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真的可以從內向變得外向嗎?

君君讀外媒


一、自信起來

如果對自己充滿自信,就能無所畏懼,什麼事都敢做。 內向性格只是一個表象,在其背後掩蓋的實質是他們缺乏自信,缺乏自信心裡就自卑。自卑就想不跟外界接觸,封閉自己,所以只有缺乏自信而導致的內向性格者,才會對自己的內向性格持否定的態度。換句話說,因為不自信而變得內向,如果是充滿信心的哪有內向可言呢!

二、要厚臉皮

要克服內向,先要磨練自己的臉皮。要放下自己所謂的面子,要大膽的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不要太多顧及自己的行為和言語會造成什麼樣不好的影響,

三、加強自己的表達能力

很多內向,害羞。是因為害怕自己表達不好而丟人,所以是加強自己的表達能力,或者表現能力。可以通過閱讀,背誦一些句子,看電視電影也可以學文字表達能力。

四、學會微笑

內向的人可以先從簡單的練起,學會微笑,在生活中儘量對遇到的人微笑,微笑是一種隱形的化妝,微笑讓人透露出一種美麗,親切感。微笑也可以改善心情,是性格日漸開朗。微笑還可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人變得友善的同時,在交流時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同時還能結合培養自信的練習,效果就會更好。

五、興趣愛好廣泛

興趣猶如一條扭帶,會把具有共同興趣的人連接起來,拓展朋友圈格,從而使與人際交往的融洽程度得到提高。

六、學會傾訴自己的思想感情

內向的人常常把不滿、痛苦等不良情緒壓抑在心底,不但可能嚴重地損害身心健康,而且會使內向的程度進一步加深。所以不要遇事總是悶悶不樂,將所有"心思"封閉在"自我"之中。要學會向自己的親人或好友傾訴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樣性格就會漸漸開朗、外向起來。

七、多參加活動

主動地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通過參加各種活動既可以在活動中帶來快樂,也可以在活動中找到自信,更多可以結交各個方面的朋友,如果能這樣性格就會漸漸開朗、外向起來。





肖伯兮


你好,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來看,的確是有可能從內向變得外向的。

但如果從內在狀態來看,很有可能TA只是隨著年齡的改變、環境的改變,閱歷的積累,在某些情境下,將外向的那一面逐漸展現出來了而已。

具體解釋如下:

一、關於“內向”和“外向”的含義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內傾-外傾”人格類型學說。也就是咱們說的“內向”和“外向”。

榮格認為,當一個人把興趣和關注點指向外部,也就是外在的人事物時,就是外向人格;當一個人的興趣和關注點指向主體,也就是自己時,就是內向人格。

外向人格的特點是:注重外部世界、情感表露外放、善於交往,但有時輕率、過度魯莽。

內向人格的特點是:做事謹慎,深思熟慮、自我反思能力強、但交往面窄、容易疑慮困惑。

二、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沒有絕對的“內向”“外向”,只看在什麼情境下發揮出來

其實,任何人都具有外向和內向這兩種特質,但在不同的情況下,會有一種佔比較大。

如果一個人天生大部分時間屬於內向型,那麼說明TA的興趣和關注點在於內在,TA獲得滿足感的事情,在於TA自己感到開心就行。

這時TA只要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支持,與身邊親密的人們互動也很不差,TA只是在主動交友這件事上還是沒有太大改變。那麼,TA未必是不能和人打交道,而是更多時間TA想在獨處中找到能量的補充。

當獨處時能量的補充足了,TA反而有可能主動回到團體中,和其他人一起玩耍互動了。


三、在哪些情況下,一個人會有如此大的轉變

首先,是年齡的轉變,一個人很有可能從年少時的青澀害羞,逐漸到中青年的大膽開創;或是相反,從年少的張狂不羈,到中年的沉穩內斂……



其次,是環境的改變,比如從某個閉塞的城市到達開放自由的城市;或是從技術工種逐漸接觸銷售和經營。這個環境既包括居住環境,也包括工作環境。我們的求生本能,會使我們適應環境,原來的內向性情逐漸轉為外向,也是很有可能的。


再次,是閱歷的積累。當然也包括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結交過的朋友、拜過的導師……給予這個人的啟發。使得他越來越圓融。情商越來越高,就極有可能達到內在與外在的平衡,既保有內在的平穩安詳,又能在為人處世上智慧通達,廣結天下。

當然,還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突如其來的變故,某一天的頓悟等等……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用。


如果你覺得有收穫,請點贊和關注我哦。

關注“子暢MrsChange”,心理集團聯合創始人,女性自由職業先行者,跨界創意人。
帶你用心理學元素,探索新女性自由之路。
相信我,我們擁有改變的自由,可以自由的改變。


子暢MrsChange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c12b41f39e4494c8c67d9615cef9cb6\

哦力給vlog


可以。我就是最好的例子,要踏出一步,多接觸陌生人 敢於說話 溝通等。


皮蛋兒說趣


可以的,以我的經驗來說,完全可以的。

一個內向的人,在現在這個社會來說,主要是與人社交上的困難,有所謂的社交困難症。這個情況也需要分辨一下,看你所從事的職業。有的職業需要大量的與人社交的活動,全憑一張嘴來說服他人例幹銷售的,做生意的,等等。這些人裡就沒有內向的,都是一些很活潑的,外向性格,主動社交的人,才能乾的來。如果你是一個內向的,有社交恐懼症,惜字如金的人,喜歡沉默和安靜的人,那根本幹不了。但沒辦法,你沒有選擇的權力,還必修幹這份工作,那就只能從改變自己開始。我的辦法,就是硬著頭皮上,逼迫自己走向人群,從剛開始的不習慣,害怕,擔心,甚至與人尬聊中,慢慢的變成了現在的樣子,最起碼沒有社交恐懼症了。雖然還沒達到別人那種所謂的自來熟,不要臉的境界。但如果工作有需要,我不再恐懼發愁,而是可以正常社交。至於社交效果如何,比起之前好很多。甚至現在我有意識的讓自己參與自己喜歡的社交活動。結交一些對自己工作有用的人。時不時在手機微信上與人保持聯繫,和進一步深交合作的可能。這都死被逼無奈,自己從事的行業不允許自己內向寡言。所以只能是向死而生,重新改變自己。過程當然痛苦無奈,但改變後,確實對自己有益。我的方法就是自己逼自己。有意識的倒逼自己。再就是通過一些人物的自傳故事激勵自己。還有一些哲學名言,例如尼采的一句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妨大膽一些。是啊,只是與人社交而已,還沒危急到生命。與死相比,一場與人社交打交道的談話算什麼呢!就是這樣一步一步逼著自己向前,慢慢改變。

還有一些人的內向性格,可以和你的職業相輔相成。不需要太大的改變,甚至說無需改變。例如一些從事創作的行業,例如畫家,作家,攝影師等等。這些職業需要深度的思考,而這些思考需要深入的生活以及體驗,無需太多社交工作的必要。有時內向的性格反而有助於類似的職業發展。保持一種自我的心態甚至偏執,才能成就所謂的藝術創作。

根據個人從事的職業來決定是否需要改變。或者從是否影響你的生活和工作來決定要不要改變。


百果味優選


可以

自身經歷: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父親因為跑車所以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家。母親沒上班在家,所以母親一和父親吵架就打我和我弟,小時候每天都會被打而且特別兇。小時候身上的淤青從來不會斷。影響特別深的一次是:小學6年紀的時候,因為洗碗沒有把桌子上的水擦乾。被我媽打了好幾耳光,而且當時還說要把我殺了,然後就拿出菜刀,用刀背在我脖子上砍了幾下。說實話當時我心裡沒有什麼害怕,我更想她殺了我,要不然那種日子真的太難受了。小時候想過自殺,很多次。但因為害怕下不了手 。這種經歷直到高中才得以緩解。

所以在小學,初中直到高二。我都是唯唯諾諾,不敢向誰表訴自己的身心,覺得別人什麼都比我好。初中被同學欺負,搶東西。不敢反抗,膽子特別小,對別人說話,心裡要先重複好幾遍確定沒問題才說出去。害怕交際,沒有朋友。

到了高中,因為沒有了母親天天的打壓,咒罵。意識到自己,懦弱、自卑。我不能這樣,心裡的不甘心全部都噴湧而出。開始學起了抽菸,喝酒,交上個一個個朋友,學上了欺負同學,橫行霸道。變成了我最討厭的人。我以為這就是外向,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我變的不自卑。可當我高二分班與以前朝夕相處的朋友分開了,一開始還好,雖然不在一個班但還是會一起玩。後來慢慢關係越來越遠。我才知道我還是原來的樣子,沒有了朋友什麼都不是。我開始轉變模樣,慢慢學交朋友,用笑臉相迎每一個人。

如果有孩子的父母親看見這篇文章。真的沒有範什麼原則性的錯誤,千萬不要動手打孩子。


Echo小奕


內向不能變得外向。

但可以通過有意識地練習,彌補內向性格的某些缺點。

我本人小時候很內向。印象很深的是初二時,隔壁班一個漂亮女生來我班找個人,正好我走到門口,所以問的我。我回答她的時候,全身發抖。因為這個實在太離譜,我開始留意性格相關的文章來讀,瞭解自己。高一的時候,我當了班上團幹,更加有意識地鍛鍊自己在大家面前說話的能力,即使邊說邊發抖。大一的下學期,我當了學校的團幹,繼續鍛鍊自己。工作之後,對於跟人打交道,不能說特別擅長吧,但開會發言,以及後來從事銷售行業,做新員工培訓等等工作,問題不大。

我仍然不愛說話。我很享受安靜和獨處。但是在必須跟人交流的時候,我的交流溝通能力也沒什麼問題。

實際上,包括星爺周星馳,湖南本土笑星奇志,很多人都內向,但在必要的時候,他們隨時可以切換到另一種狀態。

每一種性格都有其優缺點,內向性格不全是缺點,某些部分不利於工作和生活,適當訓練就行了。


秦研


絕對絕對可以!

我自己就是一個不算成功的案例。我小時候住農村,獨家獨戶在山上,童年和小夥伴玩的機會不多。讀書時家裡經濟條件不好,初中和高中在城裡上學,心裡比較自卑,性格很內向,不敢和女生說話,和熟人說話也比較緊張,只有和家人,以及特別好的朋友說話才放得開。



大學畢業,家裡無法幫助,只獨自去找工作單位,學習如何說話,如何送禮,鬧了不笑話。有一次去給一個學校人事處處長送禮,只因領導說我用不上,走的時候還把禮品的部分帶走了!😇😂

工作後,國營單位收入極差,想要突破自我,沒找技術類崗位,找了個銷售職位。新單位沒有銷售培訓,只能自己琢磨,曾經說過“局長,要不我幫你協調你和你下屬分公司關係吧”這樣的雷語。

工作需要,加上主動學習,我現在算是外向吧,至少不是內向。



要改變內向性格,我個人建議從三方面著手!

必須有強烈的改變意願。內向人突破自己,與人交流時,很容易多想,遭受很多挫折,意願不強很容易放棄。

找個必須外向的工作環境。有環境壓力才有動力,才會去思考如何學習,如何改進。堅持下去必有效果!



一定找個寬容的好朋友或家人。改變過程會有很多負面情緒,需要一個真心包容人來讓你頃到情緒垃圾,讓你回覆活力。


隱者微言


性格有時天生的,也有隨環境變化的。老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相對說外向活潑,內向安靜。無所謂好壞,只是為人處事肯定有不同。外向善於應酬丶交際,扮演黑臉。內向可以做教師丶醫生丶內務,扮演紅臉。

生活不可能一刀切,外向也要做內勤,內向也要打交道。因此善於學習者會不斷提高自己的應對能力。

中國十大帥,有兩個很內向,在黃埔軍校並沒顯山顯水。後來蔣校長很後悔,看花眼,他所看中的都是紙上談兵的外向者,而兩個很內向的恰恰成為最會打仗的將才,最後打敗了他。

外向轉為內秀,只要剋制脾氣就可以。內向轉為外秀,非得增添勇氣。這一切,都要適應環境為要點。如果安定丶舒適的環境,無論內向丶外向都可以運用自如。如果需要拼搏丶奮鬥的工作,內向就要奮起直追,敢於直麵人生,不能膽怯,莫斯科不需要眼淚,需要堅強丶直爽丶開朗。

人只有適應環境,才能做的更好!


夏雨風


肯定可以的,我之前就是個特內向自卑的人,從小的時候父親就在外地工作,家裡就和母親弟弟一起生活,母親愛嘮叨,又是農村人,有點事情做不好,到處和鄰居講,搞的從小在農村就臺不起頭來,心裡造成了陰影,說話都臉紅結巴,後來慢慢長大,進入了部隊當兵一切都靠自己學會了去面對,進入社會參加了工作,慢慢接觸的人多了,性格變的活躍起來,工作努力出氣讓自己有了底氣和信心,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高了,自然變的外向,慢慢發現自己其實不比人家差。其實想變的外向最好的辦法就是獨立,相信自己。幫助別人,你會發現其實自己已經很快樂了。謝謝,希望能幫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