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陵法院:破除“梗阻”提升審判質效

“調解人員多次說和,還幫著辦理了訴訟調解手續,要不是他們,我們哥倆心裡的疙瘩還不知要結多久。 ”3月6日,一對年近古稀的同胞兄弟在樂陵市法院握手言和。

該案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3年來先後歷經仲裁和法院一審、二審。糾紛案件進入“分調裁”程序後,法官和調解人員考慮到當事人年事已高,採用入戶調解方式解決案件,取得良好效果。

樂陵市法院積極打造審判執行工作新模式,構建兩個“一站式”建設新格局,變以庭定團隊為以案定團隊,突出“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促進案件審判執行快速運轉和統籌集約管理。

打通改革瓶頸,充實一線力量

圍繞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的兩個“一站式”建設目標,根據案件類型及複雜程度,樂陵市法院全面梳理各項審判執行管理規定、分案機制和團隊模式,相繼修改或重新制訂新的辦法和規定,打通一切不符合改革需要的瓶頸節點,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訴調對接工作的規定》《關於民商事案件“分調裁審”運行工作機制》等規範性文件。

司法改革以來,該院先後進行3次員額法官入額,人員增減後現有員額法官36人。面對近年案件數量年遞增20%以上的新形勢,堅持向管理要效率,向現狀挖潛力,堅持領導帶頭、一線傾斜、充實基層,人人定目標、人人擔責任、人人加壓力。

調整班子分工,由4名副院長組成精審團隊;3名新入額法官充實到基層法庭,1名新入額法官充實到速裁團隊,分別擔任副庭長和團隊長職務;新建精審團隊、速裁團隊、送達團隊面向全院優先選配輔助人員。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為新型辦案團隊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和保障。

以案定團隊,提升審判質效

“我們的改革是問題倒逼而產生的。 ”樂陵市法院院長孫文中坦言,按傳統以庭定團隊的模式,“案多”和“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該院嘗試通過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規範裁判尺度等措施,減少進入訴訟的案件數量;另一方面,通過內部繁簡分流,開展自我改革,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改革後,樂陵市法院實行以案定團隊,推廣以立案庭為案件分流管理中樞,以審管辦為質效監督管理中樞,以集約送達團隊和財保團隊為保障,以1個精審團隊、3個速裁團隊、16個快審團隊為框架,全部案件納入分類分流,實現無縫覆蓋。

根據案由,將一些簡單民事類型的案件交由速裁團隊辦理,其餘類型案件作為難案辦理。但在操作中發現,案件難易程度不僅僅取決於案件類型,而是因案而異。“舉個例子來說,離婚糾紛看似簡單,但如果涉及股權、債權、經營分紅等複雜財產分割,也極難處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看似複雜,但個別僅涉及退還保證金、工程款利息等,也並不難審。”孫文中解釋,如果案件因被告下落不明等複雜事由導致無法短期結案,則按照規定由立案庭轉交其他團隊審理。

自2月10日新團隊、新機制運行以來,該院速裁團隊立案102件,佔全院民事案件的20.82%;審結88件,佔全院民事案件的26.19%。平均審理期限3.49天,案件調撤率達到97.73%。

執行新流程,攻堅克難不放鬆

3月12日,樂陵市法院受理轄區某重點企業與貴州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執行立案後,執行事務中心第一時間進行網絡查控、電話約談,並流轉至執行團隊。執行團隊綜合研判後認為,被執行企業遠在貴州,路途遙遠難以採取現場措施,於是收集網絡信息資源,彙總、分析被執行人賬戶信息。很快,22萬元執行款被成功凍結並扣劃至法院賬戶,第一時間過付給申請執行人。

通過流程再造、機制重構,為提升執行質效提供有力支撐。執行事務中心對查控、保全、送達等工作進行集約化、模塊化處理,最快速度滿足工作需要。組建財產處置團隊與3個精執團隊,採取財產實地查控與遠程查控相結合,提高執行效率。

新型審判執行模式的建立,便於量化管理與考核。今年以來,樂陵市法院新收各類執行案件727件,執結342件,結案率47.1%;查封扣押涉案款物2500餘萬元,首執案件實際執行到位率33.6%。

□本報記者李智群董建新本報通訊員劉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