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各大高校搶著外國留學生,一個高校留學生多少對高校有什麼影響嗎?

祥哥遛記


一振風,外國的低等生也能進中國的學校.表面上留學生很多但再外國人看來都是一班水評的學生.你的地位也能高?


一農民385


各個高校、大學搶這些外國的留學生,

其實是因為一個大學的世界上綜合排名

他是跟留學生的數量有直接關係的!!!

你問我為什麼知道,是因為我到俄羅斯聖彼得堡留學的時候,

我也對這個問題非常好奇,所以說我也去問了一下

然後問一下我們的教授,然後他這樣跟我說的。

而且通過後期查資料,我發現這確實是事實

同樣的

國內搶著國外的留學生,國外搶著要中國的留學!!!

不光是因為中國留學生有錢,(因為有很多的十分優秀的中國留學生,是公派到國外的)

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有國外的留學生來提高他們學校的世界的綜合排名和綜合的素質

這個是

世界上各高校

的一種就是qs的排名方法。

這個跟其他的沒有什麼關係啊!!!

但是,我覺得這對我們中國人來說也是一個機會

就像國外的人來中國一樣他們只需要過一個

漢語等級考試。

他那個等級考試在咱們中國人看來就是幼兒園水平,

或者是小學一二年級的水平。

同樣咱們去國外的那些學校,

咱們的元水平也只需要打到一個他們的小學水平就ok。

英國美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等等國家可能還得靠雅思、考託福。

考Gmat等等等等這些考試。

但是如果去,比如說

俄羅斯或者是獨聯體國家,或者是東南亞的國家,或者是

一些南美洲國家還是比較好去的

這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

我覺得不錯


青山大當家


本科四年,8人一間宿舍,有些室友打遊戲很吵(人多難免),導致很長時間睡不好,差點抑鬱。而聽說留學生公寓(主要是東南亞學生)兩人間,空調洗衣機什麼的樣樣服務周到,當時那個心酸,唉。有種自己不是媽生的,是抱養的感覺,不然怎麼會不疼自己的孩子呢。如果硬要拿住宿費說事的話,留學生不也住的差不多免費?


盧沛公


爭搶留學生以徒虛名?自己不自信也就算了,還要培養學生的不自信,崇洋媚外?最後擴展到這些學生回國,對我們的華裔高人一等?將來在國家層面上和我們博弈,也會想高咱一等,佔我們的便宜。中國企業家憑自己的汗水努力,在世界上打下了國家的江湖地位,卻在自己的國門內被部分不自信的領導思維意識讓孩子們帶著受影響的不自信的感覺與洋學生一起學習,生活,真是本末倒置,真該撤換以免誤國。


弱弱的平頭百姓


一、來華留學生人數激增!

2019年4月12日,教育部發布來華留學統計人數。

人數的激增,與政策層面上的導向是有關聯的。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出爐,為中國高校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建成一批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學校,若干所大學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學水平,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為了落實這份《綱要》,教育部在隨後印發的《留學中國計劃》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全年在內地高校及中小學校就讀的外國留學人員達到50萬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留學生達到15萬人。”

如果按照《留學中國計劃》制訂的工作進度推算,學歷留學生數量的年增長率應保持在4.66%。

在政策推出之後,雲南省隨之做出計劃安排:

雲南省教育廳在2010年表示,“雲南將加大留學生的招生及培養力度,爭取到2014年來滇留學生人數到3萬人,2020年達10萬人”。也就是說,雲南省內的外國留學生規模將在六年內將增長兩倍多。

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培養國際留學生教育,是中國軟實力的一個重要來源。

為世界培養了諸多人才的同時,也將中國的價值觀通過這些精英廣泛傳播。我們資助的畢業生承擔起領導角色之後,他們會懷著對中國的感情和價值觀的讚賞而成為中國觀念的推崇者和力行者,從而促使其母國發生我們國家所希望的改變,達到我國外交政策中戰略目標,是國家長遠利益投資!

但是,中國許多省份和高校在奮力擴大留學生的招生規模,開發更多留學項目的同時,如何加強管理,確保來華留學生的質量,應當成為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政策重點考慮的內容。

二、國家目前來華留學生政策分析

(一)獎學金制度

從教育部直屬網站,中國留學網上,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己基本建立起以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為引導,中央政府專項獎學金、地方政府獎學金、孔子學院獎學金、高等院校獎學金、企業獎學金等各類專項獎學金為輔的多層次、多類別的來華國際學生獎學金資助體系。

我國教育部官網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政府獎學金生49,022人,佔來華生總數的11%;自費生393,751人,佔來華生總數的88.93%,2018年中國政府獎學金生63,041人,佔來華生總數的12.81%;其他留學生429,144人,佔來華生總數的87.19%。從獎金比例來看,絕大多數來華留學生拿到國家獎學金的比例並不高。

在教育部2019年預算文件“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表”科目編碼為2050602的“來華留學教育”一項,2018年執行數為39.8億元人民幣。

但加上地方政府獎學金、孔子學院獎學金、高等院校獎學金、企業獎學金等各類專項獎學金,拿到獎學金的人數有多少呢?請原諒我無法拿到所有的數據,我只能用北京市的數據來做一個簡單分析。

1、地方政府獎學金比例

2018年留學生總人數為492185人,北京市來華留學生人數,80,786人。人數佔比16%,為全國第一。因此下面的統計還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下面只計算地方政府獎學金、孔子學院獎學金、高等院校獎學金、企業獎學金)

2019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年度部門預算報表中的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項目支出表,為外國留學生提供的獎學金共有兩項,一項叫做“北京市外國留學生獎學金”,另一項叫做“北京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專項獎學金”,對應的兩筆支出分別為4000萬元和1675萬元,共計5675萬元。

如果按北京市來華留學生人數佔比16%計,北京市來華留學生國家獎學金總額應為6.3億元左右,從這個角度來看,地方獎學金為5675萬元,這個數額,僅為國家獎學金的零頭。

這個獎學金的比例,遠遠小於國家獎學金的比例!

2、孔子學院獎學金、高等院校獎學金、企業獎學金

目前為止沒有找到孔子學院獎學金的數據,只以北京大學的為例進行分析

2018年2人。

目前為止,也沒有機構對所有高等院校獎學金的數據進行彙總統計,所以下面以北京大學的獎學金比例來進行分析。

北京大學2018年一共有50名來華留學生拿到獎學金,為北大留學生總量的2%略多。

目前為止,也沒有完整數據來計算企業獎學金

下面只以北京大學為例,計算企業獎學金比例。

從以上數據統計,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

(1)留學生中獎學金覆蓋率幾乎一定低於20%

因為地方政府獎學金、高校獎學金、企業獎學金的獲獎比例和金額,遠遠小於國家獎學金比例。這個道理大家仔細想想就會明白,國家獎,肯定是佔大頭。

(2)大多數留學生能拿6-10萬,是謠言!

不喜莫噴,用數據來說話!

我們不僅要關注獎學金髮多少錢,更要關注總人數佔比!

(二)招生准入制度

2017年開始,清華大學錄取本科留學生開始實行“申請 審核”的方式,也就是說,外籍學生若想報考清華大學,只須“報”,不用“考”了。這種做法在當時就引發了輿論熱議,被質疑為轉為留學生降低錄取標準。

上圖是北大免試的招生要求,從這個要求來看,相對於中國學生來說,是非常低的。

上圖為清華大學的招生簡章。

上圖為山東大學的留學生本科招生簡章。

從三所大學的招生簡章來看,國外留學生就讀中國名校,均採取,申請-複核制度。沒有太多的硬性規定。

這也是很多中國學生為之不平的地方。

其實,在1977年,我國招收國外留學生,就嘗試著進行入學考試,統一錄取標準!

1977年推出新規,來華留學生須通過入學考試,但因通過者極少又不得不降低標準!

鑑於來華留學生素質較差,中國政府嘗試在非洲進行入學考試,效果很差鑑於以往接收的外國留學生文化知識非常差,“有的甚至不會小數運算”,1977年12月,中國推出新規,首次要求今後來華留學生必須出示高中畢業證和成績單;學習理、工、醫科的留學生,更要在入學前接受基礎知識考核。1979年,確定接收留學生要遵循“堅持標準,擇優錄取,創造條件,逐步增加”的方針,對無法通過招生考試的留學生,一概不予錄取。1979年,中國第一次在非洲國家實行留學生入學考試,要求數學、物理和化學三門成績總分達到180分即可,但竟無一人通過考試,最後只好大幅降低標準,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錄取了25名留學生。1984年,由於駐非洲使館反饋說,“從中國畢業回國的留學生,絕大多數對我友好,感情深厚;甚至有的在中國學習期間受過處分而中途回國的人,對我仍表現友好”,又大幅增加了非洲國家的來華留學生名額。⑤放寬入學標準帶來的結果並不好。1988年,河海大學的一名非洲留學生因擅自帶社會人員進校,和門衛發生衝突,將門衛鼻樑打致粉碎性骨折。由於這個留學生此前已經受過幾次處分,學校希望將其開除。但在有關使館人員說情之下,後來允許這個學生完成學業。1990年,一名就讀於同濟大學的非洲留學生因4門考試補考不及格,被要求退學,他心生不滿,竟將留學生辦公室主任打致重傷。

在國際留學生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為了文化輸出,很多國家根據自身國情不同,對國外留學生較本國留學生更為優待。這種優待,本國民眾也會不滿意!

比如日本

日本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費負擔很重,然而國家卻要為接收外國留學生付出大量的財力物力,引起部分日本家長的不滿。如日本民主黨的谷同鬱子參議院議員指出:“對留學生施以豐厚的援助,不可避免地會對日本本土學生產生政策上的冷遇。以谷同鬱子為代表的日本民眾認為,在日本大學的預算和工作人員不斷減少的狀況下,要花3倍以上的勞力和時間來開展留學生接收工作,這對日本本土學生來說犧牲太大。此外,因日本接收的留學生中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比重很大,部分日本民眾提出30多年前還有必要對中國的大學教育進行支援,如今的中國GDP已趕超日本,自身的大學教育水準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日本政府是否還有必要對中國學生進行援助。

日本社會之前也為開放留學生政策,買過單!

日本在接收留學生的初期階段更為關注留學生的數量而忽略了質量。1983年提出的“留學生10萬人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整個日本社會來說都是一個嚴重的警告。在當時政府一味追求擴大接收留學生規模的情況下,日本不可避免地忽略了赴日留學生的質量,從而導致了90年代日本社會大量的留學生犯罪事件,社會治安嚴重惡化。此後,日本政府深刻反省入境管理局牢牢把關。

三、為什麼各大高校搶著要招外國留學生?

1、留學項目是賺錢的,不是賠錢的!

留學項目是賺錢的,不是賠錢的!至少對於學校來說,利益巨大!

先帖一張很早的學費單

下圖為北京大學2019年的學費標準

大家算算,只有20%的學生能拿到獎,如果招100個自費留學生,是多少錢?

大家算算,下面的學校,如果以80%的自費生數量計算,是多少錢?

無論怎麼算,學校都是賺!

2、對提升學校排名,有好處!

目前,國外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學排行榜,一份由QS諮詢公司與《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合作推出,一份由《泰晤士高等教育》(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製作。兩份排行榜的依據是各國高等學府的多項數據,比如教學、科研、成果轉化、聲譽評價等。將這些指標標準化,再賦予一定權重,分析人員就可以計算出每所大學的分值和名次。需要注意的是,QS和泰晤士的計算公式都包含一項指標,即國際學生相對於本國學生的比例。前者賦予它5%的權重,後者則賦予2.5%。因此在這兩個榜單上,一所大學留學生的比例越高,評分也就越高,而與生源質量無關。

一方面有錢賺,一方面又能提升大學排名,國內大學當然喜歡!

四、勳哥觀點

1、從國家戰略上來看,大力招收來華留學生,方向肯定是對的。

外國人的錢,肯定是要賺的。

但我們可以適當分級,高水平大學提高入學門檻。低水平大學,門檻低點沒有關係。畢竟美國人也是這麼幹的,中國一年不也有很多人到一些不知名的美國大學留學嗎?

2、加強來華留學生的管理力度。

人家老美,也是這樣乾的,開除幾個,遣返幾個,不也顯示我們國家對留學生管理,是認真的,負責任的嗎?

對於違規招生、管理不善的大學,也要毫不手軟,處理一個,挽救更多。

3、對於來華留學生制度,要辯證地看,不能一棒子打死。

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對外政策,文化也要為政治服務,哪個國家都一樣。你不在非洲投入,非洲哪會有你的風光!

參考文獻:

1、https://www.eol.cn/liu_xue_kuai_xun_3291/20110223/t20110223_580128.shtml

2、http://www.beijing.gov.cn/zfxxgk/110003/bmys32/2019-02/27/content_c82d4a05747a41e5a02f059ec84e9eba.shtml

3、2018年北京大學外國留學生獎學金年度評審結果公示,http://www.isd.pku.edu.cn/info/1296/5159.htm

4、中國教育部2018年財政預算http://www.moe.gov.cn/srcsite/A05/s7499/201904/t20190402_376479.html

5、北京大學2017年國家開發銀行優秀留學生獎勵金獲獎名單公佈http://www.isd.pku.edu.cn/info/1296/5113.htm

6、http://www.isd.pku.edu.cn/index/jxj/jxjxx/gltz.htm

7、https://view.news.qq.com/a/20170220/021291.htm


志願填報找勳哥


這個問題可能有大家說的存在經濟利益的問題,但是我想從另一個方面聊聊個人觀點。中國留學生的數量是越來越多,中國的學生也越來越多的走出去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實力。從國家教育角度說,中國強大了,中國的語言、文字、中醫、藝術國粹、中國路、中國橋、中國“芯”都出現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會說漢語,把在中國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帶回去發展自己的國家;這些也都說明了中國強大了,彰顯大國風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是在經濟利益上,還有文化、文明、技術、語言的互通,推動人類的進步。就像少年說宣言: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鬱郁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作為中國的大學有包容萬象、相互學習借鑑的態度是可喜的,努力提高辦學實力與水平,促進中國教育事業更好的發展,造福我國之少年。


高考志願規劃張老師


高校爭搶留學生,國際排名蹭蹭漲,政策傾斜總要用,你有我無心不甘。

為什麼各大高校搶外國留學生呢?一是提升國際排名,二是滿足行政需要,三是攀比心理作祟,就這麼簡單。

一、提升國際排名

跟國內的武書連、校友會等大學排行榜不同,國際排行榜(比如QS、USNEWS、THE等等)的評價標準都是公開的。


QS排行榜中,有5%是國際教職工比例(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通俗來說就是外籍老師多一些,評分就高一些;有5%是國際學生比例(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通俗來說就是國際學生比較多,評分就多一些。

THE排行榜中,有7.5%是國際化程度,包括國際教職工比例,國際學生比例,國際合作研究比例,通俗來說,還是外籍的老師和學生多一些,評分就會高一些。

要知道,大學排名的提升會帶來不少好處,一則教育主管部門面子上好看,二則相關扶持政策容易拿,三則制衡綜合實力相當的大學,四則容易獲取更好的生源(要知道普通的家長和孩子,對於大學綜合實力的認知還停留在排名高低上面)。

二、滿足行政需要

國家在留學生政策方面,一直是非常慷慨的。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多外國留學生來中國的大學學習,不僅不掏學費,還能掙補助。

以國內某新一線城市為例,高等教育資源極其發達,也是對外交流的重鎮。在這座城市留學的國外留學生,每個月可以領幾千人民幣的補助,你敢信?

國內的大學,基本都是公立大學,享受國家政策,得到財政撥款,有些款項是專款專用的。無論是在政策層面,還是財政層面,多一些留學生,都是有利的。希望這麼說,你能夠看得明白。

三、攀比心理作祟

前幾年,某國內著名排行榜曾經爆出醜聞。他們跟大學取得聯繫,接受某些大學的金錢,提高這些 大學在排行榜上面的排名。這件事被踢爆之後,引發了社會輿論的沸騰,大眾紛紛指責,可是這家排行榜依然還活躍在媒體,尤其是一些自媒體中。

由於大學排行對於社會大眾有一定的影響,對於大學本身就產生了一定的壓力,而一些水平差不多的院校如果在排名上遠遠超過自己,某些大學就會感到非常彆扭。也正是由於這種原因,你做我也做,不做白不做。

綜上所述,在留學生生源和待遇上做到極致,原因無外乎排名、行政和攀比三項,你說呢?

我是繆登峰,歷盡十年考察千所大學的“大學活地圖”。期待你的點贊、轉發、評論和吐槽哦~!


繆老師妙筆生花


為了排名,玩虛的成長快。搞教學,出成績慢,領導那有興趣,差不多就行了。


忽忽悠悠的狼


題目中的“外國留學生”的正式名稱是“來華留學生”。我國的來華留學生政策和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即初創期(1949年—1956年)、改革探索期(1957年—1965年)、停滯期(1966年—1976年)、復甦發展期(1977年—1992年)和規範發展期(1993年—至今);生源國從單一走向多元;教育層次從學歷教育發展為學歷教育+普通進修(非學歷教育)。

一、來華留學生政策服從國家戰略

在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大背景和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倡議下,我國積極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對知華、專業合格的各國高素質人才都有很大的需求。來華留學生(尤其是高素質留人才)既具備熟悉本國情況的優勢,又具備政治、法律、文化等多方面優勢,在有些場合和環境下發揮的作用是我國自己的人才所不可替代的。另外,來華留學生髮揮著文化交流和友誼使者的傳統作用,是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通過招收不同生源國的來華留學生,培養了大批“知華”“友華”人士,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對華認知的壁壘,讓更多的人進一步全面深入瞭解中國,糾正了對中國的誤讀和曲解,回擊了對中國的醜化和妖魔化,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知名度和吸引力。

尤其是倡導“一帶一路”以來,我們既要讓企業和資本“走出去”,也要讓國外(潛在)人才“走進來”,服務於國家發展大勢及大局,從而達到“美其美攜手發展,美人之美共贏發展”。而來華留學生政策正是服務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和倡議,促進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環節。因此,高校招收和培養數量充足、質量合格的來華留學生正是貫徹這一政策的具體舉措,同時,對於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樹立中國大學的良好品牌和形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來華留學生數量是高校評估的重要指標

在對高校的評估審核中,“教育國際化”是重要的指標,一般來說,教育國際化的評估指標通常有 5 個一級指標、16 個二級指標、40 個三級指標,而來華留學生的數量(即“學生構成國際化”)是最直觀最關鍵的一級指標。

在2010年頒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為高校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

到2020年,建成一批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學校,若干所大學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學水平,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在隨後制定的配套文件《留學中國計劃》中,要求到2020年將來華留學人員提升至50萬人。在貫徹落實中,因為顯形的“數量”指標比隱形的“質量”指標更容易達到,也更容易成為“政績”,逐步形成了“規模優先”的趨勢,在“擴大規模”和“保證質量”中,前者成為優先發展的指標。另外,招生來華留學生可以“置換”輸送本校學生出國學習的“指標”,這是各大高校“爭搶”來華留學生的原因之一。

其次,留學生的數量也影響學校在大學排行榜的國內和國際排名。如目前比較權威和知名的US News、泰晤士、QS排行榜,積分依據的數據數據包括教學、科研、成果轉化、聲譽評價等多項指標,這些指標轉化成數值,並賦予一定權重,由此計算出大學的分值和名次。其中“國際學生比例”的賦分比重畢竟高,一般在2.5%-5%左右,這個數值與留學生數量有關,與生源質量無關。

三、我國高校教育現狀決定了必須“主動出擊”

縱向對比,我國高等教育水平有了長足發展;但是橫向對比,我國高校的整體教育水平與國際強校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既缺少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優勢學科,又缺少國際水平的師資隊伍,無法進入國際學術核心。

這種現狀也意味著不能坐等留學生前來報名,也不能像歐美強校一樣提升報名和錄取標準。因此需要根據招生形式適度降低“門檻”,提升來華留學生的待遇。具體到各高校,不同學校有著不同的標準。如在入學標準上,除了獲得政府獎學金和孔子學院獎學金的學生有統一的入學標準以外,其他學歷生和非學歷生的入學標準均由學校自行決定,學習考核指標和畢業標準由各高校自行擬定。為了爭取生源,所謂的“不同標準”也大多是降低標準而已,這就形成了“爭搶”的趨

勢。

而相比正常入學的本國學生來說,尤其是山東、江蘇、河南等高考大省的學子來說,來華留學生享受著入學“超國民待遇”,而且在校學習期間的生活待遇和考試標準也得到大幅度的政策傾斜。因此,來華留學生的政策也逐步受到質疑和非議,有人質疑“國人十年寒窗,不如洋人一紙國籍?”尤其山東大學“學伴事件”輿情爆發後,幾乎所有招收來華留學生的高校都被指出存在問題,最有代表性的有三個,一是“超國民待遇”,二是“重數量,輕質量”,三是“寬進寬出”。這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尤其教育界對留學生制度的重新審視,也促成了《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範(試行)》的制定和實施,從“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出發,在升級培養理念、完善課程體系、優化評估體系、強化數據管理等方面實行“供給側改革”,這也意味著爭搶”留學生的情況雖然可能還會短暫存在,但是最終來華留學生的管理逐步進入法治、規範和內涵發展的軌道。


Hello翻譯官


現如今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多提高,許多高校也紛紛走國際化路線,以促進該校教學質量的提高、科學研究的發展。所以各大高校搶著招收留學生。

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原因主要有:促進國家之間文化交流,能來留學的學生都是本國優秀學生,能夠把優秀的文化和思想帶到中國,

同時把中國的文化傳向世界,促進全球的文化交流,有利於提高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提高科研成果。如果大量的國際優秀人才都能來中國,對於科學研究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即便以後回到他們自己國家,也會和中國保持密切聯繫,對中國持尊敬感激之情。

增加貿易往來。外國留學生經過多年的學習,可以很好的掌握本國語言和文化,在貿易往來中發揮紐帶作用。

招收留學生的好處很多,所以各大高校積極加入其中,其中留學生的數量也成為評定學校等級的標準之一。

但是我們現在還處於“求著”他們來留學階段,所以也表現出許多弊端:對他們的要求低,待遇高,天價招收菲律賓留學生就是一個例子。

同樣的學校,中國學生分數高,學費高,住四人間、六人間。留學生分數低、有補貼、住兩人間、單人間,差別不是一點點的大。

招收留學生是高校發展的必然,希望在招收的質量上要嚴格把關,同時對國內的高材生也應該提高待遇,讓我們的心裡稍微平衡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