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到清明用什麼方式祭祀更好些?

生活進行曲家有兒女


清明祭祀是中華民族的古老習俗。焚香燒紙、燃放爆竹、遍地垃圾……這樣的祭掃方式曾一度是清明節“標配”。 上香、焚紙錢以寄託對祖先親人的孝意和哀思,更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習俗,他既是一項祭祀活動:感念先人的功德,孝敬在世的親人,同時也教育後輩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

隨著社會的發展,祭祀活動中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不容我們再忽視。傳統祭奠方式引發的煙塵汙染環境、引燃山火、噪聲擾民等問題較多,甚至引發每年清明節過後墓區內都會產生大量垃圾,難以清理。能不能選擇一種既能傳承這項紀念活動,而又不影響人們生活的文明的祭祀方式?

如今,隨著“文明祭掃”觀念的提出和群眾環保意識的提高,清明節祭掃的人群也漸漸擯棄了傳統的祭祀方式,改用鮮花、假花盆景來代替鞭炮、紙燭等祭祀用品。通過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講一段往事等方式來懷念先人,將祭拜逝者的傳統習俗以健康、文明的方式表達,告別祭祀陋習、倡導文明新風,營造文明祭祀的社會氛圍。其實,不管是哪一種祭祀,心意都是一樣的,都是表達對親人的一份思念。現在用鮮花祭掃,既安全又環保,我是全力支持的。特別是常年居住在外,沒機會在清明期間回家鄉祭掃的,就可以通過網絡寄託哀思。網絡祭祀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打破了過去單一的祭祀方式,正逐步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和接受。它是傳統祭祀方式的繼承與延伸,既方便又環保。

“祭祀先人,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心靈”





樂天瑪特伽


清明,每年到這個時節,掃墓是必不可少。不過,今年突遇疫情,情況特殊也能理解。

雖然提倡網上祭祀,但是網上祭祀還不夠成熟,也很難表達對先人的愛思。掃墓還是需要親自去的,不過估計會比往年推遲,等到疫情好轉之後再去掃墓。

往年掃墓一般要去4至5個地方,一群人需要帶上幾把鐮刀、柴刀等工具清理墳墓及周邊的雜草、荊棘等草木。往年雖然去次數的不多,但是到清明節這次一定會去祭掃。

同時帶上蠟燭、香、紙錢、鞭炮等去緬懷先人。


旅途心志


時至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來。提倡大家1.防疫在先,不到現場祭掃。疫情猶在,安全至上,網絡祭掃防聚集,提倡網上獻花,留言寄語,居家追思。2.轉變觀念。多元表達哀思。祭掃重在表達感情,不管在什麼地方。只要情感真摯,同樣可以追思親人。




娜娜視野


清明節有兩層意思。一是祭奠逝者,不忘祖先,香火傳承。二是清明時節,山花爛漫,踏青沐春。

至於用什麼方式各地都有不同,基本上都是香燭冥鈔,這個現在大家不太提倡了,因為燒紙會引起火災,除草修繕,獻花禮拜等比較多了。

其實用什麼方式不重要,關鍵是提醒後人永遠不忘先輩的恩典和情懷,把這種緬懷的形式傳承下去,形成一種民族團結,民眾友愛良好氛圍。


朦朧6116


我也是山東淄博的,我們山東歷來就是禮儀之邦,在一些儀式上禮數較多!首先我覺得祭拜祖先無論採取怎樣方式,這不是封建迷信,這是通過各種儀式來寄託對先輩的思念之情。我們這邊一般都是以家族為單位,統一到祖墳地進行祭拜,有儀式感也比較隆重,也是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家族的凝聚力,讓家族後人加強團結及家族的榮辱觀,只要具備條件我認為這種方式也是可以的。



斜槓中年2020


網絡祭祖:用戶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上香、點蠟、燒紙錢、祭酒、點歌、獻花、獻祭品和留言,讓海內外的人能夠通過這個平臺,寄送一份懷思。

  踏青掃墓:攜帶酒食果品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音樂祭掃:採用彈奏音樂方式祭祀已故的親人,他們靜靜地坐在墓地旁,跳起已故親人喜歡的舞蹈來寄託哀思。

  放飛祭掃:花鳥市場來小鳥進行放飛,以此種特殊的方式表達對先人的思念。

  樹祭:在清明節掃墓祭祖時為逝去的先人獻上一束素花,既文明莊重,又典雅節約。或者用植樹的方式寄託對故人的哀思,

  遙祭:那些背井離鄉、在外漂泊的人,雖身在百里千里之外,可於清明那天攜妻帶子到郊外或就在家中擺一束鮮花,斟一杯美酒,或深鞠一躬,望家鄉遙而祭之。

  家庭追思會:伴著舒緩的音樂,親友們圍坐在一起追思已故的親人,由老一輩的人講述故人的以往經歷,讓小一輩從中學習他們的精神。一家人在清明團聚,更促進了家庭的和諧,把故人生前的美德給晚輩們講講,還能教育後人,綠色節儉,好處很多。

  一柱清香祭祖:清明前後,市民到各大寺廟,燃上一柱清香,祭奠先祖。

  放河燈:用放燈的方式寄託對先人的哀思。放河燈這種拜祭方式比較浪漫,大多在青年一輩中流行。


熊畜沒


清明節,低碳環保的祭祀,利國利民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清明節祭祖是咱們中華民族追思祖宗的一種美德行為,代表的是現代的人與前輩之間一種和諧的關係。同時清明節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有利於營造人與自然和諧關係氛圍。

清明節祭祖方式在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存在著差異。按照傳統習俗,人們會在清明節或祭祀的節日前後為親人上墳祭掃,並通過放鞭炮、燒紙錢等舊習俗表達懷念之情,但這一方式具有噪聲擾民、汙染環境、樹木減少、還帶來火災隱患、紙灰清理麻煩等不利因素。

從健康環保的生活理念出發,應採取低碳環保的祭祀方式。根據城市與農村實際情況和條件的差異,農村地區可採取傳統的攜老扶幼的方式到山間的墓地實地掃墓,祭品可採用懸掛紙錢、插紙花、山間野花、蔬菜瓜果等環保的物品,替代原來的燃放鞭炮、燒紙錢等汙染環境的方式。這樣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還可實現全家人踏青春遊、共同享受春天的風光,陶冶情操。城市通過互聯網進行網絡祭祀更合適,通過獻一束鮮花,贈送一段旋律,點一支跳動的蠟燭,寫一句話,記下自己的追思和感懷。尤其現在疫情當前,採取網絡祭祀方式更合事宜,農村地區也適合。





小灣伢


清明節有兩層意思。一是祭奠逝者,不忘祖先,香火傳承。二是清明時節,山花爛漫,踏青沐春。至於用什麼方式各地都有不同,基本上都是香燭冥鈔,三樣祭品,除草修繕,獻花禮拜等環節,大體如此。其實用什麼方式不重要,關鍵是提醒後人永遠不忘先輩的恩典和情懷,把這種緬懷的形式傳承下去,形成一種民族團結,民眾友愛良好氛圍。不一定說的對,見諒。謝謝!


三木艮



悟空老頑童


懷揣虔敬之心,面帶端莊之相,攜家小之乘風沐陽,繞於墓園而行瞻仰之禮,更行除穢去濁而盡灑掃之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