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之前應該解決哪些人生問題?

磊磊和娟娟



人生是一段非常珍貴的旅程。


因為它沒有回頭路,所以在我們這普遍的幾十年裡,不要給自己劃太多條條框框。

“20歲之前應該做什麼”、“30歲之前該擁有什麼”......這類設定其實毫無意義。


俗話說“命運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那麼自然每個人的人生歷程都是落差非常大的。

如果我們都按照刻板的程式去生活,按照每個年齡段劃分、並完成大眾口中所謂的“人生課題”,那和成批出廠的機器、玩具有什麼區別呢?


人生的重點在於自我體驗。


我這麼說並非強調“自我”,而是要重視“體驗”。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成長環境、生活閱歷與內心狀態,構成了這個人的三觀。

每個人對世界、人生、生命的看法必然也都不盡相同。


比如:你覺得結婚生子成家立業,就該趕在30歲之前完成;

他卻認為40歲之前完成這些也不算晚;

而我覺得這些事隨緣才好,有的人心智成熟比較早,社會閱歷豐富,看待生活比較透徹,遇到了真愛能好好把握住並經營起來,那20歲完成這一切也毫不誇張。



我們不能放棄進步和成長。


上面說了很多主觀看法,其實按題目所說,30歲之前確實有很多是我們應該做到“心中有數”的,換句話說就是應該提升精神層面的東西。

只要你不拒絕成長這件事,那麼30歲之前,你的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應該是齊平的,應該是一樣成熟的。


用一些媽寶男或巨嬰來舉例。

快要30歲的年紀,依然張嘴閉嘴都是“我媽說了”、“我得問問我媽”。

30歲的年紀,出了問題先找爸媽去哭訴、求助,沒辦法獨立解決任何事。

這些特點放在30歲的時候看,難免就成了大眾眼中的詬病。


所以如果一定要說30歲之前應該解決哪些生活問題,我倒認為精神層面的成長與進步是最重要的。

只有你的心理年齡追得上你的實際年齡,那麼其他大眾所謂“30歲之前該有的東西”(物質層面)對你來說應該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鐘予希


三十歲之前最好能知道自己的天命。

孔子說五十知天命,如果五十才知道天命就有點晚了,因為這二十年可以做很多驚天動地的事情。

什麼是天命?就是人生終極使命。根據古代先哲們留給我們的智慧可以看到端倪,我們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而來,而不是因為生下來後長大了需要人生目標。但是一般人並不知道自己的天命,這或許是天機不可洩露吧!

有根據聖賢提供的智慧。特別是道德經提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因此,我們可以推測:

1.三十歲之前,要為學日益。即根據自己的性格特徵、價值觀、社會資源等條件,不斷學習,掌握技能,在不違法、不侵犯他人利益的情況下積極進取、努力拼搏,去獲得自己想要的事物,正如易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2.過了三十歲,就要在為學日益與為道日損之間權衡,在不斷走向人生事業巔峰的時候,學會擁有之後的放下,充分體驗擁有及放下所獲得的感受,就能體會到什麼才是真正的、持續的快樂。

3.五十歲之後,就是為道日損了。放下之前獲得的名聞利養,體驗利他、無私、感恩、覺醒。慢慢就領域到了生命的終極使命。

總之,三十歲之前除了拼搏仍然是拼搏。但不要執著結果好不好,也不要執著是否成功,用心活在當下,把全身心的能量投入到當下這一刻(即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吃飯時專心吃飯、工作專心工作、看手機時專心看手機……這樣效率最高,能最快完成體驗),如果這麼堅持,一定心想事成。


汪氏九型


首先要樹立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當涉及到你的道德價值時,你要知道如何去思考


有一個穩定的值得堅持下去的事業,要做好準備,並願意堅持到底,堅持自己的信念,即使這是困難的


創造一個穩定和諧的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