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你對“勝者王侯敗者寇”有什麼新的認識?

老孫遁世無悶


我認為:在職場,“成王敗寇”的觀點過於強調競爭而忽視職場合作,是一種消極和片面的認識。

01

“成王敗寇”的思想對現代職場來說是一種戰略短視

在過去的封建時代,帝王諸侯之間的競爭往往伴隨著“血與骯髒”。他們會為了自己的帝王之位和自身利益,在競爭中為了取勝,出賣自己和朋友,有的甚至“弒君弒兄”,出現勝者活敗者死的結局。所以,就有了“成王敗寇”的說法。

在現代職場,每個人都是組織內的一分子,在組織內更加應該強調合作而不是競爭。而懷著“成王敗寇”思想的人,在內心深處更多追求競爭而忽略合作,其本質是對組織不利的,是一種戰略短視的行為。

02

在職場,“成王敗寇”的結局只是階段性,不具有永久性

在《遠見》一書中,作者將我們的職場生涯劃分為45年,每15年分為一個階段。

在45年的職場生涯不可謂不長,如果將一次或者某一階段的成敗當成永久的結果,無疑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可以這麼說:成未必為王,而敗也未必永遠敗。

在某一階段或一次的失敗,通過自己總結經驗,不斷提升自己,“敗”也可以轉化為“成王”;如果取得一次勝利或某一階段的勝利,不注重提升自己,放棄提高,“王”也會轉化為“寇”。

綜上,我的看法是:在現代職場,“成王敗寇”這種思想,它過於強調競爭忽視合作,過於看重一時之結果,忽略對結果的轉化,其本質是還是一種抱殘守缺的舊思想,應該堅決摒棄。


以上分享供參考,如果你還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下方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我是@之舟職讀,致力於職場有價值思維、知識、經驗分享,用理性穿越迷霧,用感悟陪你成長,歡迎點擊關注。


之舟職讀


作為一名創業失敗者,我認這句話:成王敗寇。

不要為失敗做解釋,敗軍之將不可言勇。無論你有什麼理由,或者你有多少苦衷,不重要,結果就是輸了,輸了就是輸了。人家有禮貌會安慰你下,有一個詞叫雖敗猶榮,其實榮不榮的……自己心裡清楚,也不重要。你輸了,一定有你的問題,不可能全部是客觀因素,需要做的是反思,是檢討,是總結,是懲前毖後,是覆盤之後的不再重蹈覆轍。

結果說明一切,不以成敗論英雄,又以什麼來論呢?

作為一名打工者,更要明白“結果第一”這個道理。

沒有結果,全是扯淡,有的年輕人彙報工作喜歡講過程,講各種苦勞和疲勞,真是大錯特錯……老闆不是你老媽,你們之間是僱傭關係,他更關心的是結果,是功勞,是你解決了問題,或者創造了利潤,而不是翻山越嶺忍飢挨餓最後狗屁沒幹成……

你有結果,老闆會願意聽聽過程;你沒結果,你的過程只是矯情。職場就是名利場,不是福利院,這裡適用的是達爾文法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如果你不能解決問題,對於老闆而言,你就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結果導向,是職場最基本的思維模式。

我給大學生講職業規劃課,會特別提到一點:

如果你想問別人的建議,一定要問行業內成功的人。

你問老爸老媽,他們未必懂行,只會道聽途說、人云己雲,甚至以訛傳訛;你問同學朋友,你們年紀相仿,見識也差不多,他們的想法未必有建設性;你問大舅姥爺家的大表哥,在這個行業混了兩年,混得稀碎,他只會給你一大堆負能量……

向有結果的人學習,因為結果不會撒謊。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明哥聊求職!

明哥,陳年職場老幫菜,混跡職場十八載,《明哥聊求職》作者。如果你想看幽默犀利的職場觀點,關注明哥聊求職,與你一路相伴進擊職場!


明哥聊求職


你好,“勝者王侯敗者寇”這句話雖然經典,但在我看來,這句話用來概括整個職場,還是比較片面的,下面我就舉兩個我身邊的例子。

1、失敗者的態度不能消沉

我朋友秦主任在一傢俬立醫院當內科主任,去年競選副院長一職,他的對手是影像科的雷主任。這兩位主任人都很好,非常謙和,所以職工投票這一環節也是不相上下。最後根據各方面綜合考慮,秦主任落選。

但秦主任並沒有因此而消沉,他依舊帶領自己科室的團隊奮戰在臨床一線。在治療患者的同時,秦主任還多次撰寫論文,認真學習新技術並在全院推廣,使得他們醫院的醫療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本次抗擊肺炎的戰鬥中,秦主任還身先士卒,率先進入一線,為每個發熱患者進行排查。那陣子,秦主任每天晚上都住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有時候連飯都顧不得吃。秦主任的做法贏得了大家的尊重,也得到了已經升遷的雷院長的尊重。

失敗者,不能消沉和墮落,更應該提升自我,發揮自己的價值。

2、勝者應該尊重敗者

我西安的同學陳培和同部門的李光互相之間都有點隔閡,因為他們兩人在部門裡工作業績都很突出,都想爭個第一。去年夏天,他們部門的老大因為跳槽走了,公司也沒準備給他們空降一個老大,於是這個老大的辦公室就成了倆人必爭之地。

經過公司多方考慮,我同學陳培順利當選。於是,他的老對頭李光很低迷,一方面是落選失敗,不甘心輸給陳培,一方面是感覺自己面子上也過不去。李光那兩天甚至想要辭職。

而就在那幾天,我同學去找了李光,和他談了很久,並當著同部門所有人的面告訴李光,自己需要他的協助,如果離了他,那自己什麼都不是。於是,在部門同事的勸說和我同學的誠意挽留下,李光不但打消了辭職的念頭,還成為了我同學的得力助手。在工作外,兩人現在也是非常要好的哥們。

勝者不應給敗者“穿小鞋”,應該尊重失敗者,尊重自己的對手,將其變為自己的得力助手。

所以,我覺得“勝者王侯敗者寇”這句話不能用來概括所有的職場。並不是說勝者就高高在上,失敗者就一敗塗地。關鍵是要看他們對待此事的態度。勝者和敗者是可以成為相互彌補、相互促進的好搭檔的。


阿杰聊職場


馳戰疆場,很多人都聽過“成王敗寇”,理解為一個人能夠戰勝另一個人,就能夠稱王,而失敗的那個人就只能落草為寇。這理解為一個人的自身才能是否足夠。但是,在職場,越來越少的事情是隻憑藉個人的單打獨鬥就能夠做好的。

職場上的“成王敗寇”,指的是做事。

年前部門副主任離職了,離職前,公司下發了一個文件,內部競聘副主任。張明和王佳是部門資歷最老的兩個員工,也是潛在的候選人,大家都知道要在他們倆之間選擇一個人做副主任。但是也沒明說,他們倆便開始暗自較勁。

剛好公司接了一個單子,時間緊任務重。主任就把這個任務分別發給他們倆,說誰完成了,誰就是副主任。

張明是一個比較獨立的人,喜歡一個人做事情,經常獨來獨往。王佳則是喜歡到處打打鬧鬧,到處找人聊聊天的人。於是張明在接到任務的第一天,就帶著手下幾個弟兄開始了加班。而王佳,則優哉遊哉,似乎是不慌不忙。也不見他為了任務著急。

終於到了交單的日子。張明連續加班大半個月,卻只完成了百分八十。而王佳,順利完成任務。

後來才知道,雖然王佳一點也不著急,但是他通過申請追加預算,進行外部招標,將任務分解給多個人員單獨完成,他只抓了一個交期和任務銜接。張明雖然沒有預算超支,但是帶著手下連續加班的加班費,以及加班後的調休,綜合下來也沒有比王佳省多少錢。

根據主任允下的承諾,王佳順利當上的主任。

張明對這樣的結果很是憤憤不平,但是也無可奈何。只能背地裡發發牢騷,說王佳是靠關係“上位”。殊不知,這就是職場的“成王敗寇”的規則。

在職場,沒有對錯,沒有“苦勞”。事情做成了,大家都有功勞,事情失敗了,再大的“苦勞”也沒有功勞。

職場只認最終的結果,而對於過程中出現的紛爭,辛苦根本不在乎。每個人都在努力,只有成功的人才是奮鬥,你那只是在追趕。

在人的奮鬥過程中,有的人爬上了喬戈裡山峰,有的人爬上了珠穆朗瑪峰。但是,最終被記住的卻只有珠穆朗瑪峰,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殘酷,哪怕你跟第一名只差0.01mm,也不會被人記得。

成王敗寇,只有成功站上最高峰的人,才能是成功。

奮鬥,如果沒有成功,那將都是無聊的追求。

在職場,如果沒有業績,你的努力也不會被人注意。


春夏秋冬雨雪風


我是草根老周,草根的草樹根的根。不會冠冕堂皇只會聊聊家常。“勝者王侯敗者寇”,泛指古代社會,在爭奪政權鬥爭朝代更迭時,成功了就是合法政權,可稱帝王封萬戶侯;失敗了就是非法,被稱賊寇,只剩下被剷除鎮壓的命運。

在今天看這句話,它已經沒有現時價值但有一個漸進演化的過程。在職場領域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大家看過《亮劍》吧?李雲龍有一句名言,“兩強相遇勇者勝”。敵強我弱也要敢於亮劍。被那個時代成為“亮劍精神”。激勵著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從勝利走向勝利,並最終建立新中國。

我認為,“兩強相遇勇者勝”和“亮劍精神”,就是“勝者為王敗者寇”的漸進演化和詮釋。

到了今天,中國已經進入市場經濟時代。職場上也是需要具有開拓精神的勇敢者。

當年建立深圳特區就是一個勇者的行動,黨中央決定殺開一條血路成立特區,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摒棄計劃經濟,堅決走市場經濟的膽量和決心。

在職場也一樣,人們渴望成功。如果膽怯懦弱就不會成功,就不是勇者。

小平同志曾說,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倡導全社會提高時間就是金錢的認知。

民間有句俗語,“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也是崇尚膽量和勇氣。小腳女人成不了氣候。

當然市場經濟競爭激烈,不可能人人成功,也會有失敗和沮喪。好在社會包容失敗,敗了錯了也不會成為賊寇。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胸中揣著東山再起的雄心,丟掉“不肯過江東”的迂腐,爬起來繼續奮鬥。昨天的失敗,就是今天成功的墊腳石。


草根老週五世


在職場上,只要你佔據上風,說什麼都是對的,相反如果你處於劣勢,是個人就敢欺負你。雖然目前職場中整體大環境比原來好了很多,但是拉幫結派搞小團體的仍然到處都是。在這種環境中如果你屬於敗者,那麼幹脆就沒有你立足之地。因此說,在職場上如果處於一個你屬於一個“勝者”,那麼我希望利用你的有利地位,帶領整個團隊向正能量方向發展。


FG享受生活


結果為王!


任我志高勇飛


職場上競爭激烈,之所以會說“勝者王侯敗者寇”,是因為大家都向往勝利者的權勢和利益還有光彩,所以大家眼裡也只有勝利者的光環,這只是人們主觀上的一廂情願罷了。

我覺得職場上沒有絕對的勝者,也沒有絕對的敗者。

何為勝者?何為敗者?無非這次你跟進的項目做成了,我因為對策問題沒有做成,那麼這就結束了嗎?沒有,還會有新的項目不斷出現,勝者是一直勝利還是一時的勝利?這次你贏了,不代表下次我會輸。

另外靠不擇手段獲得成功的人只會是一時,因為品德有問題的人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清風雲飛揚


沒有新之說!千古如此,歷來如此,學到的如此,聽到的如此,看到的也是如此;家如此,國如此,天下如此,世界如此。但願,以後不要如此!


冀夫


不在職場也是這麼一回事兒!

主要是用其他標準來評判更麻煩!

而誰是勝者?

職場裡面首先要考慮做“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