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保險公司股市密集舉牌,開啟長線投資佈局?

往年保險公司會抓住股市出現的階段性機會,以波段操作博取投資收益。但今年股價波幅加大,擇時不如擇企,險資以長線投資思路佈局個股,且當前價位入場也較為合適


五大保險公司股市密集舉牌,開啟長線投資佈局?


在美股史無前例的熔斷引領下,全球股市進入震盪模式,A股與H股行情也在慘綠與豔紅之間不斷交錯。作為資本市場第二大機構投資者的保險機構開啟了新一輪舉牌潮,在香港及內地股市引發持續關注。

3月2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下稱“中國保協”)信披系統發佈公告,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中信保誠人壽”)發佈公告稱,3月19日舉牌中國光大控股公司(0165.HK),持股比例為5.1323%。

前一日,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太平”,0966.HK)旗下的太平人壽增持中國農業銀行(下稱“農行”,1288.HK)H股,中國太平合計持股5.03%,觸發5%的舉牌線。

本週一(3月23日),中國保協信披系統另一則公告顯示,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太保”,601601.SH,2601.HK)旗下的太平洋人壽,舉牌上海錦江資本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錦江資本”,2066.HK)H股,觸及10%的二次舉牌線。

而在上週最後一個交易日(3月20日),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人壽”,601628.SH,2628.HK)增持了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電力”,1816.HK)H股,亦觸發二次舉牌線。

四個交易日,四家保險公司接連舉牌,其密集程度在市場上並不多見。

據《財經》記者統計,截至3月25日,距離2020年首季收尾尚有四個交易日,已有五家保險機構(以集團及子公司作為同一主體統計)十次舉牌了七隻股票,其中有三家險企各舉牌兩隻股票,兩隻股票獲兩家險企舉牌,一隻股票獲一家險企兩度舉牌。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八次舉牌發生在新冠疫情發生以來。

在三個月不到的時間裡,保險機構舉牌數量和頻度幾乎趕上了2019年全年。

險企開啟“買買買”模式、頻頻舉牌之時,監管層也數度公開發聲鼓勵價值投資。3月22日,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會上表示,銀保監會將允許償付能力充足率比較高、資產匹配狀況比較好的保險公司,在現有權益投資30%上限的基礎上,可適度提高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重。

這是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銀保監會高層二度公開表態將提高險資投資權益類投資的比例。根據銀保監會披露數據,目前全行業投資於股票和基金的佔比為10.8%,距離現行政策的上限30%尚有空間。

去年諸保險公司抓住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加大了資產配置的戰術靈活性,從目前已披露的險企年報數據來看,皆獲得不錯的權益類投資收益。

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下,全球股市、債市、原油乃至黃金行情皆震盪不已,對坐擁數萬億資產的保險機構來說,投資的難度和挑戰進一步加大。

在全球股市跌跌不休之時,作為股市“長跑者”的保險機構入場舉牌,在本輪密集舉牌中如何擇企而棲,舉牌的邏輯與以往又有哪些不同?

舉牌各有所好

2020年元旦假期剛過完,太平人壽率先掀起新一輪險資舉牌潮。


五大保險公司股市密集舉牌,開啟長線投資佈局?

太平人壽1月3日在中國保協信披系統發佈的公告顯示,斥資19.07億元參與申購大悅城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悅城”,000031.SZ)非公開發行股份,獲配股比達6.61%,晉身第三大股東。

WIND資訊則顯示,舉牌大悅城的成本是每股6.73元。這是太平人壽首次舉牌上市公司。

太平人壽出手舉牌6天后,華泰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下稱“華泰資產”)也開始了舉牌“處女秀”,以每股3.81元拿下湖北國創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國創高新”,002377.SZ)7330萬股,涉資2.79億元,股比一舉達到7.9993%。

節後H股和A股先後開市後,儘管新冠疫情陰影尚濃,人們閉門不出,早已進入“雲辦公”模式的保險機構投資經理們,依然兢兢業業在電腦前觀察著股市的一舉一動。

如果說年初的這兩筆險資舉牌,主要延續了以往險資舉牌青睞的地產股的投資喜好,疫情發生後舉牌的股票則各有側重。

2月24日,中國人壽在中國保協信披系統發佈公告,2月19日舉牌農行H股,累計持股比例達5.0018%,觸發首次舉牌線。這是中國人壽本年度首次舉牌。

WIND資訊顯示,在其舉牌農行H股之前,其母公司中國人壽集團已先行增持了620萬股。2月19日首次舉牌後,雙方在3月繼續合計增持了1.1億股農行H股。中國人壽舉牌農行H股的當天,中國太保以41.39萬港元舉牌了錦江資本H股,持股比例達到5.015%。

WIND資訊顯示,中國太保首次舉牌錦江資本H股後,又分別在2月27日、3月4日、3月9日不斷增持,3月18日通過太保資管公司受託管理的QDII賬戶在二級市場買入,使持股比例達到10.46%,觸及二次舉牌線。隨後,中國太保又在3月20日增持了1600萬股錦江資本H股,使持股比例增至11.61%。

除了舉牌與其同處上海的錦江資本,中國太保2月24日還“組團”舉牌贛鋒鋰業(1772.HK),率旗下財險、壽險、太保安聯健康險和安信農險等四家子公司,合計以7535萬港元攬得240.52萬股,合計持股比例達5.16%。

至此,中國太保舉牌了兩隻股票,且皆為H股。

同樣舉牌兩隻股票的是中國人壽。除了農行H股,上週五(3月20日)中國人壽發佈的公告顯示,其在3月13日增持了中廣核電力H股,合計持股比例達10.005%。

早在去年7月,中國人壽就已首度舉牌中廣核電力H股,其後在去年8月、11月和12月,以及今年2月5日又分批增持,直至觸達二次舉牌線。

3月23日,中國太平再次出擊,增持2988.3萬股農行H股,持股比例達5.03%,達到舉牌線。與中國人壽一樣,成為農行H股持股5%以上的股東。至此,首次加盟舉牌大軍的中國太平,截至3月25日共舉牌兩隻股票,一隻A股一隻H股。

3月19日,中信保誠人壽增持中國光大控股公司(0165.HK)8649.2萬股,持股比例達到5.1323%。此前其持有該股8328萬股。

根據《財經》記者統計,與2019年舉牌潮相比,2020年舉牌主體有所擴大,除了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兩家舉牌大戶,還新增了中國太平、華泰資管和中信保誠人壽,其中,中信保誠人壽是合資壽險公司。

不過,2018年和2019年的舉牌主力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平安”,601318.SH,2318.HK),今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在舉牌之列。不僅如此,還分別於1月23日、3月9日,減持了以前舉牌的雲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雲南白藥”,000538.SZ)1234.81萬股和1277.40萬股。


舉牌邏輯為哪般

自從2015年一批中小險企掀起舉牌潮以來,每一波舉牌動向都引起市場高度關注。2019年開啟的險企舉牌潮,與以往相比出現一些新趨勢:主力悉數變為大型保險公司,中小險企基本上已退出舉牌潮隊列。

2019年,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和中國平安共舉牌七隻股票,其中中國人壽舉牌多達四隻股票,中國平安舉牌兩隻股票,中國太保舉牌一隻。股票行業涵蓋地產、金融、電力、信息服務領域。

今年的舉牌潮主體亦皆為大型保險公司,不過舉牌涉及的行業和入股形式與2019年多有變化。

以太平人壽舉牌的大悅城為例,其雖為首次舉牌,但與大悅城並非首次接觸。此前太平的太平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管產品持有其0.00063%,並向重慶大悅城項目和青島大悅春風裡項目提供了34.5億元的融資。

WIND資訊則顯示,在2019年7月、8月、9月,太平人壽分別以6.674元、6.3079元和6.8593元增持2.2萬股、1.52萬股和1.73萬股,隨後又在10月以7.1921元減持2.98萬股。據悉,本次太平人壽舉牌大悅城,意在參與其混改。早在2019年10月大悅城便在醞釀混改,引入戰略股東。

通過舉牌坐上大悅城第三大股東位置後,太平人壽表示,大悅城作為優質投資標的,可為其帶來穩定的財務收益,並優化其資產配置結構。

雖然同為舉牌地產股,華泰資產舉牌國創高新則旨在紓困。國創高新公告稱,華泰資產通過其發行的紓困資管產品“華泰資產——創贏系列專項產品”注入的資金,將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股權質押率,減少其股票質押率過高給公司帶來的流動性壓力。

國創高新2019年三季報顯示,其前十大股東中,有五家處在股權高質押狀態。

公開信息顯示,國創高新原本從事改性瀝青生產,2010年登陸深交所中小板,年均營收在10億元左右,盈利不足1億元。2017年高溢價收購深圳雲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進軍房地產中介服務領域。

華泰資產表示,受讓國創高新的股份,主要是看好其所處行業和公司的長期發展潛力,同時也是為了積極落實服務實體經濟。

值得注意的是,國創高新位於新冠疫情的重災區武漢,而其從事的房地產中介業亦屬受疫情重大影響的行業。

不過,隨著武漢疫情緩解,3月10日以來,國創高新等一批武漢本地股股價拉昇,國創高新更是連拉三個漲停。但隨後其行情又急轉直下,13日大跌6.95%,16日封於跌停板。當日華泰資產入股國創高新完成過戶,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疫情發生後,中國太保、中國人壽和中國太平,將舉牌標的聚焦於H股。不過,其各自的投資喜好和策略各有不同。

在去年召開的股東大會上,中國太保相關負責人曾表示,中國太保新的戰略配置策略是加大長期股權投資佔比,將重點在大健康、大養老和新技術等方面選擇投資標的。如果有合適的機會和標的,不排除會增加舉牌。

從今年中國太保舉牌情況來看,舉牌的兩隻股票,一隻地產股,一隻新能源汽車概念股,體現了這一投資思路。

WIND資訊顯示,首次舉牌前,中國太保人壽已是錦江資本的股東,持股6949.4萬股。2月19日首次舉牌後,又經過五次增持,到達二次舉牌線。

有分析師認為,錦江資本正從重資產模式逐步向輕資產轉向,持續輕資產化是其後續發展的必然之路,雖然疫情重創酒店業,但二季度該行業探底復甦的表現。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餐飲業、酒店業、房地產業等行業受到巨大沖擊時,醫藥股、科技股、新能源汽車股卻成為股市“逆行者”,氣勢如虹地拉出一波獨立行情。

中國太保舉牌的另一隻股票贛鋒鋰業,則屬於新能源汽車板塊,作為鋰電池概念的龍頭之一,頗受市場追捧。自去年9月以來,贛鋒鋰業股價持續大漲,最大漲幅一度超過300%,是南下資金增持最快的港股之一。其中朱雀基金管理公司(下稱“朱雀基金”)自去年以來加倉多達13次,今年亦兩度增持。

在中國太保“組團”舉牌贛鋒鋰業之後,朱雀基金的增持步伐依然未停止,到3月9日時持股已達24.34%。

在朱雀基金和中國太保雙雙加持下,贛鋒鋰業節後的九個交易日內股價上漲逾六成,在2月10日-12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因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而登上龍虎榜。朱雀基金副總經理黃振曾在2019年年底時公開表示,未來三個到六個月是新能源行業的築底階段。

一些分析師和投資人士認為,以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互聯網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的“新基建”,將成為對沖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的推動力,也將成為重要的投資窪地。

不過,一些投資者和市場人士對於贛鋒鋰業遭熱炒持有異議,中國太保的一些散戶小股東甚至給中國太保寫信,質疑其舉牌贛鋒鋰業是炒概念還是割韭菜,認為該股業績不穩定,2019年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僅有3.6億元,同比下滑71%。現金流較差,市盈率(PE)高達百倍,是典型的題材股。且中國太保在高位接籌,似不符合險企價值投資的理念。

3月24日在2019年報發佈會上,中國太保總裁傅帆表示,本次行情波動為長期投資者、價值投資者提供了難得的機會。中國太保將在堅持戰略資產配置牽引的前提下,也會加大戰術資產配置的靈活度,及時把握股市調整帶來的錯殺機會,做一些長線佈局。

截至目前的此輪舉牌中,中國人壽舉牌的H股,皆為其“舊識”,其投資品種亦為銀行股、電力股等一向青睞的績優藍籌股。

以農行為例,中國人壽與其淵源頗久,雙方在銀保業務渠道是多年的合作伙伴,農行上市時,中國人壽亦位居其戰略投資者之列。

多家券商分析師認為,目前主要銀行股的歷史估值處於底部區間,在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內外資金逃離的背景下,低估值的銀行股後續下跌空間較小,具有較強的抗跌性。

電力領域是中國人壽一直涉獵的投資領域,與多家電力公司有戰略合作關係。本次二度舉牌的中廣核電力屬於中廣核集團旗下子公司,其核電業務由大亞灣核電站發展而來,2015年登陸港交所,成為“全球核電第一股”。其日前發佈的2019年業績快報顯示,2019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9.77%,營業利潤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0.99%和8.77%。

對於三大保險巨頭為何雙雙舉牌H股,一位熟悉港股市場的投資界人士表示,A股與H股有不同的投資邏輯,投資H股就要投重點行業的明星股,比如銀行、房地產、基建一向是H股的“脊柱”,也一直是保險機構青睞的品種,尤其是低估值、高股息(4%以上)的個股。此外,目前H股價格比A股有較高的折價率,對於同時登陸A股和H股的股票來說,比如贛鋒鋰業和農行,如看好該股基本面,則投資其H股的成本更低。

此前,中國保險資產管理協會發布的投資者信心調查顯示,受訪的保險機構投資官有七成認為當下港股正處在極低估值階段,投資機會較大,三成認為港股有戰略性機會。


“擇時”轉向“擇企”

舉牌年年有,今年何不同?

自2019年以來,險企舉牌有一個明顯的不同之處在於,主力軍皆為大型保險集團及其子公司,當年掀起舉牌潮、手法激進的中小險企早已不見蹤影。

“都說資產荒,其實更準確地應該說是優質資產荒。保險公司每年有持續增加的資產需要配置,加上到期資產再投資的問題,搶到優質資產項目並不容易。大型保險公司更有資金實力、品牌和人脈優勢。客觀來說,中小公司能拿到優質項目的機會並不多,投資領域的馬太效應可能更顯著。”一家小型保險公司投資人士表示。

多位保險業人士指出,在不同的環境下,保險機構的資產配置的內涵也不一樣。與以往舉牌潮不同的除了舉牌主體的變化,還有受監管鼓勵和資產負債匹配需求雙重驅動下的投資導向和理念的轉變。

在以往年度,保險公司亦會抓住股市出現的階段性機會,以波段操作博取不錯的投資收益。“今年進行波段操作的難度加大,都說是底部,可什麼是底部,都是在事後經過一定的週期後才能確認。現在進行波段操作,搞擇時投資、短期博弈太難了。”一位投資界人士表示。

2020年以來,無論是H股還是A股,股價波動幅度加大。以中國太保分次增持的錦江資本為列,在2月19日至3月20日的增持期間,其股價已跌去0.23港元。中國人壽2月17日增持農行H股時的3.1745港元,到3月23日中國太平增持時,其股價已降至2.8445港元。

一位保險公司投資人士認為,綜合來看,目前股價是一個相對比較合理的價位。如果舉牌作為長期投資品種,目前這個價位入場相對比較合適。

近年來,保監部門一直公開發聲,鼓勵險企充分發揮險資長期穩健投資的優勢,加大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和民營上市公司,並允許險資設立專項產品紓困上市公司,且該比例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

2020年銀保監會高層已兩度表態,將允許償付能力充足率比較高、資產匹配狀況比較好的保險公司,在現有權益投資30%上限的基礎上,可適度提高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重。

據瞭解,目前保險公司用於權益類投資的比例約為10%-15%,距30%的投資上限尚有空間。不過,亦有保險業人士透露,一些保險公司的倉位較滿,如加之未上市公司股權投資和債轉股等品種,30%的上限並不寬裕。

除了監管導向上的引導,對於保險公司來說,重構投資邏輯的更直接的因素則來自將於2021年全面實施的IFRS9(即《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

根據IFRS9準則規定,金融資產的分類、計量、變動在報表中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調整較大,將有大量的金融資產被重新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FVTPL),且權益工具如果在初始時確認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FVOCI),則後續不可撤銷。

換言之,IFRS9準則下,權益資產無論歸到哪個大類,皆須採用公允價值計量。進入FVOCI的權益工具產生的利得,將無法進入損益表,保險公司將很難通過該部分資產調整利潤,保險公司的利潤將隨著市場波動而波動的幅度更大。

據一些分析師測算,在 IFRS9準則之下,權益類投資收益率變化導致的當期利潤變化,遠高於現行規則下的利潤變化敏感度。基於這種財務準則的變化,為了平滑利潤, 保險公司需要對其資產配置重新規劃。

一位保險公司財務人士指出,如果歸入“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FVOCI)的資產是高分紅、股息率穩定的藍籌股,即使二級市場行情不好,其浮虧會歸到“其他綜合收益”,而不計入損益,因此可以通過獲得長期而穩定的股息,部分地化解投資收益的波動。

一位保險業投資部門人士表示,投資端的收益波動增大,為了防止負反饋,保險公司需要採取更穩健的經營和投資策略,比如轉加大長期股權投資,降低以淨值波動為主的配置,重倉分紅穩定的藍籌股。同時,要控制大幅回撤,控制整體資產期限。

目前國內保險業只有中國平安先行實施了IFRS9。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陳德賢在2019年報發佈時對媒體表示,中國平安將堅持長期投資、集中持股的權益類投資策略,偏好高分紅、低估值的大盤股,將增加能以權益法計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優質藍籌股的配置比例。

雖然今年以來中國平安尚未舉牌,但從目前舉牌的幾家保險公司來看,亦與其投資策略有行業共識。

天風證券報告指出,今年險企投資有幾大趨勢:一是加配高股息率股票以賺取穩定的股息;二是舉牌優質上市公司,計為長期股權投資,並打造業務協同;三是發揮險資的長期與穩定的優勢,加配優質長債或其他長期固收資產,以縮減資產負債久期缺口。

一位保險業人士指出,在IFRS9之下,保險公司將從以往博波段操作的擇時策略,更加重視投資標的本身的成長性和投資價值的考察,而這將對保險機構的資產管理的能力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

銀保監會資金運用監管部副主任郗永春日前撰文指出,保險投資要從傳統的在金融市場的“打獵”文化轉向陪伴企業成長的“耕種”文化,從“擇時擇勢”擴展到“擇企擇人”,要構建在特定領域的獨特性優勢,拓寬盈利能力的“護城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