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禁野"後,特種養殖產業何去何從?補償退出機制或幫助企業加快轉型!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明確自2月24日起,在原有法律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的基礎上,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  

  在“最嚴禁食令”面前,很多地方的野生動物養殖產業正面臨轉型和轉產。

多個食用野生動物產業受困   

  “最嚴禁食令”一出,很多網友都替華農兄弟捏了把汗,畢竟他們的花式烹飪竹鼠在短視頻平臺上實在是太火啦,播放量上億,很多人都是因為他們才認識竹鼠。

全面"禁野"後,特種養殖產業何去何從?補償退出機制或幫助企業加快轉型!


  “大概一月底接到通知,竹鼠生意就暫停了。”華農兄弟劉蘇良表示。據瞭解,華農兄弟養殖場在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星辰竹鼠養殖場,華農兄弟自2014年開始竹鼠養殖,已經有6年。如今,曾經直播100種吃竹鼠理由的他們,已經開始吃素,直播內容也變成了挖竹筍、吃竹筍。 

  華農兄弟因為在網上有一定知名度,轉型轉產相對比一般養殖戶容易。更多的竹鼠養殖戶可能正在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廣東省韶關市南雄縣全鑫竹鼠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呂傑介紹,合作社投資300多萬元養殖的5000多隻竹鼠,如今被“判了死刑”。“投資竹鼠等特種養殖的,多是農村創業者,如今每天要3000多元的養殖成本,資金壓力很大,已經頂不住了。”呂傑無奈的說。  

  疫情暴發前,竹鼠屬於新興產業。很多地方政府鼓勵竹鼠養殖,如廣西鹿寨縣導江鄉、貴州鎮遠縣竹坪村、江西崇義縣……但如今,竹鼠養殖成了燙手山芋,政策未明確之前,大多數種植戶都得暫停銷售,暫停銷售意味著錢只出不進,養殖戶經濟壓力大,還有一些準備擴大養殖的,計劃也被迫落空。浙江多地還封閉隔離竹鼠養殖場。  

  和竹鼠一樣處於困境的還有蛇。在湖南永州、郴州、衡陽、湘西等地養蛇企業較多,整個湖南有2000多家,持證的1000多家。廣西、貴州、雲南、四川都是養蛇大省。疫情之下,蛇廠也面臨巨大壓力。

全面"禁野"後,特種養殖產業何去何從?補償退出機制或幫助企業加快轉型!

  

  同樣是蛙命不同。3月初,農業農村部與國家林草局協商,把《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以及農業農村部公告推廣的水產新品種等作為劃分依據,將列入上述名錄的兩棲爬行動物,明確由農業農村部按照水生動物管理。牛蛙、美國青蛙成功“洗白”,但黑斑蛙、虎紋蛙(田雞)養殖戶仍充滿迷茫。據瞭解,全國黑斑蛙生態養殖已達到年產銷量9萬~10萬噸,市場消費規模達到近30億元。受疫情影響,黑斑蛙、虎紋蛙養殖一籌莫展。

全面"禁野"後,特種養殖產業何去何從?補償退出機制或幫助企業加快轉型!

  

  據瞭解,2018年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業產值約1494億元,如今受疫情影響,整個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業面臨不同程度損失。

多地出臺補償退出機制    

  3月23日,廣東省肇慶市農業農村局、林業局共同起草《肇慶市關於支持以食用為目的陸生野生動物養殖項目轉型退出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旨在支持、指導和幫助野生動物養殖場(戶)調整和轉變生產經營活動。 

  據統計,肇慶市現有各類以食用為目的的陸生野生動物人工養殖場(戶)423家,涉及竹鼠、眼鏡蛇、滑鼠蛇、泰蛙等11種,現有存欄數560多萬隻(條)。  

  肇慶市確定屬地管理、應退盡退、依法補償三個原則。縣(市、區)政府為責任主體,負責本轄區以食用為目的的陸生野生動物養殖場、養殖戶退出和調整、轉產;推動以食用為目的,且未納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養殖陸生野生動物全部退出;對受影響的養殖場、養殖戶依法給予一定補償,補償標準由市統一制定,補償資金優先從村集體經濟收入、單位幫扶資金、產業扶貧資金等渠道解決,確無法解決的,可由相關縣(市、區)按程序從財政涉農資金中統籌考慮。  

  同樣,3月20日江西省林業局提出,“積極爭取上級有關支持,儘快完善並出臺食用性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補償工作方案,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同日,安徽銅陵市要加大幫扶養殖戶的力度,鼓勵養殖戶做好轉產轉型。  

  另外,在四川省攀枝花市、樂山市和雲南省楚雄州、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貴州省荔波縣等地都提出,對面臨的補償資金、野生動物收容安置、社會風險評估等制定初步方案。

特色養殖轉型

全面"禁野"後,特種養殖產業何去何從?補償退出機制或幫助企業加快轉型!

食用轉藥用

  疫情之下,湖南永州異蛇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譚群英多日難入眠,她在仔細研究了政策後,終於找到了轉型之路。“轉產、轉項養殖是最好的出路。”譚群英介紹,《決定》中提出“因科研、藥用、展示等特殊情況,需要對野生動物進行非食用性利用”,這意味著,人工養殖蛇類項目可以在法律法規框架內,採集蛇毒、蛇蛻等藥材來生產國內緊缺的多種成品藥及製藥原料藥。隨後她聯繫了醫藥公司,對方也對合作項目感興趣。如果能順著“藥用”的道路走下去,前途應該比較光明,合作社社員的利益也能得到保障。  

  蛇養殖從食用到藥用,雖然找到了轉型的路子,但毫無疑問,門檻更高、資金更多、管控更嚴。雖然已經在摸索中,但可以預見,實際轉型中還得克服技術等一系列難題。  

迴歸傳統養殖

  在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萬安鎮太平村,周紅梅的蛇養殖基地已經開始轉型。“這裡有3000多隻小鴨子。疫情剛出來的時候,我就開始想著飼養家畜了,目前總共養了1萬隻小鴨子。”周紅梅介紹。  

  在飼養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周紅梅頗能未雨綢繆。“有了2003年的經驗,感覺只要是這類病毒與野生動物有關係,養蛇是特殊的飼養行業,猜想可能會受到波及。即使疫情過了,今年蛇市場多半也很低迷。所以疫情剛出現後,我就開始轉型。”周紅梅決定以後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鴨子是大家經常吃的禽類,需求量大。”除此之外,她還飼養了很多兔子。  

  在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王道金養殖藍孔雀已經10年,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孔雀大王”。受疫情影響,當地政策規定如果飼養藍孔雀作為觀賞用是不受禁止的,如果作為食用,則禁止養殖銷售。“如果禁止食用,僅靠觀賞市場很難支撐養殖產業的發展。“王道金介紹,思前想後,王道金決定帶領周邊孔雀養殖戶迴歸傳統養殖。  

  王道金用養孔雀的經驗養雞,為節約成本,他將原有孔雀孵化設備進行了改裝。近日,王道金的第一批雞苗進入孵化狀態,按照預期,2000只土雞將在端午節前後上市。 

全面"禁野"後,特種養殖產業何去何從?補償退出機制或幫助企業加快轉型!

轉型特色中草藥種植

  廣東河源市特色養殖主要集中在竹鼠、豪豬、蛇、果子狸、牛蛙、梅花鹿等6類,涉及四縣一區、15家企業、229戶貧困戶、產值682.5萬元。  

  如何轉型?河源市加快籌集特色種養轉型資金,按照“地方實際、相似轉型”的原則,結合疫情後保健養生的中草藥需求量大的特點,制定了特色養殖轉型轉產工作指南,指導貧困戶、涉貧企業有序轉產,種植艾草、甜葉菊、金銀花等。  

  如今,河源涉及9個村鎮38戶貧困戶的4339只竹鼠的養殖項目,計劃轉產為養雞、種植秀珍菇等項目;涉及7個村鎮90戶貧困戶的1249頭豪豬的養殖項目,計劃轉產為養魚、釀酒、養殖家禽項目。

記者丨趙飄飄 實習生 林曉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