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上別樣的守護

醫院作為疫情防控的主戰場,嚴格按有關要求採取措施進行嚴控。作為醫者,一方面要義無反顧投入到這場戰“疫”中;另一方面,特別是復工復產的現階段,對於非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也不容忽視。

2月26日下午由急診轉來一位中年女性患者,痛苦的面容,焦躁的神情,因間斷上腹痛伴腹瀉已有5天,每天10餘次稀水便,曾在多家三甲醫院就診,由於疫情的原因這些三甲醫院都規勸患者離開,因為門診僅做對症治療,不能為患者進行CT檢查,更別說胃腸鏡檢查了。患者輾轉來到石景山醫院急診,急診醫生及時進行了新冠病毒相關的排查並收入消化內科病房。主管醫生黃靖經過仔細問診、查體並結合患者的血液檢查、臨床表現以及既往病史,初步診斷為嗜酸細胞性胃腸炎。這是一種少見疾病,1970年Klein根據其臨床表現和浸潤深度,將其分為3種類型:黏膜型、肌層型以及漿膜型,治療方案與其分型密切相關。患者因出現了盆腹腔積液,臨床症狀較重,治療上擬計劃應用激素治療。激素屬特殊藥物治療,是一個臨床治療方面的雙刃劍,患者體型肥胖,D2聚體39150.0ug/L,高凝狀態,血栓風險極大,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有確鑿的依據或指徵才能使用激素治療。因此胃腸鏡下活檢是診斷的金標準,必須儘快明確診斷。

“疫”線上別樣的守護

消化科隨即組織科室三級查房,進行疑難病例討論,在張莉主任查房過程中,患者講述了她艱難的就醫過程,一週來因為難以忍受的腹痛而徹夜難眠,痛苦不堪,甚至一度感覺自己在劫難逃了。除了本身疾病導致的身體創傷,焦慮、抑鬱的症狀也一直如影隨形。她哽咽的說自己曾是一位清華的高材生,現在從事IT的高層設計工作,深知目前疫情對醫院的特殊影響,對曾就診過的醫院所做出的決定表示理解和無奈,對石景山醫院做出的所有診療意見無論結果如何將全部接受,因為在這個特殊時期能夠將自己收入院已是萬分感激。經瞭解她的哥哥是一名軍人,也是一名醫生,目前正在支援湖北武漢一線的戰場上。面對這樣一位特殊的病患,消化科全力以赴,安排胃腸鏡檢查。患者於入院第三天分別進行了胃鏡和腸鏡的檢查,並多點取組織活檢。病理結果顯示食管、胃、十二指腸及結腸可見大量嗜酸細胞浸潤,診斷明確。隨即開始了正規系統的藥物治療。經過近3周的精心治療,所有的不適症狀全部消失,飲食睡眠比在家裡還好。在臨近出院前一天,她送來了錦旗,寫下了一封深情的感謝信!面對她與家人團聚時那開心、幸福的畫面,消化科每個人都露出了最欣慰的笑容!

“仁愛厚德,大醫精誠”,承載著的是信任,是敬慕,也是生命的重託,因為信任讓我們一起戰勝了疾病。作為醫者,我們始終不離不棄,一直在守護著。

“疫”線上別樣的守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