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爱人爱物,到了方知爱自己

1918年8月19日,风流才子李叔同离妻别子,悄然遁入空门,法号“弘一”。读过弘一大师传记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他是以怎样珍惜和满足的神情面对盘中餐的:那不过是最普通的萝卜和白菜,他用筷子小心地夹起放在嘴里,似在享用山珍海味。正像他的好友、现代学者夏丏尊先生所说:“在他,什么都好,旧毛巾好、草鞋好、走路好、萝卜好、白菜好、草席好……”

“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爱人爱物,到了方知爱自己。”以惜福的心态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怎能不生知足、安详、欢愉、幸福之感呢?

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爱人爱物,到了方知爱自己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必定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这样的人才能享受到幸福。倘若一个人不能征服自己,就可能错失幸福。虽然幸福没有统一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它需要一种捕获的心境。幸福的内涵无限丰富,只要你善于捕捉,用心灵去发现,哪怕是一条温暖的短信问候,一句关爱的叮咛,一缕初夏的凉风,一幕日常生活琐碎的片段……你都能从中感受到幸福,因为你拥有一颗懂得享受幸福的心。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简简单单地生活,简简单单地去发觉点滴间存在的小小幸福。幸福就像山坡上静吐芬芳的野花,没有围墙,也不需要门票,只要有一颗清净的心和一双未被遮住的眼睛,就能看到。而如果你的心充满喧嚣和计较,那本来属于你的幸福会在你眼中失去应有的光彩。

某天,老板把你叫到办公室,给你发了个价值不菲的红包,并且对你说,因为这段时间你的工作成绩突出,公司决定专门给你一人发奖励。老板同时再三叮嘱:这是给你一个人的,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啊。拿着沉甸甸的红包,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可很快你却发现,老板不仅给其他人也发了红包,而且有些人的红包比你的还大,于是拿到红包的幸福感还来不及回味,便很快转而陷入一种失落和痛苦中。

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爱人爱物,到了方知爱自己

你的生活中是否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其实,一个人幸福不幸福,不仅取决于个体获得的满足感,还取决于和他人的比,取决于他知不知道知足惜福。通过比较,既得的满足感和初始的欲望就会发生变化。比如你初始的欲望是想将草房盖成瓦房,按说当你将草房换成瓦房时,应该感到幸福,但这时你却发现邻居正在盖楼房,于是刚刚涌起的幸福感便随之消失,你想盖起比邻居更高的楼房。欲望膨胀,来源与和他人的比较,是人不幸福的根源,放不下内心的欲念,不会珍惜幸福,幸福从何而来?

行为经济学家说,我们越来越富,但并没有觉得更幸福,部分原因是,我们老是拿自己与那些物质条件更好的人比。电话发明以前,人们不用电话照样可以生活得很快乐,但现在如果没有电话,你和别人沟通的范围就会受限,所以没有电话的人就想拥有一部自己的电话。在过去,没有车照样可以出行,但现在,你不得不挤公共汽车,不得不为买火车票而焦头烂额,买不起私家车,最不济也得有一辆自行车。再从教育上看,若在过去,不上学也不是不能生活,但现在每个人都在尽最大的努力,上更好的学校,为的就是获得比别人更好的社会通行证和更强的生存能力。

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爱人爱物,到了方知爱自己

社会的发展,让我们的欲望不断疯长,也让人们的内心充满了焦虑。现代社会整体发展了,即使最穷的人,也比古代一般的富人生活优越。有人曾做过比较,说现在一般家庭都用上抽水马桶了,而无人匹敌的古罗马帝国国王当时只能蹲石板砌成的茅坑。可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对此,我们不禁要思忖,幸福到底是什么,或许,它不是丰饶的财富,不是便捷安逸的生活,不是物质上的丰足,而仅仅是,内心的安适和满足。

夏普说过:“如果你想幸福,有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你能做,那就是与那些不如你的,比你更穷、房子更小、车子更破的人相比。”当你看到其他很多没有你条件好的人时,你就应该知道你现在是多么幸福,而当你学会了珍惜你所拥有的幸福,你就会远离比较的煎熬,永远活在幸福的阳光底下。因为,一个人越是懂得去珍惜那些常人看来不值得去珍惜的东西,他越是懂得去珍惜自己、珍惜人生。一个真正懂得珍惜的人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