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夜”刑偵宇宙裡,《重生》的是什麼?死去的又是什麼?

《白夜追兇》大獲好評之後,同樣由編劇指紋精心打造出的劇本《重生》,於三年後繼續以網劇的形式在萬眾期待下登上了熒幕。

在“白夜”刑偵宇宙裡,《重生》的是什麼?死去的又是什麼?

有珠玉在前,《重生》可以說自開播起就揹負著不俗的關注度與期望值:與《白夜追兇》同屬於一個刑偵宇宙,而且從時間線上來看,它的故事還要發生在《白夜追兇》之前。

在“白夜”刑偵宇宙裡,《重生》的是什麼?死去的又是什麼?

然而,與期待值相攜而來的是無可避免地被人與前作進行對比。

雖然《重生》給出了開播首日豆瓣評分就達到7.9的好成績,但是與《白夜追兇》的9分相比,還是輸下一城。

《白夜追兇》早已成為國產懸疑劇的標杆,作為兄弟篇的《重生》從各個方面無疑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在“白夜”刑偵宇宙裡,《重生》的是什麼?死去的又是什麼?

如今《重生》的故事已經開展了一半,可無論是故事節奏、敘事方式還是表現手法,都讓很多觀眾生出了質疑。

更有觀眾表示,《重生》作為張譯在網劇領域的第一部試水作品,已經“輸了”。

在“白夜”刑偵宇宙裡,《重生》的是什麼?死去的又是什麼?

眾所周知,懸疑題材的電視劇通常由多個單元構成,

區別僅在於是否有主線劇情穿插其中,將所有單元案件串聯起來。

《白夜追兇》與《重生》作為結構相似的懸疑劇,都採取了雙線發展:主線案件貫穿始終、單元案件穿插行。

而在這個過程中,單元案件作為推動主線發展、刻畫人物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產生觀眾黏性的部分。

畢竟引人入勝的案件更容易引起觀眾對劇情的持續關注,進而提升對劇集的討論度。

因此,相對《白夜追兇》開篇就極富刺激性的“工地碎屍案”,看上去《重生》一開始的兩個案件似乎並不能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球。

在“白夜”刑偵宇宙裡,《重生》的是什麼?死去的又是什麼?

甚至部分觀眾看到第七集時就表示棄劇,而這恰恰是《重生》剛剛講完第二個單元案件的節點。

對此有網友表態:看完前兩個案件後,《重生》似乎把懸疑刑偵劇拍成了俗套的家庭倫理劇,與《白夜追兇》在格調上相去甚遠。

在“白夜”刑偵宇宙裡,《重生》的是什麼?死去的又是什麼?

可是,《重生》真的像觀眾們說的那樣嗎?

開篇的鄭氏滅門案,一家五口四人被害,唯有正在秋遊的十六歲男孩逃過一劫。

現場乾淨,犯人的反偵察能力極強。隨著案情的推進,最終查明犯罪嫌疑人即死者之一的女主人吳曉芸。

究竟是什麼能夠讓一個家庭主婦狠下心來,在手刃自己的丈夫和公婆後毅然決定跳樓了結這一切呢?

張譯飾演的男主角秦馳是這麼說的:

我一直以為,像這樣的兇案,必須要有足夠的仇恨為動機。

在“白夜”刑偵宇宙裡,《重生》的是什麼?死去的又是什麼?

吳曉芸早年出軌一位年輕醫生,為自己招致長達數年的家庭暴力。丈夫鄭方對自己肆意毆打辱罵,公公婆婆長年言語譏諷,兒子因為自己的出軌經歷被夫家懷疑身世,導致受家族排擠,得不到一分財產。

在“白夜”刑偵宇宙裡,《重生》的是什麼?死去的又是什麼?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恨,原本沒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但水滴石穿,終於積攢到了足以打破平衡的那一天。

在“白夜”刑偵宇宙裡,《重生》的是什麼?死去的又是什麼?

“滅門”,也許我們聽上去駭人聽聞又遙不可及。

但是,“家暴”,卻近在身邊。

所以,誰又能想到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呢?

在絕望主婦血洗家庭後,緊隨而來的,則是本地著名慈善家與她的癮君子兒子。

婁頤這位老夫人從出場時就處處透露著氣度不凡,很難想像她會和毒販扯上關係。

在“白夜”刑偵宇宙裡,《重生》的是什麼?死去的又是什麼?

早年離異後,她忙於事業,無暇照顧年幼的孩子。兒子範凱一直渴望著來自家庭的關愛,可惜事與願違,等待他的是一次又一次來自母親的責罰。

就這樣,長期缺失家庭溫暖的範凱逐漸走向墮落,吸毒、販毒、殺人……萬劫不復。

而與此同時,婁頤又在做什麼?

她在做慈善。

退休後的婁頤專注於慈善事業,專門救助服刑人員無人照顧的子女。

聽起來有些諷刺,她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懂得如何去愛,卻想要去愛別人的孩子。

婁頤以為這是對兒子範凱的彌補,殊不知在範凱眼中,這是更進一步的傷害。

在“白夜”刑偵宇宙裡,《重生》的是什麼?死去的又是什麼?

你既然不愛我,你為什麼要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啊。

如果沒有我的話,那該有多麼多麼多麼地精彩。

範凱的這句話,又觸動了多少缺失家庭關愛的孩子的心呢?

在“白夜”刑偵宇宙裡,《重生》的是什麼?死去的又是什麼?

放在一部懸疑刑偵劇開頭的兩個案子,原本可以更加曲折離奇、驚爆眼球。

但《重生》卻沒有這樣做。

那主創團隊寧可冒著“自毀招牌”的風險,也一定要觸及並展示給觀眾看的,究竟是什麼?

是惡性事件中人性的泯滅?道德的淪喪?

不,是家庭關係。

在“白夜”刑偵宇宙裡,《重生》的是什麼?死去的又是什麼?

有的觀眾認為《重生》開篇的兩個案件平庸而無味,在刑偵劇中講家暴,講留守兒童的心理缺失,彷彿是什麼上不得檯面的事情。

可是《重生》就是打定主意放低姿態,將視角從社會層面縮小到家庭層面,把誘發犯罪的根源定位在了“家庭關係”上。

在“白夜”刑偵宇宙裡,《重生》的是什麼?死去的又是什麼?

再看回主線劇情和人物設置,這真的是一種偶然嗎?

秦馳與前妻,路銘嘉與父親,陳蕊和哥哥……主角身上都揹負著來自家庭的複雜情感線索。

在“白夜”刑偵宇宙裡,《重生》的是什麼?死去的又是什麼?

“你們都說我是倖存者,其實那場槍戰無人生還”。

在《重生》開播前公佈的概念海報《倖存者》中,主創團隊以秦馳的角度寫下了這句話。

714事件中,秦馳確實活了下來。可是因為他的失憶,過去的那個秦馳便死去了,而跟過去的秦馳一併被埋葬的,是他破敗卻真實的家庭關係。

作為個體,他獲得了重新來過的機會。

但無法重來的,是對家庭的經營。

在“白夜”刑偵宇宙裡,《重生》的是什麼?死去的又是什麼?

而案件中的吳曉芸、範凱又何嘗不是如此?

當家庭關係崩壞,親情走向毀滅,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即便是在滅門案中活下來的鄭鑫,自願撞上兒子刀尖還能僥倖存活的婁頤,他們的生活也回不去了。

從倖存者的角度看來,這個故事叫做《重生》。

而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看來,這個故事叫做“無人生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