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黃鸝鳴翠柳,杜甫想說什麼?

吳山野士


他在寫風光美,心情好。

讀詩沒有必要過度解讀。這首詩最妙的是鳴字,在畫面中注入了聲音,從2D直接到了5D


讀這首詩,更值得去推敲他的用字,而不是用意。


邈邈


表達了心靈的自由自在與舒展。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逃難的杜甫終於可以回到第二故鄉,成都的草堂了。如同一個月前,我們只能躲在家裡抗擊疫情,現在忽然解封了,我們可以嘗試著到郊外踏青漫步的舒暢心情是一樣的,歡快心情,不言而喻。一年前,杜甫的好朋友,任成都尹兼節度使的嚴武被調離成都,隨後,成都發生叛亂,沒有依靠的杜甫只有流轉到梓州避亂,雖衣食無憂,但他寄人籬下,生活的並不舒心。後來,戰亂被平定了,好朋友嚴武也重新回到成都任職。嚴武讓杜甫做了節度府的高級幕僚,並任其為工部員外郎。從此杜甫可以翩然翱翔了。

首聯,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黃鸝婉轉歌唱,白鷺排雲而上的美妙圖景。集中傳達了詩人歡快的心情。出句寫黃鸝成雙成對的,在翠綠的柳樹上和鳴,表現出春的勃勃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對句寫了白鷺,這種鳥雙腿細長,飛行姿態優美,在加上晴空萬里,一碧如洗,古代沒有霧霾,白鷺在青天的映襯下,色彩更加鮮明。作者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色彩,極盡寫物之工,使首聯成為寫景的名句。其中千秋雪,思接千載,萬里船視通萬里,營造了宏大的意境。只有王維的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可以和它相提並論。

尾聯更是極其絕妙的千古狀語,傳達出一切都會過去,戰亂平定,交通恢復,社會又呈現出一派祥和的氣象。

上句寫詩人憑窗遠眺的情景,在風雨過後的晴朗天空,空氣純淨,詩人能看到遠遠屹立的雪山。一個“含”字,極形象,讓人覺得此景彷彿是鑲嵌在框中的一幅圖畫。走出門外,又能看到江中停泊著大大小小,從萬里之外的東吳過來的船隻。要知道,戰亂期間,眾人懾於兵戈,交通斷絕,商旅不行,這可是難得的祥和畫面。

正如幾天前某省委書記到某餐館吃麵一樣,那是在告訴我們,只要注意防護措施,大家不必過分擔憂,可以放心出來消費來。不好意思,也許是我過多解讀了。

結束語:杜甫這首靈動的韻在骨子裡的詩,我喜歡。人生苦短,要放下該放下的,解除束縛,一起都會過去,一起都會好起來。雖然形為物累,但可以保持心靈的舒展,心靈的自由自在,心靈的無拘無束。有一位哲人說的好,身體和心靈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江湖夜雨92



杜子美的這首《絕句》應該是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

這4句詩就像4幅畫一樣,非常美好。第一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有黃綠白藍四種顏色,有由近及遠的空間變化。第二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從空間和時間維度畫了兩幅畫。整首詩是非常絕妙的巧思。

題目裡問道,兩個黃鸝鳴翠柳,這句詩杜甫到底是想說明什麼?

由我回答的這張配圖裡,大家可以看到,歷代的註疏家,對於“兩個黃鸝鳴翠柳”這句有一個解釋。他們都是和杜子美的另一首詩的一句做了聯想,就是《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中的“黃鸝並坐交愁溼。白鷺群飛太劇幹”。

他們都認為這兩首詩這兩句是相互呼應的,可我覺得這兩首詩的基調是完全不一樣。這一首絕句,應該只是一首很單純美好的寫景詩,很富有生活情趣,這時候杜甫的心情也是很美好的。


莊瓦寒南閩閒人


這首詩是一首七言絕句律詩,詩的情景是夏天的景色,頭一聯的意思是白鷺都成雙成行遨天了,那兩只單身的黃鸝在翠柳上談情說愛是情理所在;我的問題是下一聯的上聯『窗含西嶺千秋雪』,夏天的成都周圍高山能長年積雪嗎?沒有指的是什麼,敬請專家老師解疑!


誨闊天官


兩個黃鸝鳴翠柳,杜甫想說什麼?須要從整首詩上下聯繫來看,這首詩是杜甫著名的詩,朗朗上口,文美詞好,意境深遠,被選入唐詩三百詩之一。

《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詩的前二句是一組對仗句。杜甫草堂有柳樹,翠綠的柳枝上站著兩個黃鸝在鳴唱,“翠”是新鮮的綠色,“翠柳”是早春的柳樹顏色。“兩個黃鸝鳴翠柳”,兩個黃鸝鳥兒站在翠色的柳技上歡快鳴唱,聲色俱有,生機勃勃,春暖花開,

次句寫青天上的一隊白鷺在飛翔。自然成行。白鷺在寬廣青天,自由飛翔。

前兩句兩個黃鸝站在柳枝鳴唱,一行白鷺往青天暢飛,一站一飛,杜甫看見此景,人生也是如此,該站則站,該飛則飛,隨運流轉,隨遇而安,自由自在。

詩的後兩句也是由對仗句構成。第三句寫臨窗遠望西山雪嶺。千秋不變的山嶺上有潔白的積雪終年還沒有化,所以詩裡比喻成“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看不明,只有天空清朗的晴天,雪山才能看見。這個“含”字,用得很好!用得妙!牆上的窗象個畫框,畫框裡包含了遠處的西嶺千秋雪。

第四句寫到向門外一看,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客貨船隻。這些停泊的客貨船隻來回於岷江、三峽,長江萬里水路,詩裡形象的叫萬里船。

山止船行,一動一靜,止行靜動,自然而然,

後兩句杜甫以草堂房屋比喻自己,眼睛是心靈的“門”“窗”。杜甫心胸寬廣,胸懷天下,寬廣象山,智慧如水,流通似船。

(感謝來自網絡上的配圖)


李四ns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出自杜甫的《絕句》。這首詩是他從家裡的窗口攝取的一幅優美的風景畫,表達了他寬闊的胸懷和悠閒愉悅的心情。

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也是描寫的是早春的景色 詩人倚窗向外眺望,首先看到的是近景:屋外楊柳呈現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柳枝迎風飄舞。兩隻黃鶯在柳枝間相互追逐,唱出了悅耳的歌聲。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萌發生機時的顏色。“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


夢迴蘇思達裡


翠柳:柳葉冬枯、春嫩黃綠、夏翠,秋衰。

黃鸝在每年春末夏初時求00偶出來鳴叫。兩個黃鸝鳴,便說明這是求00偶之聲。翠柳更點出了時間。黃鸝在古代被視為時鳥。應時而出的鳥。鶯遷被指為升擢、登第。鶯處幽谷比喻人未顯達時的處境。

唐朝的王涯《廣宣上人以詩賀放榜和謝》:“龍門變化人皆望,鶯谷飛鳴自有時。”

唐朝的羅隱《贈滈先輩令狐補闕》:“花迎彩服離鶯谷,柳傍東風觸馬鞭。”

當你懂了這些是不是有點明白兩個黃鸝似乎是在歡呼杜甫要升擢了?

這一句包含了兩個信息,時間,事件,

後面有窗、門。更是在表達故事發生的地點。真是高明。你讀懂了嗎?




吳山野士


杜甫對“安史之亂”的痛恨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以“兩個”對“一行”、“黃鸝”對“白鷺”、“翠柳”對“青天”,兩個數字四個顏色,外加兩種動物,杜甫好好給了世人一個教科書級別的對仗經典。



生泉樓主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要知道詩人要表達的意思就得說說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公元762年正好是“安史之亂”時期,杜甫為了躲避戰亂躲在梓州。第二年,叛亂平丁,他的好朋友嚴五回到成都,杜甫投靠嚴五在成都建了杜甫草堂。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當詩人看到春天翠柳成蔭,鳥語花香,藍天白雲。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又想想自己顛沛流離,遠走他鄉,不免有些傷感。


他用“兩個黃鸝鳴翠柳”來寫春天歡快的景象,也來襯托自己對時局的發展感到欣慰,第二句“一行白鷺上青天”表達了詩人遠大的志向和報復。



這兩句詩的意境像畫卷一樣,有靜有動,有近有遠,看似平常敘事,實際暗藏玄機,不負“詩聖”大名。


鋼鐵流淌的聲音


過去的文人 詩人 好聽的 被叫做文人墨客 不好聽的 就是文人騷客 自稱風流倜儻,說白了就是文藝青年,他們最喜歡的就是嫖娼,所以自稱風流倜儻。 嫖娼又叫做喝花酒,就跟現在去KTV點個小姐陪著,然後啪啪啪鼓掌。

當時杜甫就是閒著無聊,隨便寫了個打油詩,然後因為水平太高,後人就開始揣摩。


兩個黃鸝鳴翠柳 就是兩個 黃鸝在綠色的柳樹上叫喚,有可能是在吵架,也可能是在叫春

你要是敢關注我 我就告訴你 他倆到底在幹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