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回答三農問題,是什麼原因?

儂樂融網


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重視並沒有得到充分落實

按照慣例,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關於三農工作的文件,這相當於中央的表態,國家最關注最重視的依舊是三農工作,誰想說國家層面不重視農業、農村、農民,似乎說不過去。然而實際情況是文件發了,各級領導重視的仍舊是房地產、各種工業園區、城市建設等等工作,因為這些產業才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保障。


三農工作不僅不能增加地方財政收入,還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不容易出政績,三農對任期只有三五年的領導來說,是無法也不願重視的。大多都是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口頭上文件上很重視而已。在很多地方,農業甚至還不如旅遊業、第三產業受重視。就這樣一個無人重視的問題,誰願多做多談?更遑論辛苦碼字,碼了誰看?

各級政府對三農投入多年沒有增加,對農業農村感興趣的人也越來越少

最近國家出臺的鄉村振興規劃和方案炒得很火,各級政府也不斷髮文佈署,可是你認真研究一下各種方案就會發現,都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這些規劃和方案都沒有投入的預算和籌資辦法,沒有真金白銀,方案做的再好、喊得再響最後也只是口號。有的方案提出了引資計劃目標,寄希望於吸引社會資本投資三農,這也不過是畫餅充飢而已,哪個傻子還會在這種三農發展最艱難的時候投入資金呢?你看看各級大大小小的農業科研機構和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哪一個不是處於保機構運轉的狀態,誰有多少餘錢來做實做好三農工作?更不用說企業進入三農領域需要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所以對三農有研究、感興趣,真正準備投資三農的企業真是鳳毛麟角。



越是貧困的農村,打工經濟越發達,農民都脫離了三農,你還指望誰愛三農

農民工、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空心村等等這些詞都不陌生吧,這些詞都是描述當前的農村生產生活現狀而專用的。因為農業生產投入與產出極不平衡,青壯年都選擇了外出務工,做一天工可抵五天農業生產收入,誰還願困在土地上。剩下一些老人在家務農,只能做得了多少做多少,何況還要照顧留在身邊讀書的孫子孫女,可以說農業生產是無奈地繼續著。幾千年來最執著的農村人都離開了這個行業,短期內你就不要指望三農能再創輝煌了,所以沒人關注你的三農問答一點也不奇怪。

在家務農的老人和留守兒童用的基本是廉價的數字機,上不了網看不了頭條;城裡務工的關注點已不是三農,而是工價和各種用工信息;城裡人更是極少有關注三農問題的人;所以你辛苦寫出的三農問題問答倒底給誰看?大家心裡都沒底,短時間內也不會改變什麼。

如果有人想回答三農方面的問題,勢必自己就要能夠熟練掌握有關三農方面的知識,老實說,這應該是一個費力費神的事情,所以能避開三農問題就是一些答友的選擇了。

1、三農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談到三農,就必須談到物理、化學、經濟等方面的東西,它們是相互聯繫的,所以三農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2、三農問題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問題。實踐出真理,三農尤其如此。一些專家沒有懂得這個道理,僅僅紙上談兵,結果誤國誤民。所以三農問題必須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3、三農問題還是一個政策性很強的問題。中央連續多年都是以一號大文出臺了有關三農問題的政策、措施和補貼,你要想很好的解答三農問題,就不得不熟悉國家的有關政策,不能有違背政策亂解答的問題。這個度的把握還是很有難度的喲。

4、三農問題也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問題。如果你不是一個農村人,如果你壓根就沒有從事過農業生產,那你肯定也不會掌握多少三農方面的各種管理和栽培技術的。你都不懂技術,又怎樣能較好的完成相關的答題呢?

①取消農業,一元制,只有農業工人。

②國有大公司經營,薪資限高積累財富,抗風險,再投入,提質增效,國家對失業失能弱勢給與幫扶資助。

③大國有公司,大投入,一夜實現機械化。

④機械化全國統產統購統調統修統用,高效共享。

⑤農宅農地產權置換,(遷入統建新房,抵扣換成養老金,剩餘入股。)培養大批的農技工人。



⑥去壁壘,農田劃出紅線,城鄉一體,一切放開,自由選擇,教育就醫同步,就業來去(進城務工,出城做農業工人)完全任由,房產自由買賣。一切一元化,縮小工農城鄉發達與貧困地區的差別。減少兩極分化。

⑦國家投入一些建大農業,世界一流農業,從種子小仔開始全程提質增效,讓農業大學不是擺設,聯動助力。

⑧研產購農業機械。

⑨農業是基礎,是解決生存吃飯問題。過去農業功不可沒,農民有功,是功臣,國家重農始至不渝,堅持不懈。雖是農業工人了,更應加力助推,協調推進。

10,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活。人人皆知。一元化重農必會將農業儘快推高到世界一流的產業。


水果網紅


三農問題暫不評論。看了有的條友說生活不像以前,這個觀點我不贊同。簡單的把我經歷的事和網友說說吧。我生在農村,工農商學兵,都經歷過,七十年代,在農村勞動,早戰,晌戰,加晚戰,一天十三四個小時。夏收,秋收,先交公糧。年剛過,大部分農民都和生產隊借糧食。改革開放以來沒有這種情況吧!

那時穿的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吃的,早上稀粥鹹菜,中午,玉米饃饃,放菜湯,晚上鹹菜稀粥。夜間不閒著。吃水果那是奢望,吃肉過年一次,很少,現在水果天天吃,魚肉每禮拜也吃兩三次吧!

現在農村人,別的地方不敢說,唐山近郊條件都好。我村百米街道就有七八輛車。百分之五十城鎮有房。過去辦不到吧!

過去種地,起早貪黑,沒時間休息。收成也不好,現在機械化,站在地頭一氣呵成。有的打個短工,有個小收入。村子裡早晚,也有跳廣場舞的,也有旅遊的,我受邀組團和他們兩日遊一次。村裡這些新氣象過去是沒有的。

不要攀比,職業不同,工資不同。城裡普通工人也挺困難的,城裡人還挺羨慕農村的,城裡人屁股大的地方都沒有,房是自己的,才七十年。農村最少二三百平米,有永久使用權,那就是鄉間別墅。是值得自豪的。

農村取消了農業稅,糧食補貼。相應提高了糧食價格,大病報百分之八十,(前天)正統計大病登記,肯定有好政策。

最主要的是喪失勞動能力的, 國家應該給與照顧,老有所養人,讓老農民心裡敞亮。

只有過來人才知道今天生活是幸福的。


執著105


50歲以上的人三農問題知道的比年輕人要多些,但是他們大部分人不懂網絡,還懷疑網絡,覺得那都是騙人的,你就借他一個手機號在網上註冊一個賬號他都不肯,怕你給他洩露了身份信息,我就有這個經歷,他就不借給我,我也沒辦法了。

再說三農的行業分的太多了,種植、養殖、加工、果木樹、中藥材、蔬菜,經商、水產業沒有三年五年的經歷,就搞不好,就是我這55歲的人常年在農村生活的,經歷也不算少了,知道的也不少,但也不能行行都通,一些大的道理還能知道,細節方面就不行了,回答三農方面的問題就要在這個行業裡專業才有話說,一知半解根本講不通,有些事情今年是這樣,到明年可能就變了樣,沒有一點規律,很難說清楚

年輕人懂網絡,可是他們大部分都在城市裡打工,一年時間在農村呆不了幾天,對農村裡的事情基本上都不知道,你和他們講他們也聽不清楚,也沒耐心聽,也沒時間關心這些事,有些人就連什麼是三農都不知道,什麼是農業也不知道,他們也就不會回答這些問題,這就是很少有人回答三農問題的原因,自己觀點,有不同看法的下方討論。

比如說像我這種,真正回來家鄉做農民的人,一天干農活的時間已經去了大半,晚上忙完農活回來,翻開手機看看吧,一看!好想跟自己有很大關係喔!然後發現另外一頁的全是講的天花亂墜的,沒點實際的東西……最後跟自己半毛錢關係沒有。

像我這種回家做農業,立足農村的農民,無論在這個平臺怎麼折騰,也沒有太多的變化,那些大V農業號,那個不是資本在背後撐腰?!他們做得風聲水起,自己只能幹看著,自己每天花在農活上的時間已經夠多了,搞了一天活,累成狗了……誰還有心思搞自己的號?!還不如好好幹自己的真實農業,做自媒體輔助就好了,想要火起來那是資本的力量,沒有資本就看看熱鬧算了……



野食八寶


為什麼三農問題回答的人很少?

我是一個五O後的老農民。我在今日頭條上關注三農問題己經快有三年多了。我發現,象我這個年齡的真農民還是很少的。有太多的人根本就不是農民,也不懂農村的情況,就隨便發表評論和建議,結果在網上引起互相對罵,互相詆譭,故意製造矛盾。

特別是有些所謂的“磚家",在網上發表文章時,只憑自己的想象,競說一些外行的話。而這樣的文章有時卻被推送到首頁置頂,因此,才引起了網友們的指責和批評,甚至是責罵。

現在,為什麼真正關注三農問題的人不太多?回答三農問題的人為什麼這麼少?主要是真正懂三農問題的人不太多。而真正生活在農村又徹底瞭解農民情況的老農民幾乎又都不會上網,更不會在網上發表他們自已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所以,現在,在網上幾乎看不到農村的真實情況,也聽不到農民的真正聲音。

工農商學兵政黨,這七個方面的問題,就屬農的問題最複雜,最難解決。農業:農村:農民,這三農問題是國家的重大問題。農業和糧食安全的問題是國家的基礎。糧食又是基礎之中的基咄。常言道: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解決好三農問題,關係到國家的長期穩定和快速發展。關係到七:八億農民的切身利益。

解決好三農問題,關係到能不能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問題。

總之,中國的三農問題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也是一項細統而複雜的大工程。想一朝一夕徹底解決好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深入廣大農村,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從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為出發點,想農民只所想,急農民之所急。最後出臺更好的惠民政策,讓中國廣大農民真正過上舒心的好日子。

最後,希望真正懂三農問題的專家和農村的有志之士。多多關注三農問題。在如何解決三農問題上獻計獻策,多多發表自已的議見和建議。


少利17


三農問題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稍不留神,就觸及政治底線,“惹不起,不如躲起來”,久而久之,回答的人自然而然就少了,這是其一。其二,三農問題,猶其是其中的農業問題,從“土、肥、水、種、密、保、管、工”的農業“八字憲法”,到集約化、專業化、市場化經營等等,其涉及到的相關科學與技術的知識層面是非常廣泛的,回答問題不容易令人滿意。同時,農村問題和農民問題,也不是誰都熟悉的,即使從農村出來的年輕人,好多從學校直接到城市裡務工,早已不知"耕田種養"為何物,雖有農民之名,卻無農民之實,有些所謂的"三農"問題專家,從學堂到學堂,誇誇其談,鬧的笑話多了,自己也不想丟人現眼了。

總之,三農問題不好解答,更難短時間內解決!


本人大白


三農問題是大方向的問題有關國家政策的問題,不好回答。現在的農村是嘴上喊的多,真正去落實的少,如果象治理環保一樣下力度解決農村問題,農民種地不掙錢,搞養殖貸不出款來。一個企業可以貸款幾十萬元,一個農民搞養殖貸款好難。我們去過山東濟寧梁山一帶的養殖業搞得比較好,都是規模化養殖,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全國各地去那裡購買牛,羊,驢等大牲畜的集散地。現在的農民需要的是集體的力量,大家的錢湊在一起搞好一件事情。絕對可以發財致富,如果只是單一的個人經營很難做起來。對於農業現在基本機械化,用人很少了,要想讓農民富起來必須多元化經營。以付業養農業。從大寨,華西村,南街村哪個富裕的集體化村莊不是以副業為主發展農業,這些集體富裕的村莊就是當今農村發展的方向。我很懷念我們那時候的集體村莊,我們的村支書從五十年代就開始搞集體副業,從搞製藥到製藥盒廠,後來又搞玻璃儀器儀表廠養豬廠,從大隊到生產隊都有副業支撐農業,一直到分田單幹村幹部怕擔責任才把工廠承包給了個人經營。現在我們村裡有十幾家個體企業大部分是從原來的集體企業中發展來的。常言道,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折不斷。農村的根本思路不改變,只改變一些表面工程很難讓農民真正富裕起來。


榮990


不是不回答,而是:

1.有些問題不能答。有些問題一旦談就要涉及敏感問題,能答嗎?答了不頂用無所謂,結果也許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並且給平臺也會帶來麻煩。所以不能答。

我們應該知道,有些話能說,有些話不能說!有些錯能指出,有些錯是不能指出的!

有些話不敢說。別以為言論是自由的,言論自由是有前提的,是紀律之下才可以的!

有些話敢說,但是不讓您說……

2.三農是個大問題,一句兩句是說不清楚的。是整體性,聯繫性非常大。回答一個問題就要涉及到很多方面。現在的人都很急,可能沒時間回答。再有,就是我們的專家誰敢說弄清楚“三農”是怎麼回事?三農問題怎麼解決?我敢說一個沒有!

……

3.專業問題就不用說了。您問了專業性的,而“專家”那有時間看?別說回答了。普通人又回答不了……

如是“三農”問題都關心,但只能是“愛你在心口難開”……


衛興潤


三農問題是國家大事,老百姓評論沒意思嗎。我們中國除了農業落後就沒有再落後的了。國家對三農年年喊口號,但效果不大,農業依然落後。那些喊世界第一第二的人從不喊我們中國的農業是世界第幾!


老張12138yy


現在有多少真正意義上的農民?農村種地的大多是五十歲往上的人,青壯年都出去打工啦,遠離土地,遠離三農問題。

有的地方,土地集中承包,真正跟土地打交道的人越來越少。


仁之心語


三農問題為什麼很少有人回答和關心呢,這也不奇怪,連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都想往外面跑呢。再說了,三農問題並不是很簡單的,隨心所欲,想怎麼寫怎麼寫,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數據”限制,不能信口開河,得有根有據,萬一有偏差,一是誤導人,二是會招來一片“噴”,弄得你不好收拾。

一、三農問題回答有一定的難度。不如其它領域作的“自由”,如國家對於三農的各項政策,需熟知才可系統回答,一知半解,回答的風馬牛不相及,讀者不認可,甚至會引火燒身。季節種植,農藥肥料的性能使用、數量、時間,作物的管理、產量等等,都必須嚴格“數據”說話,甚至有時多一個零,就會出現大紕漏。如情感、生活等領域,就相對“自由”些,多一句少兩句,什麼事都不礙!

二、三農在社會環境中,本身就處於弱勢群體,連農村人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種地,而嚮往外面的世界,論說這也不算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沒毛病。但是,還有啥理由瞋教工、商、學、兵,等人員去熱衷三農呢!人家多數人也不熱衷的。因此,三農問題,讀者關注度偏低、閱讀量偏低,爆款率更是微乎其微。

綜觀自頭條2019年下半年推出的“爆款認證通知”措施以來,不知道朋友留意了沒有,頭條推送的所有爆款,包括各領域的,其中有關三農方面內容的回答,佔極少數。不信可以查看。這說明什麼呢!多數人不熱衷三農問題。

三、在頭條或物空問答,三農作者認證困難,開通收益困難。在億萬作者中,原創、達人、優質領域創作者中,三農最少。初來頭條的新人讀者可能不知道,來頭條多年的老作者及讀者們,大家可以看到,在各優質領域創作者中,優質三農領域創作者能佔多大比例,除了幾個大咖名人外,屬實沒有幾個。這又是為什麼?

基於以上幾點,有人不願意回答三農問題,或有人不熱衷三農問題,也就好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