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試圖挑起的,不僅僅是一場“輿論戰”


特朗普試圖挑起的,不僅僅是一場“輿論戰”

特朗普試圖挑起的,不僅僅是一場“輿論戰”

作者/慧超


(一)

大選當前,內心一直有種族偏見的特朗普終於遲鈍地意識到:


亞裔美國人手裡也是有選票的。


美國官方的數據是,亞裔美國人的數量超過2600萬人,這是一個龐大到足以影響大選結果的數量。


3.23日,特朗普發了兩條Twitter,呼籲美國社會尊重保護亞裔美國人。


特朗普試圖挑起的,不僅僅是一場“輿論戰”


“我們必須保護全美及世界各地的亞裔美國人,他們是令人讚歎的公民,無論如何,新冠病毒的傳播不是他們的錯,亞裔美國公民正和我們一起緊密合作抗擊疫情。”


這當然是對此前主流輿論尖銳批評的“補救措施”。


眾所周知,幾天前,特朗普公開在新聞發佈會和連續幾條推特上,將WHO及世界主流媒體均規範使用的“新冠病毒”稱之為“中國病毒(Chinese Virus)。


特朗普試圖挑起的,不僅僅是一場“輿論戰”


顯然,對於“美國總統”這樣的身份而言,任何帶有明顯歧視性色彩的詞彙出現在公開發言之中,都不會是簡簡單單地“一時興起”,而是帶有明確的政治動機。


有記者拍攝到,在特朗普的公開演講稿上,“Corona Virus”(冠狀病毒)被改成了“Chines Virus”(中國病毒)。


特朗普試圖挑起的,不僅僅是一場“輿論戰”


特朗普一系列“中國病毒”的言論,受傷最深的無疑是首當其衝的在美華裔,以及更廣泛的亞裔群體。


自特朗普上臺以後,美國社會內部的民族主義思潮就呈現興起的勢頭。


自新冠疫情爆發之後,美國已經出現多起針對華裔、亞裔人群的攻擊及言語侮辱行為,此前有媒體報道,有泰國人被種族歧視者攻擊至毀容的駭人新聞。


特朗普試圖挑起的,不僅僅是一場“輿論戰”

特朗普試圖挑起的,不僅僅是一場“輿論戰”


至於Twitter和Facebook上的極端民粹言論,基本就不能看了。


當然必須強調,美國主流媒體和輿論,對特朗普故意轉移矛盾,刻意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的行為,是給予了連環炮式的指責和批評的。


特朗普試圖挑起的,不僅僅是一場“輿論戰”


特朗普試圖挑起的,不僅僅是一場“輿論戰”


《紐約時報》寫了一篇評論文章《別讓特朗普跑了》,直指特朗普一系列關於新冠病毒的言論,不過是意在轉移民眾注意力,以掩蓋自己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的“災難性失敗”。


而在特朗普幾條提到“Chines Virus”的推特後面,評論區中的主流聲音,也同樣是批評特朗普不當言論的留言:


特朗普試圖挑起的,不僅僅是一場“輿論戰”

特朗普試圖挑起的,不僅僅是一場“輿論戰”


特朗普推特呼籲“當務之急是保護亞裔美國公民”,顯然是試圖穩定針對亞裔的歧視與攻擊態勢,為了挽回可能喪失掉的亞裔選票。


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特朗普並沒有針對“Chines Virus”的提法做出道歉或解釋澄清,而是進行了模糊化處理。


(二)


新冠疫情無疑已經引發了全球經濟的衰退,經濟問題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在我看來其中最值得警惕的,是危機下極端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思潮的沉渣泛起。


事情往往是這樣,最初政治人物為達成自己的政治目的,煽動民粹主義,鼓吹民族主義,而隨著民眾極端思潮的興起,到後期,政治人物又為了選票而被極端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所綁架。


我在此前的文章寫過:


即便是經濟危機真的來了,我擔心的不是經濟回彈力,而是社會健康度。


而特朗普如今正在嘗試的,不僅僅是轉移美國公眾注意力,更值得警惕的是他正在有意無意地鼓勵美國社會內部極端民粹和民族主義思潮。


考慮到特朗普的忠實粉絲,很多都是最難抵禦經濟衝擊的中低階層美國白人,而其中的很多人本身就有著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和排外情節。


要知道,當年美國藍領過的不好,特朗普一句“中國人搶走了我們的工作,我們要讓他們付出代價”,就曾點燃了很多美國人的偏見和怒氣,順帶收割了一茬選票。


這是非常危險的,尤其對於在美華裔和亞裔人群。


民族主義不加控制,往往會快速走向極端的形式。無數殘酷的歷史,都反覆證明了這一點,要知道,近現代史上有很多國家出現過集體針對異族人的暴力排斥乃至屠殺事件。


如果經濟好的時候,特朗普的這些話,大可以當笑話來看。但一群人如果收入銳減,甚至長時間沒有收入或乾脆丟了工作,對於美國這種居民儲蓄率極低的國家,你可以想象到,很多人心裡的怨氣和怒意會“失控”。


我寫過,“沒錢”會改變很多人,很多事,以及很多你認為堅實不變的邏輯。


遺憾的是,特朗普自己可能都不知道,他正在試圖製造多麼嚴重的對立。


特朗普本身就是人生贏家,即便競選失敗,他最多不過做回自己的”億萬富翁“罷了。


但對於很多人而言,如果形勢以不可逆的趨勢向壞,那造成的後果,是很多普通、脆弱、渺小的人生難以承受的。


(三)


“我懂3種手藝,會說3門語言,奮鬥3年,有3個孩子,失業3個月了,我只想要一份工作。”


特朗普試圖挑起的,不僅僅是一場“輿論戰”


1929年美國大蕭條之中,一位中年男人揹著求職廣告的背影令人唏噓。


即便是在美國,今天的年輕人恐怕也很難想象當年美國人的艱難與窘迫。


1929美國大蕭條之後,世界經濟都遭遇了重創,其中尤為嚴重的是和美國經濟聯繫緊密的德國。


社會矛盾的激化讓納粹和法西斯登上了舞臺,翻翻歷史,可能德國人自己都想象不到,當年希特勒的言論,竟那麼受德國人的歡迎和認可。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人類陷入了有史以來最殘酷,傷亡人數最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但一方面,戰爭這種慘烈的方式,卻直接掩蓋了經濟衰退造成的社會矛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大蕭條造成的大規模失業,由於戰事的需要,工廠紛紛開工,軍工企業遍地建廠,各國一度出現用工荒。


當然,當下我們距離真正的戰爭仍太過遙遠,我也不認為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真的會嚴重到需要一場戰爭作為突破口。


但我想說的是,在和平和戰爭的中間,其實還存在著很多糟糕的狀況。


世界會不會真的回到1929年經濟大蕭條的慘狀?


大概率不會,對世界宏觀經濟而言,這個不可能的概率幾乎大到無限——因為現在生產力的水平已經和1929年的世界完全不同了。而新冠疫情雖然在美國仍處於爆發階段,但顯然它最終仍會以“極大代價”被控制住。


當然,這個判斷和我自己是一個“理性樂觀派”有關。


然而無論如何,你都必須意識到,當下的這個世界,真的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托馬斯·弗裡德曼在《紐約時報》上發了一篇文章,表示“世界正面臨新的紀年法,新冠元年前和新冠元年後”。


特朗普試圖挑起的,不僅僅是一場“輿論戰”


這是一個新鮮的提法,但是它所蘊含的時代意義的確已不言而喻。


新冠病毒對世界所造成的歷史性影響與割裂,在弗裡德曼這篇文章之前,就已經是很多主流媒體和經濟學大師的共識了。


“自二戰以來,全球遭遇的最嚴峻的挑戰”,類似這樣的認識,已經從衛生防疫領域,蔓延到經濟、就業、全球化和政治角逐中。


而其中最危險,最值得所有人警惕的,無疑是人們內心的對立情緒,以及在政客煽動下極端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與蔓延。


(四)


世界走向危險的前兆,是從人們不再認可“常識”開始的。


新冠病毒是全人類的敵人,全人類應該同舟共濟,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畢竟經濟一體化的世界裡,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置之度外,這是常識。


人類進步史就是一部和病毒的抗爭史,致命的新型病毒總會出現,本質上這是一個必然現象,和病毒出現的地區無關,和該地區人民的國籍、民族、膚色無關,這也是常識。


國際社會如今的共識,是儘可能避免將病毒名字和國家地區掛鉤,以消弭可能造成的地域或民族歧視。艾滋病1981年最早出現在美國,至今已經造成了全世界數千萬人死亡(僅2019年全球艾滋病死亡的人數就高達77萬),也沒有那個國家的領導人會重點強調“美國艾滋”這樣的詞彙,這依然是常識。


面對不公平的指責和別有用心的攻擊,需要抨擊和警惕的是美國的部分政客和日本軍國主義思潮,而不是公然在自己的店鋪前掛上明晃晃的橫幅,詛咒美日兩國的人民,這同樣是常識。


四年前,我第一次在思維補丁裡寫下:語關一切常識。


這個世界已經不是第一次變糟了。實際上你應該明白,如果將時間線拉長,以歷史週期來評價當下我們所處的境遇,我們應該感到慶幸而不是懊惱:


我們這一代人,依然處於“大歷史”下的蜜月期。


但顯然,世界的每一次變糟,都是由人們缺乏和不再認可“常識”開始的,無論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


我們都能感受到的是,這個世界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加速走向下一個“未知”。


面對未知我們似乎無能為力,但至少應該依然堅持和捍衛“常識”。


這裡是思維補丁,謝謝你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