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海戰的後果很嚴重嗎?

冬天我最帥1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後果是沙俄只能乖乖認輸,結束了日俄戰爭。

之前,沙俄陸軍已經在旅順戰役和瀋陽戰役打敗。

其中瀋陽戰役,俄軍丟掉了瀋陽,南滿的控制區丟掉了大半。

此戰,沙俄戰死8000多人,負傷5萬多人,被俘2萬多人,還有7000多人失蹤,一共損失接近10萬人。

日軍戰死1萬多人,負傷5萬多人,被俘2000人,損失差不多8萬人。

雖然雙方損失差不多,但日軍擊退了俄軍,佔領了南滿大部分地區。

此時,沙俄太平洋艦隊在黃海海戰被重創,殘部逃入旅順港。

在旅順港被日軍攻陷後,參與的太平洋艦隊十多艘軍艦也完了。

當時日俄雙方在四平對峙,大局已定。

唯一的變數是,從沙俄本土處罰的波羅的海艦隊,繞過大半個地球,經過8個月的航行,就要到達中國。

波羅的海艦隊有8艘戰列艦,而日本聯合艦隊只有4艘戰列艦。

不過日本有23艘巡洋艦,沙俄只有9艘。

總體來說,雙方艦隊實力差不多,日本由於訓練和以逸待勞,還佔據優勢。

但沙俄仍然保留一些希望!

如果波羅的海艦隊打垮日本聯合艦隊,日本就會失去制海權。

那麼,沙俄艦隊在封鎖從日本刀朝鮮的運輸船隊,日本可能因為補給不足被迫停止戰爭,沙俄就會佔很大便宜。

所以,日軍於3月10日佔領瀋陽以後,立即通過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向俄方提出和平交渉。

當時沙俄也無法繼續作戰,但仍然在等待波羅的海艦隊決戰的結果。

這樣一直拖到5月27日。

然而對馬海峽海戰,波羅的海艦隊大敗,三分之二的艦隻被摧毀,幾乎全軍覆沒;而日方僅損失三艘魚雷艇。這是海戰史上損失最為懸殊的海戰之一。

由此,沙俄失去最後的夢想,被迫同意談判。日本取得對南滿的控制及穩固對朝鮮的統治。關東州租借地以及東清鐵路長春以南段均由日本控制,關東軍在內滿洲開始駐紮。


薩沙


對馬海峽海戰(1905年5月27日—28日)是日俄戰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海戰,東鄉平八郎指揮的日本聯合艦隊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俄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而日本聯合艦隊僅損失3艘水雷艇。日本在此戰後完全掌握制朝鮮半島周邊海域的制海權,困境中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面對現實,準備開始與日本進行停戰談判。

附圖,第二太平洋艦隊航線

對馬海峽海戰背景

日俄戰爭前,帝俄海軍的艦船數量日本海軍的三倍,但被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漫長的海岸線為孤立的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力量分散。1904年8月的黃海海戰後,俄國太平洋艦隊被圍困於旅順港內,成為存在艦隊。俄國海軍支援遠東戰場時,黑海艦隊因要對抗土耳其且受條約限制不能通過達達尼爾海峽而無法抽調,因此只能抽調波羅的海艦隊。

新組建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軍艦要麼是剛剛建成、未經磨合(如新下水的4艘博羅季諾級戰列艦),要麼就是老舊不堪(如1890年建造的納瓦林號);海軍水兵們人數和訓練嚴重不足;遠東戰場上俄軍敗績連連,軍隊士氣低落。蘇伊士運河又被日本人的盟友英國控制,這導致羅傑斯特文斯基海軍中將率領的第二太平洋艦隊必須繞過非洲好望角前往遠東,途經北海、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海,行程18000海里。

附圖,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

對馬海峽海戰結果

對馬海戰是近代海戰史上著名的教科書式戰例,日本海軍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以極輕微的代價摧毀了俄國最後的海上力量,俄國第二以及第三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只有1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逃到海參崴,此戰也徹底擊垮了俄國人將戰爭持續下去的決心。

附圖,對馬海峽海戰

對馬海戰的結果充分證明了馬漢的海權學說,亦證明了戰列艦在艦炮海戰中無可替代的霸主地位,這深刻影響了20世紀初世界海軍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海軍霸主英國,由此催生而來的無畏型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將大艦巨炮主義推向顛峰。

此戰的影響不僅是在軍事方面,在政治方面其實更大。日、俄國海軍的命運之戰直接左右了俄國、日本兩個國家的命運,處於世界前列的俄國海軍從此一蹶不振,而日本開始稱霸西太平洋。海戰的失敗更動搖了沙皇的統治,即便是最強硬的大臣在此戰後也只能尋求體面的和平,這為3個月之後《朴茨茅斯和約》的訂立鋪平了道路。

此為個人見解!!歡迎交流與討論!!!


我沒忘記home


對馬海戰是日俄爭霸遠東的關鍵一戰,對於俄國、日本、中國乃至列強的利益都相當重要。

它是世界海戰史上損失最為懸殊的海戰,是日本進入世界海軍強國俱樂部的關鍵一戰,也是日本稱霸遠東的關鍵一戰。

對世界海軍的發展,它也有著重要意義,戰列艦在對馬海戰中的表現,穩固了其霸主地位,大艦巨炮主義達到巔峰,直到二戰時候,仍然影響著日本海軍的發展思路,比如大和號和武藏號。

簡單覆盤一下對馬海戰的經過。

戰鬥雙方是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指揮的聯合艦隊和俄羅斯海軍齊諾維·羅傑斯特文斯基指揮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

日本聯合艦隊擁有4艘戰列艦,23艘巡洋艦,2艘裝甲海防艦,5艘炮艦,21艘驅逐艦,31艘魚雷艇,

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擁有8艘戰列艦,3艘裝甲海防艦,9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38艘輔助艦。

為什麼叫第二太平洋艦隊呢,因為在此之前,正牌的俄國太平洋艦隊已經被日本海軍重創,龜縮在中國的旅順港不敢出門。

所以這支艦隊是由波羅的海艦隊的軍艦拼湊而成的臨時艦隊,因此叫第二太平洋艦隊。

由於蘇伊士運河遭到英國封鎖,第二太平洋艦隊不得不繞地球半個圈子,繞過非洲好望角,取道大西洋、印度洋,歷經了7個多月,18000海里的航行,才終於到達東海海域,目的地是海參崴。

大半年的航行,日本聯合艦隊早已枕戈待旦,嚴陣以待,實彈射擊都已不知訓練了多少次,就等著俄國艦隊上門。

一邊是萬里迢迢,疲憊不堪的俄國艦隊,一邊是以逸待勞,戰意高漲的日本艦隊。

勝利的天平,從一開始就偏向了日本。

5月27日。

凌晨4:45,俄國艦隊蹤跡被日本偵察船信濃丸號發現。

6:40,日本聯合艦隊掌握了俄國艦隊的正確方位。

14:10,日艦擺開丁字陣型,俄艦首先炮擊日本三笠號戰列艦。

14:18,日艦集火俄國戰列艦,也是總旗艦——蘇沃洛夫公爵號。

14:43,俄艦蘇沃洛夫公爵號、奧斯利雅維亞號相繼受到重創脫離戰鬥。

俄國艦隊總旗艦和第五戰隊旗艦被重創,俄國艦隊失去指揮,一片混亂,勝負已定。

這一幕有點像甲午黃海海戰,當時也是丁汝昌在開戰之初就受傷無法指揮,北洋艦隊也陷入混亂。

其後的戰鬥,成了單方面的屠殺。

從下午兩點多開戰到晚上八點三十日軍最後停止攻擊,俄國艦隊奧斯利雅維亞號、亞歷山大三世號、蘇沃洛夫公爵號、博羅地諾號被艦炮擊沉,拉季米爾·莫諾馬赫號、納瓦林號和偉大的西索亞號被魚雷艇夜襲擊沉。

5月28日,在日本艦隊追擊下,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拒絕投降自沉,剩餘俄艦投降。

到此,海戰結束。

俄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4艘逃到菲律賓,3艘逃到海參崴,16艘被擊沉,6艘自沉,7艘被俘虜。

俄國海軍共有4380人陣亡,5917人受傷,艦隊司令羅澤德斯特凡斯基海軍中將以下約6,100人被俘。

日本的損失,只有區區3艘魚雷艇沉沒,117人陣亡,583人受傷。

戰爭影響

對馬海戰一場教科書一般的海戰勝利,日本用馬關條約的賠款迅速發展出了更加強大的海軍,擊敗了強大的對手俄國,得以獨霸遠東地區,也在軍國主義道路上越走越遠。

對中國來說,日本的獲勝未嘗不是件好事。當時俄國的手越伸越長,已經完全控制了東北,它在遠東的威脅,要遠遠大於當時的日本。所以清政府雖然在戰爭中保持中立,實際上暗地裡是有一些小動作幫助日本的。


從政府高層決策上考慮,這裡面有以夷制夷的意思,清廷意識到俄國的危害比日本更大,希望借日本的兵力擊退俄國在遠東的擴張。

最後日本戰勝,清政府卻藉機拿回了東北的一些權益,抵制了日本的獨佔,也算是多少實現了一些目標,日本原先計劃大幅度擴張其在東北南部利益的目標,也並未達成。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列強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希望讓日本獨佔東北。


小院之觀


對馬海戰的結局,直接影響了整個東亞地區的格局,甚至間接導致了日本偷襲珍珠港。日俄戰爭爆發前,沙俄一直把日本當做跳樑小醜,沙皇認為只要日本敢於發動戰爭,沙俄的太平洋艦隊就能解決日本聯合艦隊。在日俄戰爭爆發後,一些沙俄軍官甚至喊出了“生擒日皇”的口號。

然而在日俄戰爭開戰後,沙俄太平洋艦隊節節敗退,被日本困在港口裡面不敢出來。在陸地戰場上,雖然沙俄軍隊和日本軍隊損失情況相差不大,但是沙俄軍隊一路節節敗退,在戰略上處於絕對的劣勢。在這種危機關頭,沙皇開始向遠東地區派遣重兵集團,並且組建了第二太平洋艦隊,命令海軍名將羅傑斯特文斯基作為艦隊司令,準備解救被困在港口內的沙俄太平洋艦隊,同時伺機奪取制海權。

日本海軍聽到消息後,加緊了戰備訓練,準備在中途伏擊沙俄艦隊。沙俄的第二太平洋艦隊在實力上並不佔優勢,只是沙皇過於輕視對手,才會派遣艦隊進行3萬公里的長途遠征。雖然日本聯合艦隊在實力上佔據優勢,但是日本聯合艦隊在沙俄艦隊到達前,仍然進行了長時間的訓練和準備。

日本聯合艦隊指揮官東鄉平八郎提出了“一門百發百中的大炮,遠勝於一百門百發一中的大炮”的口號,在戰前打光了日本海軍一半的炮彈儲備。而沙俄軍隊勞師遠征,一路上出現了很多意外,而且沙俄軍隊普遍瞧不起日軍,認為這場戰爭已經勢在必得。沙俄軍隊的驕橫和日本軍隊的謹慎形成鮮明對比,對馬海戰勝利的天平更傾向於日本一方。

對馬海戰開始後,日本軍艦猛打猛衝,而沙俄艦隊一片混亂,根本沒有組織起來像樣的反擊。對馬海戰中沙俄損失了27萬噸的軍艦,日本只損失了三艘魚雷艇,總噸位不到300噸。日本在對馬海戰擊敗沙俄,標誌著日本開始成為東亞霸主,沙俄被迫在遠東地區收縮戰略。日本在勝利後產生了盲目自大的思想,認為日本戰無不勝,為以後日本偷襲珍珠港埋下了伏筆。


史海泛舟擺渡人


對馬海戰對日俄戰爭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日本通過海戰的勝利基本奠定了日俄戰爭的勝利,對此後的東亞、歐洲局勢產生了相當的影響。

一.日本基本奠定戰爭勝局

對馬海戰以日本大獲全勝告終。此役俄軍太平洋第二艦隊21艘軍艦沉沒,死、傷、被俘總共超過10000人,而日軍聯合艦隊僅僅損失3艘魚雷艇,數百人死傷。太平洋第二艦隊的覆滅使俄國徹底失去了在遠東同日本對抗的海上力量。而陸地上的旅順戰役、奉天戰役的失敗早早讓俄國把最後的寶押在了海軍身上,陸軍早就無力迴天。因此對馬海戰是日俄戰爭最後一場大戰,此戰失利標誌著俄國輸掉了戰爭,再也無力繼續打下去了。



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行進路線

二.對日本而言,日俄戰爭是一場全方位的勝利

從軍事層面看,日俄戰爭檢驗了日本明治維新以來建立的新式軍隊,充分證明了軍事改革的正確性,也給日本帶來了一些戰爭經驗(如日本更加堅信步槍打得準比衝鋒槍打得猛更好,以及海軍丁字戰法)。為日本進一步發展自身軍事實力提供了重要信息,保障了日本接下來擴張活動的繼續。



日本的“三八大蓋”,日俄戰爭中日軍神槍手用步槍給俄軍造成的大傷亡使日軍更加重視步槍射擊技能,而不太重視衝鋒槍火力壓制。直到全面侵華時步兵的武器仍然以三八式步槍為主

從政治層面看,日俄戰爭是近代以來黃種人第一次真正擊敗白種人的戰爭(鎮南關之戰僅僅是局部戰役中黃種人獲勝),日本的民族自豪感爆棚,全民上下氣勢十足,日本的國際地位也由此大大提升。因此,日本也就有了繼續堅持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底氣(19世紀末已經開始嘗試)並在二十世紀初逐漸取得進展,為日本躋身列強鋪平了道路。

同時,日本借日俄戰爭將俄國驅逐出朝鮮半島,並在中國東北取得了和俄國相當勢力,對日本接下來進一步殖民朝鮮、侵犯中國提供了物質保障。朝鮮北部和東北地區儲備豐富的資源則促進了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

對馬海戰中日軍指揮官東鄉平八郎

三.對俄國而言,海戰失敗是一場災難也是機遇

對馬海戰的失敗導致了戰爭的失敗。在歐洲,俄國輸掉日俄戰爭不但讓沙皇制度丟了臉,還削弱了俄國海軍力量,使其在德國海軍面前的劣勢進一步暴露出來。而在亞洲,俄國喪失了進一步蠶食中國的機會,朝鮮半島更是直接丟給了日本。



《朴茨茅斯和約》簽訂現場

但是俄國向來是一個東邊失利西邊補的國家。克里米亞戰爭失利後不久俄國就強迫中國簽署了《璦琿條約》,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自己在東歐和西亞的損失。日俄戰爭失利後俄國對德奧也咄咄逼人,強化了同英法的協約關係(如1907年達成英俄協約),為一戰的爆發添了一把火。這在當時來看也算是俄國的“機遇”,只是他們可能沒有料到這“機遇”會直接葬送延續兩百多年的帝國。


反映英法俄三國協約的漫畫

四.對中國和其他列強而言,日本獲勝是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自己的利益

近代以來,俄國是攫取中國土地最多、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的頭號冤家。不僅如此,俄國還把觸手深入朝鮮,試圖同中國、日本奪取朝鮮的主導權。因此用日本來制衡俄國,是不願看到俄國獨大的列強和清政府最好的選擇。

《朴茨茅斯和約》承認了日本在朝鮮的政治、經濟、軍事特權,日本在庫頁島南部、遼東半島等地得以開拓勢力,與俄國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可以說,如果不是日本獲勝在客觀上幫了中國一把,中國被俄國獨吞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日俄對峙的局面要比俄國一家獨大好得多,這對中國和列強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一個局面。



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文件

最後總結起來就是,對馬海戰成了壓倒俄國的最後一根稻草,直接導致俄國輸掉了戰爭。而其間接影響則是非常深遠,對東亞、歐洲局勢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司文郎中


作為史上損失比例最為懸殊的海戰之一,日本贏得很厲害,但是運氣成分幾乎左右了整場戰局,當然了,多年以後的中途島海戰則是大逆轉,但是運氣也是重要因素。



日本雖然得到了逆天的發展,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比俄國要遜色的多,俄國仍然是要更加強大的。



雖然說國力有差距,但是也是不得不誇讚誇讚他們,日本的人員素質非常精良,特別是基層指揮管理還有射手的素質遠在俄國之上。


俄國的大型水面艦艇很多,大多都超過了1萬噸的排水量,因此俄國只能放棄蘇伊士運河而遠走好望角,饒了幾乎大半個地球,走了近8個多月的時間,這很重要。



對馬海戰的成功,是日本精兵強軍的必然結果,雙方的軍事素質明顯存在很大的差距,我想這對於今天的我們也有深刻的啟示,規模要有,武器要有,但是過硬的軍事素質更要有。


是阿維啊


對馬海峽海戰是近代海戰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日本僅以損失3艘魚雷艇的代價,獲得了壓倒性勝利。

俄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巡洋艦分隊旗艦奧列格號率領阿芙樂爾號、珍珠號和1艘驅逐艦脫離艦隊,掉頭向南穿過對馬海峽,最後到達1500海里以外的菲律賓(被扣留,戰後歸還俄國),只有1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逃到海參崴。

對馬海峽海戰結果充分證明了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的海權學說。再次證明了戰列艦在海戰中無可替代的霸主地位,並且深刻影響了海軍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英國的第一海相費席爾堅信此戰證明了對戰艦來說最重要的是火力和航速。由此催生了無畏型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將大炮鉅艦主義推向顛峰。

對馬海戰其影響力不僅侷限在軍事方面,直接左右了俄國、日本兩個國家的命運。曾經處於世界前列的俄國海軍一蹶不振,海戰的失敗動搖了俄國沙皇的統治。日本通過此戰,為3個月後的《朴茨茅斯和約》的訂立鋪平了道路,從此進入了世界海軍強國的行列,成為遠東地區首屈一指的國家。

對馬海戰的結局震驚了西方,也震驚了整個世界,自19世紀末開始眾說紛紜的所謂“黃禍論”,至此終於有了定論,誰都看清楚了,日本挑戰世界的實力。



湖南工商大學


對馬海戰是日俄戰爭重要組成部分,為支援遠東戰爭,沙俄龐大笨重的波羅的海艦隊遠道而來,而日本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以逸待勞,有備而戰,痛擊艦隊,擊沉蘇沃洛夫號旗艦,重傷數艘,俘獲艦隊司令羅日傑溫特斯基及官兵4000餘人,阿芙樂爾號逃走,後參加十月革命,東鄉司令看著戰俘,故意誇讚羅日傑溫特斯基是個了不起的軍官,羅日傑溫特斯基沮喪地說:敗在你的手下,我並不覺得可恥。


文舀


對馬海戰是由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指揮的聯合艦隊對陣俄國海軍中將羅傑斯文斯基指揮的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結果大家都知道,日本大獲全勝,俄國幾乎全軍覆沒!

至於影響嘛,個人覺得兩個最大的影響,第一就是更加膨脹了日本的野心。日本兩次國運之戰,一次甲午戰爭,一次對馬海戰!都賭贏了,這下更目中無人,加快了吞併朝鮮,染指大陸的動作!

第二就是讓沙皇的統治動搖,尤其是海軍的一蹶不振,導致了布爾什維克在海軍內部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