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自己的語言功底及文學素養?

老劉的紀實生活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證明一下自己吧,全國古文大賽特等獎,作協特等獎。

下面為您提幾點建議。

1.摘抄:摘取你所閱讀的書中你感覺有所觸動的句子和段落,但必須是名家名篇,文學名著一類的,如果你摘的是流行小說心靈雞湯一類的,那還是算了吧,不如不摘。這個方法其實挺因人而異的,我原來是摘誰的,那段時間的文風就像誰。但是很多時候,人的注意力會從文字本身轉移到一些別的點上,比如自己寫的字好不好看這個問題上。總體上說,效率一般。

2.寫日記,很多作家的處女作,或者一些早期作品都是從書信體啊日記體開始的,你也可以練練筆,但不要寫流水賬,注意觀察生活。缺點是一旦寫的太多,你會缺少對於寫作慎重的態度,你的文字的描述性也會變差。

3.片段練習。這個方法是以前一個老師介紹給我的。選取電影一個具有衝擊力的鏡頭,比如說《勇敢的心》最後一幕“freedom!!!“那一幕啊,進行反覆觀察,然後用語言寫下來,可以給自己限定一下字數,寫完之後一定要反覆修改,做到自己很滿意為止4.理解你所閱讀的內容。並不是你讀得多你就文筆越好之類的,並不存在這個關係。更多時候你可能只是沉浸於你所閱讀的數量,與其那樣還不如精讀一本好書。 文學功底其實是個挺虛的東西,題主自己是文科生,就應該知道文學啊語文上面的提高不是立馬就可以反饋出來的。所以題主也不要過於糾結於快速提高自己的文學功底,耐心一點靜下心來。

另外,介紹一下閱讀與寫作關係。

閱讀,是輸入。

寫作,是輸出。

其實很多人都存在的最大的誤區,即是輸入越多,輸出就越多;輸入得越好,輸出就越好。

讓我們一個一個說。

第一個就是輸入和輸出鏈接橋問題。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可能很會品鑑美食,閉上眼睛吃一口都能說出裡面放了什麼香料,但是不幸的是,很有可能你並不能再將這道菜做出來。清晰易見的是,你一定需要品嚐過很多菜餚才會馬上反應出香料的配方;但是你一定沒試過做出一道菜,或者,你沒試過做砸一道菜。

所以,根據以上,發現瞭如果你只是一味的閱讀,很有可能提高的僅僅是文字的鑑賞能力,卻並沒有增加被輸出的寫作能力。

解決方案:讀完書,試著寫一寫,儘管寫的不好,也要寫。所有的廚師都有過把雞蛋煎糊的時候。

第二個就是輸入接受率的問題。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新的廚師,還不會做蒸水蛋的廚師,第一節課,學的卻是做松鼠鱖魚。他學了六十天都沒有學會。而另一個廚師,花了二十天好好學習基本功,儘管時間很短很蹩腳,但是在之後的兩天內就可以迅速掌握松鼠鱖魚的技術要領。在信息傳輸的時候,一定會有很大一部分的流失。而被流失的信息數量,卻是來自於接收器的等級。當你的能力還未能接收到十分高深的文章,那就不要著急,慢慢從通俗易懂的小說開始下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和輸入源。

所以結合前兩個問題我們來看閱讀和寫作的轉化。我的建議是,找到自己適合的學習等級,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動筆寫,寫的時候大可模仿所讀的文字風格,這是初學寫作的人都要去做的功課。但是記得除了模仿以外,一定要儘量找到突破口,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寫作風格和方式,並不斷的開始往自己的方向發展,並不斷加以改進和不斷重新審視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模仿雖然能讓你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文字的華麗程度,但是能滿足於現狀,長遠考慮,如果先從內在開始入手學習,等到杯盞滿盈的時候,文采自然會溢出來。如果只嚐到一味模仿的甜頭,不再去尋找自己的表達方式,可悲的就是你有一肚子想說的話卻無從下筆,只能面對一紙空文寫點華麗的廢話用來彌補自己內心的空虛和膽怯罷了。

祝你成功!


拾肆事實


我是一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我想我可以有些經驗分享給你!

第一,自律,一定要堅持輸入和輸出,輸入,就是要多看書,多思考,而且是多看紙質書,只要是正能量的書都值得讀一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腹有詩書氣自華,語言能力,多聽廣播,多讀,欲速則不達!《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很多關於語言的書都可以看!

第二,輸出,一開始我手寫我心很難,不用太拘束你要把文章寫成什麼樣,先老老實實把你想寫的完整的表達出來,通常很多人都是想太多,下筆卻很難,克服這種障礙,需要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可以分享讀書心得,生活感想,等等的記錄!不管文章寫得多不好,至少要動手,記住一句話,你不必多強大才開始,你可以一邊開始一邊變強大!

第三,要對生活保持有熱情,對生活要多觀察,多培養自己的各方面興趣愛好,這樣你的靈感來源更多,你不必很強,因為好的作品其實是百科全書,比如紅樓夢,裡面有,建築,美食,詩詞,管理,等等方面的知識,因為創作來源生活,但凡一個沒有太多生活閱歷和實踐的人,他的文章是空洞的,無味的,那麼寫出來的是個人的無病呻吟,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作者已經放開了自我來創作,每個人讀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第四,寫文章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當你開始習慣輸出了,更要高質量的輸出,這時候你可以看很多的文學理論方面的創作書,文學寫作書,吸取更多的營養去創作!加油,這位朋友!











小明讀書會友


想要提高文學素養,那什麼是文學呢?

我認為文學是一種藝術形式,是需要你用心去感受的東西。文學是真實存在的,但又是虛無的。因為它可以從書中走出來,而後走進你的內心,和你的靈魂對話。

我認為將語文知識、能力、經驗、習慣融合昇華而達到較高水平,這就是語文素養的體現,它的內涵被生活所豐富,酸甜苦辣,悲歡離合都是增加語文素養的調味劑,衝擊我們心靈。

建議:一是多看一些語言質量很高的現代中文作品,包括外國文學的舊版譯作

1.通過各種渠道瞭解和吸收歷史、文化、文學等方面的知識,在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列舉一個適當的歷史事件,或者脫口而出一句符合當前意境的詩詞歌賦,會給自己加分不少。

  • 2.多讀書,讀好書,特別是古今中外的名著精品。看得多了,自然用著順。
  • 3.多瞭解中國文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富含文化內涵的語言才有靈性。
  • 4.如果真的是對漢語言非常感興趣,想系統的瞭解漢語,可以讀一些語言學著作吧。《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什麼的,最好用高校的教材,比較通俗易懂。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想真正培養你的語言功底及文學素養的話,必須需堅持不懈。你終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bones


正想執筆之時,卻無從下手,似有千言萬緒,卻不能訴諸於毫端;揀得幾句話,顧左而言右,又不似那般模樣。這一番痛苦之下,便深感不足,為自己文學功底而苦惱。


但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通觀百書,文心方成”,其理之常見,不需多費告誡。因此,想要增長自己的文學功底,無它,唯多看爾。


文學也是一門表達功夫,事關語言的運用。而漢語博大精深,想要在語言功底上有所突破,建議回到古文中去,多讀一點詩詞文賦,培養語感,明白漢語精妙在何處。


一般來說,喜好國學的,會一點文言文,其表達能力都不會太差,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文言文表達典雅、精縮,兩三言辭便能達意,而白話則相當於是擴充而已。有一點國學功底,語言達到妙筆生花之境,便自然有餘。


除此之外,國學也罷,小說也罷,外國文學也罷,都應有所涉獵,有所通覽,這是建立起基本文學素養的基礎。不然只靠教條式的語文書本,和碎片化的閱讀,是做不到像文人那般隨心所欲寫書立著的。


提高語言功底,也要多練,可以仿照有些作家那樣,學會自主翻譯文學,同語言“翻譯”也無所謂,只要建立起自己熟練的表達意識即可;同時,多揣摩好的詩句和文段。


如果這些都能做到的話,文人江湖必有你一席之地。



大河與歌


真性情就是好文章。對於不會寫文章的人,其實有一個簡單的方法,那就是你心裡是怎麼想的,那就如實的寫出來。在做語法方面稍微調整,一片有味道的文章就自然出來了。讀初中時,曾經不會寫作文,語文總是不及格的我,在短短的時間內,語文水平從不及格,到了高分,作文還讓老師經常做為範文。 那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比如隨時口袋裝個小本兒,只要有隨思隨感隨想立刻記在小本兒上,沒有時間分別在吃飯的時候在玩的時候,在坐車的時候,在工作的時候,隨時都可以把你的思想火花寫在小本本上,不用花多久時間,你自然而然的思維就更清晰了,寫東西也就非常輕鬆了,自然而然就不怕寫東西,而且呢,看到自己寫的文章,你有一種成就感,慢慢的就會喜歡上寫作。不信可以試一試?現在初中生高中生個個都有手機,其實都不用自己專門製作一個小制本本兒,孩子們如果能用心把電子產品用到學習知識上,那更可以事半功倍。幾年前自己是不太喜歡寫東西的,但是自從有了自媒體以後,思想活躍的安,就時而不時的在圈裡邊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當寫的多了寫的久了,自然而然成了習慣了,也不在乎別人怎麼說怎麼想,只是記錄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及生活而已。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看法躍然紙上,其實是一件愉悅的事情,大家都可以嘗試一下,寫東西並不是那麼難的,只要你是在用心。當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要多閱讀,多學習,多思考,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及文字功底。另外常積極主動與人溝通,學以致用,肚子裡有貨,口頭語言提升也不難,那麼會寫能說,思維清晰,文質彬彬的自己就會展現出來。不僅是學生,成年人依然可以做到。相信自己,一定行的!


氫和


文學和語言功底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很大關係。不僅僅是從事文科類的專業才需要學習,各行各業都要有一定語言功底和文學素養。

我原來也是學工科的,但是愛好文學。先是在報刊雜誌寫短文,後來開始在網站寫小說。

我覺得人生必須具有這種知識,才能使自己更好地閱讀和成長。要想提高語言功底和文學素養,我的經驗和感覺如下:

1.大量閱讀。尤其是閱讀中外經典文學書籍。因為我一直喜歡文學,所以閱讀量較大。比如,世界名著——各種各類名家的小說以及散文等。托爾斯泰,巴爾扎克,海明威,馬克吐溫,福克納,歐亨利......世界文學寶庫裡群星閃耀,你進可以到處閱讀。

我不認為閱讀必須精讀。只要自己喜歡的,可以讀下去的就去讀。讀不下去的就放棄。我從來不強迫自己讀流行的名家作品,只讀自己喜歡的。我也不做讀書筆記。我認為讀書讀多了,自然就會融會貫通地、潛移默化地進入自己的大腦中留存下來,並且自動整理儲存。當你思考或寫作時,這些積累的知識自然會“跳出來”。

2.每天或者儘量多抽時間練習寫作。一開始可能比較困難,可以從日記或者短文開始。比如今日頭條的微頭條,比如微博等等。經常練習,寫多了自然你的文筆就會逐漸進步。這是不言而喻的。

想當年我寫過日記,後來壯著膽子給報刊投稿。剛開始自然很多投稿都是“石沉大海”。但後來終於有些上了報紙。而且越來越多。再後來我就開始寫幾千字的的短篇小說。有兩篇投稿居然成功了——被兩家雜誌刊登了,收到幾百元稿費。當時非常高興。

再後來,我就到網站去寫長篇小說。後來終於出版了幾本。

我現在覺得,閱讀和寫作不僅使我越來越自信,而且我通過大量閱讀開闊了眼界,感覺對人生和世界的瞭解越來越寬廣,自己也變得越來越自信。

祝你也在閱讀和寫作的路上越走越寬廣。




虞思桐


如何提高自巳的文學素養?一句話,多讀書,多動腦。學而不思則罔。學而不思,等於沒讀。怎麼思?無論看什麼。都要看出人家怎麼寫的?即始是看一個通知,一個小廣告,都要看人家怎麼寫的,你以後就會寫了。看一篇文章,讀一本書,都要邊看邊想,最好做點讀書筆記。久而久之,你就會寫了。注意回4個字。聽,讀,寫,說。聽,收集素材,收集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找最好的合理的方案,找到了,可寫成文字,留存。讀,是讀書,讀得越多越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最好是看到精彩處,寫點筆記,記下人家的精彩之筆或理。寫,要練筆,學會寫文章。文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記敘文。另一種是論述文。記敘文,要故事好聽,生動,吸引人,使人不忍甩開。論述文,要在理,理要順情,在理,好接受,理充分。寫文章注、.意三個字,新,實,活。新是新穎,有獨到見解。實,實在,讀得懂,用得上,能解決問題。活,可讀性強,合邏輯,不絕對,讓人喜歡。最後一個字,說。說不清,你就寫不明白,練成說得請,說得明白,你才能寫得清,寫得明白。頭腦很清晰。


鍾靈毓秀饒


我感覺還是要多讀書和與人交流,每天可以看一篇文章或找人交流自己的看法,還有古典文學的這些東西千萬不要忘記了,古典書籍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有很多精華,如四書五經,雖然有些人認為是封建社會產物,但幾千年來都是在讀這些書,看這些書,瞭解書中的是事,還有哲學方面的都可以推薦看一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文人聞人


1、保持閱讀整本書的習慣,避免斷章取義,也更能完整地get作者的思想。

2、讀到有感觸的地方,一定要用紙筆記錄下來,寫寫寫就對了。

3、堅持堅持再堅持,任何知識都要有一定量的積累,做好知識儲備。


精神食糧餵養者


1.多看多聽 不見識怎麼會有 有了見識你就有對比 自己個其他人的差距 有了差距才能知道 差什麼補什麼

2.補 寫 萬里書還要有 爛筆頭 什麼東西都一晃而過 不記住腦子裡 再好的思緒也沒用了

3.找對手 實戰操作 不怕錯 就怕不敢做 不做永遠不知道 結果 很多時候人其實是承擔不起 後果的憐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