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不把國內教育搞好,而是把孩子往外送?

那個大叔有點飄


首先,針對問題本身提下個人看法:國內的教育問題,有兩個宏觀層面,一是體制問題,二是認知或者說文化問題。前一個在認同國內教育有問題的群體中比較有共識,後一個需要做非常多的解釋和溝通,而且也未必容易達成共識。體制改革困難大,達成共識困難大,所以國內教育不是想搞好就搞好了的。

然後針對群裡回覆的兩種不同聲音,提出個人的看法:

第一種不同聲音認為,國內教育不問題。對於持這種看法的人來說,就一句話:”不看廣告看療效“。請這些人瞭解下諾貝爾獎的情況,瞭解下身邊日常用品的發明來源。

第二種不同聲音認為,國內教育的問題是家長的問題。對於這種看法的人,也就一句話:難道我們的家長都是空降來的,不是國內教育教出來的?

最後要說明的是,1、國內教育的成績在近幾十年還是在不斷進步的,儘管未來進步的空間還非常大。2、但如果國內教育就此止步不前的話,必將淘汰出局。


亦山亦水


我家原來過年的時候,都是由祖輩的爺奶帶著,一大家子人擼起袖子,忙著準備自家過年的年貨。

爺爺、伯伯、叔叔們忙著殺豬宰羊,買魚買蝦,奶奶帶著嬸嬸們在屋裡擇菜、和麵。

需要準備的種類實在是太多了,豬牛羊肉,炸魚炸蝦燉雞燉鴨。還有素丸子、甜米飯、茄盒、油條,還要準備一大堆的棗糕和饅頭。

大概,從臘月過半就開始有所準備,過了小年,更是集全家之力要趕在除夕之前,完成這些豐盛的年貨。

後來,爺奶相繼過世,父母也漸老去。輪到我們這一代人,當家過日子了。過年的時候的模樣,也變了味道。

我們乾脆摒棄了之前一大堆的麻煩事:什麼殺雞宰魚,什麼和麵和餡兒,統統都免了。就簡單兩個字:去買!

是因為忙嗎?不是!從根兒上講,是因為懶。還有快餐消費的概念。

我們這一代,就是講究偷懶,速成!工作要找輕鬆的,嫁人要嫁有錢的,吃飯要吃現成的。有時間的話,還要玩玩遊戲,刷刷抖音。

連自己的生活,都懶懶散散,都在尋找捷徑,更何況是全民教育這樣的大事?



竹閒


"有人“指的是誰?含忽其詞!不要偷換概念!不要把國家與家長混為一談!錢學森當然 是歸國的佼佼者、老子、孔子、 諸子百家也是從國外引進的嗎?不要以點代面、以偏概全。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小草


我感覺中國的教育是比較好的,特別小學到高二。這段時間是中國教育的精華,很多人詬病填鴨式教育,長大以後,你會發覺,你絕大部分常識理解源自小學到高二的知識點特別特別多。

沒有填鴨式的給你天文地理上天入地的知識點,哪裡來你出來社會那個行業都能起碼皮毛上懂一些。

其實國外的精英教育和中國普教差不多嚴格,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填鴨式的。只是我們很多人看到國外普通教育,什麼培養孩子興趣孩子年紀小就應該玩。那叫放棄治療的教育。

像我們過去的課程小學初中到高中,數理化,語文英語,地理歷史,生理衛生,生物,政治,音樂,繪畫,體育,珠算,都忘記很多不記得。但像音樂一週一堂課教你最基本的音樂知識,繪畫也是一週一堂課教你基礎知識。算盤學會加減法,乘除就沒教了,要自學。

高考是理科要考:數理化,語文英語,生理衛生+生物,政治。文科是數學語文英語地理歷史政治。

知識點遠遠比西方普通教育多得多。

大學教育確實中國需要改革,應該從填鴨式教育轉變為引導性教育。

像大學文科我不懂,理工科,理科應該像醫學一樣5年本科,工科應該4年,工科應該學更多的應用而非理論,兩年理論課程半年足矣,剩下3年半學工科應用。理科不一樣,他要理論結合應用,起碼他們應該能和工科的人有橋樑溝通,因此理科生多一年學工科皮毛更好的為他理論研究。工科生半年的理論課起碼懂得理科生講的是什麼,溝通也沒問題。


未來75537870


國內教育輪得著你搞嗎?你提出一種教育理念,估計你得被處理,你在學校倡導一種教育模式,估計你也待不久了。

我國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先上去了,才能改變,才能搞,在下面,你只能聽話,不能搞。而你上去的前提就是你不瞎搞,所以除非你是一個無比虛偽的人,才可能有所作為,因為你在下面得裝的自己一無所有,只懂得聽話,可是上去了又說的頭頭是道。


微微風雨走


看看清華和哈佛的官網,就知道差別有多大

The Future Is Calling(未來在召喚)

Harness your curiosity and learn about the word-and yourself. Through our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s curriculum ,you'll discover how to use your passions to build a bright future. (利用你的好奇心,瞭解這個世界,也瞭解你自己。通過我們的人文和科學課程,你會發現如何利用你的熱情來創造一個光明的未來)

Before you can change the word ,you need to understand it. (在你能改變世界之前,你需要了解他)




理性正能量的胖大叔


中國的教育行也是不行,不行也是不行。中國教育在全世界說是第二,沒人敢說第一!那麼為什麼縷縷遭到否定甚至抨擊呢?這需要大篇幅論證,簡單滴說,就是知識分子始終跪著膜拜西方!自我閹割,自我踐踏,始作俑者,崇洋媚外!所以也就有了中國人湧向國外的浪潮,人群中不乏幼子。這可悲的一幕豈止是不自信,乃是自賤!


葉落隨風處


把小孩化高價去外國留學的家長們,根本不在乎把國內的教育搞好,可以這麼理解,祖國與他們無關!他們關心是孩子加入他國籍才是最重要的,為了一具綠卡,而忘祖棄宗不惜代價放棄國教,出賣人格崇拜西方資本主義教育和生活,這才是他們的目的,這些孩子留學十年後,能愛中國嗎?這是新十三太保群的再現和翻板!必須引起中央和國人的警惕。用爰國主義教育下一代是中國政府和人民的責任和使命,教育培養合格的接班人使中國的政權鞏固和延長,才能對得起成千上萬的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耒的政策,現在我們卻不管,把這些本該接受中國教育的兒童推向西方接受資本主義教育,於國於民都不利。沒有接受中國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準留學海外強烈要求政府立法限制小留學生境外留學!


大雪紛飛168017612


題目有點偏。

不把國內的教育搞好?

這說法不符合現實。

中國教育的普及,比西方遲了許多年,有許多經驗的欠缺,始終在學習和追趕,也始終在進行改革試點,更始終在關注最新教育理論與成果。

中國是大國,決策上的任何小錯誤,都會產生極大的損失,得不償失,所以十分穩健的進行各種試點,從試點中再研究。

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

至於小孩送西方學習的問題,是有講究的。

首先中國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中國的學生被培養出了超強的學習能力,普通學生能和外國的精英比學習能力。

其次中外教育方式的不同,能夠讓孩子們在能力的培養方面更完全。如同陰陽魚太極圖,中外各佔一條魚,雙魚才能晉級,境界提升比單魚更容易。

再次,中國還不是發達國家,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需要有外出學習的人出現。只要他們學成回國,能力與視野方面會給中國帶來借鑑性的東西。

所以,儘量讓有能力的學生出國學習,利是大於弊的。


老崧


說的輕鬆,請問一個人能有多大能量憑一己之力影響國內的教育?這可不是手裡有點錢就能做到的事。再說,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鄧稼先,鍾南山這麼多真正對國有功的人都在國外留過學,留學怎麼成不光彩的事了呢?

教育改革雖然說起來輕鬆,實則負責,牽一髮而動全身,多少人會受到影響,所以哪怕教育上的小改革,也要多年慢慢推行,還記得多少年前,民間輿論都是提倡素質教育,多年過去,小升初考試取消,初中升高中也開始進行考試與直升並行的道路,但是現在又開始抨擊素質教育加重階層固化,知道了應試教育的好處。

請問你,怎麼樣改是更好的,誰說的清楚?社會制度的結果,大多數都是實驗出來的,在開始之前,我想沒有多少人真的希望它不好,但是有的時候結果事與願違,我們就需要改變,於是我們只有一個模糊的目標讓教育越來越好,可是具體怎麼走,並不像做題一樣,有個標準答案,而是需要我們去摸索實現的,這是個很漫長的路。

而且孔子也說過“因材施教”,教育不光是好不好的事,而是適不適合的事情,本身不同的人就應該有不同的教法,但是大多數人沒有這個條件,舉國上下都採取這樣的方法也不現實,有一些有條件的人,就選擇了另一種方法,本身也無可厚非。

而且別說,國內教育好不好,就算是國內教育完美無缺,我覺得,去一個不同的教育和社會環境去體驗和生活,對一個人的人生來說,也是寶貴的財富。

何況,起碼從現實情況看,很多學科,去國外交流學習,本身就是提高自身的“捷徑”,就算是美國,如果要搞理論數學和物理研究,也要去歐洲的一些國家,比如法國,德國,俄羅斯進行進修提升,我們又如何能搞閉門造車的事情。

至於人才流失的問題,是很難完全避免的,而且這也不都是留學人員的錯吧,當然了,現在的情況是越來越好,我們對歸國人才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了。

雖然最近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我們和一些其他的國家,在輿論上,有一些對立的傾向,但是我不希望,也不贊同,否定對外交流的意義,這對所有人都不好,我們應該批評的是類似澳大利亞跑步女這樣的行為,但是不要地圖炮地打擊所有出國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