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幹無雙的左宗棠為何熬到48歲方才出山?

我們都愛想念熊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很正常。

因為李鴻章、曾國藩等人都是通過科舉考試出頭的,仍然花費了很多年才進入官僚的高層。其實,如果不是太平軍四處攻打,朝廷被迫將大權交給李鴻章、曾國藩等不是很高職位的官員,讓他們發揮了威力,讓李鴻章、曾國藩按部就班的升職,怕是一輩子也爬不到後來的地位。

李鴻章、曾國藩是科舉考試的勝利者,尚且如此。

左宗棠在科舉考試失敗了,自然仕途更為坎坷。

滿清的科舉考試是八股文,非常死板。

可以這麼說,文學水平非常高的人,未必能寫好八股文。

左宗棠20歲時候,通過捐銀錢為監生,才得以參加了鄉試,但落榜了。

大家注意,左宗棠不是考上秀才以後,以秀才身份去鄉試考舉人的。

而是通過捐銀錢才獲得秀才的資格,唯一的解釋是左宗棠並沒有考上秀才。

這次考舉人,考官為胡鑑。胡鑑在試卷上批個“欠通順”。大家要知道,考舉人不同於考秀才,試卷要求是非常高的。

左宗棠連基本的通順都做不到,落榜也是必然。

只是,左宗棠的運氣很好。

當時道光皇帝要求全國考官檢查沒考中的試卷,並且給了湖南6個舉人的名額。

更幸運的是,胡鑑忽然疾病死了。當時如果想要從落榜的人裡面挑選6個人,就等於要承認之前的考官看試卷是有問題的。

哪個考官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所以,他們就選取了已經死掉的胡鑑考生,選中了左宗棠。

由此,左宗棠磕磕絆絆的成為了舉人。

雖說舉人到做官是一步之遙,但這一步並不容易,是要去京城參加會試的。

結果就是,左宗棠前後考試3次,全部失敗。

更搞笑的是,第二次他明明以最後一名考中了。結果皇帝認為給湖南的名額太高了,決定取消幾個。左宗棠就是這樣被淘汰了。

三次失敗以後,性格要強的左宗棠大怒,從此不考了,回湖南鄉下務農去了。

那麼,左宗棠雖然是舉人,卻沒有當過官。在滿清嚴格的官僚體制下,左宗棠當然不可能有什麼大的成就。

直到1851年,48歲的左宗棠終於迎來了好機會。

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為了對付殺過來的太平軍,從湖南全力收羅人才。當時左宗棠有賢人的名聲,在胡林翼的推薦下成為幕僚。

事實證明,左宗棠極有才能,很快成為幕府中的一號智囊,連咸豐皇帝都知道了,對他重用。

53歲,左宗棠成為兵部郎中。

搞笑的是,左宗棠成為如此重臣,卻對當年科舉失敗極為不滿。他認為,自己就是科舉制度是垃圾的最好例子。

一個能夠左右國家大局的賢人,科舉考試卻磕磕絆絆,最終止步於舉人。

而慈禧太后,也很明白左宗棠的心理。

直到1874年,北京垂簾聽政的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頒下諭旨:特賜左宗棠同進士出身,並升為東閣大學士。

由此,62歲的左宗棠終於成為了進士。


薩沙


1852年太平軍圍攻長沙左宗棠應湖南巡撫張亮基之邀出任湖南巡撫的幕僚師爺(秘書長.大秘),左宗棠幫助張亮亮基組織各方力量守住了長沙。1854年左宗棠繼續擔任巡撫駱秉章的師爺,駱秉章對左宗棠放手使用非常倚重。/左宗棠20歲中舉後多次會試未能中進士,所以他又不願作佐雜小官一直在家鄉耕讀以“今亮”當今諸葛自命,但他心存天下結交無數象陶澍,林則徐,江忠源,曾國藩,胡林翼等在朝廷和外省做大官的人,鴉片戰爭後尤其是太平天國席捲東南左宗棠意識到國家將陷於內亂之中,他要利用機會挺身而出了,左宗棠從任湖南巡撫師爺到1861就被任命為浙江巡撫,1863就任閩浙總督1864年收復杭州!從布衣十年升任總督是絕無僅有的!一方面是48年的人生積澱,一方面是能應對嚴峻形勢的考驗,左宗棠是幸運的歷史選擇了他擔當,胡林翼江忠源羅澤南早早逝去,李元度抑鬱歸鄉,吳南屏,王闓運開山講學!左宗棠確要完成歷史使命捍衛國家領土的歷史使命……今天我們不要把左宗棠當完人當聖人也不要利用左宗棠打壓曾國藩摸黑李鴻章推崇胡雪巖。左宗棠只是左宗棠.他跳不出歷史侷限和個人性格左右……




號角催人紅旗飄


這得從左宗棠的經歷說起,1830年(道光十年),左宗棠進入長沙城南書院讀書,並拜訪長沙的著名務實派官員和經世致用學者賀長齡,賀長齡"以國士見待"。其弟賀熙齡則是左宗棠當時的老師,對自己的這位弟子,賀熙齡非常喜愛,稱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學則確然有所得",後來師生還結成了兒女親家。1836年(道光十六年),左宗棠在湖南醴陵主講淥江書院期間,結識兩江總督陶澍。 1838年(道光十八年)左宗棠第三次落第歸鄉,途中於南京拜見陶澍,後者主動提議讓他的獨子陶桄與左宗棠的長女定婚。 不久陶澍去世,左宗棠於1840年(道光二十年)至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在安化陶家任教八年,並協助料理陶家事務,期間他廣讀陶家藏書,經營柳莊,鑽研農學、輿地,編成《樸存閣農書》,並對鴉片戰爭予以關注,提出"更造火船、炮船之式"等應對方針。1850年1月(陰曆仍為道光二十九年),林則徐返鄉,約左宗棠於長沙舟中相見;兩人徹夜長談,涉及古今形勢、人物品評、"西域時政"(例如屯政、水利)等。後來,林則徐還與人談起這次會見,稱讚左宗棠是"不凡之才" 、"絕世奇才",期許良厚。左宗棠18歲就已經嶄露頭角,幾次落榜並沒有讓左宗棠消沉,反而求學,任教,編書,試問這樣的人才終究不會被時代埋沒。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是左宗棠走上歷史舞臺的重要機會。並不是說左宗棠熬到48歲出山,時勢造英雄,組建楚軍,打敗天平天國,推動洋務運動,組建南洋艦隊,帶著棺材收復新疆,成為民族英雄,當然清王朝的衰弱並不是左宗棠一個人能改變,大廈將傾,也磨滅不了左宗棠的功績。


歷史一面鏡子


我是林哥,我來答。因為48歲時左宗棠才出任封疆大吏。

左宗棠,字季高。有時與人嬉戲時,留款卻寫高季左,常常以此為樂,二十歲時中舉人,然此後會試屢試不第,但是年輕才幹卻得到了,胡林翼、林則徐等人的賞識,雖多邀請舉薦,均被左宗棠拒絕,可見其恃才傲物之個性。後迫於壓力,出任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等人幕府,均被賞識與重用,湖南官場曾有言:諸事皆決與左,故戲稱左中承。駱秉章聽聞此言並不在意,繼續重用左宗棠,使其才華得到了極大的發揮。


其實,賞識左宗棠的又何止以上幾人,清代名臣曾國藩也是極為賞識其才能。曾國藩在與太平軍前期的作戰中由於不得章法,經常連吃敗仗,幾次投湖卻又被部下救起,曾在向朝廷所上的奏摺中不敢隱瞞實情,便寫到:臣不知兵,屢戰屢敗。此事被左宗棠得知,左當即提筆一字不改又重新寫了一遍,只將屢戰屢敗改為屢敗屢戰。順序的顛倒,意義卻不同,咸豐看後不但不責備曾國藩,反而勉勵與他,左之才幹可見一般。左48歲時,在曾國藩的大力舉薦提攜下,才真正走上成功之路,成為浙江巡撫。




此後,左文襄親率湘楚舊將遠征新疆,收復中華故地。臨終上奏朝廷,將臺灣改為省治,且不避派系,保舉福建巡撫劉銘傳署理臺灣巡撫,並命湘楚諸將協防,以防法國覬覦臺灣。為國家之統一,領土之完整,付出心血。

我是林哥生活,以上僅為一家之言,歡迎評論


林哥生活


左宗棠的出生,說的好聽點,是書香門第,說的直白點,貧苦家庭,怎麼說呢,雖然他父親和祖父都是秀才,但都只在村裡當教書先生,家裡十幾口人,左宗棠是老小,1812年出生,上面有2個哥哥、3個姐姐,出生的時候他祖父都80歲了,孩子多,全告父親一個勞力,家裡有點薄田,農忙時種地,閒時教書,日子過得很貧苦。

左宗棠幕僚起家,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歷任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封二等恪靖侯,1885年病逝福州,贈太傅,諡號文襄,圖為左宗棠墓。

古人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左宗棠也就幸運在這兒,雖然家裡寒素,但他們家是七世秀才,父親又是私塾老師,1816年因為父親左觀瀾教書名氣漸起,被聘往長沙教書,於是舉家遷往省城長沙,所以左宗棠從小跟跟大哥左宗域和二哥左宗植讀書。1826年左宗棠得縣試頭名,1827年得府試第二名,因父母先後去世,左宗棠在家丁憂,直到1832年才開始參加鄉試,中舉人,於是左宗棠接了父親的班,幹起了教書先生,並娶了周詒端,成了周家上門女婿。

左宗棠從外國人手中收復的國土有160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歷史上收復國土最多的將軍。

後來幾次赴京會試,均不及第,1843年心灰意冷的左宗棠用教書多年的積蓄在湘蔭東鄉買地建房,後取名叫“柳莊”,自號“湘上農人”,過了8年的耕讀傳家的平靜生活,因屢試不中左宗棠放棄了儒家經典,開始研讀大量農利、地理、軍事、管理等實用書籍,學問大漲,為他日後成功也打下基礎。直到1852年太平天國圍攻長沙,此時左宗棠已經40歲了,當時內亂爆發,清廷急需有實幹的人,於是像左宗棠這樣長期專研實踐成為熱門人才,因經不住師生友人的相勸,左宗棠終於離開柳莊,前往長沙,從幕僚起家,一直坐到封疆大吏,入閣拜相。

圖為左宗棠的湘蔭柳莊。

當時太平軍打到長沙,左宗棠想避世隱居也不行了,當時湖南巡撫張亮基派人到湘陰尋左宗棠出山,最開始做軍師,張亮基做了湖廣總督後,左宗棠跟著去了武昌,張亮基調往山東後,又有湖南巡撫駱秉章請當軍師,湖南團練大臣曾國藩請領兵打仗,左宗棠其實對內亂沒興趣,為了見用於社會,於是出任駱秉章的幕僚,共6年,不但保了一方太平,還強有力支持了曾國藩對外用兵作戰,當時有官員彈劾左宗棠是湖南“自封”巡撫,可見左宗棠在湖南軍政權力不小,直到1860年,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補在湖南招募兵勇,隨曾國藩帶兵作戰,左宗棠正式出山,這年他48歲。


圖文繪歷史


因為左宗棠有才能,卻被限制於科舉制度。

左宗棠年僅20歲就鄉試中舉,成為統治階級一員,為家庭帶來榮耀與財富。但此後六年三次不中進士,雖然舉人也能出仕,但晉升緩慢而且多是八九品小吏,所以左宗棠一邊教書育人一邊給高級官員做幕僚,為將來官場做經驗與人脈的積累。

太平天國興起,近距離觀察之後的左宗棠認為太平天國是邪惡,決心撲滅太平天國,因此於1852年給湖南巡撫張亮基做幕僚,協助堅守長沙三個月之久,名聲大噪。

1854年,張亮基調離,左宗棠離職。不僅,繼任巡撫諾秉章再次邀請左宗棠協助,時間長達6年,左宗棠做出顯著成績,得到推薦並獲得4品官銜,後因湖南永州總兵等人的詆譭被治罪,被胡林翼等擔保而被迫離開。1860年左宗棠協助曾國藩圍剿太平天國並建立楚軍,48歲才正式踏入官場,1862年,被曾國藩保舉成為浙江巡撫。所以左宗棠的成功是依靠軍功,否則出仕艱難。

後面,左宗棠平定新疆的時候還念念不忘曾國藩的玩笑話(實際是真話),非進士者無文字諡號。所以左宗棠奏摺慈禧,要求回京參加舉人會試,準備得個進士。慈禧哭笑不得,只好特旨賜左宗棠為二甲進士出身,可見科舉失敗對舉人總督的巨大心理負擔。


四川達州


首先很高興受邀回答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加我關注,一起談古論今

我是愛吃炸醬麵的獨愛炸醬麵,我來回答

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都為晚清重臣、名臣,對清朝的貢獻巨大,清朝因為有了他們才能艱難的維持了數十年。但是他們的官宦之路缺截然不同。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左宗棠生性穎悟,少負大志,早年可以說是順風順水,1832年(道光十二年),左宗棠參加在省城長沙舉行的鄉試,因“搜遺”中第,但此後的6年中,3次赴京會試,均不及第。科場失意,左宗棠未能沿著“正途”入仕,而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進士出生,是真正的天子門生,起步自然很高。


這三個人中,無論是才學和能力,左宗棠都不比曾國藩和李鴻章差。可由於科舉失利,左宗棠40歲前過的比較潦倒,直到48歲時,在曾國藩的提攜下,才真正走上成功之路,成為浙江巡撫。

左宗棠48歲前,一直給人當幕僚,由於很有能力,也做得風生水起,因此,平日裡就非常自信和狂妄。但很多人還是很看不慣他目中無人的樣子,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其中湖廣總督就是一個看左宗棠不順眼的。湖廣總督是湖南、湖北巡撫的頂頭上司,而左宗棠是給湖南巡撫當幕僚的,所以旗上升之路可以說是破位不順。

是金子早晚都會閃光。1852年(咸豐二年),當太平天國大軍圍攻長沙,省城危急之際,左宗棠在郭嵩燾等人的勸勉下,應湖南巡撫張亮基之聘出山,投入到了保衛大清江山的陣營,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從此開始。

此後歷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獨愛炸醬麵


左宗棠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被大家所熟悉,是清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先後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興辦洋務運動,鎮壓捻軍起義,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歷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這樣一個有才華的人為什到了48歲才漸漸得到重用呢?

早年被科舉制度埋沒

科舉制度在隋朝時期開始施行,當時作為選拔官員的一種新興制度,可以說打破了門閥大族對於官場的壟斷,結束了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上千年的舉薦制和世襲制,給廣大寒門子弟提供了進入仕途的門路,為鞏固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是隨著朝代的更迭,再好的經也被念歪了。到了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基本上就是八股取士,已經失去了客居的本來目的,而且到了清末,客居舞弊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左宗棠參加了科舉考試。

左宗棠生性穎悟,少負大志,左宗棠讀書不想那些為了參加科舉做官的人一樣,只讀四書五經,他不僅攻讀儒家經典,而且涉獵經世致用之學,對那些涉及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內容也是手不釋卷。1827年(道光七年)應長沙府試,取中第二名,獲得舉人的頭銜,雖說也能做官,可是對於左宗棠這樣有大志的人來說,並不想做一個碌碌無為的小吏度過一生,因此接著考,可是連續三次,都是名落孫山。對於自負才學的左宗棠來說,這樣的打擊也是夠大的,於是再也不參加科舉考試了。

才華在鎮壓太平天國時開始展露

左宗棠屢試不第,雖說絕了科舉之心,但並沒有放棄學習。由此左宗棠放棄了四書五經,開始潛心經世之學。1852年,當太平天國大軍圍攻長沙,湖南省城危急的時候,左宗棠在郭嵩燾等人的勸勉下,應湖南巡撫張亮基之聘出山,投入到了保衛大清江山的陣營。在左宗棠的建議下,三個月的時間裡長沙都沒有被太平軍攻破,最後太平軍眼看攻破長沙無望,最終撤圍而去,左宗棠也因這一戰而聲名漸起。

1854年4月,左宗棠又應湖南巡撫駱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撫幕府。這時由於太平天國運動越來越劇烈,清政府幾乎失去了對湖南的統治,面對這樣岌岌可危的局面,在左宗棠的謀劃下,不僅湖南的形式轉危為安,而且還能出省作戰,並且還是連戰連捷,可以說湖南能夠在太平軍的打擊下穩住局勢,最終轉危為安並支援外省作戰,左宗棠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沒。

從此,左宗棠隨著剿滅太平軍一步步的高升,雖說中間被人陷害,但由於其才華被很多人欣賞,紛紛相助左宗棠,才最終轉危為安。1861年正式補授左宗棠為浙江巡撫,督辦軍務;1863年升閩浙總督,1866年改任陝甘總督捻軍起義,甘肅回民起義;1878年收復新疆,平定新疆叛亂。

可以說,左宗棠在年輕時名聲不顯都是由於科舉制度阻礙了其才能的發揮。可也正是這樣,才能使左宗棠潛心鑽研經世之學,為以後的名聲鵲起打下堅實的基礎。左宗棠在中年後之所以能夠展露崢嶸,和其屢試不第後潛心學問,厚積薄發有很大的關係。左宗棠別的方面不說,其抬棺進疆,收復新疆的壯舉為保護我國的領土完整做出了巨大貢獻。


老王春秋觀史


左宗棠是典型的儒家思想傳承者,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他的處世之道。


(湖南左宗棠故居柳莊)

一個人的成功,才能、機遇兩者缺一不可!有才能,而沒有機會,乾等,苦等。有機會,而沒有才能,也是曇花一現,白忙乎,因為經不起考驗和困難挑戰。

左宗棠有才能,這在湖南官場和文化界都有名聲,曾國藩、駱秉章等人都曉得左宗棠是誰!但左宗棠運氣不佳,科場失意,只考中舉人,沒考中進士。在古代,做官要通過科舉考試,考中進士才能做官(七品知縣以上官階),考中進士前十名更不得了: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後七名二甲進士及第。這一批朝廷任命官職的官階也大些。下面的錄取一批,稱進士出身。再下面的錄取一批,稱賜同進士出身。


(湖南左宗棠故居柳莊)

清代曾國藩就是賜同進士出身,就是進士中的末排。翁同龢是狀元,第一名,牛逼!但縱觀兩人的歷史功績,翁同龢遠遠不如曾國藩功勳卓著,戰績彪炳,事業輝煌!

左宗棠沒能考中進士,就不能做官。他是耕讀傳家,自己親自種田解決溫飽(從這一點就知道左宗棠此人能幹,清代舉人是有身份的,一個舉人下田幹活,不怕丟臉,非常難得)。後來,他看到清朝官場腐敗,民生艱難,天下似有“變亂”之象,他就帶著全家到一個偏僻山區開墾種田,實行避世。這是他“窮則獨善其身”的最好體現。


但是,人的一生雖說短暫,也是充滿變數。該你發達時,你睡在山野草廬也有生意找上門!或有達官貴人來提拔你!比如左宗棠就是此中典型。相反,該你倒黴時,就算你家產一千幾百萬兩,也是錢塘江退潮之勢,無法挽留!比如清末胡雪巖。

把左宗棠搬出山的人,是兩個廣東花縣(花都)人:一個是洪秀全,一個是駱秉章。這兩人都是廣州花縣老鄉!

這回是老鄉會老鄉,打得兩眼噴火光!

洪楊革命,太平軍造反,在廣西不能立足(廣西提督、老將向榮能征慣戰),轉出湖南,直撲長沙而來!

湖南全省震動!所有文官武將都惶恐,盤算如何守城!湖南巡撫(相當於民國時期省長)駱秉章久聞左宗棠有才,於是幾次邀請他出山襄助保衛長沙!但左宗棠不理會,不感興趣。

後來,駱秉章設個圈套,將左宗棠一個親屬拘留了。左宗棠惱火,趕到長沙要求駱秉章放人!

這樣,左宗棠被迫出山,加入駱秉章幕府做高級參謀(師爺),主管軍事。

在左宗棠有力佈防下,太平軍圍攻長沙,久攻不克。楊秀清見形勢不利,果斷下令撤圍,全軍北上,直取武昌。

是左宗棠協助駱秉章守住了長沙城!這是湖南全省文武官員有目共睹的事實。所以後來駱秉章向咸豐帝舉薦左宗棠時,咸豐帝也聽說左宗棠如何如何了得,朝中很多大臣附議上奏: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咸豐帝對左宗棠很器重,立即下旨:賜左宗棠四品京堂銜(按四品京官任用),襄助駱秉章守土剿匪。

這就是左宗棠為何四十多歲才出山、做朝廷命官的來由。是太平軍造反圍攻長沙,給了左宗棠發揮的舞臺!


事實證明,左宗棠是很有才能的軍事統帥,他鎮壓太平軍、組建南洋水師、辦船廠、修碼頭、收復新疆等都取得驕人成績!尤其是收復新疆,為保全國家領土完整作出極大貢獻。!

大城公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應用中草藥治療癌瘤學科20年


大城公


屢考不中的苦逼青年

左宗棠自幼苦讀詩書且心懷天下,嘉慶二十一年參加長沙府應試勇奪第二名,本以為後面中舉那是順其自然,沒想到上天似乎有意想多磨鍊這個年輕人,在後來參加鄉試中成績也獲得了不錯的名次,前面兩個關卡左宗棠都順利度過,本以為最後的上京參加會試也會一帆風順,沒想到的是連考三次都落榜了。這左宗棠本來就是個暴脾氣,明明自己才學過人怎麼就考不上呢?一怒之下發誓再也不考了,就這樣他收拾東西回家專心研究 地理 軍事 經濟 水利 等其他學問,這也為他後來的在戰場上的百戰百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皇帝欽點必須當官

雖然閒賦在家可是並沒有無所事事,他深知如今天下內有百姓生活悽慘,外有西方列強虎視眈眈,期間左宗棠苦心研讀兵法盼望有朝一日能派上用場,雖然沒能高中進士及第,但是朝中仍然有不少人舉薦他出來做官,左宗棠對這些舉薦都找各種理由拒絕了。後來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全國戰火燒遍江南,左宗棠屢次拒絕出仕的消息傳到了咸豐的耳朵裡,他找人帶話給左宗棠說,你都年近半百,再不建功立業就沒機會了,然而左宗棠此時正想以48歲高齡參加第四次會試,咸豐特批“取功名何須科舉”跟著下來聖旨封他為四品京堂後補,跟著曾國藩手底下做事,就這樣左宗棠開啟了後半生的精彩。

戰無不勝的傳奇人物

在晚清期間一片投降派把持朝政,對西洋人更是畏敵如虎,唯有左宗棠一人堅持戰鬥到底,這也成了整個滿清朝廷最後的一塊遮羞布,後來甘陝回亂,上千萬漢族老百姓慘遭回回屠戮,左宗棠帶兵出征殺的回回入獄無門,平定了暴亂之後又抬著棺進入新疆,跟當時的俄國沙皇展開激烈鬥爭,在沒有軍費的情況下左宗棠借錢打仗,並且成功收復了新疆領土,當時左宗棠的威名在新疆廣為流傳,在那種政治環境下左宗棠能搞堅定自己的立場主站到底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他是近代的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