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空間的規劃設計原理是什麼?

隨風舊影


大家在選購住房時候看重哪些問題?

是否學區房?周邊醫院、商業等配套設施是否完善?小區交通是否便利?是否有散步和運動場所?環境是否安靜?戶型是不是好用?......

以上問題都是我們看重的問題,包含了宏觀到圍觀的不同層面。居住空間這個概念可大可小,大到城市空間,小到住宅套內空間,都是圍繞每一個普通人生活的衣食住行日常起居等行為動線來組織不同功能的空間,也就是常說的以人為本。因此,我將從規劃設計和建築設計兩個層面來回答。


1.規劃設計

城鄉規劃是對人的生產生活要素進行合理組織的過程,協調生態與環境關係、經濟與產業關係、人口與社會關係、歷史與文化關係、技術與信息關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

對居住空間來說,要合理規劃居住用地的位置,遠離汙染源。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教育、景觀、商業等資源要實現合理分佈,實現對不同居住片區的均好性。合理規劃車行、步行、公共交通等要素流的關係,達到公共利益最大化。合理規劃建築間距,控制採光、通風、日照、噪聲等物理環境,實現經濟效益與健康生活品質的平衡。合理設置公共交往空間,豐富生活方式,促進和諧的鄰里關係。

2.建築設計

建築是容納人們居住生活各種活動的“容器”。住宅建築設計的原理,在於圍繞家庭成員合理組織食、衣、住、工、學、娛等日常活動。要考慮不同家庭結構、代際關係、年齡階段對住房的個性需求。通過建築設計,讓戶型獲得最大化的空間利用率,獲得更好的採光、日照、通風條件,獲得更好的居住體驗,滿足主人生理和心理的雙重需求,使主人生活得安心、舒心、養心。


功夫小子蓋房子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根據客戶的家庭現狀及未來幾年的規劃,做好每個房間的功能劃分,再以客戶的喜好及生活習慣,結合房屋現有結構和資金計劃做好合理的拆改,永遠合理的建材來提升空間的效果!選材和色彩搭配不同空間效果完全不同

安全,經濟,美觀,適用。八字原則。這是當今作為空間設計,建築設計方面必須遵循的規則。安全一定要放在第一。沒有安全,設計出來在怎麼好看也沒有。第二個要經濟,規劃出來的東西天花亂墜,是非常好。但是造價很高,實現不了,也是徒勞。第三個美觀,既然是規劃設計,那一定要考慮美觀,滿足大眾審美觀。符合時代的需求。最後適用,規劃得很美觀,沒有滿足大眾適用功能,也是不行的

1.合理佈置公共服務設施,避免煙、氣、味、塵及噪聲對居民的汙染和干擾;

2.建築應體現地方風格、突出個性,群體建築與空間層次應在協調中求變化;

3.精心設置建築小品,豐富與美化環境;

4.注重景觀與空間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點、停車庫等小建築宜與住宅或公建結合安排;供電、電訊、路燈等管線宜地下埋設;

5.公共活動空間的環境設計,應處理好建築、道路、廣場、院落、綠地和建築小品之間及其與人活動之間的相互關係。居住區住宅建築和規劃設計,應綜合考慮用地條件、選型、朝向、間距、綠地、層數與密度、佈置方式、群體組合和空間環境等因素確定。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包括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設施。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研習設計


1 、 鄰里單位

  ( 1 )鄰里單位周圍為城市道路所包圍,城市道路不穿過鄰里單位內部。

  ( 2 )鄰里單位內部道路系統應限制外部車輛穿越,一般應採用盡端式,以保持內部的安靜、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氣氛。

  ( 3 )以小學的合理規模為基礎控制鄰里單位的人口規模,使小學生上學不必穿過城市道路,一般鄰里單位的規模約 5000 人左右,規模小的鄰里單位約 3000~4000 人。

  ( 4 )鄰里單位的中心建築使小學校,它與其他的鄰里服務設施一起佈置在中心公共廣場或綠地上。

  ( 5 )鄰里單位佔地約 160 英畝,每英畝 10 戶,保證兒童上學距離不超過半英里( 0.8KM )

  ( 6 )鄰里單位內的小學附近設有商店、教堂、圖書館和公共活動中心。

2 、 居住綜合體 :將居住建築與為居民生活服務的公共服務設施組成一體的綜合大樓或建築組合體。

  居住綜合區: 居住和工作環境佈置在一起的一種居住組織形式。它有居住與無害工業結合的綜合區,有居住與文化、商業服務、行政辦公等結合的綜合區。

3 、居住區用地構成:

居住區用地平衡表( % )

用地構成 居住區 居住小區 居住組團

住宅用地 50~60 55~65 70~80

公建用地 15~25 12~22 6~12

道路用地 10~18 9~17 7~15

公共用地 7.5~18 5~15 3~6

居住區用地 100 100 100

       

4 、 居住區: 不同居住人口規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幹道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並與相應居住人口規模相對應,配建有一整套較完善的、能滿足該區居民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區: 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並與一定的居住人口規模相對應,配建有一套能滿足居民基本的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公共服務設施的居民生活聚居地。

居住組團: 指小區級或居住區級道路分隔,並與一定的居住人口規模相對應,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層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5 、 結構等級: ⑴二級結構:居住區 — 居住小區

  ⑵三級結構:居住區 — 居住小區 — 居住組團

  ⑶獨立組團結構

6 、 居住區規劃結構的佈局形態:

⑴“中心式”佈局形態:將居住空間圍繞占主導地位的特定空間要素組合排列,表現了強烈的向心性,並以自然順暢的環狀路網造就了向心的空間







火星人老魚


居住區是對所有現代居住組織形式的統稱。 

在居住區規劃中,交往空間的設計已成為空間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現代住宅不僅要想到如何為居住者提供舒適實惠的居住空間,還應想到在一個住宅樓裡如何有利於建立和保持融洽的鄰里關係。居住區的空間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可劃分為公共空間、半公共半私用空間和私用空間三級。其中半公共半私用空間並非是一個完全的公共場所,其公共性有一定的限制。作為住宅組群內的半公共空間是供組團內居民共同使用的,是鄰里交往、遊樂和休息的主要場所。這種交住空間不能主觀臆斷,為住戶硬性規定交往空間,不瞭解居民的心理和日常生活習慣是很難設計出為他們所接受各種自發性或社會性的活動。

  美的環境、好的心情是交往的催化劑,其中綠化是交往空間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綠化,一般不論其位置是否合理,居民是否使用,只要滿足規範指標要求就是合格的。但作為交往空間的綠化則必須考慮居民的活動特徵和使用心理,並基本具備良好的交往空間模式。綠化設施要將景觀綠化與生態綠化相結合,綠化配置必須注意植物群落的生態關係。要因地制宜配置一年四季、色彩豐富的喬灌木、花卉和草皮等,能夠創造出優美的交往環境。應減少華而不實的大面積草坪,可將其化整為零,分成大小不同的空問。在大片的草地中,適當種植以遮陰為主的高大喬木。在裸露的廣場上,加設花架連廊、小橋流水,其效果會更好。將行道樹後退並加設草坪椅子,給居民騰出停留交往的活動空間。近年來興建的許多居住小區,開發商都在綠化的設計上花了不少心思,廣泛借鑑和吸收我國傳統的造園藝術和西方的古典建築藝術。把大空間分割成小空間,以小空間襯托大空間,以“借景”或“對景”的手法引人入勝,以空廊、花架增加空間的層次,形成小區中最具活力、最有人情味的場所。

居住區的環境設計應本著“以為人本”的原則,也就是以人為中心,處處體現對人的尊重和關懷,即從生理上和心理上為居民(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文化層次和不同宗教信仰等)提供更為方便、舒適、安全的居住環境。要關注不同年齡層次人們的需求:要有青年人喜愛的挑戰自我的空間和大片綠地,有供溜早冰和跳迪斯科的硬場地,有供居民早晚鍛鍊身體用的場地。兒童活動的場地應和幼兒園臨近或與幼兒園共用,設一些蘑菇亭、沙坑、滑梯和迷宮等室外器具供兒童玩耍。供老人下棋、品茶的活動室也是必不可少的。小區中的公用設施應充分考慮老人、兒童和殘疾人的特殊需要,如設置無障礙通道。小區內的飲水機應設置不同高度的飲水口,並且開關要容易操作。在半公開空間佈置若干休息座椅和草木、花卉。用矮牆圍合成小的休息空間,可以使人感到可以停留聊天。也可以把幾幢建築之間圍成庭園,使人產生親切感,吸引居民到此散步,創造一個室外的交往空間。

提高居住環境質量,改善鄰里關係,是居住區規劃設計的新課題。居住區的環境規劃設計要深入到社會、經濟、生態、文化、心理和行為等領域,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人與人的接觸、互助互曩是社會交往的需求,是人類文明的象徵,也是現代化城市的標誌。在目前設計上,出現了諸如“鄰里”、“往單元”、“院落”等等新的有利於民交往的新理念,應引起規劃師和建師的高度重視,以努力創造適宜的鄰交往空間。



CarterPei


居住區作為人們心靈歸屬地,做好居住區空間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選址與環境

在繁華的鬧市區創造居住區的安靜環境,改善區內氣候環境,創造室內外自然通風的環境,整幢建築的綠化處理等,確實有“迴歸自然”的感受,和中國傳統風水學“天人合一”理論不謀而合。 

(2)住宅的朝向與間距 

建築朝向的選擇主要由:地理維度、太陽輻射強度、低端環境、局部氣候特徵、日照條件、常年主導風向和場地用地條件等影響,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日照條件、常年主導風向和場地用地條件。選擇的總原則是:滿足冬季能爭取較多的日照,夏季避免過多的日照,並有利於自然通風的要求。住宅採光如何,主要取決與朝向。朝向不當,即使沒有前排建築物的遮擋,或者朝向雖對,但南向房前被大樹或者其他建築物遮擋,室內也不會有理想的日照。根據室內日照和通風,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等方面考慮,住宅朝向以南向為佳,冬夏受益。 

(3)道路系統

在居住區內劃分各個居住小區或獨立街坊的道路系統之間,要求道路互相順通,避免互相錯位或出現盡端式的“斷頭路”,從而形成堵截或丁字交叉點。居住區道路的走向關係著居住小區和居住街坊的道路系統和建築佈局,對其走向應予以優先考慮,為使其合乎採光和通風要求,道路系統應爭取南北,東西走向,但要避免過正。

(4)綠化系統 

綠地是居住區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具有防塵、防噪、防風、遮陽、調節小氣候和美化居住區的功能,它可以改善和維護居住區的生態環境,使居住區的環境在形態上完整,在景觀上顯得豐富。 








設計師天涯


我是做燈光的,那我就從燈光角度分析,居住空間的規劃設計要點!首先,家是用來住的,隨社會風險壓力的加大,我們要營造一個溫馨,健康,舒適,安全的光環境!其次,設計是解決人類衣,食,住,行的問題!我們要結合硬裝,軟裝,燈光之間的關係,滿足功能,滿足客戶!第三,就是燈光的重要性!燈光是最廉價的奢侈品!當然還有很多方面,慢慢分享!



室內燈光設計


居住空間設計是“空間設計”專業的重要課程,它解決的是在一定空間範圍內,如何使人居住、使用起來方便、舒適的問題。居住空間不一定大,涉及的科學卻很多,包括心理、行為、功能、空間界面、採光、照明、通風以及人體工程學等,而且每一個問題都和人的日常起居關係密切。本書在“空間認知”理論前提下,針對居住空間中的各具體功能空間進行描述,旨在讓讀者通過閱讀此書獲得一些實用信息的基礎上,激發提高自己的空間感知能力和空間創造能力。

大凡購置新居的人們都要對新居進行一番設計和裝飾,對於普通家庭而言,這是一項較大的工程和一筆僅次於購房的投資,並將直接影響到日後的生活。因此在設計裝修前掌握一些居家裝飾設計的基本原則就顯得非常必要。

適用性原則:適用性是指居室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使用功能。居室的使用功能很多,主要來說有兩大項:一是為居住者的活動提供空間環境;二是滿足物品的貯存。適用性原則的目的是使居室構成預想的室內生活、工作、學習必需的環境空間。它要運用空間構成、透視、錯覺、光影、反射、色彩等原理和物質手段,將居室進行重新劃分和組合,並通過室內各種物質構件的組織變化、層次變化,滿足人們的各種實用性的需要,因此,只要處理好人與物、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係,也就基本上達到了適用性的原則。

美觀化原則:美觀化是指居室的裝飾要具有藝術性,特別是要注意體現個性的獨特審美情趣,不要簡單地模仿和攀比,要根據自家居室的大小、空間、環境、功能,以及家庭成員的性格、修養等諸多因素來考慮,只有這樣才能顯現出個性的美感來。不同個性、不同修養、不同愛好、不同層次的人,對居室“美觀”的評價是不會完全一致的,但同時也有默契和共識。居室裝飾美化的原則,就實質來說,是個性美和共性美的一種辯證統一,是不要失掉個性審美追求,將共識性的審美觀通過個性美的追求體現出來。


胡慶濤設計師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關於居住空間的規劃設計原理,我想從四個方面來闡述。

第一、安全性。

為什麼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因為其餘幾個方面都是建立在房屋安全基礎上的,沒有安全性,其餘的幾方面便無從談起。安全性包括房屋結構安全和所居住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在辦理裝修入場手續時,物業管理的工作人員會有很多關於安全責任的告知書與同意書給業主和施工負責人簽字。所以,房屋結構改造、門窗封閉規範、水電氣的改造,公共綠地的使用等都要嚴格遵循物業的明文規範來執行,才能保障居住空間的安全性。

第二、實用性。

大到幾千平米的豪宅,小到幾十平米的蝸居,都必須滿足其實用功能性。住起來舒適,冬暖夏涼是實用性,收納功能強大,保持整潔也是實用性,喜歡看書需要大書房是實用性,喜歡烹飪需要更長的櫥櫃操作檯也是實用性,喜歡泡澡需要浴缸是實用性,喜歡養花花草草需要留足夠大的露臺也是實用性,等等……所以,實用性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不要一味模仿別人,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內心的真正訴求是什麼。

三、美觀性。

天天要面對的家,一定是賞心悅目的。從風格上來講,不要盲目追風,近兩年流行什麼風格就裝什麼風格,只會更快過時。面積不同可駕馭的風格也不同,有時候您喜歡的並不一定適合您。舉個例子:200以上大戶型可規劃設計成古典歐式或法式風格,那麼120平米以下就儘量考慮簡約或北歐風了。另外,從顏色材質的選配上一定要多參考資料,有些東西單看好看,但放到家裡不一定好看,甚至會破壞整體風格,所以,找準風格定位,不要被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建材市場擾亂了心智。

四、環保性。

環保性是整個居住空間規劃中保證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環保決定了家庭成員的健康,健康代表著全家的幸福指數。

如果能把握好這幾要素,相信您一定可以規劃設計好每一個居住空間。

謝謝!


設計師大璐璐


居住空間設計是一個最接近以客戶需求為原則的設計。

首先是功能,客戶需求的功能為第一需要。功能必須保證一個居住空間的好用。。這是居住空間所必須的。但是設計者更需要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為深層次的設計打下基礎。

其次是風格,風格是什麼?就是文化,而文化代表著客戶的價值觀。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客戶所選擇的風格表現代表著客戶的文化價值取向?

再次是軟裝,軟裝是一個住宅被注入的靈魂,代表客戶精神層面的更高的需求。與風格和價值導向的細節密不可分,尤其在混搭的基礎上,表達著客戶多元化的和當代審美密不可分的需求。

最後就是認同感,一個居住空間只有高度的認同感才能帶來居住者的歸屬。而我們設計居住空間不就是為了尋找心靈的歸屬嗎?


麥森設計學習筆記


居室空間設計是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之一,通過漸進模式由淺入深引入室內設計學習階段,認識到住宅空間與人實用需求的關係,精神需求的關係,初步掌握到室內設計的基本原理和圖紙表現手段,能夠了解人機工學,空間尺度還有基本建築法規等其它相關知識,為下一步專業課程知識打好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