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每天都很開心很正常,而且能給人帶去快樂,那麼她有沒有可能得抑鬱症呢?

董其斌


有可能,有一種抑鬱症叫微笑抑鬱症,雖然表面開心正常,但是內心是你想象不到的煎熬和痛苦。有些抑鬱症患者突然自殺了,我們總會聽到一些聲音:看她(他)平時很正常啊,為什麼會自殺?所以抑鬱症不能只看表面,抑鬱症痛苦的是內心,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表現出來的



插畫繪丫丫


一個人每天都很開心很正常,而且能給人帶去快樂,她也有可能患上抑鬱症。

因為,一個人外表的光鮮亮麗,並 不能說明他內在的充實富足;一個人外表的開心快樂,並不能掩蓋他內在的痛苦無奈;一個人外表搶眼活躍,並不能粉飾他內在的孤獨焦慮。相反,他外表的光鮮亮麗,更增加他自我否定的情緒;他外表的開心快樂,卻讓人解讀出他的偽裝和麵具;他外表的搶眼活躍,更讓人窺見他內心的空虛寂寞。只要你用心觀察,貼身靠近體驗,你不難發現他睡眠障礙、食慾減退或亢進等諸多異常表現,你會感到他的笑容是在強顏歡笑,他的刻意周旋,是為了獲得周圍人的認可。一旦他的偽裝、假面具被揭開,“廬山真面目”就暴霞無遺。

誰說我開心,其實我很痛苦。我是在生病,病名叫微笑型抑鬱症。微笑型抑鬱症是抑鬱症的一種特殊類型。說的是有的抑鬱症患者自我表現、掩蓋能力很強大,在存在明顯情緒低落抑鬱發作的情況下,仍可以保持微笑及基本禮貌,堅持完成基本的社會角色。這種病的高發人群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白領階層。這種人他沒把它當成病,不當一回事,以為不過是情緒化的問題,扛一扛就可以了。作繭自縛,非但不能破繭成蝶,反而困在圍城動彈不得。曾有上海某企業老總,前一小時面帶微笑地召開中層幹部會議,一小時後就墜樓身亡,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有誰能理解他內心深藏的痛苦,偽裝的背後其實是濃厚的自殺意願。一種是重度抑鬱症患者。這種人內心極度恐懼,他把它當成不可治癒的病。表面上笑容可菊,內心卻孤獨陰暗。心理科醫生把他做為重點防範對象。可往往防不勝防,一不留心就發生意外。

由鑑於此,儘快找回自己,重塑自已,是微笑型患者的關鍵所在。只要你能在知情意方面協調和諧,充實內心,富足內心,強大內心,堅持正念,走出抑鬱可期。


冰糖煮黃連怡生


一個人會不會有抑鬱症和平時開不開心沒有因果關係,每天很開心很正常,而且能給人帶來快樂不等於他(她)的生活中都是一帆風順的,甚至因為沒有受過挫折的人一旦遇到不開心的事更容易引起抑鬱情緒而致抑鬱症。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預防抑鬱症的有效方法。醫學證明,抑鬱症是和一個人的大腦神經遞質分泌有關係,即多巴胺、內啡肽等色胺酸物質,這些物質需要我們有優質的蛋白質攝入又有充足的睡眠及運動鍛練,還有社會環境與社交人際關係。

另外家族遺傳基因史和本人的個性特點也是決定是否患抑鬱症的原因。

同時也要重視原生家庭,父母對生活態度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直接影響到我們。

至於得了抑鬱症也不可怕,就像感冒一樣,及時發現、及時預防、及時治療、治療規範都是需要重視起來的。


青璇小憩80867178


答:我就是每天開心快樂❤️

1、每天自然醒來,開心;

2、家裡沒有啃老,開心;

3、病房沒有親人,開心;

4、牢裡沒有家人,開心;

5、長輩吉泰安康,開心;

6、孩子出類拔萃,開心!





綏格格


微笑抑鬱,幾人知?

現在社會上有這麼一群人,雖然壓力很大,但每天都保持著笑容,看起來樂觀開朗,卻在獨處的時候,夜深人靜的時刻,被孤獨、絕望包圍著。

他們看起來比正常的人還要正常,說出來的話充滿了勵志感,可能是身邊的“知心姐姐”、“開心果”、或者“暖雞湯”。

他們越是在人前表現正能量,內心的鬱悶就越得不到疏解,越沒有人能真正的理解他們、安慰他們。

這種長期積壓下來的抑鬱症狀,往往“不鳴則已”,“一鳴”起來便後果嚴重,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這就是“微笑型抑鬱症”

(我在頭條有一篇《微笑型抑鬱症》的文章,可參考閱讀)

雙面人生——人前歡笑,背後苦惱

幾天前在公眾號上看到的一則關於創業者離世的報道:開源技術社區專家陳智宏因壓力太大心生鬱結,於1月16日晚自殺,享年僅42歲。

他的同學為此發文表達如下:

從王林的發文中可以看到,陳智宏生前性格樂觀,是同學中最能笑談壓力的人,同時,還非常有抱負,是位連續創業者,愛挑戰、愛家庭、愛孩子,但就是這樣一位人前洋溢著樂觀和志向的人,最終選擇了自殺。

如果家人能多一點關注,朋友能多一點了解,自己能多一點重視,作為一位連續創業者,完全不必要選擇一條絕塵之路。

是因為,大家都覺得他很好。

或許連他自己,也覺得創業的路本就難走,受點挫折困難也不值得多提。

於是他假裝很好,孤獨地負重前行,直到看不見那束希望之光

及時發現,及時求助

俗話說:身體的病好醫,心理的病難治。

身體的病顯而易見,感冒了打噴嚏喉嚨痛,發燒了頭暈乏力。

而情緒得病了,可以偽裝、可以掩飾,只要你沒有激烈的表現,彷彿就無權得到關注。

悲劇故事不僅僅是拿來唏噓的,更是為了減少悲劇的一聲警鐘:

假如你感覺到超過兩週以上持續的情緒低落,出現睡眠與飲食的障礙,有社交回避的衝動,或興趣減退等現象,就要引起重視了。

這是抑鬱的症狀,是潛意識在呼籲你:

是時候迴歸內在,為你的情緒找一個出口了。

建議尋求專業的機構或從業人員進行診斷,及時疏解。


心理諮詢師一米


這問題很好,問到點子上了,只有明確知道抑鬱症原因的人才能回答的簡單明瞭。


生本能心理學認為,抑鬱是個人遇到了較大的現實和心理困境走不出來,所導致的一系列不良情緒、行為和生理表現。困境走不出來的原因是認識錯誤,就像走錯路無法走出迷宮一樣。所以,不論一個人是否開朗或內向,只要他有困境且有相關的錯誤認識,就可能在困境時走不出來,這就會形成煩惱和抑鬱。


不過,一般來說,開朗外向的人,對很多事的認識往往是中正、達觀的,不容易鑽牛角尖,相比來說抑鬱的人也會少很多。


飛揚心理王主任


有可能。

每個人的表面與她的內心表現不是一樣的。

如果她一個人能夠安安靜靜地平靜而又寧靜地坐著。這樣的人一般不會得抑鬱病。

關鍵看獨處。


臥談名著


有可能的,微笑之下可能掩飾了她不快樂的內心。

有時人是會表裡不一,把開心的一面示人,不快的都自己消化,這樣的人反而更容易導致抑鬱。

之前有個自殺的女大學生,她在班裡擔任職務,經常給同學排解不快,而同學卻沒聽說她有神秘處理不了的事,都覺得她是樂天派,女強人,而不願讓別人分擔和看到內心的她,終於有一天走上絕路。

總展現好的一面,沒有一點負面情緒不是什麼好事。


亞雪心理話


能給別人快樂的人往往比較容易得心理疾病,因為這個人不會和別人傾訴內心的負面情緒!就像喜劇演員一樣,所以請善待你身邊這樣的人,因為這個人只會給你帶來歡樂!


紫薇老大


抑鬱症一般都是自己比較熱心或者善良,也覺得別人也是這樣,然後被傷害或者冷遇之後,出現心理落差,想不通為什麼遇到這樣的對待。導致想獨自待著這樣不會被傷害,不用看到那些人的醜態。我的經驗是,醜態的人不要接近,他接近你你也冷臉對他。自己維護好自己的人格,不用去取悅誰。冷場的話,為什麼一定要你去都別人呢,?這樣對不起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