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創作中,為什麼有的繁體字不可隨便用?如“故里”不能寫成“故裹”?

祖顯忠


這個不是書法創作的問題,是正字與錯字的問題。漢字中,"裡"和"裡、裡"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簡化字把這樣完全不同的字合併成了一個,才導致使用簡化字的人寫錯字,以繁體字為書寫文字的地區,不會寫錯。"裡"就是鄉裡,是古代的地區管轄單位,比如廣州著名的"三元里",很多城鎮中都有這樣叫"裡"的地方,你去看看就知道。"裡"和"裡"才是字型不同的同義字,都是"衣"部首,是衣服的裡面。所以當我們使用地理意義的時候,要用"裡",這不是甚麼繁體字,而是本來就是這個字,古人也是寫這個字。"故里"是曾經居住過的地方。


同樣的例子,我多次舉過的,就是"皇天后土"的"後",不是"後"。"後"是皇后的後,也是帝王的意思,后羿的後是說一個叫羿的帝王,古書也常見"後舜"的,即指舜後、舜帝,千萬不要寫錯字,比如不要把"皇后"寫成"皇後"。


TonyDeng


現在我們在一些文章中,經常可看到一個拼音“TA”,因為作者不清楚TA到底是人還是物、是男人還是女人,用“TA”一代了之。


以“裡”為例,“裡、裡、裡”在古文中,本來是三個音同義不同的字,但上世紀簡化漢字時,將三個字硬性規定成一個字,後兩個“裡、裡”在現代漢語裡消失了。

在古代,這三個字的用法是:

千里


故裡

裡外


那麼,可能有人會說,按這個說法,那漢字豈不是變少了?

不錯,確實變少了。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說:回字有四種寫法,你知道麼?但現在,回字只能寫作“回”,高考時你若寫了其他回,那就等著扣分吧。

但是書法創作,一般使用繁體字,故書寫時一定要搞清每個字古時的寫法。

比如“後”字,“皇后”不能寫成“皇後”,“前後”不能寫成“前後”。



在某次書法大賽的評審會上,我曾見一件非常不錯的作品,已進入最後的評獎階段,但有評委發現作品中的“千里”寫成了“千裡”,於是馬上由獲獎直接降為落選。

由此看,書法絕不僅僅是技法的事,它還需深厚的文化修養,否則,只能成為一名高超的寫手,永遠成不了書法家。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書法創作,並非每個繁體字都可以道用】



對於一名書法和書法愛好者而言,書法創作中,特別是書寫毛筆書法時,使用繁體字這是必修之課。但是,並非每個繁體都可以通用,就像本問答中所舉的例子“故里”的“裡”字絕不能寫成繁體的“裹”字。

因為有些字根據字義的不同,繁體字的使用情況也就大相徑庭,就像“裡”字與裹”字也是如此。



筆者建議,這些方面的字特別要引起大家的注意,最好把這些查找出來並認真收藏,在有空閒時間的時候,可以翻出來看著,加深對這些字的印象,長期記憶在腦子裡,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在創作書法

作品時鬧出大笑話來。


祥禎


“裡、裡”,在古代的用法是有所不同的.

“裡”,從“土”從“田”,有區分界域的意思,本義是“里弄、街巷”.在古代文字中,表述里弄、鄉里,還有距離多少多少裡,都是用這個“裡”.

“裡”,從“衣”,“裡”聲,本義是衣服的裡面.一般用法與“外”、“表”相對.比如“裡應外合”等.


貴陽郭先生


這需要分清簡體字的來歷,簡體與繁體不是一一對應的。

如先後的後字與王后的後字合併為一個字後,這不是把後字簡化,而是用當時民間常用的白字代替。這種情況還有多個,例如::裹裡化為裡,發髮化為發,雲雲化為雲,遊遊化為遊,週周化為周等等。書法中常犯的錯就是誤認為繁簡一一對應,不知兩字合併。


用戶370632238818


這是個包裹的裹根本不是裡,《康熙字典》裹:(玉篇)包也(詩大雅)乃裹篌糧(莊子大宗師)裹飯而往食之(說文)纏也(韻會)包之物也。


葉隨873


字有生命,人之命尚有不同,況字之生命。“裡脊”可稱“外脊”乎?


誰倒騎驢來著


這個問題有點象在笑話賈平凹大作家吧


名人經常用錯字出笑話,特別是繁體字的亂用,在賈作家的題字:“傅作義將軍故裡”中的【裡】字,繁簡是不能亂用的,繁體可以說:表(裡)不一,但說(裡)程,故里、鄰(裡)關係,只能用【裡】


裡 與“裡、裡” 合併成為簡體的“裡”,但用時要注意其中的區別,否則成笑話。



【裡】

會意合體字,田土為裡。

井【田】畫分【土】地分區劃界域為【裡】;

有【田】有【土】而可居之地為【裡】;


古時,五家為鄰,五鄰為裡,二十五家為裡。

本義:里居,鄉里,里弄,街巷。

引伸義:長度計量單位。千里。


故里、鄉里、鄰里、千里、公里、里程碑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 《登鸛雀樓》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唐·劉禹錫 《浪淘沙》

“里仁而美。” ——《論語·里仁》



【裡、裡】,都是 【衣 + 裡】

“裡”是“裡”異體字。讀音意義都相同。

會意合體字,衣(衤)裡為裡(裡),裡聲。

【衣】之內【裡】為裡(裡)。“裡”與“表”相對,衣之內為裡,衣之外曰表。


本義:衣內,衣服的裡層。


表裡(表裡)、表裡如一(表裡如一)

裡面(裡面)、裡外(裡外)

這裡(這裡)、那裡(那裡)

裡應外合(裡應外合)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漢·曹操 《觀滄海》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唐·王維 《竹裡館》

約定今夜放火,裡應外合。(約定今夜放火,裡應外合。) ——《三國演義》


繁體字是最大的“坑”。一個錯別字毀掉一幅書法作品!


普通人不瞭解並不為過,但對於書法家及愛好者的正式書法作品而言,寫錯繁體字屬於“初級錯誤”。這就要求學習更多的文字知識。


舉幾個易混易錯的繁體字:


1、“後”與“後”,“後”在古代確實有兩種寫法:“後”和“後”,但“後”表示方位,例如“後面”、“後來”等,“後”則是一種特定稱謂,例如“皇后”、“后土”等。

2、“幹”的繁體有三種寫法:“乾”、“幹”和“幹”。

當表示“溼”的反義詞時寫作“乾”,例如“乾燥”、“乾脆”;當表示事物的主體和重要部分,或者表示動詞“做”時,寫作“幹”,例如“主幹”、“幹部”、“幹活”;其餘都寫作“幹”,例如“天干地支”、“干戈”、“干將莫邪”、“幹寶”。

3、“盡”的繁體有兩種寫法:“儘”和“盡”,前者用於“儘管”(現在讀第三聲),後者用於“盡頭”、“前功盡棄”(現在讀第四聲)。

4、“歷”的繁體有兩種寫法:“歷”和“曆”,前者用於“經歷”、“歷史”、“歷代”;後者用於“日曆”、“曆法”。

5、“範”的繁體有兩種寫法,用作姓氏時寫作“範”,其餘寫作“範”。

......

.

.



【專注說文解字、快速識字、古汀大語文、海外漢語,漢字創新思維】

漢字師認證課程,讓你成為一名專業的漢字老師、海外漢語老師、一位漢字啟蒙師!

想了解詳情,關注本號,私信留言 ”99

瞭解識字學習體系《人字學習體系》,可以關注本號,私信留言 ”


漢字谷主


有些字是不是有繁體字,要根據其具體意思來定,不可亂用,不然就等於寫錯別字,會鬧笑話的。


比如,“裡”,當作“距離”來講的時候它是沒有繁體字的,就寫作“裡”;當作“裡面”來講的時候它是有繁體字的,寫作“裡”。比如,“雲”,當作“說話”來講的時候它是沒有繁體字的,就寫作“雲”;當作“雲彩”來講的時候它是有繁體字的,寫作“雲”。比如,“後”,當作“皇后”來講的時候它是沒有繁體字的,就寫作“後”;當作“前後”來講的時候它是有繁體字的,寫作“後”。

像這種情況,兩個完全不同的字,今人為使漢字簡化,硬把兩個字,用其中一個較簡單的字來表示。


比如,“發”,當作“發財”來講的時候繁體字寫作“發”,當作“頭髮”來講的時候繁體字寫作“髮”。

像這種情況也更明瞭了,是今人為使漢字簡化,硬把兩個完全不同的字,用一個根本毫不相干的字來表示。

這麼複雜,難怪很多人弄不明白繁體字怎麼用了。


古風書法


每次通過政府行為規範簡化漢字就是一次傷害。漢字本應按它約定成俗的規律演變。建國後簡化文字時整合掉了不少同音不同意的字,因此增加了不少多意字。這些字原本各不相干,現在卻成了需要研究的學問。大概中國的學問大多就是這樣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