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龍鳳銀幣,數量極少,更顯珍貴

在近代錢幣史中,有一枚存世稀少,彌足珍貴的銀幣,其幣面非大清龍圖,也非袁、孫、蔣肖像,在近代銀幣中僅此一種。

那就是民國龍鳳銀幣,細分有3種,分別是民國12年銀元,和民國15年龍鳳2角,1角銀幣。

民國龍鳳銀幣,數量極少,更顯珍貴

龍鳳通常象徵著封建社會的神威與權力,它怎麼會出現在民國的銀幣上呢?大清不是已經亡了嗎?

業界有一傳說(甚至有專著近代貨幣史的一位學者也說):

龍鳳幣是為民國12年(1923年)末代皇帝溥儀大婚之禮,專門為他打造的。

民國龍鳳銀幣,數量極少,更顯珍貴

▲1922年12月1日溥儀大婚,乾清宮前

但是,眾所周知,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職,中華民國就此誕生,末代皇帝溥儀隨後退位。

過了十幾年,民國還會為其專門鑄造銀幣去祝賀他的大婚嗎?顯然不靠譜!

但退位皇帝溥儀在之前的1923年12月1日 (農曆十月十三),確實舉行了與末代皇后婉容的結婚大禮。

這是因為,溥儀雖然退位,但在京城內還住在皇宮內,私下還有前清的遺老遺少擁戴為皇帝,結婚也按大婚操辦。傳言者疑此幣是為其大婚之禮,可能是有龍(皇帝溥儀 )、鳳(皇后婉容 )圖的緣故。

民國龍鳳銀幣,數量極少,更顯珍貴

▲婉容與溥儀

那麼,這枚幣是如何發起的喃?我們得先簡單捋捋歷史。


1911年(宣統三年)



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各省紛紛響應。

孫中山在12月下旬回國,17省代表每省1票,最終16票贊成1票,孫中山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民國元年)


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佈就職,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2月12日,宣統帝(溥儀)宣佈退位,歷時267年的清朝統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被推翻,建立了第一個共和國。



1912年


2月13日孫中山被迫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讓位於袁世凱,4月1日正式解職。

臨時參議院選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遷都北京。

民國龍鳳銀幣,數量極少,更顯珍貴


1912年


8月,時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袁世凱曾指定3位教育部薦任科長:周樹人(魯迅)、許壽裳、錢稻孫研擬國徽圖案,8月28日完成。

當時魯迅先生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社會教育局第一科科長,許、錢兩人均在教育部供職。

3人合作設計圖樣,錢稻孫畫出圖例,說明書由魯迅執筆,1913年2月中華民國教育部發表。其圖如下:

民國龍鳳銀幣,數量極少,更顯珍貴


眼熟嗎,這就是前面民國12年,15年銀幣中展示的龍鳳圖,此圖被稱做十二章圖


民國龍鳳銀幣,數量極少,更顯珍貴

其中包含了“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粉米、黼、黻[fú fǔ]”。

其內涵被解釋為:“......上見古書,其源亦遠漢唐以來,說經者曰:日月星辰,取其照臨也,山取其鎮也,黼取其斷也,黻取其辨也。美德之最,莫不賅備,從其說,相度其宜,會合錯綜,擬為中華民國徽識。

這個十二章國徽圖案的設計,展現出魯迅先生除了是我們所熟知的文學家、思想家之外,還是一個具有非凡才華的平面設計師,賞鑑家。

袁世凱批准了這個圖案。並將其作為民國政府的第一面國徽圖。

北京魯迅博物館也收藏了一枚“十二章國徽圖”鉛模,鉛模是天津造幣廠雕模製作的。


民國龍鳳銀幣,數量極少,更顯珍貴

“中華帝國”時袁世凱沿用國徽,直到1928年12月29日,奉系軍閥將領張學良,將原來懸掛的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換成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十二章國徽才屆時廢止。

民國龍鳳銀幣,數量極少,更顯珍貴

由於袁世凱背叛民國,妄冀帝制,輿論力主銀幣廢用民國元年就開始採用的袁大頭圖案,民國政府決定從民國十二年(1923年)起改用“十二章國徽圖”製版,鑄造國幣。

天津造幣廠將龍鳳圖案進一步改進完善後,刻製成銀幣制模。其壹圓銀幣正面中間為“十二章圖案”,上沿刻“中華民國十二年造”;背面兩側為嘉禾圖,中間豎寫“壹元”字樣,這兩字有大有小,故又分大字版和小字版兩種。


民國龍鳳銀幣,數量極少,更顯珍貴

該幣試版出來後,終以該項圖案是北洋政府時期袁世凱的國徽圖稿,以龍、鳳為主體,難免有封建的帝王色彩。試鑄新幣後,並未被採用。

因試鑄幣的數量極少,更顯珍貴。

政府試鑄幣也有流出。據史料稱民國時期軍閥割據,時局糾紛,除天津總廠官方鼓鑄外,各省私設鼓鑄幣廠,民間也有仿模私鑄,因此,也才有當下存世的各種“龍鳳銀幣”問世。

民國十二年天津造幣廠僅鑄造有壹圓大字版和小字版兩種面值的銀幣。 至於前面展示的民國十五年的貳角、壹角龍鳳圖輔幣,系民國十五年(1926年)軍閥褚玉璞任直隸督軍時,由天津造幣廠鑄行的銀質輔幣。

民國龍鳳銀幣,數量極少,更顯珍貴

這兩種小面額龍鳳幣的除幣面沿用壹圓幣的十二章龍鳳圖外,在面值幣背的圖案和文字佈局與壹圓龍鳳幣略有不同。幣有內、外兩環。外環由邊道長、短條內齒組成,內環圓點組成。圈內為嘉禾圍繞面值文字。內外環之間上部攜“中華民國十五年”,下部攜“每五枚當一元”或“每十枚當一元”字樣。三點和九點位鑄有小圓點。

用60倍放大鏡觀察,幣外環邊道內齒由一長間隔一短齒組成,短齒非直線,繫上闊下窄的實線,估計可能是幣的暗記。

民國龍鳳銀幣,數量極少,更顯珍貴

幣圖案並不因為尺寸小就粗燥,仍然精細美觀。輔幣據傳當時多流通於北京、天津地區,現存世稀少,彌足珍貴。尤其是壹角輔幣,求知不得,更加稀罕。

民國龍鳳銀幣,數量極少,更顯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