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感覺焦慮該怎麼辦?

丁盼望


首先我們先來區分一下是焦慮症還是焦慮情緒。

焦慮症不光有焦慮的情緒還會有全身的症狀,是需要心理疏導和藥物治療相結合來處理的。

如果是焦慮情緒的話,就比較常見,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時期會碰到,比如某一段時間老是擔心、緊張、害怕、憂慮、煩躁,甚至有時候睡眠不好、心慌等等,有時候這些感受與外在某些事情和人有關,有時候就是對未來的一些想象。針對這種狀況,我們可以參加一些自己喜歡的團體活動、聚會,做一些讓自己感覺愉快的運動,來讓自己放鬆。

同時意識到這所有的情緒都是我們的感受,需要我們去關注、關心和陪伴。每一個內在的感受就像一個小寶寶一樣,之所以這麼難受就是因為積壓了很多話要說。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和朋友、親人去傾訴,如果不被理解和接納的時候,就會被憋回自己的內心,這樣越積越多越難受。去和別人聊天有很多的不安全、不允許和不盡興。

如果我們轉回到自己的內在,去感覺這個不舒服,然後去替他表達,用第二人稱“你”來表達,因為我們能清晰的知道他想要說什麼,比如可以這樣說:害怕,你很害怕,當你一想到即將面臨的事情的時候你就很害怕,你害怕的不能好好睡覺,不能好好吃飯……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害怕的感受會逐漸平靜下來,而且不會經常出現來干擾我們的生活。所有的感受都可以這樣來聊天,這種內在的自我陪伴簡單、有效又安全,逐漸的你會發現輕鬆、平靜、喜悅常相伴。

可以試試看💕



淨心的方法


藉由你的問題,我們來探討三個點。

第一,什麼是焦慮?

第二,如何判斷自己的焦慮是否屬於一個正常範疇?

第三,如何疏導焦慮情緒。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焦慮。心理學對焦慮的定義是:對未發生事情有一種恐懼感。有焦慮情緒的人,往往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出種種不利的負向的猜測,造成了緊張不安和恐懼,通常,焦慮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正常的焦慮,而另一類是病理性的焦慮。正常的焦慮普遍存在,每一個人都會遇到,一些難以預測、難以應付的事件,這些事件會讓人產生焦慮感,但是當事過境遷,焦慮就可能解除,舉例,你約了一個好朋友,晚上8:00看電影,可是到了7:50分,這個人還沒有出現,你就會有焦慮不安的情緒,但是這種焦慮不安的感覺,會在約見的朋友出現之後,自然的消失,這是就是很正常的情緒。但是,如果焦慮的嚴重程度和客觀事實,或者是所處的環境明顯的不相符,它持續的時間過長,或者因很小的事情,卻帶著極大焦慮,那就可能是非正常性的焦慮了。舉例,飛機馬上要起飛了,擔心路途可能會遇到氣流顛簸,這是人之常情,然而如果你總是擔心飛機會出事故,擔心飛機會從天上掉下來,並因此擔憂自己的生命安全,甚至於拒絕坐飛機,那這就是焦慮症症狀了。我們再來舉一個例子,學生高考之前有一些緊張,上臺發表演講之前擔心自己發揮不好,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它說明了你對這件事比較重視,但是如果因為過度的焦慮,而導致你整晚的失眠,莫名其妙的胃疼,或者是上臺之前無法控制的頻繁的跑廁所,那就屬於焦慮過度了;比如說作為公司的CEO,代表公司上臺做路演了,有些緊張是很正常的,畢竟你自己的演講效果直可能接涉及到了企業的某些利益,結果,在演講的時候,你忽然間大腦一片空白,兩眼發黑,全身發抖,把演講內容忘的乾乾淨淨的,這種焦慮程度就需要你認真的對待加以調整,過度的焦慮是一個人的身心健康的臨界點,它會消弱人的身體機能,職場中越來越多的人長期的處在一個焦慮的狀態,很多人分不清楚,到底是因為自己越努力越焦慮,還是因為焦慮才去努力,這種模糊不清的狀態呢,反過又讓焦慮的程度不斷的提升。

第二,怎麼樣來判斷自己是不是有焦慮症?現代這個社會,生活節奏太快,很多人的生存壓力不小,如何才能判斷自己的焦慮症是否處在一個正常範疇呢?我們來給自己做個測試,如果下列10種症狀當中,你有其中的1~2種,或者1~2種以上,我建議你多跟自己的身體鏈接,你可以尋找一些自己喜歡的身體運動來疏導你的焦慮情緒,當然本節課程中,會有疏導焦慮的小方法和盡心,持續練習對你會有很大的幫助。

自測一下,

1是否有睡眠的問題,難以入睡,或睡不安穩;

第2,每個星期大概有4天都在擔心中,而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半年,並且這樣的情緒會讓你很痛苦,影響到你的生活和工作;

第3,長期的心懷恐懼,但是又沒有具體的一個害怕的對象;

第4,肌肉緊張,發現自己雙手經常雙手握拳,背部僵硬持續好幾年,伴隨有慢性的消化不良,因為胃腸道是焦慮的直接反應區;

第6,怯場,對社交存在強烈的恐懼感,在社交活動中,深感不安。

第7,驚恐發作,表現為突如其來的,沒有理由的受到恐懼感和無助感的攻擊,會持續幾分鐘,伴隨著呼吸困難,手腳麻木,大汗淋漓,頭暈乏力等等,

第8,重溫舊傷,在腦海中反覆的重現以往被他人嘲笑,或者反覆想起某些人對你的傷害。那些畫面,反覆出現又無法抑制。

di9遭遇了一點小事情,就向身邊的每一個人反覆的傾訴,好像祥林嫂一樣。

第10,自我懷疑,圍繞著某問題反覆的去質疑自己,比如說我愛我的先生嗎?我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嗎?

除了以上這些症狀,在生活裡,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不忙就焦慮,我們好朋友見面第一句話,通常是:最近忙嗎,如果你不忙一般不會直接說不忙,因為不忙好像是一件沒價值沒面子的事,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問題,平時工作忙碌的時候感覺還好,可一到週末或者是節假日,或沒什麼事情做的時候,就感覺各種不適,不知道該做什麼才好,感到莫名的焦慮,不忙就焦慮,這種現象經常發生在自我要求比較高的群體,導致這類焦慮產生,究其原因有兩個。第一,被需要的心理需求,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需要被他人需要的感覺,也就是被需要的心理需求,競爭越激烈,這種被需要的心理需求會越強烈,這和內心的自我價值感和安全感有關,忙碌的工作當中,人們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他人對自己的依賴和肯定,一旦停止了這種忙碌,被需要的感覺就會變得很模糊,而這種模糊往往就是焦慮產生的原因,第2原因是基於生命虛無感的自我保護機制,因為很多人會害怕那種無意義的感覺,他們會選擇用忙碌來幫助自己逃避這種虛空的感覺,而讓自己陷入忙碌當中,他可以暫忘記那些虛無感,一旦停止忙碌,虛無感、無意義感又會更加的強烈,如此這般循環往復,就墜入了惡性的循環當中,因為人類的機體和心理,都有一個承受的極限,而真正想要解脫和改變,面對他才是唯一的正確的通道,除此之外呢,也有為數不少的職場人士,長期處於一種莫名的焦慮之中,他們並沒有呈現出很明顯很嚴重症狀。但是他們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一直處於焦慮中,這種焦慮通常是來自於現實和理想的距離,現實與理想的距離越遠,焦慮感就會越強烈越明顯,我們可以透過這個自測去發現自己的焦慮,如果常常處在這樣的情緒中,請你不要過度擔心,因為,你看得到,轉化就正在發生,就如同你所處的一個黑屋子被照進了一束光,你看到了屋子裡到處都是蜘蛛網和垃圾,你要做的就是看清這些真相,同時你有機會去清理他們,僅此而已。

第三,焦慮情緒的疏導。

到底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你化解焦慮呢,其實有些情緒的到來,會讓我們不太舒適,然而情緒並不是我們的敵人,他是我們的朋友,任何情緒的出現都是在引導我們去看到自己的某些需求,和某些忽略自己的地方,情緒的到來時瞭解自己的契機,所以面對焦慮,先探索焦慮的因何而來,你有沒有發現,你所焦慮的人事物,往往是你很重視、很在乎、很不想失去的,你之所以如此焦慮,甚至患得患失,背後隱藏的是你對自己的某些期待,你想要有更好的狀態,去進入你所重視的那一項工作、或者獲得一段真摯的情感。是這樣嗎?而如果你因為過度焦慮而沒有辦法正常的表達和發揮你應有的實力,推薦一個小密招,幫你緩解焦慮。把注意力轉回到自己的身體,使用這個小密招,也就是碰觸法。觸碰法就是帶著感覺練習碰觸自己的身體,揭秘一下里面的原理說白了就是是轉移你的注意力,你所焦慮的事情在不受你控制外在空間,而觸碰練習會把你帶回到當下的身體感知,慢慢的通過專注訓練你的心會安定下來,你會進入到阿爾法腦波的狀態,人在這種狀態下會思維敏捷,靈感迸發,往往可能有超水平的發揮。

請你為自己找到一個舒服的坐姿,讓身體始終處在一個最舒服的狀態裡,放鬆而自然的閉上眼睛,去感覺自己的呼吸,你是在以什麼樣的方式呼吸,是深的呼吸還是淺的呼吸,是松的呼吸還是緊的呼吸,邀請自己保持自然的呼吸狀態,用你的手去輕輕觸碰你的衣服,感覺衣服什麼樣的質地,它是堅硬的,還是柔軟的,他的紋理是豎的還橫的,是粗的還是細的?當你的皮膚布料接觸的時候,那是一種什麼樣的觸感?把你的注意力專注在手和布料的接觸上,也可以去觸摸一下自己的皮膚,去感覺自己,是松的還是緊的,是軟的還是硬的,同時你也可以去觀察,你是在以什麼樣的方式去觸摸你的衣服,去觸碰你的身體,你觸碰的速度是快的還是慢的?在觸碰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你的呼吸慢慢的平緩了,你的心漸漸的安靜下來了,你的身體慢慢的放鬆下來了,當你感受到內心的安寧與放鬆,你就進入到阿爾法波的狀態了,是不是很享受呢,這就是我們的觸碰法,一個簡單卻非常有效的緩解焦慮的聯繫,你學會了嗎?


璇子心視界


焦慮是現代人常有的狀態,當這些焦慮出現的時候,有五種方法可以緩解,供你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灑脫靜思

培根曾經說過:“一切的幸運並非沒有煩惱,最美的刺繡是以明麗的花朵映襯於暗淡的背景。”生活的道路往往是順境與逆境交替,歡樂與煩惱同在。遇有煩惱時,冷靜地分析情況,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學會一分為二地看待世界和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要記住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只有運用這種正確的思維方式思考面臨的煩惱焦慮,不為一時一事的困難和挫折而愁腸百結、幽思滿懷,才能迅速走出煩惱焦慮的羈絆。

2、深入呼吸

焦慮會導致呼吸不由自主地加快,從而導致“過度呼吸”,如心跳頻率和強度的增加,噁心嘔吐、肌肉抽搐等。所以,當你在緊張焦慮時,就要控制調節呼吸,通過呼吸緩解緊張焦慮。具體做法是:保持坐姿,身體向後靠並挺直,鬆開腰帶,將雙掌輕輕放在肚臍位置上,五指併攏,掌心向下。

先用鼻子慢慢地吸足一口氣,大約數4個節拍,然後用4個節拍慢慢吐氣,每次連續做15分鐘左右。也可以閉上眼睛,邊做深呼吸邊想一些美好的情景。

3、放鬆肌肉

焦慮會導致二氧化碳和氧氣在血液中比例失調,從而改變血液的酸性,引起鈣在肌肉和神經中的急劇增加,令其敏感度提高,使人感到顫抖、緊張。因此,肌肉鬆弛法有利於緩解肌肉緊張。具體做法:一是頭部放鬆,用力緊皺眉頭保持10秒鐘,然後放鬆;用力閉緊雙眼,保持10秒鐘,然後放鬆;用舌頭抵住上顆,使舌頭前部緊張,保持10秒鐘,然後放鬆。二是頸部肌肉放鬆,將頭用力下彎,努力使下巴抵達胸部,保持10秒鐘,然後放鬆。三是腹部肌肉放鬆,取坐位,繃緊雙腿,並膝伸直上抬,保持10秒鐘,然後放鬆;取坐位,將雙腳向前繃緊,體會小腿部的緊張感10秒鐘,然後放鬆。所謂“放鬆”,是指努力體會肌肉結束後的舒適、鬆弛的感覺,比如熱、酸、軟等感覺。可以在早晨醒來和夜晚睡覺前各做一遍。

4、想象放鬆

人的想象具有暗示、補充功能,通過對一些廣闊的、寧靜的、舒緩的畫面或場景的想象,達到放鬆身心的目的。這些畫面和場景可以是田園風光、海上日出、草原、牧場、森林、湖畔、清流放舟等。

5、轉移注意

轉移注意即暫時忘掉不愉快的事。生活中暫時得不到解決的煩惱事情先擱置下來,做一些有把握的事,等到情緒好轉了再回來處理苦難的事;還可以通過參加活動沙龍、文娛活動、讀書追劇等,來緩解緊張焦慮的心境。

總之,善於消除煩惱焦慮情緒是一種適應環境、改變環境的成熟心理調適能力,它將使你更好地擺脫暫時的困難,在逆境中自強不息,鎮定自若,生活輕鬆。

【親愛的朋友,這裡期待你的精彩評價......歡迎你留言、互動、點贊、關注、收藏、轉發,更多精彩分享給你】


思維技術


每天都很焦慮,怎麼破?

01

每個人都有脆弱,敏感和焦慮的時候,關鍵點在於這些負面情緒的程度。

輕度的焦慮,脆弱,敏感等情緒都是有利於我們生活的。而一旦過度,就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產生危害。

如果想要完全擺脫這些負面情緒,那真的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就算你逃的過一時也逃不過一世。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就必須要與其他人接觸,就必須要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突如其來的問題。

但是大家也不要失望。沒有完全解決的方法,但是有緩解的方法哦。

02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風格

不知道有沒有人聽過“解釋風格”這個心理學名詞。

那在這裡我就簡單解釋一下,所謂解釋風格就是一個人對一件事情的看法。這個看法是基於這個人自身的背景,經歷,價值觀等多方面決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風格。

舉個例子:

例如經過一個月的複習,我的教師資格證還是沒有通過。這個時候我就會覺得是自己太笨了,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別人複習的時間還沒有我長,也沒有我努力卻飄過了,我卻被擱淺在岸。

這個時候我對“考試沒有通過”的解釋就是我對這件事情的解釋風格。我屬於悲觀的人,所以我的解釋風格也比較悲觀。這樣的解釋風格會讓自己更悲觀,受挫感更強。

而和我考試結果相差無幾的室友的解釋風格卻和我完全相反。

她告訴我,她沒有考好是因為沒有很努力,而且考試那天剛好大姨媽光顧,導致她無暇應接,才會那樣。而且她離及格線也就差那麼幾分而已,只要好好複習,相信下次她一定會高分飄過。

這就是她的解釋風格,發現了嗎?和我完全不一樣。她屬於樂觀型的人,所以她的解釋風格更偏向樂觀。這樣的解釋風格會給人一種向前進的動力,覺得前方還有希望,只要朝著正確的方向奔去,一定會成功的。

好了,說到這裡,你應該明白“解釋風格”了吧。悲觀型的人也可以變成樂觀型的人,只要不斷改變自己對於糟糕事情的解釋風格,漸漸地熟能生巧,你就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

這是一個很好的幫助我們改變認知的方法,但是需要我們刻意練習哦。

03

心理學上的ABCDE模型。

簡單的介紹一下什麼叫做ABCDE模型吧。它是心理學家埃利斯 (Ellis) 創建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核心就是易學實用的ABCDE模型。

每個字母代表:

A: 觸發事件:就是引發你產生消極情緒的事情。

B: 信念,想法:就是你對於所發生的糟糕事情的解釋。

C: 結果:你的感受

D: 辯駁:從不同的角度或者其他可能的地方反駁你錯誤的認知。

E: 新的效果:辯駁完成後激發產生的新想法。

在這裡我想說一下辯駁的方法。

辯駁有找證據,找其他可能性,自我暗示和詢問自己四個小技巧。

找證據就是找到能反駁自己錯誤想法的任何事情或者行為。

找其他可能性就是想一想這件糟糕的事情可能沒有那麼糟糕,可能還有其他的原因,並不一定就是我想的這樣。

自我暗示就是告訴自己這件事情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糟。

詢問自己就是問自己產生這種糟糕的情緒有沒有用,如果沒用為什麼還要讓自己那麼難受,不應該快點去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嗎。

好了,該解釋的我都解釋完了,下面就舉個實際的例子來讓大家更加好地理解掌握,最後能應用在我們實際生活中。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應該都會有和朋友吵架的經歷吧。也許冷戰最多哦。(哈哈哈)那我就拿這個來舉例吧。

情景:我和朋友吵架了,因為她總是一根筋,偏要和我爭個高低,只要我不同意她的觀點,她就會一直說一直說,來證明她是對的,讓我接受她的想法。

A.不好的事情—和朋友吵架了

B.想法—明明我的想法是對的,她偏不聽,還要跟我反駁,我都已經說不爭辯了,她還要跟我解釋來證明她的想法才是對的。她真是一點都不講理,思想固執偏激。

c.結果—我覺得很煩躁,一直回想我們吵架的過程試圖找出任何能證明她不對的細節來告訴自己她的錯更多,心裡還在想:明明大部分是她的不對,她還跟我冷戰,那就看看咋兩誰狠,甚至有想絕交的念頭。另一方面我也也感覺很傷心,因為以前幹什麼兩人都結伴同行,而現在幹什麼都一個人,感覺很沒勁。

d.反駁

1)用處+轉移注意力:我這樣想有用嗎,我們已經吵架了,我還沉浸在吵架的氛圍中不斷回想那些過程,有什麼用,越想越煩,再別想了。不如叫個朋友去逛街吧,剛好我想買一件外套很久了,現在就去吧。

2)自我暗示:這件事情有那麼嚴重嗎,我們只不過是意見不合,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為什麼不能求同存異,就算不能,那也不至於到絕交這個地步吧。

3)尋找證據-每次我生病都是她陪我去醫院看病。每次我不開心都是她帶我出去逛街,吃好吃的。好幾次出去玩回來時候都會問我要不要帶什麼吃的...

e.激發—是呀,我剛才怎麼會有那麼可怕的想法,我把問題看得太嚴重了吧,她應該也很難過,我要不要主動道個歉吶。

哈哈。這都是我內心的獨白吶,完了, 暴露了。

但是我告訴你,這種方法真的超級管用哦。

04

注意點

但是注意哈,一定要寫下來哦,紙質版的或者電子版的都可以。

當你寫下來的時候你不僅分析了你們吵架的原因,過程還知道了你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寫的過程就是你恢復內心平靜的過程。

還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將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寫下來,不要評判對與錯。

再強調一下,當發生不好的情緒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陷進去,這時候你就要覺察到,然後趕緊用這個方法去實踐,剛開始可能還得需要這個模板。多實踐幾次,你就會掌握了。

很多人都說自己知道很到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原因就在於此。一定要去實踐,把知識和道理變成自己的,你才會越過越好。

如果有什麼問題,請留言,只要看到我都會回覆噠。


一哩釐


朋友,你好,負面情緒來臨時,如果去對抗,那就是用負面情緒對抗負面情緒,結果就是導致了更大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來臨時,如果去接納,那就是認同自己的負面情緒,認同自己可以負能量,久而久之雖說習慣了負面情緒帶來的痛苦,有可能會讓自己感覺好一點,但實際上蘊藏著極大的危機。

如何正確的對待負面情緒?對待負面情緒正確的方式是,不去理會負面情緒,投入到做正能量的事情上去,不斷的放大正能量。一切負能量、負面情緒就會退散。

相信你在生活中能發現那些內心非常正能量的人每天都是很開心快樂的,那種快樂並不是物質生活條件有多好,而是內在精神力的散發。我們有時間可以去多做有利於他人有利於社會的正能量的事,當我們把內心的愛釋放給這個世界,我們就是愛本身,就是正能量體,那些負面情緒自然而然就跟我們一點關係也沒有。我們的內心自然充滿喜悅、快樂。說得再多多沒用,關鍵是自己真正去實踐,當你真正體會到了你才能更加相信,朝著正確的放下努力前行。加油,祝你健康、快樂、幸

福!


覺醒人生2020


舒解焦慮的根治方法是首先要回顧最開始產生焦慮的場景, 然後去回顧,當時最難過,害怕焦慮的畫面,然後一次次的回想和麵對,在面對中放下這些難過,直到不再明顯地感到害怕,焦慮, 然後去清晰的洞察到自己的意識,並看到焦慮產生的前因後果,在實際生活中反覆練習,直到焦慮慢慢化解


小敏敏zxm


焦慮是一種情緒警報,是有保護功能的。它提醒你內心世界有什麼念頭和想法在靠近,需要行動來讓自己解脫困境。所以,感到焦慮的時候,可以問問自己在擔心些什麼,然後,把可能的解決方案寫下來,嘗試著開始行動,通過行動,如果焦慮水平下降了,那就說明行動方案有效。如何依舊焦慮,那麼就要考慮換個方案繼續。


陳天星心理諮詢師


焦慮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狀態,如果你感覺焦慮,不妨試試堅持每天長跑,可以分幾組跑,因為運動可以釋放壓力,跑完後全身會得到放鬆,你要堅持,要有毅力,可以改善你的焦慮,希望對你有幫助。


戀愛進行時


焦慮是所有人都會有的,別關注它就沒事,否則越關注越焦慮,忘掉它就好了!


雁過無痕2020


找個安靜的地方住一段時間,享受一下清淨!然後理智的分析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