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鑑賞中國黃河文化(第2組)“錢泉源長”銀幣

錢幣是一個國家的名片,從它的身上我們可以找到文明發展的線索,探尋經濟生活的規律,它也是我們最為熟悉和每天都要使用的物品之一。為弘揚我國悠久的錢幣歷史和燦爛的傳統文化,在1997年發行的中國黃河文化系列金銀紀念幣(第2組)中,就有一枚關於錢幣題材的銀幣,它就是泉源長銀幣,它的幣面上印有多種古錢幣的圖案,令人頗感親切。當然,這是對於一個錢幣集藏愛好者而言的一種感受。但即使是一個普通民眾,我們也可以從這枚錢泉源長銀幣的幣面上,清晰地看出我國古代錢幣的發展史,並從中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鑑賞中國黃河文化(第2組)“錢泉源長”銀幣

仔細觀賞銀幣上的這幾枚古錢幣圖案,我們會發現它們都是一個時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貨幣,基本概括了我國古代貨幣的發展歷史,而將這些錢幣彙集在一起,同時出現在一枚紀念銀幣之上,彷彿讓我們瞬間進入到了一個屬於貨幣的世界之中。先從萌芽時期的貝幣來看,它是我國最早期的錢幣,產生於距今三千年的商代,由天然海貝加工而成,一面有槽齒,光潔美觀,小巧玲瓏,堅固耐磨,便於攜帶,錢幣上沒有文字。貝幣的出現,也開啟了古人使用錢幣進行商業活動的歷史。

隨著歷史的不斷演進,錢幣也隨之變遷。我們可以看到銀幣上緊隨貝幣的是三孔布幣,它是戰國後期的錢幣,按背文分大小兩式,圓首、圓肩、圓襠、圓足,首及兩足各有一圓形穿孔。面文多為地名,背文有紀重和紀值的文字。它旁邊的是平肩弧足空首布 ,出現於春秋早中期,為平肩、襠部呈弧形,有穿孔,面文鑄有干支、數目、天象、地名、陰陽五行、吉語等,幣材多為青銅。

銀幣圖案正中間那枚形如小刀狀的錢幣就是著名的刀幣了,它實際上是對春秋戰國時期鑄行的針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齊刀、圓首刀等各種刀形貨幣的總稱,因其形狀像刀而得名。它下方的古幣,從形制上來看應是“通寶”、“元寶”、“重寶”之類的貨幣,它們算距今最近的古幣了。外圓內方的形狀也是我國古代錢幣的經典造型,它也符合我們傳統的價值觀,即做人要對外圓滑,但內心要正直。

銀幣的圖案中,這些古錢幣的下方,是古人使用錢幣交易物品的場景,寥寥幾幅生活中常見的圖案就囊括了古人衣、食、住、行等等需要用到錢幣的幾個方面。從這一點上來看,古代和現代還是有共同之處的。

欣賞了這麼多造型各異的古代錢幣,我們不禁感嘆我國貨幣文化的深厚與豐富。當然,在歷史上,還有許多流通時間不太長的貨幣,在這枚銀幣的圖案上沒有展現,但它們同樣值得我們銘記。相信在欣賞了這枚聚集了眾多著名古幣的紀念銀幣之後,大家也會和我一樣,激起了進一步瞭解相關錢幣知識的熱情和興趣,也為祖國燦爛的錢幣文化感到自豪和驕傲。(供稿:福州興閩鑫實業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