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蓋房,坡屋頂是直接樓面起坡好,還是先砌一段矮牆起坡好?有何區別?

湘村小之草


問:農村自建房的坡屋頂在樓板上直接起坡好,還是先砌牆再起坡好呢?

刺楸認為先砌牆再起坡較好,但兩種起坡施工工藝都各有優缺點,農民應該根據自身需求和實際情況作定奪。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農村那些五四三。

如今自建房屋頂與過去傳統的做法有很大不同,過去一般只有宮殿廟宇和亭臺樓閣才是四面斜坡屋頂,而普通房子則是兩面斜坡。除了樣式有變化,現在屋頂有直接起坡和砌牆後再起坡兩種,這其中有何區別?究竟哪種好呢?


一、操作有差別

屋頂為平頂或砌女兒牆的自建房只要做好了防水就行,但從居住的實用性方面來看,自建房的屋頂應達到排水、遮風擋雨、蔽日隔熱的基本功能,所以起坡屋頂無疑是最佳選擇。目前自建房直接起坡和砌牆後再起坡的做法,看似只差了一截牆,但它們差別太大了。

1、直接起坡。在屋頂現澆或用預製板封頂的基礎上起坡,樓板作為起坡的一個平臺,屋簷要麼落在屋頂樓板上,要麼在伸出屋頂樓板。刺楸認為屋簷落在屋頂樓板上不好,因為如果剛好落到樓板邊沿,下雨將導致瓦溝裡聚集的雨水順著自建房外牆往下流,浸蝕牆體並滲透到室內,最終破壞自建房結構。因此,在樓板上的屋簷最好後退三四十釐米做一條排水溝,剛好接住從瓦溝下來的雨水。然而,如果房子進深太小,為了保證合適的坡度,就要犧牲山牆的高度,造成閣樓空間小,高度不夠高,閣樓成了悶頂層。



而屋簷若伸出樓板,為了保證下雨時雨滴不飄到外牆上,屋簷滴水線距離牆體至少要一米二,再根據坡度計算,外牆會被屋頂擋住了一定高度。不僅如此,為了撐起伸出的屋簷,需要在牆內做挑梁,外觀上顯得屋頂下的那樓層太矮。

2、砌牆後再起坡。這種做法是在樓板封頂後不急著起坡屋頂,而是沿著四周砌一段牆體。牆體高度根據需要而定,一般在一米二左右,如果太高會顯得太招搖,看上去就像在頂樓多建一矮層違建。


二、成本不同

同為現澆坡屋頂或木瓦結構,直接起坡少了牆體,簡單省事。砌牆成本將大量增加,需要多采購好幾千匹標磚,多用不少砂漿。這都不打緊,最重要的是按照建築面積計算標準起碼會多測出半層建築面積,如果是農村施工隊來收方,多算出一層也不是沒可能。

三、刺楸的看法

如果想節約建房成本,就不要考慮在頂樓多建一個閣樓,直接在樓板起坡即可,這樣縮小了樓板與坡屋頂之間的空間,好歹還有個悶頂層,可作為存放雜物之所。如果不在乎多花錢,想多幾個房間,那就先砌一段牆再起坡,而牆體高度要使遠觀時不能明顯看出是一層樓。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自建房坡屋頂要不要砌牆再起坡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得挺好的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鄉村黑嫂為您回答。

農村現在的房子的確流行起坡,而且不是過去的傳統兩邊起坡,而是四邊起坡的那種,也叫四坡流水房。

這並不奇怪,人們追求跟別墅樣式差不多,房頂四坡流水是別墅的標配。那這個起坡時,是樓面直接起還是砌一道矮牆起坡好呢?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今天咱們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一、這兩者的區別

首先,直接樓面起坡叫“小二層”,也就是在二層樓頂上直接向上起這個坡。而砌一段牆再起坡這叫“二層半”。

但這裡有個注意的點是什麼呢,就是直接起的現在也被一部分人叫成二層半,但其實這裡的二層半是不標準的。

這是直觀上的區別,而作用上的區別則是二層樓頂直接起坡的話,需要牽涉到一個問題就是這個二層房頂究竟澆築完不澆築完?這也是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

不管是小二層還是二層半,這個二層房頂是不是直接全部打完,然後在這個頂上起這個坡,下面是封閉的。有一種是下面不封死的,只是四周打一圈,等於是打了個沿子,用來起斜梁和天溝。

這個尚子是必須有的,要不然上面的梁沒地方作支撐點,不管是直接混凝土起梁還是用木頭,都需要有個基本著力點,這個沿子就是基本著力點。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不管是小二層還是二層本,其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因為就算是二層直接起坡,兩邊山牆也是需要砌磚的,而二層則是在四周也加了一段牆罷了。

二、兩者什麼好

這個好與不好,需要個人見仁見智。

比如有的人想讓自己家房子看起來更高一些,還有的人是想要讓別人覺得自己蓋的不是二層,而是三層,於是就會採取再砌一段牆的方法。有的人則無所謂,我就是二層,直接向上起坡就是了。

就房屋本身的作用來說,兩者沒有任何的區別。二層直接起坡,上面也會有一段中空的地方,這是坡度本身形成的。二層上再砌一段牆起坡,裡面同樣中空,只不過這個中空的部分要比二層直接起坡高一些,是可以當成半層房或者乾脆是一層房來用的。

我們常見一些電視裡那些閣樓,就是這樣子形成的。

所以,究竟是怎麼選擇,還要看事主本人的意願,好與不好,這個不會那麼絕對。

寫在最後:當然了,人們在蓋房時,會突然跳出別的追求,比如我蓋著蓋著,想要讓別人覺得我與眾不同,想要別人覺得我有錢,於是就上面回了半層,有的則是出於以後放東西考慮,我上面半層雖然不住人,但是我可以放東西啊,所以就回了這樣個半層。

但話再說回來,人們說是放東西,但其實沒有人真正放東西,那個上面如果是全部打完的話,上面太高,放東西也不方便,如果只是四面打沿子,裡面實際是個中空到頂的空間,放東西也是不靠譜的。

鄉村黑嫂為您說些農村事兒。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黑嫂


這個還是看自己設計美觀而定。現在人們都趕現在新樣版,有的設計小別墅樓,在二層還是三層上面直接的起坡蓋頂樣式很好的,也有的為了隔熱在三層上面砌磚蓋坡樓頂,也有的三層上面打柱子和橫樑上蓋坡樓頂,這是為了隔熱有大好處,還可以涼幹其它東西物件,兩全其美。

蓋坡樓頂完全由自己想想而定,根據自己在農村對自己有沒有便利,有的不起坡樓,平樓頂上可以曬糧食之類的,也可以養種一些花草擺放,有的甚至在樓頂上種菜,這樣可以給人們生活大空間。自己感到舒坦很好的設計。





留註記憶


你好,很高興討論這個提問。我建議還是先砌一段矮牆起坡蓋瓦好。以前在農村大部分都是磚瓦房,就沒有平頂房。後來由於水泥廣泛的大量使用,農村漸漸開始流行蓋平頂房了。

農村蓋平頂房的好處是非常多的,每年農忙秋收的季節,有很多農作物需要晾曬。平房頂就是晾曬糧食最好的地方。現在都喜歡在房頂上再蓋一層瓦,就像城裡的別墅一樣特別美觀。但是頂上一般都是有坡度的,先從邊兒上起一層矮牆,然後再打起來補一層琉璃瓦。

這樣有坡度的建設好處多,第一,當下大雨的時候雨水會很快地排下來,有利於流水。第二,當坡屋頂和平頂房中間有一定的高度,有利於夏天隔熱。第三,有坡度的琉璃瓦房比平頂房要美觀大方又好看。相對於直接樓面起坡度,隔熱,排水流暢也美觀。

流水,隔熱,美觀



近幾年隨著農民越來越富裕,家家戶戶蓋的房子也越來越好。現在農村人在蓋房子時,都喜歡在房子上方在起一個坡屋頂。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有些村民在蓋坡屋頂時,會直接從樓面開始起坡,而有的村民則是先蓋一段矮牆後再起坡,那麼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前些年我們這裡人們在蓋房子時,還是直接蓋成平房,因為平房在農作物收穫後可以在上面晾曬,比較方便,但是近幾年由於糧食的價格越來越低,農民在糧食收穫後,直接就在地頭就賣掉,平房也就沒有了用處。再加上平房很容易在雨季漏雨,夏天屋子裡還會太熱,所以這幾年人們在蓋房子時,都會在平房或樓房上面在蓋一個坡屋頂,既不用擔心在雨季時會漏雨,冬天下雪時也不用掃雪,屋子裡還冬暖夏涼。

在瞭解了坡屋頂的好處後,我們再來看一下直接樓面起坡好,還是先砌一段矮牆再起坡好?兩者相比,我覺得先蓋一段矮牆起坡的優點更多。優點一,隔熱更冷性更好。農民在蓋矮牆時,一般會將矮牆的高度定在1米左右,再加上坡屋頂的高度,房子中間可以站一個成人沒有問題,由於坡屋頂的空間大,隔熱隔冷的效果就會比較好,所以先砌一段矮牆使用價值更高。

優點二,可以堆放雜物。農村房子的空間雖然很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家裡的雜物也會越來越多,比如過時的衣服、鞋子,農用器具等等,這些東西都需要有一個地方來放置,此時坡屋頂的作用就體現了出來。砌一段矮牆的坡屋頂就等於一層房子,可以放很多雜物,所以用途更大。

優點三,更美觀。我們村子這幾年蓋的房子大多都有坡屋頂,有的人家直接從樓面起坡,有的人家則是先砌一段矮牆再起坡,兩者一比較,先砌一段矮牆再起坡讓人看起來更舒服,更美觀。

雖然先砌一段矮牆在起坡的房子好處很多,但是依然會有很多人直接從樓面起坡,是因為從樓面起坡的費用不足先砌一段矮牆起坡費用的一半,因為少用很多瓦磚和水泥,也同樣有隔熱隔冷的效果。你覺得哪一種起坡更好呢?歡迎大家回覆討論。


悠悠鄉村路


這個看你是從哪方面考慮的,如果是考慮美觀當然是先砌幾層磚在放水泥瓦或鋼皮瓦啦,這樣看著美觀大方。要是從排水方面考慮當然是直接起坡而且得伸出簷口二十多公分這樣雨水不宜澆溼牆體,要是考慮堅固,那就在頂層圈樑上植筋現澆。這是我的看法


快樂就試福


砌30釐米矮牆,再起坡,這樣對有天溝或掛瓦等,好做,好看,也不會出現熱脹冷縮的氣裂。


用戶5140564272280


農村自建房,坡屋頂直接樓面起坡好還是先砌一段矮牆起坡好?不得不佩服提問者的觀察力,確實農村自建房的坡頂有這兩種做法,有的直接在樓面起坡,而有些人又先砌一段不高的牆再起坡。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到底有什麼樣的區別?我跟大家聊聊我個人的理解。



農村自建房坡屋頂在樓面直接起坡的優點。

說是樓面直接起坡,但四周圍還是會有個20~30公分高的牆,這是排水溝擋水用的,有這段牆之後做好防水,這樣又有一個維修走道又能有組織排水。然後在這幾皮磚的高度上面再起坡做整個坡頂的磚牆。

事實上這樣直接起坡的做法,最明顯的優點就是增加了美觀性,因為這樣的做法簷口會比較低,從不遠處觀察的話只能看到瓦頂,卻看不到簷口,顯得更加整齊美觀,當然還可以省下一部分材料和人工。



農村自建房坡頂,砌一段矮牆之後再起坡的優點。

說起來是一段矮牆,但是這個矮卻沒有固定的高度,有差不多1米高的也有1.5米高的,還有一些只是60~70公分的高度。這個高度其實是根據房子的坡頂用途而決定的,有些人家做個坡頂僅僅只是用來隔熱防水,但是有的人家卻還想把這個坡頂做為其他的用途之類。


更多的農村人會把這個坡頂做成一個收藏間或者雜物房,把一些平時用不到的物件都堆放在這個空間,這樣就等於花了不多的資金卻擁有了更大的可利用空間。當然要想很好的利用這個空間,那就只有把這個空間增加到合適的高度,這就是矮牆的作用。

當然增加了坡頂的高度,不僅僅只是能夠充分利用坡頂的空間。因為高度的增加,坡頂裡面的空間更加大,通風散熱的能力也就更加好,這就更加加強了坡頂隔熱的效果,住在頂樓的房間就會更加舒適。


農村自建房坡頂在樓面直接起坡和砌一段矮牆後再起坡的對比。

在樓頂直接起坡,這樣的坡頂功能比較單一,僅僅只是有個隔熱防水的作用,除了房子的整體外觀看起來比較協調美觀之外,好像再也沒有其他可取之處。

砌一段矮牆之後再起坡的農村自建房坡頂,功能方面優勢還是非常大的,不但有能夠防水和更好的隔熱功能,而且能夠把這個空間充分利用起來,做為他用。當然這樣的坡頂從外觀上看起來,有種不倫不類的感覺,一層不是一層,半層又不是半層,個人感覺來說有點不自然。


總而言之,農村自建房的坡頂,樓面直接起坡和矮牆上起坡,根本區別還是不大,怎麼樣選擇在於自己是不是想利用坡頂的空間,做為我個人來說,我會選擇直接起步,追求一個整體效果。(圖片來自網絡)


農民也優雅


在農村建房中,不管是直接樓面起坡,還是先砌矮牆再起坡,是兩種不同的房屋封頂處理方式,有現實案例,不是新鮮事,只不過先砌矮牆再起坡比直接樓面起坡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要少。

先砌矮牆再起坡與直接樓面起坡,雖是不同的房屋封頂方式,但是它們具有共同的功能,那就是可以對房屋提供及居住在裡面的人,起到遮風避雨、防曬隔熱、保暖禦寒的作用。

至於說這兩種不同的房屋封頂方式那一種好?肯定是先砌矮牆再起坡好,為什麼呢?因為這種方式相當於增加了房屋使用面積,屬於多得多佔,雖然它達不到標準的房屋高度,但是在日常堆放雜物,甚至居住都可以;增加高度隔熱效果也好點;在遇拆遷時還可以折算房屋面積,獲得的補償金額相對坡屋頂直接樓面就要多些。

而坡屋頂直接樓面除了具備作為房頂該有的功能之外,並不具備先砌一段矮牆再起坡這種房屋封頂方式以上所說的那些優點。

至於說它們有什麼區別的話,先砌一段矮牆再起坡除了花費比坡屋頂是直接樓面起坡高,以及優點多之外,那就是先砌一段矮牆再起坡屬於不正常的封頂方式,因為這種封頂方式相當於加蓋了半層,違反了建房審批中的規劃設計要求,有可能被認定為違章建築,會有拆除的風險,留有後患,這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這種封頂方式雖然優點多,但少見的原因,所以說在建房時要注意,不能光考慮哪種封頂方式好,還要考慮符不符合建房規劃設計要求。

而坡屋頂直接樓面起坡封頂,是一種傳統的較常見的房屋封頂方式,符合房屋建造規劃設計,採用這樣的封頂方式建造的房屋沒有後患。


農村一山貨


我們這裡泥工師傅對 砌磚牆不同高度收費是不同的,50釐米內開始做坡度是算一層樓面工時費的,超過50釐米高度開始做坡度要算兩層樓面工時費。因為這裡涉及到一個製作落水天溝的問題,50釐米高度是不用澆築混凝土圈樑的,直接留出落水天溝位置砌磚即可,高度再高則要澆築混凝土圈樑,因為落水天溝要固定在圈樑上,工序會多一些。

我家當時就考慮經濟因素,就只砌了高度只有50釐米左右的牆就開始做坡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