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政權倒臺後,新聞發言人易卜拉欣,為何能全身而退?

黃書包


易卜拉欣本人家境十分富裕,後來到英國留學,一呆就是十五年,據他的英國朋友說,易卜拉欣家擁有一整條街,當然,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它和卡扎菲是屬於同一個部落,他的家族都因此而得到了不少關照,而這也讓他比別人更容易獲得能夠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機會。



在英國上學期間,伊卜拉欣層要求老師不要透露他和卡扎菲之間的關係,但是卻從不掩飾自己對卡扎菲的忠誠,在同學們眼裡,易卜拉欣就是卡扎菲的堅決擁護者,曾經在七大學旅行團訪問約旦時期,易卜拉欣就製造了兩次事端,導致他被情報部門帶走,他的老師現在回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感覺像演諜戰片,因此當利比亞發生內戰,易卜拉欣表明自己堅決支持卡扎菲的立場時,他的同學和朋友們並不覺得驚訝。

作為利比亞的新聞部長,也是卡扎菲的官方發言人,算是利比亞的二號人物,在利比亞戰爭期間,由於易卜拉欣是政府發言人,所以對他的關注比較多。

後來,隨著利比亞局勢的嚴峻,利比亞有一部分高官和卡扎菲分道揚鑣,但是作為新聞部長兼政發言的伊卜拉欣卻仍然的效忠卡扎菲,當外界關於卡扎菲受傷或身亡的消息滿天飛時,伊布拉欣都會站出來駁斥傳言表示,卡扎菲每一天都在領導國家,而且鬥志昂揚,精力充沛。



伊卜拉欣之所以如此效忠卡扎菲,也許有幾個原因,一個是因為對卡扎菲的崇拜,另一個是認為外國勢力不應該干預利比亞內政,其次就是和北約的血海深仇,一次空襲行動中,他最小的兒子和三個孫子直接被炸死,他的弟弟和朋友在去他媽朋友的途中,被一架阿帕奇直升機從空中開火打死,當他聽到這個消息時,他難過的衝出房間,跌倒在地上,嚎啕大哭。

在每一次北約部隊空襲利比亞之後,他都會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利比亞的人員傷亡和設施損毀情況,同時批評北約的破壞行為,後來,卡扎菲的軍隊在的黎波里作戰不利,易卜拉欣召開開新聞發佈會希望可以各方可以停火,並且仍然堅持卡扎菲有能力阻擋反對派的進攻,表示的黎波里固若金湯,但不久之後,連他本人也進入了和反對派的交戰中,那麼一個如此反對北約的人為何能夠全身而退呢?

易卜拉欣的妻子是德國人,在德國有關係網,他本人又是英國通,他所在的學校是世界知名的埃克賽特大學,這裡培養了不少英國政府高官,加上易卜拉欣家族很有錢,所以有如此豐富的政治和經濟資源,保護他不是難事。

曾經有傳言稱易卜拉欣扮成女人企圖逃跑時被抓,但是很快,易卜拉欣就在網上發了一段錄音,否認自己被捕。




琅琊利劍


2011年8月22日,利比亞反政府武裝攻陷首都的黎波里,新聞發言人穆薩·易卜拉欣在酒店從容的進行完最後一次新聞發佈會後撤離,數小時後酒店被佔領。易卜拉欣可謂全身而退,但他的去向至今還是待解之謎。

易卜拉欣是一位顏值頗高,一身正氣,不卑不亢的卡扎菲政權新聞發言人。他卡扎菲的忠實支持者,從利比亞衝突爆發到卡扎菲眾叛親離之際,易卜拉欣始終不離不棄,一如既往的為早已不知去向的卡扎菲效力。

不論卡扎菲好壞與否,單從氣節來看,易卜拉欣確實是位英勇戰士。他的發言總是充滿激情,而且是那麼的理直氣壯。他表現的心理素質和才華都是罕見的,或許卡扎菲會很快被人遺忘,但他卻會被世人銘記。

穆薩·易卜拉欣,生於1974年,是一位標準的七零後,他與卡扎菲同屬一個部落。易卜拉欣從小家境富裕,這要源於他優越的部落身份。二十六歲時,易卜拉欣進入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學習,之後攻讀媒體藝術博士。

但由於沒有完成論文的最後修改,他也沒有獲得博士學位。易卜拉欣在英國留學和生活了十五年,可謂是一個典型的“英國通”。在老師的印象中,他是個有魅力且友好的青年,他從不掩飾對卡扎菲家族的忠誠。

而在同學們的眼中,易卜拉欣就是為保護卡扎菲而生的,他為之效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求學期間的易卜拉欣也與同齡人一樣,經常犯一些錯誤。比如他曾有向小販投擲食物和偷拍戒備森嚴的外國使館等行為。

比利亞衝突爆發後,易卜拉欣回國並被委任為新聞部長,顯然是臨危受命。在法英等國發動對利比亞軍事打擊之後,卡扎菲試圖通過政治談判來緩解危機。作為新聞發言人的易卜拉欣便走向前來,向外表達立場。

易卜拉欣的發言總是富於邏輯且不失風度,在同年3月27日的發言中,他譴責了多國聯軍對利比亞的轟炸,他說這將使利比亞陷入內戰。他同時表示,轟炸會使利比亞變成伊拉克,人們變得痛苦不堪且充滿仇恨。

六天後,他再次在的黎波里舉行新聞發佈會。他指出,利比亞可以採取任何政體,可以就選舉等問題進行改革,但前提是必須在領袖卡扎菲的領導下進行。他說卡扎菲沒有職務可以辭去,但政治體制可以談判。

每次在聯軍轟炸之後,易卜拉欣都要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傷亡情況。在之前的一次轟炸中,卡扎菲夫婦僥倖逃脫,但其子哈米斯和三個孫子喪生。易卜拉欣連夜譴責這是違反國際法的行為,並說卡扎菲安然無恙。

反對派武裝宣稱卡扎菲早已逃離的黎波里,以此來瓦解政府軍。易卜拉欣及時向媒體否認了這一說法,並強調“領袖每天都在精力充沛的領導國家”,從其發言不難看出,易卜拉欣對卡扎菲是絕對的忠誠和敬仰。

易卜拉欣召開的發佈會,在用語上很講究,分寸把握的很好,軟硬兼施且用詞巧妙,都展現出一定的藝術性。無奈卡扎菲大勢已去,易卜拉欣的命運也難有大的轉機。儘管如此,易卜拉欣仍然對卡扎菲不離不棄。

衝突爆發初期,利比亞前外長庫薩從突尼斯叛逃至英國,並辭去外長一職。次日,易卜拉欣就在新聞發佈會上通報了此事,他並沒有說庫薩是叛逃行為,而是說他存在多種健康問題,也可能是年齡太大有些疲倦。

實質上,庫薩的行為引起了卡扎菲政權的鬆動,機智的易卜拉欣沒有火上澆油。他說如果庫薩感覺好些了,我們歡迎他回來。他同時強調,這是一場整個國家的鬥爭,不依賴於任何個人,卡扎菲會在此抵抗到底。

據媒體報道,易卜拉欣有位二十五歲的弟弟哈桑,他是一名大學生志願者。哈桑與一群人結伴前往扎維耶探望朋友,但在廣場行走時遭到武裝直升機的掃射而死亡。易卜拉欣聞訊後,衝出房間後倒地並嚎啕大哭。

2011年8月21日,反政府武裝攻入首都的黎波里。次日,易卜拉欣為卡扎菲政權召開了最後一次新聞發佈會,他再次呼籲有關各方立即停火,堅稱卡扎菲政府軍有能力抵抗反對派的進攻。卡扎菲卻早已不知去向。

發佈會完畢後,易卜拉欣與大批政府官員撤離酒店,數小時後反對派武裝佔領此地。一個月後,利比亞一家電視臺稱易卜拉欣已被捕,他穿著婦女的衣服,蒙著面紗試圖混在平民中逃跑。此消息引爆全球媒體。

正當人們惋惜之際,敘利亞媒體發佈了易卜拉欣的一段錄音,他聲稱自己並未像反對派說的被逮捕,而是與二十多名卡扎菲武裝一起進行防禦,並聲稱反對派從未靠近他們一步,他們將誓死戰鬥到最後一刻。

之後又傳出易卜拉欣被捕的消息,一年後易卜拉欣在互聯網上對此消息進行了否認,他指責這一消息是反對派為轉移視線而散佈的假消息,錄音還稱他已經身在國外。從此以後,再沒有關於易卜拉欣的任何消息。

在卡扎菲眾叛親離、不知去向的情況下,易卜拉欣表現出新聞人應有的職業操守,他在最後一次發聲之前,卡扎菲已經逃出的黎波里。易卜拉欣的堅守與忠誠,確實讓人為之驚訝,這也是他受到國際關注的主因。


野史也是史


易卜拉欣是在利比亞內戰爆發以後放棄了在英國優越的生活,回到了戰亂的祖國,擔任了利比亞新聞部長與卡扎菲的新聞發言人。2011年8月23日,卡扎菲的新聞發言人易卜拉欣最後一次公開現身。此後,再也沒有人能夠發現他的蹤影。易卜拉欣到底是生是死,目前還沒有定論。2012年10月。利比亞政府總理辦公室曾經宣佈俘虜了易卜拉欣。隨後,一位自稱是易卜拉欣的男子錄音在網上開始傳播,聲稱易卜拉欣並沒有被逮捕,而是身處國外。不過,易卜拉欣的Facebook賬號稱,自己人在德國首都柏林。鑑於易卜拉欣是一位忠誠的戰士,觀察室更願意相信他沒有被利比亞政府俘虜,而是平安的生活在德國。

一、易卜拉欣是卡扎菲政權的忠誠戰士

易卜拉欣出生於1974年,與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同屬於卡扎法部落。卡扎菲在15歲的時候就開始到英國留學,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英國通。2011年,利比亞內戰爆發。身在英國的易卜拉欣放棄了在英國優越的生活,回到了利比亞,向卡扎菲展示了忠誠。利比亞內戰爆發以後,以美國、法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對卡扎菲政權進行了軍事打擊。每一次北約軍事打擊過後,易卜拉欣都會站出來,抨擊北約的侵略行為。

2011年8月21日,在北約的幫助之下,反政府武裝進入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8月22日,易卜拉欣最後一次進行公開演講,呼籲利比亞各派別進行談判。8月23日,易卜拉欣與委內瑞拉其他政府官員一道撤離了的黎波里。此後,易卜拉欣再也沒有出現在公眾面前!

二、易卜拉欣能夠全身而退的可能原因

儘管易卜拉欣再也沒有出現在公眾面前,觀察室更願意相信易卜拉欣這樣一位忠臣能夠平安的離開利比亞,現在過著平安穩定的普通人生活。

首先,易卜拉欣出身於卡扎法部落貴族。在利比亞,基本的政治單位是部落。卡扎菲統治了利比亞30多年,更像是一個受承認的“共主”,而非真正現代意義的國家元首。所以,看似穩固的卡扎菲政權,才在2011年被反對他的部落聯軍打敗。易卜拉欣出生於卡扎法部落貴族,因此才能得到卡扎菲的重點培養。有卡扎法部落的保護,易卜拉欣能夠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其次,易卜拉欣有外國留學背景,能力出眾。易卜拉欣11歲到英國留學,整整學習了15年,非常瞭解西方社會的種種信息,也有非常多的西方國家的朋友與同學。在利比亞內戰落幕之時,易卜拉欣極有可能已經準備好了退路。易卜拉欣的妻子就是一位德國人,能夠到德國避難,也並不令人意外!

歡迎大家討論,您認為易卜拉欣是一位勇敢、忠誠的戰士嗎?


美國觀察室


卡扎菲離開世間已經九年了,但利比亞的情況,還是很糟糕。

一些親卡扎菲的人已經開始懷念卡扎菲了,但時間如何能夠倒流?

其實,卡扎菲能力有限,又獨裁統治,同時狂傲無比,有那樣的結果,不算奇怪。

有意思的是,卡扎菲身邊的很多親人和親信遭遇了不測,而其新聞發言人易卜拉欣卻能全身而退,這是為何?

易卜拉欣出生大部落,部落幫了大忙

易卜拉欣的人生充滿了奇蹟,在畢業一年之後,竟然成為了卡扎菲的新聞發言人。當所有的人都說易卜拉欣運氣爆棚之時,有知情者卻透露了消息,人家伊卜拉欣是和卡扎菲來自一個部落的。

無疑,同一個部落很重要,晉升機會更多。卡扎菲就是易卜拉欣的偶像,是他眼中成功的典範,是部落當中大哥一樣的人物。

在2011年3月,在易卜拉欣上任時,利比亞情況發生了變化,成為了國際最為關注的國家,被美英法等國惦記上了。

此時,易卜拉欣體現出了非常出眾的魅力,遇到什麼事情,都是侃侃而談,什麼時候都是瀟灑自如。在他的邏輯精準的解答下,讓卡扎菲的形象沒有早期就垮下去。而頻繁出現在鏡頭下,也讓世人記住了伊卜拉欣這個人。

但是,卡扎菲終於倒了。反政府武裝得手了,攻入了的黎波里。

在反政府武裝攻入之前,卡扎菲已經溜了。而易卜拉欣也是化妝成平民,逃回了家鄉。這裡是卡扎菲的老窩,也是易卜拉欣的家鄉。

不久之後,易卜拉欣從邊疆趁亂逃入了埃及。

到此時,易卜拉欣成功完成了第一步逃脫。第二步,就是去更遠的地方,但是得有他國的支持和接收,會有這樣的國家嗎?

易卜拉欣的求學生涯和曾經的朋友圈幫助了他

易卜拉欣曾經在外國留學,在哪裡留學呢?英國,並且留學15年。按他的話來說,他熟悉倫敦每一條街道。如果不是回了利比亞,易卜拉欣就成了英國一個白領階層了。

伊卜拉欣去英國比較早,因為家境比較好。

早期上學在埃克塞特大學,這是全英國排名前十的大學,外界評價相當不錯。後來,伊卜拉欣又到了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攻讀媒體藝術博士,不過非常遺憾,因為伊卜拉欣一直沒有交博士論文,所以博士畢業證是沒有拿上的。

畢業證有沒有,關係不大,關鍵是人家在大學期間,讀博期間,認識了很多人,而這些人很多都是西方國家中的年輕精英。這個精英圈太重要了,關鍵時候會幫到他。

有意思的是,伊卜拉欣的老婆就是德國人,這讓伊卜拉欣又多了一層安全的砝碼。

當伊卜拉欣逃到埃及後,他的人脈圈起了作用,他去了歐洲某個國家,並且隱藏了起來,由於一直沒有對外透露蹤跡,所以外界普遍認為是在德國,因為攻打利比亞政府前,美國、英國、法國等都主張打,而德國一直倡導政治干預利比亞,而不是軍事幹預。

2012年,曾經有利比亞政府說伊卜拉欣已經被捕了。不過,很快伊卜拉欣通過特定渠道做了回應:完全沒有的事,自己在歐洲。

2015年,英國議會播放了一個伊卜拉欣關於利比亞情況的一個演講視頻,這之後,再也沒有伊布拉欣的各種消息了。

總體說來,伊卜拉欣是逃過了一劫,順利逃生。

此人做事有始有終,看似運氣爆棚,實際上在懸崖邊上跳了一曲舞,好在有運氣,有人脈。

不過,說實話,他也不是主犯,其它國家對他興趣也不大,否則想完全隱藏也不容易。


藍風破曉


伊布拉欣之所以能夠在卡扎菲倒臺後全身而退,主要靠得是其在西方留學時和在利比亞國內卡達法部落的背景關係。



現年44歲的穆薩▪易卜拉欣,由於有西方留學和同卡扎菲一個部落的背景,在卡扎菲時期被任命為利比亞信息部長和新聞發言人。在2011年利比亞衝突中,他不但多次在媒體面前公開指責北約等西方國家的干涉,還在的黎波里戰役前煞有介事地向外國媒體透露相關的軍事部署,並且直到卡扎菲撤離後,最後才撤出首都的黎波里。


易卜拉欣由於出身大部落家族,所以很早就前往英國留學,而且一待就是15年,在此期間他就讀於世界知名的埃克塞特大學,並且還成功的在大學裡娶了一個德國媳婦。值得一提的是埃克塞特大學是英國知名政治領域學府,其校友有英國的內政、文化、國防大臣,英國王室,還有阿聯酋的酋長和土耳其的前總統,再加上其德國媳婦的關係網,這顯然為易卜拉欣提供了豐富的政治資源與保護。


自其逃亡後,由於易卜拉欣多少算個重要人物,所以一開始利比亞過渡政府想方設法地要活捉他,儘管聲明多次抓到過他,但是事後證明都是虛假的,並沒有足夠的證據作為支撐。直到2014年10月份埃及政府宣佈從開羅驅逐易卜拉欣,世人才直到他其實早在卡達法部落武裝的掩護下前往了埃及避難。


而利比亞這個國家其實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現代國家,充其量算是由多個部落捏合而成的邦聯,在卡扎菲時期尚且能夠通過強力手段整合,但是卡扎菲一倒臺就立刻樹倒猢猻散。而易卜拉欣和卡扎菲所在的卡達法部落,就是利比亞最大部落阿什拉夫的大分支之一,覆蓋了整個利比亞的西部和北部地區。



在的黎波里戰役時期,周圍親卡扎菲的部落武裝曾經想救援,但無奈反對派在北約的支持下進展快速,卡扎菲直接就垮了並且被活捉。而易卜拉欣由於利用平民身份作為掩護才得以逃脫,在和卡達法部落武裝匯合後,他先是在蘇爾特的老家躲了一陣,而後利用邊界的混亂進入埃及。


在離開埃及後,易卜拉欣利用之前的關係隱居了起來,除了在2015年在英國議會關於利比亞問題的政治活動發表了一篇視頻演講以外,再沒有任何消息。隨著世人逐漸對卡扎菲印象的淡化,易卜拉欣漸漸從世界政治舞臺上消失了。


馬克觀察


當利比亞卡扎菲政權面對反對派武裝的強勢攻擊和美國、英國、法國以及意大利等北約盟國的轟炸與逼迫時,許多政要人物紛紛“叛離(逃)”。

例如:利比亞政權“二號人物”、前總理卜杜勒·薩拉姆·賈盧德,就跑到了意大利首都羅馬,並在接受卡塔爾半島電視臺採訪時,竟然呼籲卡扎菲所屬部隊脫離“遭遇圍困的暴君”。

之後,司法部長賈利爾、內政部長尤尼斯、外交部長庫薩、歐洲事務部長拉比迪、前石油部長夏特文、石油部長加尼姆、勞工部長阿米爾、駐聯合國代表特雷基、駐聯合國副使達巴希、資深外交官圖裡基、駐美大使奧賈利以及哈拉薩(等8名軍中高官)等軍政要員紛紛脫離卡扎菲政權。

然而,相對這些“變節”的政要人物來,同樣作為利比亞卡扎菲政權的政要人物的官方新聞發言人(新聞部長)穆薩·易卜拉欣,他卻成了卡扎菲政權為數不多的“忠臣”之一,並因此受到世界的高度關注。

同時,更為關鍵的是,在利比亞衝突暴發時,易卜拉欣才走馬上任的,當時的國內形勢可謂:“受命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例如:2011年4月30日,在北約對的黎波里的空襲中,卡扎菲最小的兒子和3個孫子被當場炸死,而他卻僥倖逃過一劫。事後,北約組織頻繁宣稱卡扎菲已經受傷,並逃離的黎波里。但是,易卜拉欣卻稱這是“一派胡言”,並強調“領袖每一天都在領導國家”,而且“鬥志高昂,精力充沛。”

同時,就算反對派武裝已經攻入首都的黎波里,但是易卜拉欣在隨後的新聞發佈會上依舊堅稱:“卡扎菲軍有能力抵抗反對派武裝的進攻,的黎波里依舊固若金湯。”

就在此次新聞發佈會的數小時後,易卜拉欣所在的Rixos酒店被反對派武裝攻破,而他也隨同大批政府官員撤離酒店,自此杳無蹤跡,行蹤成謎。

不久,據路透社報道,卡扎菲政權發言人易卜拉欣已被利比亞過渡委逮捕。但是,在2012年10月21日,敘利亞的一家媒體發表了一段易卜拉欣(自稱自己是易卜拉欣的男子)的講話:“我是穆薩・易卜拉欣,我在革命領袖卡扎菲和他的自由夥伴們逝世一週年向你們發言。我早已離開利比亞,哈米斯也沒有落在老鼠(卡扎菲生前對反對派的蔑稱)手裡”。同時,他還指責北約盟國在散佈假消息,轉移外界視線。

事後,許多人都很不理解,如此重要的一個人物,是如何逃出北約盟國和反對派的“天羅地網”的?

對此,人們出現了三種猜測:

一說他男扮女裝,裝成“偽娘”混在人群中逃了出去。

但是,後來被證實為虛假消息。

二說他依靠顯赫的家族關係逃了出去。因為,他在英國倫敦留學、居住長達15年,且又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並結識了許多的西方“朋友”,而這些“朋友”則為他創造了出逃的機會。

雖然,對這種說法認可的人很多,但又有人提出疑問,以北約盟國的情報系統,怕早將易卜拉欣的過往歷史查了個水落石。就算他走這條路,反而更容易鑽入“敵人”的牢籠。

三說他依靠職務之便找到了逃生之路。也就是說,在易卜拉欣擔任新聞部長(新聞發方人)期間,結識了許多新聞界的朋友,而這些新聞界的朋友又經常“走南闖北”,不但消息極為靈通,而且對於周邊環境也極為熟悉。同時,他在“消失”之前,接觸最多的也應該是這些新聞界人士。因此,他臨時藉助新聞界的朋友找到了逃生之路,也就順理成章了。

對於這種觀點,認可的人還是很多的。畢竟,一些記者為了挖掘素材可謂無孔不入,也因此記者被稱為“狗仔”,意思是鼻子特別靈敏,消息特別靈通。

所以,綜合之下,第三種說法應該是易卜拉欣能夠“全身而退”的主要原因吧。

雖說,易卜拉欣已然“全身而退”,但又有人提出疑問,為何至今沒有他的任何消息呢?

對此,有人猜測易卜拉欣已經死亡。也有人猜測當卡扎菲政權徹底滅亡後,他也就失去了人生的奮鬥目標,從而過起了隱居生活。其實,這也應了其同學們所說:“易卜拉欣是為保護這個政權而生的”。所以,易卜拉欣隱居起來的可能性極大。但不管怎麼說,他的“忠臣”形象還是頗受人們好評的。


祥子談歷史


利比亞戰爭時期,易卜拉欣每天都在世界媒體面前露面,這讓穆薩·易卜拉欣變成了一張熟悉的面孔,他講著一口流利的英語,曾在英國生活過15年之久。

他有著圓滑、自信的舉止、清爽的著裝感和無可挑剔的英語,是四面楚歌的卡扎菲想要向全世界展示的面孔。

就像2003年入侵伊拉克期間的伊拉克信息部長穆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一樣,穆薩·易卜拉欣因其令人毛骨悚然和難以置信的說法而被暱稱為“滑稽阿里”,成了卡扎菲的喉舌。

易卜拉欣有一個德國出生的妻子和一個年幼的兒子,2000年初在埃克塞特大學學習政治學,並在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攻讀媒體藝術博士學位,2010年5月完成期末考試,儘管他還沒有正式獲得主管博士學位。

那些在他學生時代認識他的人描述了一個嚴肅、友好但脾氣暴躁的年輕人,他在大學旅行中引發了一場外交事件,並在一次冰激凌投擲事件中引起了警方的注意。但他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回到了利比亞。

易卜拉欣的結局

利比亞高管層聲稱已經逮捕了卡扎菲的發言人,但幾乎在同一時間,據稱易卜拉欣的錄音出現在互聯網上,否認了這一消息。

利比亞總理辦公室表示,政府軍在的黎波里以南逮捕了易卜拉欣。但是,總理的發言人納賽爾·阿爾馬納後來表示,沒有證據證明被捕。

時至今日,易卜拉欣的結局依舊像謎一樣。

易卜拉欣為何能全身而退?

其實易卜拉欣並沒有全身而退,只是目前沒有消息得知他究竟在哪裡。但是作為局外人,能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回到利比亞,他是一個值得尊敬和學習的榜樣,希望他能夠平安幸福的生活下去。


走進伊拉克


易卜拉欣在卡扎菲時期就一直被重用,在利比亞這種部落國家,部落的地位高低往往和國家領導人有關係,卡扎菲在利比亞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一直對自己的家鄉部落照顧有加,這無疑加劇了各部落之間的衝突,但是對於易卜拉欣來說,他的部落背景卻恰恰成為他他的保護傘。



易卜拉欣和卡扎菲是屬於同一個部落,在卡扎菲時期,成為利比亞信息部長和新聞發言人,在2011年利比亞內亂中,易卜拉欣是最後一個撤出利比亞的,比卡扎菲走的還晚,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他還一直在媒體面前煞有介事的向外界傳達利比亞的軍事部署,還表達了對西方國家干涉利比亞內政的不滿。

不僅如此,易卜拉欣的弟弟等親人都被美軍炸死,可以說他和美國有不共戴天之仇,按照以往的經驗,這種人一定會成為美國的重點監視和抓捕對象,但是易卜拉欣卻一直安然無恙,哪怕卡扎菲倒臺之後竟然能夠全身而退,不可謂不是一個人物。



他能全身而退,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他身上所集中的那些資源,年輕的時候他曾經在倫敦埃克塞特大學留學,被英國稱為“英國最美的花園式校園”,也是英國著名的政治領域的學府,有不少在英國上流社會的校友,包括英國的文化,國防大臣等,後來又進入倫敦大學,人脈更加廣泛,加上還有一個德國妻子,所以在歐洲還有一定的人脈關係,因此最後能夠全身而退,當然,他所在的卡達法部落由於在利比亞的背景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易卜拉欣,當時他離開利比亞逃亡埃及,就是卡達法部落武裝的幫助。



易卜拉欣在歐洲留學的時候,就毫不掩飾對卡扎菲的忠誠,在大學組織去約旦的旅行期間,還造成了兩次外交危機,一次是在參觀古遺址時向小販扔冰激凌被警方拘留,第二次是在美國駐約旦大使館前攝像被情報部門抓起來,都是他的老師出面保釋了他,他老師每每提起都覺得像是好萊塢諜戰片,由此可以看出,他是真的對卡扎菲十分忠心,哪怕到卡扎菲政權徹底倒臺後,他也沒有動搖自己的立場。


風雲一點通


卡扎菲統治了利比亞很多年的時間,但最後卻抵不過一場阿拉伯之春的到來。

在那場如同風暴一般席捲整個中東地區的“阿拉伯之春”中,卡扎菲對利比亞的統治開始遭受到了巨大沖擊。

不過在那場反對沖突最開始的時候,卡扎菲並非很多人想象中那樣束手無策。

在他統治利比亞的多年時間中,利比亞國內早已被他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堅硬,因此他起初根本不用擔心那些反對派武裝們,只要一聲令下、讓軍隊們多花點時間,就能把那些反對派徹徹底底清除掉。

但是命運由不得事情像他想象中那樣發展。

還沒等卡扎菲派軍隊蕩除自己江山內的反對派,西方勢力就出手了。

那些西方勢力為了讓卡扎菲下臺,特意在利比亞國內反對派鬧得洶湧的時候派出了戰鬥機對利比亞展開空襲,用這方式幫利比亞的反對派摧毀了卡扎菲手中最大的武力王牌,讓利比亞反對派最後得以成功推翻了卡扎菲政權。

易卜拉欣的個人詳情

說完了卡扎菲政權之後,我們再來說一下卡扎菲政權發言人易卜拉欣,說一下他的人生經歷、說一下他在那場利比亞內亂中能全身而退的原因。

易卜拉欣此人是卡扎菲政權的新聞發言人,在名氣方面,他比不過他的領導卡扎菲,大家沒聽說過很正常,不過在國際間,他卻有著頗大的名聲,畢竟當年在利比亞發生內亂的時候,擁有卡扎菲政權喉舌之名的他在國際間曝光率可不小。


而作為卡扎菲政權的新聞發言人,易卜拉欣也擁有著非常過人的口才以及煽動能力,是個很好的新聞發言人人選。

另外,他還是一個有著很高學歷的“海歸”,曾經在英國留過15年學,差點在英國獲得了博士學位。

只是因為論文一直沒有完成,這才沒有拿到英國的博士學位罷了。

當然,以上這些都不是重點。

易卜拉欣能成為卡扎菲政權的新聞發言人,其實跟他的能力並沒有太多必然的關係,他能獲得這個職務,主要還是跟他和卡扎菲之間的關係有關。


眾所周知,易卜拉欣和卡扎菲是同一個部落的人。

擁有這個身份的他,自然就擁有著其他人無法擁有的優勢。

在任人唯親、老鄉至上的利比亞,這個關係能給他帶來很大的幫助,比如一般人要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才能獲得的新聞發言人職務,他剛走出校門就拿到了。

易卜拉欣能全身而退的原因

只是易卜拉欣沾到了出身的優勢,但是卻沒有沾到運氣優勢。

他剛踏入官場,還沒想到受到榮華富貴,卡扎菲政權就面臨到了生死危機。

不過,他面對這卡扎菲政權的生死危機也沒有表現出恐懼的情緒,無論外界變化如何,他都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卡扎菲政權發言、企圖通過自己的語言魅力讓外界對卡扎菲政權產生同情並對其施予援手。


在這樣的狀況中,他一直在自己的崗位上待到了2011年8月份。

在2011年8月份的時候,隨著反對派攻打進入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隨著那些反對派擊潰了守衛在他居住周圍的軍隊,他才不得已從利比亞首都逃了出來,然後潛藏到國外躲避起了反對派的追殺。

要說他為何能全身而退,原因就在這裡,主要是他逃走得快以及逃到了國外。

至於要說卡扎菲為何沒能保住性命,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逃不到國外。

在沒有國家敢接納他這樣重要人物的情況下,他只能留在了利比亞國內躲藏,直到2011年10月份的時候,隨著被反對派士兵揪出來,才結束了自己這一生。


孤客生


2011年的那場“利比亞戰爭”可謂來得快,去得也快,在以美軍為首的北約聯軍的打擊下,利比亞總統卡扎菲兵敗如山。

那位在戰前還十分高調的“北非強人”卡扎菲一路東躲西藏不說,最後還落入親美、親西方的部落武裝手中,被他們虐待毆打,槍殺而死。下場比起當年的薩達姆,一點也沒好到哪裡去。至此,卡扎菲政府徹底倒臺。

可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卡扎菲,也不是薩達姆,而是卡扎菲手下的新聞部長易卜拉欣。


非常有意思的是,利比亞政府的新聞部長,也就是卡扎菲政權的官方發言人易卜拉欣卻在戰後全身而退,不僅沒有死於戰火,而且還躲過了反對派武裝的追殺。

從利比亞戰爭爆發以來,這個易卜拉欣每天都會定期召開新聞發佈會。他向外界表達卡扎菲政府的堅定立場,並聲明將永遠支持卡扎菲。然而事與願違,在北約聯軍的打擊下,利比亞軍隊兵敗如山倒。同時,利比亞國內的反對派武裝也趁機反撲,攻進了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

易卜拉欣作為卡扎菲的官方發言人,一直堅守到了黎波里陷落前數小時才撤退。戰後,卡扎菲父子或死或逃,而易卜拉欣則全身而退。有人說,他選擇了歸隱家鄉。

易卜拉欣在卡扎菲政權倒臺後跑回了家鄉,被卡扎法部族給保護了起來。該部族在利比亞擁有著強大的力量,即便是政府機構也不敢輕易招惹。另外,易卜拉欣只是卡扎菲手下的新聞發言人,並沒有進入利比亞的權利核心。對於北約和反對卡扎菲的武裝而言,易卜拉欣沒有太多的價值。

在當年的伊拉克戰爭中,薩達姆手下的新聞部長薩哈夫也是如此,每天都在新聞媒體面前說英美聯軍的“壞話”。可有趣的是,就像當年美英聯軍開進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沒有迫害薩達姆的新聞部長薩哈夫一樣。易卜拉欣也因為自己只是發言人,沒有遭到北約軍隊和反對派武裝的追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