冬天的孩子。他們活得好,不僅靠活力,還靠實力,更靠毅力。未來,更多的企業和機構也將實現鳳凰涅槃。

  勇氣和信心,就是苦難給我們最好的恩賜。挺過去,就是勝利!

  縱有烏雲遮萬籟,還留明月照乾坤。

  立春萬物蘇,待到春暖花開時,猶在叢中笑。


家美潔美專業清洗


肯定會有影響的,而且影響很大

喜歡旅遊的人都是自身家庭條件優異,閒暇的時候才出去開拓眼界,順便放鬆心情

在沒有疫情的情況下,2019年時候旅遊業已經陷入低谷了,為什麼呢!最簡單說法是💰的問題

隨著2020年疫情的爆發,很多行業遭受巨大損失,甚至很多公司挺不住直接宣佈倒閉,挺住的公司肯定是想辦法儘快讓公司走向正軌,一些小的公司企業只有開除一部分人來截流,獲取短暫的喘息



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有多少人會拿出來閒錢去到處旅遊呢,肯定會有的,但畢竟是少數人

這樣的情況旅遊公司該如何應對呢,沒有很好的辦法,只有減少成本,減少旅遊線路,把服務質量做到最好,讓遊客玩的開心,讓顧客下一次旅遊還找你

很多事情都有雙面性的,很多家旅遊公司的倒閉,也是存活下來的公司的機會,這個時候也考慮你運營能力的時候了

旅遊行業肯定會發生反彈的,今年估計機會不大,明年開始肯定是一個高峰期,這就是旅遊公司的機會!



現在很多人都不喜歡本地遊,或者國內的一些旅遊景點去玩了,最大的原因就是太坑了,天價菜,旅遊公司和店主串通,讓遊客購買商品等等

作為旅遊公司,應該要問清楚遊客到底需要什麼,滿足客戶需要才會吸引更多的遊客


老雷聊事


受到影響是肯定的。這個咱們政府幾次召開發佈會都強調了這點,已經明確的說過了旅遊業損失預計在200億元左右。疫情後最難恢復的也是旅遊業,估計需要2年時間才能恢復到疫情發生之前的同期水平。這次疫情對旅遊業影響是巨大的。今年就別想了,出境遊基本毀了,就算中國疫情平穩以後,國外其它國家也不見得能控制好疫情。國家也不會建議你去這些疫情發生了的地方。就連泰國都開始實施史上最嚴厲的落地簽證措施,所以出境遊基本沒有戲了。但是旅遊業也不會完全轟塌,中國疫情結束後,各地方地區解封后,不排除會有一些報復性的旅遊需求增長。人們長期封閉後需要找一個地方進行釋放。所以增長點應該就是城市周邊遊,鄉村遊,民宿,短期的周邊遊需求會明顯上升。比較知名的景點會有一波小高潮。





風車雨馬RVFun


這次疫情影響最大的就是服務行業,旅遊業是重災區之一!上半年國內旅遊市場基本上顆粒無收,且現在國外疫情也已全面爆發,看來下半年國外旅遊市場也將搖擺!不過疫情讓大家在家裡已經憋了大半年,等解禁就出遊就成為剛需,預計國內自駕遊會率先復甦。現在可以提前做好線路規劃,蓄勢待發!關注我,關注“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帶您跨越山河、玩轉中國!



自駕江湖


您好,我是迷迷,愛旅行更愛生活的迷迷!很高興可以回答您的問題!

今年的旅遊業會受疫情影響嗎?怎樣補救?

1.今年的旅遊業已經受到了疫情的影響,文旅局發佈的暫停團隊遊及自由行業務的通知以後,實際上宣告了旅遊行業人員暫時性的失業,何時能開放團隊遊及自由行業務,要根據國內及國際的疫情控制情況來決定的。迷迷做為業內人士,也屬於暫時性的失業人群。這次疫情到底對旅遊業影響多大,現在還未可知,但就目前的情況,已經超過2013年非典的影響。

2.針對這次疫情帶來的影響,其實也是一次難得的讓我們靜下心來強化內功的時機,很多旅遊企業已經開展了線上交流和培訓,迷迷看到每天很多企業都在做各種線路及項目的直播分享,迷迷也參加了一部分的分享培訓,收穫還是蠻大的,這樣的學習機會在工作忙的時候是不想象的;

3.旅遊企業還要開源節流,目前有部分旅遊企業採取了降薪等措施,要確保公司在疫情期間可以活下來再求發展,這樣的做法迷迷是認同的。關於開源的情況,積極做好疫情解除後線路及產品庫存儲備,為可能到來的旅遊行業春天做努力;

4.最後,迷迷想說的是,旅遊行業的親們,不要氣餒,我們終會戰勝疫情,迎接我們行業的光明未來!

如果您對迷迷的回答滿意的話,可以在評論區與迷迷互動哦!








迷迷走天涯


今年春節前後旅遊業受疫情影響是很大的,補救措施也有很多。

受疫情影響,整個旅遊業幾乎停擺

每年的春節前後都是旅遊的黃金時間,但今年的情況貌似有些特殊,春節來臨,疫情突至,各地政府都出臺了很多政策來應對疫情,封存封路,交通運輸業受限,旅遊業自然無法正常進行,很多人原定的出遊計劃,被迫取消或推遲。

據統計,春節前後受疫情影響,旅遊業的整體損失在5000億左右,而我個人認為,實際損失要遠超這個數字。因為疫情的影響分為長期和短期,短期內就是疫情期間的影響,或許是5000億左右,但長遠來看,抵消這種影響需要很長的時間,而這期間的損失是無法預估的。

短期來看不容樂觀,長期來看有望反彈

就旅遊業而言,短期時間內,也就是六月份之前想有所恢復是不太可能的,了。雖然現在各地疫情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根據鍾南山院士所言,真正的放寬還需要一段時間,最早四月底,也有可能是六月份,如果是這樣,今年上半年的旅遊業幾乎可以認為是不存在的。並且現在國外疫情愈發嚴重,無論是歐美還是日韓,都還在疫情的陰影之下,出國遊是不現實的,畢竟相比開心,還是安全更重要。

同時,旅遊的需求和慾望始終存在。在家憋了這麼久,我相信很多人都想在疫情結束後出去走走,這也是疫情過後旅遊業反彈的基礎,同時那麼多的旅遊業從業人士也需要遊客的出遊,來重新帶動停擺許久的旅遊業。

所以,旅遊業的補救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既需要政府方面的政策支持,也需要社會各界的理解,整個旅遊產業鏈的從業人員在這段非常困難的時期,也可以暫時性的做一些副業,以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雲舒的vlog


今年的旅行需要受疫情的影響,但是我們相信疫情很快過去的,要把心態放正,比如我給一下幾點建議

旅行的意義在每個人心中答案是不一樣的,但追尋心靈的自由和放鬆卻是不變的。

1、旅行會改變心態,讓你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2、旅行讓你擁抱未知的世界,而不畏懼未知的世界。

3、熱愛旅行者,必然有著與眾不同的生活態度。

4、旅行可能改變你的生活,讓你的世界和別人不一樣。

5、旅行使你有機會品嚐到各種食物、飲品,走過各種地方。

6、旅行教會你不應止步不前,決不妥協,去追求夢想。

7、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

8、旅行最大的好處,不是能見到多少人,見過多美的風景,而是走著走著,在一個際遇下,突然重新認識了自己。

你可以有很體面的工作,但你未必有時間。

你可以有很多的錢,但你未必有好的身體。

等疫情過來可以出來放鬆心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