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又稱“九州”?古代的“九州”指的是哪些地方?

中國在古代也被稱為九州大地,可是,為什麼是九州大地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背後的故事。中國在古代也被叫做九州,這個稱呼最早出現在《尚書·禹貢》中,是漢族先民自古以來的地域概念。從戰國之後,九州就成為了古代中國的別稱,在古代的各種文學作品中經常會出現。

中國為何又稱“九州”?古代的“九州”指的是哪些地方?

中國為何又稱“九州”?古代的“九州”指的是哪些地方?

《尚書·禹貢》中的九州,分別是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這九州。關於九州的劃分者是誰,一直以來都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山海經》中所記載的,是上古時期的黃帝劃分了九州。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尚書·禹貢》中所記載的,夏朝的創建者大禹劃分了九州。一般來說,大多數人都認為是大禹劃分了天下九州。

中國為何又稱“九州”?古代的“九州”指的是哪些地方?

大禹開創了歷史上的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夏朝,成為夏朝的開國帝王。為了方便治理天下,他把天下劃分成九州,並且令每個州的州牧都獻上青銅,鑄成了九隻大鼎。

中國為何又稱“九州”?古代的“九州”指的是哪些地方?

天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都被鐫刻於九鼎上面,這九隻大鼎後來都被大禹集中在了夏王朝的都城,成為皇權的象徵。所以,九鼎在古代也就意味著九州,古人也常把爭奪天下稱為問鼎天下。

中國為何又稱“九州”?古代的“九州”指的是哪些地方?

後來周武王滅殷商之後,將徐州合併入青州,將梁州合併入雍州,又從冀州之地分出幷州和幽州。到了東漢時期,天下又為十三州,分別是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幷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

中國為何又稱“九州”?古代的“九州”指的是哪些地方?

每州設刺史或州牧一人,位於郡守之上為最高長官,例如三國時期的曹操,就曾經擔任過兗州牧。劉備也曾經接替陶謙成為徐州牧。

那麼,古代的九州,現在還有哪些州的地名存在呢?其實,歷史上不同時期,九州的劃分都是不一樣的。

中國為何又稱“九州”?古代的“九州”指的是哪些地方?

《尚書·禹貢》中的九州分別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爾雅》中也記載有九州,但是其中有幽州和營州,卻沒有青州和梁州。同樣的,《周禮》中記載的九州,包含了幽州和幷州,但是卻沒有徐州和梁州。《呂氏春秋》記載的九州,有幽州卻沒有梁州。

中國為何又稱“九州”?古代的“九州”指的是哪些地方?

在傳統觀點上,人們一般認為《尚書》中記載的九州是夏朝時劃分的九州,《爾雅》中記載的則是商朝時劃分的九州。至於《周禮》,記載的當然是周朝時所劃分的九州了。而《呂氏春秋》記載的九州,則是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對九州的劃分。所以,不同時代的九州都是不一樣的。

中國為何又稱“九州”?古代的“九州”指的是哪些地方?

說到這裡,大致就講明白了,九州大地的劃分是由禹來執行的。在不同的時期,九州的劃分也不盡相同。歡迎各位讀者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