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歲的幼兒愛在牆上塗鴉,是制止還是培養他(她)的興趣呢?

俏漁妹海鮮


畫畫是兒童的一種天性,到處亂畫幾乎是一種必然。

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也分享過自己女兒愛塗鴉的故事。圓圓兩歲時喜歡在牆上亂畫,一開始她看著白白的牆壁被畫的亂七八糟也很心疼,就讓圓圓畫在白紙上,然而小傢伙表面聽父母的話,背地裡卻總是偷偷在牆上落下筆墨,彷彿是一種挑釁。

於是她趕緊修正自己的想法,不但沒批評他,反而饒有興致地欣賞著他的畫作,結果圓圓看父母不在意她的這種破壞行為,又往牆上畫了幾次,就不再有興趣了。

到了圓圓小學一年級時,他們換了新房子,結果雪白的牆壁又刺激了圓圓的繪畫興趣。因此他們夫妻倆決定空出大大的一面牆,不擺放傢俱,專門留給女兒塗鴉。女兒可喜歡了,還經常把小朋友帶到家裡一起來畫畫,塗鴉牆讓其他小朋友們羨慕不已。

因此兩三歲的小孩愛在牆上畫畫,作為父母應該高興才是,因為這是小孩子想象力豐富的一種表徵。

一面牆的光潔能值幾個錢?即使你不喜歡孩子亂塗亂畫,也可以暫時的忍痛割愛,把這份自由和快樂送給孩子,過幾年再把錢重新休整一下不就行了,而孩子回報你的往往是無法以價錢衡量的才華和豐沛的情感。

一個缺少嘗試不犯錯誤的童年是恐怖的,他並非意味著這個孩子未來可以活得更正確更好,也許這個想法由於沒有童年探索的鋪墊,他的認知基礎反而很薄弱,也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無趣和謹小慎微中,甚至是自暴自棄的墮落中。

給孩子一面塗鴉牆,給孩子一個無拘無束的童年,給孩子一份自信快樂的思維方式,這樣他們的天賦和潛能在日後成長中才可以充分發揮出來。





小倩小語


我的孩子3歲之前,我就讓她隨便畫,一點都不教成人的東西。就讓她天馬行空。她那時候的作品真讓我震驚!不到三歲的時候,她用一支針管筆畫了一支外太空的蜻蜓,奇怪的翅膀經過多層變形,隨意而又複雜,其質薄如蟬翼,上面還佈滿很多裝飾的小斑點。我真不敢相信未經任何參考,她的小腦袋瓜裡自己能出來這樣的好東西。

後來她上了幼兒園,我就知道完了,但也是沒辦法的事,我不能不送她去。

後來的簡筆畫就只有太陽公公、大樹、小草了。再也沒有讓我驚歎的外太空蜻蜓了!所以說!家長們聽好了!珍惜你的孩子3歲之前的亂塗亂畫吧!不要提前去讓她學什麼固定模式的東西,讓他的天性再任意揮灑一段時間!真的也就一段時間。

在我教學過程中,我幾乎沒見過有天賦的孩子。真的,實情就是這樣。大部分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樣,都資質平平,略有天賦的也只是百分之十之內的樣子。但是,最後往往是這樣資質平平的孩子能在這方面有所成就。這就是堅持的力量。

所以說,家長朋友們不要在天賦上糾結!沒意義。就是有天賦不努力,在藝術這個行當也沒有用。天賦秉異者在這個世界上是有的,但讓咱遇到的幾率幾乎是零。

那就放下心態,好好的上培訓班,好好的接觸文學、詩歌、舞蹈、音樂等等,因為藝術是相通的,天賦的後天培養全靠這些。

努力吧,學藝術的孩子們!





納新老師


親身經歷:2歲半男寶,一次發現在壁紙上塗鴉,我給他說,畫畫是很好的興趣,畫筆能畫出很多自己喜歡的東西,不過必須畫在合適的地方。然後找來一張白紙,畫了一份一樣的塗鴉,接著拉著他一起擦掉壁紙上的塗鴉,並把白紙遞給他,說這是你的第一個作品。接下來的一週,每天拿一張白紙跟他一起畫,再下來,只要一想畫畫,他自己就跟我說,爸爸,給我一張紙…希望幫到你


迷糊寶貝大山


兩三歲的幼兒愛在牆上塗鴉當然不能制止,而是要給他提供便利的條件合理的引導他塗鴉,每個年齡段都有他的特性,此時的塗鴉正是開發右腦和藝術潛能的關鍵時期,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他所畫的東西,也不要給他圈定條條框框,這樣反而會泯滅孩子的天性和興趣。引導他觀察周邊的環境和事物任他天馬行空。隨著年齡的增長增長你會發現他越來越喜歡探索學習,思維靈活,大腦聰敏。



都市夢遊人


孩子有了興趣就是好事,真金難買一興趣,我們家長應該鼓勵的啊。

我們家長只要想方設法地解決現實問題就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與支持,比如提到的牆的問題(牆髒了怎麼辦?)就是現實難題,可以引導孩子在紙上畫,或者家長下點功夫,購買一面較大的白板(黑板),直接掛牆上,讓孩子盡情地享受畫面的樂趣。

以後家裡可能就出了個畫家,至少孩子有了畫面好愛——他/她的人生能更加富足。

以下是我家孩子幼兒園時的隨手畫,大家看看樂一下吧:




海底一珊瑚


大多數家長都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自己家裡雪白的牆壁上經常有各種各樣不是畫的畫,自己的孩子經常在上面留下各種塗鴉。為此,家長們該怎麼辦呢,制止還是讓孩子繼續畫?   孩子為什麼喜歡在牆上畫畫?  

 1.一般說來,喜歡在牆上塗鴉的孩子正處於藝術和審美髮展的初級階段,其繪畫形式就表現為塗鴉。人類在認識水平和審美能力發展初期,也是在山洞的牆壁上進行繪畫和雕刻,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是今天我們藝術高水平發展的源泉。同樣,孩子要想達到一定的認識水平和審美能力也必須經過在牆上塗鴉的階段。正是在這種亦遊戲亦藝術的快樂活動中,他的審美意識開始蓬勃發展,認識水平得到很大的分化和提高。  

 2.從意識到筆的魔力開始,寶寶的藝術能力開始萌發。對於寶寶來說,筆就是一個奇妙的玩具——能在畫過的地方留下痕跡。他剛剛有了對象意識,只要隨意動動筆,就會出現各種奇怪的線條,這對他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就像他和大人玩捉迷藏一樣,突然看見對方總是讓寶寶驚喜得哇哇大叫。寶寶就是在塗鴉裡和線條捉著迷藏,體驗著線條突然出現的神奇和樂趣!   雖然最初寶寶的塗鴉是無意的,但他很快就會意識到自己的小手和筆有很大的聯繫。小手舞動的姿勢不同,筆端流出的線條會不一樣:有的筆粗,有的筆細;有的是黑色,有的是別的顏色。雖然寶寶還不能用流暢的語言表述出來,但他已經意識到行為和結果之間的這層因果關係,注意到各種筆的性質之間細微的差別;他甚至還學會了對自己行為的後果進行預期。這是寶寶認識能力的一個很大的進步!   3.牆壁對寶寶來說是最容易、最方便的操作檯,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觸手可及。相對紙來說,牆壁比較穩固,不會隨便移動,比較容易控制,只要拿筆的小手用力就可以了。而且,隨便站著、坐著都行,一點都不妨礙活動的自由。而在紙上塗抹,要求就高多了,要扶穩紙張,不能讓它跑了,也不能畫到紙外面去;而且,還得趴在桌上,一會兒就累了!這對一兩歲的寶寶來說,要求實在太高了!   對於年紀幼小的寶寶,建議家長不要阻止,但可以告訴孩子,“你在紙上或畫板上畫,媽媽會更開心。”在習慣的培養過程中,家長可以把畫筆換成可以水洗或者容易洗的顏料,讓孩子創造後可以及時清洗乾淨;對於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給他購買不同的繪畫工具,給孩子規定可畫和不可畫的範圍,建立“規範”的概念,漸漸戒掉在牆上作畫的習慣。      孩子作畫的變化過程   不難發現,在孩子作畫時,很多家長都會在一旁進行指點和幫助,“都不知道他亂塗什麼,看不懂”“寶貝,這個圈畫得不圓”“寶貝,媽媽抓著你的手,應該這樣畫才對”……家長的種種不理解和干預行為都會影響孩子的作畫心情,打擾孩子作畫的專注力,甚至磨滅孩子對繪畫的興趣,讓孩子的想象力蒙上一層灰。   其實,孩子不同時期的的作畫都會展現出不同的特點:  

 1歲:從最初的點、短橫、折線再到連續的圈,主要以塗鴉為主。  

 2歲:眼和手不斷協調,能獨立畫出單獨線條和封閉圓圈。  

 3歲:開始有意識、有目的的畫畫,內容單一,但卻富含想法。  

 4歲:畫出各式奇特的形象,學會畫簡單的人體頭部、手、腳等。   

5歲:隨著認知能力的提升,開始根據生活中的場景,畫出具有相關聯繫的簡單場景或故事。   

6歲:繪畫想象力爆發高峰期,奇異美妙的幻想與想象幾乎佔了全部,能根據故事進行整合繪畫。   

7歲以後:作畫手法開始轉向寫實,內容豐富,線條開始流暢,運用的繪畫工具更復雜。   其實,塗鴉期的初始是,從無目的地亂塗亂畫到能有意識地控制,並設想了某些意義,說明兒童已從單一的機械動作轉化為對形象思考的心理發展過程。   國外就有一位媽媽Ruth Oosterman從自己3歲女兒的塗鴉中找到了靈感。她將女兒的畫中添入自己的想象,於是就變成了頗具心意的新作,令人稱奇。而女兒的繪畫風格也從早期的簡單線條,慢慢豐富,美觀。   但是,這樣肯耐心陪孩子畫畫的媽媽畢竟少見。平常家庭仍舊面臨孩子亂塗亂畫的“熊”階段。不能扼殺孩子的繪畫能力,又心疼自家牆面,那如何讓孩子開心作畫又不搞破壞呢?   相關閱讀:寶寶的性格隱藏在他的畫中     

 1、繪畫準備   ①家庭裝修時選擇抗汙、耐擦洗牆面漆,方便輕鬆擦掉汙漬。   ②準備一些大開頁的白紙或廢舊報紙、舊掛曆、舊包裝盒等鋪在地上或者貼在牆上,廢物利用。   ③收集一些大的紙箱,將孩子放在裡面。   ④準備一塊小白(黑)板,或者購置專門的黑板貼。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也可以專門為孩子開闢一面塗鴉牆。   ⑤購置一些繪畫簿或者畫架。   搶救牆壁小貼士  

 1. 在寶寶夠得著的牆壁高度上貼上空白的牆紙。   這是一個折中的辦法。寶寶可以盡情享受隨心所欲、天馬行空的塗鴉所帶來的樂趣;而父母只要定期更換牆紙就可以了。注意,牆紙不要選擇太薄、太軟的,容易被寶寶戳破、撕掉。畫素描用的鉛畫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待寶寶稍大一點以後,再引導他用筆和紙來表現他對世界的認識。   在牆上塗鴉的現象大概會持續半年時間,到寶寶兩歲左右,他對藝術的感覺發展到另一階段——樣式階段的時候,就可以漸漸培養他在紙上畫畫的習慣。這時,寶寶的大、小肌肉的控制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畫的形狀代表什麼,和大人進行愉快的交流了。   相關閱讀:畫畫對孩子的好影響 超乎你的想象      2、事後補救   就如孫儷家一樣,如果沒有做好事先準備,只能在後期不斷補救,如刷牆或更換牆紙,較為麻煩,費時費力。  

 3、保留+再加工孩子的繪畫歪歪扭扭,曲曲直直,是任何成人作品無法比擬的特殊美感,凸顯了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作力。   如果怎麼教導孩子別在牆上畫,孩子也不願聽,那就放寬心,讓孩子安心畫吧!事後再加上自己的創意,與孩子共同打造“愛”的牆壁。換種思維方式,既是美好的留念,又凸顯了家庭特色。   最後,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確實對繪畫或剪紙、摺紙、粘貼畫等有興趣時,不妨嘗試挖掘孩子的美術天賦。這時,家長需要注意:  

 1、孩子作畫時別打擾,等孩子畫完,問問孩子畫的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故事,善於傾聽、交流。在孩子進行“大創作”前,幫他圍上圍裙、戴上袖套,接納他因為畫畫而變髒。  

 2、不要以成人的眼光評判孩子畫畫水平如何,告訴孩子“畫畫不一定要畫得像”,孩子繪畫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試著去引導、鼓勵孩子多嘗試。   

3、不要協助、示範孩子如何畫畫,讓孩子思考、動腦,想怎麼畫就怎麼畫。不要拿其他孩子作比較,每個孩子的思維方式都不同,即使畫出來的東西不一樣,也值得欣賞。      

4、要時常記得讚美孩子,誇他進步的方面,而不是泛泛說“你真棒”。如果孩子想要你也一起參與畫畫,不妨陪孩子一起畫吧。孩子創作的作品,不妨專門貼在牆上作為展示,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畫畫的興趣。   5、當孩子對剪紙、摺紙、貼畫等感興趣時,注意觀察,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儘量別阻止,這是孩子探索、發展造型能力,是有益的智力開發。   

6、平時多帶孩子體驗生活,拓展孩子的視野。如生活類:遊樂園、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動物園、各類展覽等;藝術類:音樂會、畫展、電影、繪本故事等,或外出遊玩,感受自然,豐富孩子的想象。   7、如果孩子興趣濃厚,可以專門培養,找老師給孩子做深層次的輔導。但如果孩子僅僅作為一個普通愛好的話,彆強求,一切順其自然。畢竟讓孩子釋放天性,自由自在的揮灑,感受童年的快樂最為重要。


一天影音製作


兩三歲的孩子,正是探索世界,萌發好奇心的好時候呢,可不能生生扼殺了孩子。

這個時候的孩子愛塗鴉,有幾個探索:

1、對自己手臂運動能力探索。孩子塗鴉後會很欣喜,那些塗鴉線條是他自己通過手臂的運動畫出來的,手怎麼動,線條就怎麼移;

2、對自己操控畫筆的能力探索。孩子在沒有顏料和畫筆的幫助下,是畫不出來那些塗鴉線條的,但是對外物的操控,他可以做到了,孩子會很欣喜。這是自己能力的提升,他也會更加的瞭解自己,認可自己。在探索自我的過程中,不斷的突破自己,塗鴉是他操控能力發展的基礎,就好比更小一些的孩子能準確將奶嘴塞進嘴裡;

3、對於線條和畫面的探索。兩三歲的孩子畫畫,我們之所以稱為“塗鴉”,是因為孩子畫的都是“胡亂的”“亂塗的”。他們不是想到什麼,就要依葫蘆畫瓢的畫什麼,而是畫了什麼再去想象它像什麼。所以孩子盡情塗鴉之後,他停下來仔細觀察自己作品的時候,就是他內心豐富的想象力起飛的時候。

所以,胡亂塗鴉,是多麼有趣的事情呢。

但是,有一種情況,十分惱人。

孩子塗鴉了,在不理解孩子的大人眼裡,便是調皮搗蛋犯錯誤!於是會對孩子批評指責。而大人對孩子不同的批評指責,又會得到孩子不同的反饋結果:

嬉笑無奈的指責,會讓孩子認為這是一個有趣的連鎖故事,孩子心裡想:“你看,我亂塗鴉,大人就哈哈笑了,圍了過來,對我說東說西,這真是太有趣了!”孩子把塗鴉——大人笑——大人關注——繼續塗鴉,當成了一個遊戲,於是他胡亂塗鴉的更歡了,大人的反應越大,孩子得到的反應越激烈,遊戲效果就越好,於是牆上、門上、地板上、沙發上,天馬行空,“無惡不作”。

苛責嚴厲的指責,會讓孩子在能力探索上的好奇心、自信心都受到打壓!孩子會覺得:“哦,我這樣做是錯的!我畫的不好!我那樣探索不行!會被兇!會被罵!會被打!”如果家中大人果真如此的態度面對孩子,那麼孩子肯定不止塗鴉這一件事情,收到打壓,一定有許多成長的探索都被打壓了! 這對孩子的成長,一定有許多的副作用。應為在成長過程中,許多新奇美好的探索都被打斷了。

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大人成長的過程;

孩子對世界的探索,也是大人對自己成長曆程的探索;

孩子想象力的放飛,也是大人對繽紛世界的嚮往。

每一個階段的孩子,都有成長的敏感期,這個過程很短,因為孩子會成長的很快,時間流逝的很快,可能三歲多、三歲半,你還在苦惱家中的塗鴉呢,他就突然長大了,跑來問你:媽媽,我為什麼小時候要把家裡畫的亂七八糟啊! 當你意識到他的成長,你一定會欣慰的笑的。

所以,給孩子準備一面塗鴉牆吧,或者是一個有模有樣的小畫板,畫筆換成易擦洗的(給自己省心),賦予他一個可愛的“小畫家”身份,給他獨立的思考和創作的空間!戒驕戒躁,自由的愛,才是育兒的關鍵,你要相信,你家的小天使,一定是上帝最好的安排![玫瑰]



金戈有話說


首先孩子對繪畫有興趣,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大膽創作。

2~3歲孩子繪畫處於塗鴉期。由於能夠獨立行走,用手進行的探索變得更為自由。他們喜歡到處塗抹,在紙上、牆上等畫點、畫線。這是孩子的感覺和動作有了一定的發展與協調之後對周圍環境作出的一種新的探索,是一種無目的的手臂動作的練習。

繪畫是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宣洩自己情感的途徑之一,父母要善加引導。

  一、讓孩子添畫好處多。

  添畫,就是讓孩子在一幅事先畫好,但尚未完成的作品上,展開自己的思維和想象,創造性地完成作品。添畫的方式多種多樣,2~3歲孩子主要是畫線條以補足形象,添畫顏色使之與

  整個畫面色彩和諧一致。讓孩子添畫有哪些好處呢?

  1、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孩子在著手添畫一件作品時,必須要對原有的“半成品”仔細觀察,發現“缺陷”,才能知道要添畫哪些線條或哪種顏色。對於2-3歲孩子,父母可以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觀察,逐步培養觀察力,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孩子就能很快找到作品中的“缺陷”,並以添畫成功為樂趣,這種成功的喜悅又能進一步激發他們對繪畫的興趣。

  2、培養兒童對繪畫的興趣。讓2~3歲孩子自己獨立畫一幅完整的圖畫,困難較大。添畫則不然,兒童只需一些簡單的線條、圖形或色彩,就能完成一幅比他(她)自己單獨去畫要美得多的圖畫。因此添畫練習既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又能滿足孩子道求完美的心理。心理學認為,人總會有一種對“缺陷”進行補足的理,這種“心理壓強”使孩子渴望完美,因此當他發現畫面有“缺陷”時,就有一種迫不及待渴望補畫完整的願望。而且,給孩子一張事先畫好了部分圖案或色彩的畫紙,比起給他們一張白紙來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使他們生一種忍不住要動手的慾望。

  3、促進兒童的多向思維。例如,父母有意識地在作品原件上羅列一系列的圓,要求孩子用圓作為基本圖形添畫作品時,孩子可以動腦筋利用這些因素畫太陽、鍾、皮球、西瓜、動物臉譜等,年齡大些的孩子還能把幾個圓組合成一組,畫成坦克、汽車(用圓作輪子)等。這種沒有一定之規的多向思維可以看作是兒童的一種“智力訓練”,因此,多讓孩子進一步“添畫”練習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拓展兒童思維的作用。

孩子畫畫時是不受空間拘束的,他們可能會把畫畫到牆上。這時父母不要生硬地對孩子發脾氣,如果家裡廚房、衛生間鑲有瓷磚可以給孩子買來水彩筆,讓他們在上面畫,畫完後再用溼布擦去。如果沒有,父母可做一個大些的木板,上面釘上畫紙,掛在牆上,讓孩子作畫。父母對孩子的作品要持尊重態度。孩子對於自己的作品是很愛惜的,父母千萬不要輕易毀壞扔掉,可以做一個大口袋,將孩子的作品一一收藏起來,這也是培養孩子珍惜勞動成果的好法。




白開水


這個時期本來就是塗鴉敏感期,理論上來說不建議制止,制止了孩子👶🏻保護的只是那一面冰冷的牆,由著孩子👶🏻塗鴉培養了孩子的興趣,又能讓孩子感到開心快樂,今後將是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dwj潔潔


兩三歲的孩子喜歡在牆上塗鴉?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

瞭解他的行為意圖

孩子為什麼這樣做呢?是他喜歡塗鴉,需要這樣的一個場所還是其他的原因。如果孩子需要塗鴉的一個場所,在條件允許下,可以單獨為孩子設置一面塗鴉牆,提供場所和材料,同時,告訴他,可以在這個區域裡任意塗鴉。

滿足他行為後的需求

有的時候,孩子可能只是單純地覺得好玩,就是喜歡在牆上隨意塗畫,他不喜歡家長告訴他應該怎麼畫。這時候塗鴉牆就像是他的一個娛樂放鬆場所,家長可以不用過多幹涉,塗畫的內容不用太在意。

有的時候,孩子可能是希望將自己的想法用繪畫塗鴉的方式表現出來,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困難,需要幫助,這時候,家長就應該給予鼓勵幫助,幫助他達成表述的目的。對繪畫的興趣予以引導幫助,讓他面對困難時不放棄,努力想辦法解決困難,體驗和家人同伴克服困難收穫成功的滿足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