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堅守 致力非遺

歲月滄桑,山河不老。斯人已逝,音容尚存。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民間藝術師、“湛江好人”黃車炳於日前逝世,他的好友朱衛國等和調順島的村民、網龍文化的非遺傳承人們非常惋惜,追憶他生前所作的貢獻和事蹟。

黃老文化事業成績斐然

省級非遺調順網龍藝術傳承人黃車炳因心肌梗塞搶救無效,於2020年3月3日去世,享年81歲。調順村村支書黃和平介紹,黃老熱心參與和支持社會公益事業和文化事業,曾任赤坎區調順街道調順村關工委委員,調順村農家書屋管理負責人,廣東省戲曲藝術家協會會員,湛江市戲劇家協會會員,湛江市詩社社員,廣東省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民間藝術師,2014年被評為廣東省特殊貢獻曲藝工作者,2014年入選第五屆“湛江好人”,被評為“助人為樂”好人之一。2019年被湛江市文明委評選為鄉賢。 黃車炳對傳統文化造詣很深,著作甚豐,獲獎項甚多。2009年,他擔任教練和領隊的調順龍舟隊參加中國首屆龍舟文化節比賽,榮獲金獎和最佳創意獎,2010年他率領龍舟隊參加第二屆龍舟文化節比賽,榮獲金獎。2011年他帶領調順文藝團體參加廣東省首屆民間藝術節比賽,他編導的《網龍舞》榮獲金獎,2014年廣東省近年曲藝優秀作品集收錄湛江四篇作品,獲省二、三等獎。

傳承傳統習俗 復活網龍文化

黃車炳讓調順村傳統文化復活。湛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調順網龍的傳承人之一、黃車炳的外孫黃金輝介紹,調順村的舞龍至今有500多年曆史,黃車炳與舞龍有不解之緣,1955年,那時黃車炳才11歲,放學經過村中祠堂,看到長輩黃蘭芬正在用稻草和漁網專心致志地編制著龍具,他一下子對眼前這幕像著了魔一般入迷,就常常跑去祠堂學習,老藝人們也樂於教他。但後來由於特殊歷史原因,調順村舞龍沉寂了50多年,年少時所看到的編龍一幕始終令黃車炳難以忘懷。可是,當年編龍、舞龍的老人很多已經漸漸老去甚至辭世,誰懂得這門傳統技藝?為了讓草龍重見天日,重新舞起來,黃車炳把這個重任攬在身上。2005年,他努力搜尋腦海中的記憶,憑著摸索,將草龍和網龍合一,編出兩條改良版的龍。在2005年調順村首屆農民文化節,將塵封五十載的調順網龍挖掘展示出來,大放異彩。不久,他所帶領的調順村舞龍隊在湛江市首屆紅土文化藝術節上一舉獲得銀獎,為調順村贏得了榮耀。

黃車炳帶領著調順村舞龍隊多次參加全國、省等各級舉辦的文化表演,獲得高度評價、肯定和讚揚。大家公認調順村舞龍隊表演動作新穎優美,氣魄豪邁,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龍”文化做出積極貢獻。2012年調順網龍入載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同年他本人獲得省級非遺調順網龍藝術傳承人的榮譽稱號。

黃車炳為了讓網龍這種老祖宗傳下的龍文化世代傳下去,他組織舞龍隊免費教育青少年舞龍,自掏腰包製作龍具。2011年黃車炳自編了一套教材《調順網龍的培訓》,免費教村中孩子們學習,在他的參與和努力下,2012年“調順網龍”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舞網龍的課程已正式在市十九中學開起了培訓班,黃車炳帶領黃金輝、黃志明、黃毅帆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調順網龍的傳承人每週義務到十九中學開展“調順網龍”特長訓練,併成立了學生網龍隊。為了讓網龍技藝得以普及,黃車炳還破例允許村上女孩子們也參與進來,組成了女子舞龍隊並將男子女子龍舞編成雙龍舞,增加了調順網龍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形成調順網龍舞的獨特藝術特色。多年來,這位老人不計報酬、自掏腰包培養出七八百名舞龍徒弟,豐富了調順村廣大青少年業餘文化生活,傳播了文明風俗,也為舞網龍培養了黃金輝、黃志明、黃毅帆三位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黃渝珊等幾十位舞網龍的男女教練,他的外孫黃金輝為了這份傳承龍文化的重任,放棄了在北京的工作,毅然回到家鄉。

他是熱心公益的“活雷鋒”

在調順村只要談起黃車炳,無人不為他豎起大拇指,稱他為“活雷鋒”。黃車炳年事已高,仍然為村裡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在調順村可謂德高望重!

黃和平介紹,黃車炳熱心調順村公益事業的建設。調順民俗文化園的調順祖廟、萬福樓、賞心明湖、怡心亭、九曲橋、休閒長廊、牌坊等建築物的建築設計,藝術設計,人物典故,楹聯書畫等都是由他一筆一畫設計出來的,再交給工程隊施工,製作或雕刻上牆安裝。他為調順民俗文化園的建設嘔心瀝血,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黃車炳為了讓村民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質,還組建了調順業餘曲藝隊,他自費為曲藝隊的隊員記譜,抄寫,印裝成冊,自費購置配件維修損壞的樂器,調順曲藝隊經常參加市、區組織的民間文藝、曲藝演奏活動,多次獲獎,受到有關部門的表揚。

“孩子是村中的未來,守望孩子們成長才是我的一大願望”,這話是黃車炳肺腑之言。早在十多年前,黃車炳就為村中孩子們營造了一個溫暖的去處——農家書屋,這是廣東省首家農家書屋。農家書屋全年365天對外免費開放。在農家書屋裡有製作網龍道具,黃車炳有空閒時間就義務教孩子們舞龍,演奏鑼鼓等樂器,書屋還有電腦室,圖書閱讀室,黃車炳幾乎天天來到農家書屋,給孩子們借書,講故事,平時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爺爺”,黃車炳希望孩子們多來這裡讀書看書,在書屋裡可以讓孩子們從小感受到書香的氛圍。黃和平痛心地說:“春節前,炳叔還牽掛農家書屋閱覽室的一張大會議桌壞了,我說村子出錢買新的,請他負責。沒想到,桌子沒來得及買回來,他就走了……”

黃老突然離開,給大家留下無盡的遺憾,黃和平說:“黃車炳默默地毫無保留地為大家付出,他像一根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調順村村委會計劃將他列入村的名人錄,讓他的事蹟和精神流芳百世。村中的傳承人、年輕人說:“車炳爺爺不僅教會我們編龍、舞龍,更重要的是我們在車炳爺爺身上學到他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他為傳承網龍文化的執著、付出的精神、團隊的精神,學習他為人處世的豁達,我們一定要繼承他的遺志,將調順網龍文化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