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步期,你還在隨便給寶寶買鞋嗎?小心引起寶寶扁平足

當你的寶寶逐步從爬行,到站立,再到獨立行走,你是否也在考慮如何給他挑一雙合適又舒適的鞋?

果果這段時間學會了走路,但總還是走的不穩,這幾天也時不時的絆倒,磕到自己,然後嚎啕大哭。所以我一直在想要給他買幾雙好一點的鞋子,走起路來更穩當,也能更好的保護他的小腳丫。

我們常說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清楚。可是寶寶這麼小,他的鞋到底合不合適,舒不舒服,他還不會表達,尤其四歲之前是寶寶足部骨骼發展的基礎,所以家長給寶寶挑鞋,一定要做好功課,仔細地挑選。


學步期,你還在隨便給寶寶買鞋嗎?小心引起寶寶扁平足


從爬到走時——步前鞋

這個時候寶寶還不會走路,處在從爬行期過渡到站立學步的階段。

他開始嘗試站立和學步。這個時候其實沒必要穿鞋,可以多鼓勵他在家裡面打赤腳,讓腳丫直接接觸地面,感知地面,增加足底抓地感,有利於鍛鍊平衡力。

如果正好是冬天,擔心寶寶腳涼,那麼可以幫他選一雙鞋底較薄及軟面的步前鞋,起到保暖作用,同時可以讓寶寶的小腳丫有足底的抓地感。


學步期,你還在隨便給寶寶買鞋嗎?小心引起寶寶扁平足


學步期,你還在隨便給寶寶買鞋嗎?小心引起寶寶扁平足


這個時期不要給寶寶穿鞋底厚且硬的鞋子。這是由於寶寶在行走的時候,鞋子需要跟隨腳的運動而不斷地彎曲,如果這個時候鞋底很厚實,那麼彎曲起來就更加費勁,會限制小腳自如彎曲,從而特別容易讓寶寶的腳有疲勞感。

蹣跚學步時——學步鞋

當寶寶學會了步行,開始了更多的走路。這個時候由於寶寶腳步骨骼發育尚未不成熟,步態未穩,協調性也比較差,因此科學地為寶寶挑選一雙合適的鞋子顯得尤為重要。

1.鞋底前三分之一處容易彎折

在挑選學步鞋時要選前足容易彎折的學步鞋,也就是在鞋底的前1/3易彎曲,而後2/3要稍硬不易彎折。

有些鞋是在中間對摺,正好落在腳的腰窩處,容易傷害寶寶嬌弱的足弓,引起扁平足。

科學的彎折部位應位於前腳掌的蹠趾關節處,也就是前1/3處彎折,這樣才與寶寶行走時腳的彎折部位相符,寶寶走起路來才覺得不累腳。


學步期,你還在隨便給寶寶買鞋嗎?小心引起寶寶扁平足


2.鞋頭要寬大

鞋頭要寬大一些,不能太尖。我們平常看到寶寶的小腳丫都會覺得很可愛,但細心的媽媽們你有沒有注意到,寶寶腳的形狀和我們大人的腳是不一樣的。我們大人的前腳掌和腳後跟是差不多寬的,但是寶寶的小腳卻是明顯的倒三角形狀。


學步期,你還在隨便給寶寶買鞋嗎?小心引起寶寶扁平足


學步期,你還在隨便給寶寶買鞋嗎?小心引起寶寶扁平足


所以,鞋頭寬大一些,給寶寶的腳趾預留出5~10毫米的空間距離。寶寶的腳還小,會長的很快,最主要的是能給寶寶的腳趾足夠的活動空間。如果鞋頭太尖,太緊,對寶寶來說,會有束縛感,腳趾不能完全展開,從而無法很好的感知地面,影響寶寶腳趾的健康成長。

所以記住鞋頭要比鞋跟寬一些。

3.鞋後跟要有一定的硬度

剛學步或是走路還不穩的寶寶,腳踝處並不能很好的受力以及穩定地支撐身體。因此鞋底後部要有一定硬度來作承託,鞋幫處最好略高於腳踝,並且材質略硬一些。這樣可以很好的支撐固定寶寶的腳踝,而不至於出現向左向右的偏離,從而避免O型腿和X型腿等不健康的步行走姿。


學步期,你還在隨便給寶寶買鞋嗎?小心引起寶寶扁平足


4.適宜的鞋底厚度

對於學步初期的寶寶,他們走路還搖搖晃晃,稍不留神,他可能就絆倒或摔跤了,因為這個時間段,寶寶的協調性和穩定性都不太好。

專家建議,處在學步期的寶寶,鞋子的鞋底厚度最好保持在5-10毫米。如果鞋底太厚,會影響寶寶對地面的感知,讓寶寶產生騰空的錯覺,降低了對足部神經的刺激。


學步期,你還在隨便給寶寶買鞋嗎?小心引起寶寶扁平足


5.量好尺寸再買些

最後,提醒一下寶媽們,買鞋還是要提前量好腳的尺寸。

一般而言,學步鞋合適的大小應該是鞋內長長於寶寶大腳趾約12-16毫米,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寶寶穿上鞋後,寶寶腳趾頭頂到鞋尖,你的一根手指還可以塞進腳後跟。千萬不能買小碼鞋,憋著寶寶的小腳丫,影響寶寶腳丫的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