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美人演義——貂嬋(五)「清」素閹主人

第九章 連環巧計

話說李儒退出相府,卻巧呂布趕來。尋他,打聽事情如何。

兩人劈面相逢,呂布急忙問道:“所託之事,太師已允許否?”李儒見問,搖頭蹙額,默默無語。呂布道:“事之成否?

一言而決,足下何故如此?”李儒道:“溫侯還在夢裡呢,王允已將女兒送與太師做妾,正在置辦聘禮,後日便要迎娶過門了。”呂布不聽則已,一聽之下,勃然大怒,也不多言,迴轉身軀直奔王允家中,不待門官通報,抽出腰中寶劍,掄在手內,徑入裡面。僕婦侍女見呂布滿面怒容,手執寶劍,氣沖沖的撲奔內室,莫明其故,又不敢上前攔阻,任他直衝而入。

此時王允因事外出,貂蟬正在臨窗而坐。忽聽腳步之聲,匆匆而來,便向窗外觀看,只見呂布手擎寶劍,怒武而入,知道是聞知消息,心中吃醋,前來尋事。仍舊低下頭來,假作沒有看見,口中長漢一聲,裝成嗚咽哭泣之狀。

呂布怒氣衝衝,直奔入內,本意要覓著貂蟬,責備她何故負約,把她一劍兩段,以洩胸中之氣。及至行到內室,一縷幽香撲進鼻內,沁入腦海,怒氣已竟減卻三分;又見貂蟬,獨坐窗前,嗚嗚飲泣,現出無限怨恨,不勝委屈的狀態。那種模樣真如西子捧心一般,怒氣早已化為烏有。手中的寶劍,本來高高舉著,此時不禁慢慢的落將下來,插入鞘中。故意問道:“王家叔父可在裡面麼?”

貂蟬方才抬頭,向外看視,慢慢起身,步至門前,又將呂布看了一眼,並無一語,只將羅巾掩住粉面,倚門而泣。

呂布見此情形,心中萬分不忍,接近數步,低聲言道:“老叔何在,世妹如此哭泣,外面謠傳,是否屬實?”

貂蟬長嘆一聲道:“此身前已許於將軍,本擬白頭偕老,永遠聚首。不意忽來風浪,老父懼其勢力,無可奈何,妾身原欲拼卻一死,以報將軍愛我之情,只因未見將軍之面,是以遲遲未果。如今既已見面,妾之心願已了,當死在將軍之前,以表寸衷。”說罷,便向呂布腰中搶取那柄青鋒寶劍,意欲自刎。

呂布慌忙一手按住寶劍,一手攬住貂蟬道:“世妹不用著急,此事究竟如何而起,可將情形告我,別圖良策。”

貂蟬泣道:“今日老父朝罷回來,太師車駕,忽然降臨。

老父稍露許婚將軍之意,太師大發雷霆,硬逼老父,將妾送與為妾,並言倘不允許,立刻將妾搶往相府,還要治老父逆命之罪。老父懼其威勢,恐其殺身之禍,只得叩頭求饒,聽憑他擇日迎娶。妾與將軍已有成約,安可違背,況且三條心願無一條能夠如意,尚要這性命何用?將軍讓我自尋死路罷。”說畢,掩面大哭,一翻身倒在呂布懷中。

呂布雙手抱住,著意勸慰,無奈貂蟬只是哭泣,口口聲聲要自尋死路,不願再活,激得呂布心頭火起,大聲說道:“老賊不知自量,奪我所愛,我必有以報之。世妹不必悲傷,我若不娶你為妻,非丈夫也。”

貂蟬見呂布惱恨董卓,心中暗喜,乘勢止住哭泣,向呂布說道:“將軍乃當世英雄,力敵萬人,豈不能庇一女子麼?”

呂布聞言,面有愧色,俯首向貂蟬耳邊,低聲言道:“世妹切勿遽萌短見,我誓必殺此老賊,以雪恥辱。此時苦無機會,世妹暫且前往相府,一俟有隙可乘,當將老賊除去,取回世妹,共效于飛。”

貂蟬見其已動殺機,方才微微點首道:“你若真心愛我,務必速覓機會,休得言而無信,使我受困於人,那時欲脫無從,反不如今日一死為愈了。”

呂布忙道:“世妹但請放心,我意已決,定可報命。好在此去,身在相府,你我可以朝夕相見,此後歡聚正長,不必急急於一時,稍遲一年半載,世妹正在青年,我亦並非老邁,那時老賊已除,心願可遂了。務望體諒我心,暫時受屈。”

貂蟬點首應允。呂布心中大喜,便將貂蟬緊緊摟住,撫摩玉肌,任意輕薄。貂蟬拿定主意,拼舍此身,以報國家,並不推卻。正在偎紅倚翠之時,忽然一人走將入來。

未知來者何人,且待下文分解。

第十章 亭上密語

話說呂布正和貂蟬相偎相依之時,忽見一人走來,抬頭看時,正是王允。呂布急忙放手,滿臉紅漲,立於一旁。

王允正色言道:“爾父子斯人太甚,早上太師力加威逼,如今你又闖入內室,調戲我的女兒,這是哪裡說起。”呂布被責,不勝羞慚,低頭無語。

貂蟬哭道:“爹爹莫怪將軍,女兒已許將軍,生是將軍家中人,死是將軍家中鬼。不料太師恃勢威逼,將軍聞信,前來探視。女兒正在悲傷,一見將軍,竟萌死志,欲取將軍腰中寶劍,自刎而亡。將軍急於相救,故爾抱持,並非調戲。”

呂布見貂蟬代為分解,也便乘機謝罪。

王允長嘆言道:“老無自愧勢不如人,為有力者所威逼,連一個女兒也保護不來,真是生不如死。”說著,不禁一陣傷感,流下淚來。貂蟬更自支持不住,放聲大哭。

呂布慌忙勸止道:“小侄方才竭力勸世妹,叫她前往相府,暫時受屈,然後別圖良策。世妹被我苦苦央及,略有允意。老叔勿再悲傷,致惹世妹哭泣了。”

王允點頭拭淚道:“將軍既有良策,老夫只得權時忍辱,將女兒送入相府,但是將軍不可事過情遷,使我女兒終身受辱才好。”

呂布連連應道:“老叔放心,包在小侄身上,不久就有好音。”三人談論半日,方始分手。

到了吉期,董卓備了寶馬鈿車,迎娶貂蟬。笙歌夾道,燈火遍地,眾官員懼怕董卓勢力,一齊送禮道賀,十分熱鬧,獨有呂布悶悶不樂,一人在房中踱來踱去,不勝焦躁,外間的喜筵也不去吃,只算計怎樣設法,可與貂蟬相見。

誰知董卓娶了貂蟬,雖是稱心滿意,惟恐自己年老,不能深得貂蟬之心;呂布正在英年,又復相貌倜儻,所以防閒甚嚴,二人竟無見面的機會。

轉瞬之間,已過旬日,呂布與貂蟬尚難會面,心中鬱鬱不樂,大有茶飯減少,睡眠不安的情形。

一日清晨,董卓入朝,呂布假稱有病,未曾隨往,乘此機會,掩入後堂,適值貂蟬在窗下對鏡理妝。呂布臨窗窺探,影入池中,貂蟬認得是呂布之影,故意蹙損雙眉,做出憂愁不樂之態,時時以羅巾揩拭淚痕。

呂布窺視良久,貂蟬晨妝已畢,方將出外,呂布意欲迎上前去,訴說心事。忽聞傳說,太師朝罷歸來,呂布慌忙轉向後面,繞道而去。

董卓自納貂蟬之後,為色所迷,月餘不出理事,適因感冒風寒,偶患疾病,貂蟬衣不解帶,晝夜服侍。

呂布藉著探問疾病之名,得入房內,董卓正在安睡,貂蟬立在床後,探出半身,對著呂市以手指心,又以手指一指董卓,淚下如雨。

呂布見此情形,心如刀割,呆呆立定,正在出神,董卓忽然醒來,見呂布注視床後,回頭一看,見貂蟬立在那裡,不覺發怒道:“奉先何敢戲吾愛妾!可速退去,以後非奉呼喚,不得入內。”即令左右將呂布驅逐出外。

呂布從此更加怨恨,遇見李儒,將被責之事,一一告知。李儒大驚,急急入內,面見董卓道:“太師欲圖大事,如何怒責溫侯?倘彼心一變,大事去矣。”

董卓省悟道:“汝言是也,我當賜之金帛,以安其心。”

過了數日,董卓疾愈,將呂布召入言道:“吾病中精神恍惚,言語傷觸,汝勿記在心上。”當即賜以金帛。呂布叩謝賞賜。董卓命其隨侍入朝。

呂布隨至朝堂,董卓因有政務,與獻帝共談,呂布乘間出外,跨上馬背,徑投相府,直入內室,卻遇貂蟬盈盈而來。呂布此時如獲異寶,正要將手中畫戟,倚在一旁,上前談心。

貂蟬以目止之,低聲言道:“此處乃是孔道,往來之人甚多,不是說話之地,將軍速往花園,在鳳儀亭守候。妾身立刻前來。”

呂布聞言提了畫戟,徑奔花園。到了鳳儀事前,將戟倚在亭外石欄之上,步入亭中,等候貂蟬。

不上片刻,貂蟬分花拂柳,獨自而來。呂布迎入亭中,執定纖手,四目相視不能出語。

停了半晌,貂蟬珠淚雙流,責備呂布不早覓良謀,救援自己。

呂布忙將貂蟬,摟在懷中,蜜語寬慰。

未知後事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