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9四川省教育信息化發展成果之《信息技術》教育改革與發展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國家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戰略性地位。今年年初,《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正式發佈,為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繪就了美好藍圖。這是我們國家第一個以教育現代化為主題的中長期戰略規劃,也是新時代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綱領性文件,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教育信息化的本質是利用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在基礎教育領域,信息技術是最容易實現深化應用和融合創新的學科。自國務院發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來,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率先響應提出《信息技術》教育改革,考慮根據國家要求加入“人工智能相關課程、編程教育”等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課程內容。歷時一年,在一批專家教師的精雕細琢下,2019年9月,由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電子科技大學聯合編寫的新版《信息技術》教材正式推出,新版教材首批推出了三年級上冊和七年級上冊兩本,在三年級和七年級的教材內容中分別出現了圖形化編程、Python程序語言。此次隨教材一同進入課堂的還有一套人工智能教育平臺--星三好授課平臺。

據瞭解,四川省是西部教育大省,也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不少地區特別是廣大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程度還比較低,“互聯網+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徵十分明顯。新版教材的內容對教師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星三好授課平臺是為輔助教師教學打造的專屬工具。電子科技大學作為地處四川“中國電子類院校的排頭兵”“雙一流”大學,深度參與了新版《信息技術》教材編寫和星三好授課平臺的架構設計,將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運用在平臺建設中。新技術在教育中的運用對現有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資源、教育組織體系將產生深遠、顛覆性影響。

一位來自樂山的信息技術教師在採訪中提到,為了支持《信息技術》課程改革,一方面省教科院和市教育局組織了專項培訓,內容涵蓋了教材教法、知識解構到星三好授課平臺的操作使用;另一方面學校也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計算機房的軟硬件配套,充分保障了課程保質保量的實施。對星三好授課平臺的使用心得,他總結到和之前單獨、小範圍的研討交流不同,在平臺內就能看到全省其他地區老師們對同一教學內容的不同解構,豐富的教學資源也幫助我更快、更好的完成教學,同時平臺對教學中師生互動、學生學習情況的記錄分析等不但讓課堂變得有趣,也讓我的教研反思有據可依,用省教科院郭斌主任的話來說,就是“用信息技術來教信息技術”。這才真正實現了信息技術內核。

從一線教師的反饋來看,四川省《信息技術》教育的改革成果顯著,深受好評。四川省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教育信息化成為有效破解教育均衡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等難題的重要手段,成為推動教育變革與創新的重要抓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