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仙藥茶也能應對“現代病”

據清代宮廷醫案記載,慈禧太后樂於飲用仙藥茶。仙藥茶由六安茶、烏龍茶加4味中藥組成,這4味中藥是

紫蘇葉、澤瀉絲、菖蒲、山楂,因而可稱為“藥茶”。


六安茶有六安瓜片和六安銀針,是著名的綠茶。在清代,六安茶是重要貢品,只有皇親國戚、達宮顯貴才品嚐得到。當時一副名聯寫道:“彭澤鯉魚陶令酒,宣州栗子霍山茶”。霍山是六安州下屬的一個縣,以盛產優質茶著稱。


烏龍茶則是紅茶中的佳品,主產於福建省武夷山,品種有水仙、烏龍、鐵觀音等,加工方法獨特,是一種半發酵茶,外觀是“綠葉紅鑲邊”。沏出的茶水呈褐紅或橙紅色,初飲苦澀,回味則舌有餘甘,飲之令人平矜釋躁。


中醫認為,紅茶偏溫,綠茶偏涼,二者合用,可發揮其“雙向調節”作用,不論機體偏寒偏熱,皆能補偏救弊;若是不寒不熱的“常人”,則只有健身作用,而無寒熱之弊。


至於4味中藥,配伍也很得當。紫蘇葉性味辛溫,芳香入脾肺,不但能發散風寒,且能理氣寬中,所以既治外感風寒、頭痛身熱,又治寒溼傷中,氣滯不暢。澤瀉味甘淡而氣寒,寒能勝熱,淡能滲溼,入腎與膀胱經,故能瀉腎經之火,膀胱之溼。菖蒲性溫味辛,有芳香之氣,入心肝胃經,雖屬辛溫之劑,但其溫而不燥,以其芳香開竅為其主要作用,其性走竄,能闢穢濁之邪,化溼開竅,故能振奮清陽之氣,聰耳目而醒神開胃。山楂則更為大家所熟知,其性味酸甘微溫,入脾、胃、肝經,能消積化痞,破氣散瘀,主治食物積滯、脘腹痞滿、血瘀痛諸症,尤其能消化肉食積滯。


由此可見,慈禧的仙藥茶藥味簡潔、配伍嚴謹,涉及五臟六腑,作用廣泛,特別對於長期食用肥甘厚味的富裕者,更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先生,曾對慈禧的仙藥茶作過深入研究,他們將仙藥茶做成靜脈注射的針劑以觀察療效。用高膽固醇脂肪乳劑造成家兔的高脂血症模型,注射仙藥茶針劑後,能加快血清脂肪廓清的速度,較之對照組有明顯差異。


現代研究指出,澤瀉含三萜類化合物澤瀉醇等、小量生物鹼、天門冬素、植物甾醇、脂肪酸、樹脂、蛋白質、澱粉等,其中三萜內脂能抑制膽固醇的合成,故有降血膽固醇、抗脂肪肝的作用。


山楂久服亦有降膽固醇作用。有人比較了山楂、昆布、海藻、當歸對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家兔血脂的影響,發現早期無作用,繼續用藥至59天,各組血清膽固醇及高脂蛋白值均明顯下降,山楂組下降最快,當歸次之。臨床觀察也證實山楂對高脂血症有效。有專家認為,山楂在擴張冠狀動脈、抗缺氧及改善心電圖方面,甚至優於丹參。中醫認為山楂“消肉積”,似與調節血脂代謝一致。


現在看來,在高脂血症、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發病率日益增高的現代,仙藥茶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常飲仙藥茶,不僅降膽固醇、甘油三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而且可以調整機體的氣血,使陰平陽秘、寒熱協調,進而強身健體,祛病延年。



慈禧的仙藥茶也能應對“現代病”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6元

郵發代號:82-654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