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達姆當年吞併科威特,如果美國沒出兵,僅憑聯合國決議,科威特能擺脫嗎?為什麼?

長江微波


看了一些回答,很難理解為什麼一些人總要把一件複雜的歷史事件弄得跟過家家、說評書一樣,非黑既白,別人做個套、設個局,定個計就會毀滅一個國家?這種陰謀智慧往往會讓人的思維變得極其幼稚。薩達姆入侵科威特其實有複雜的歷史背景,在回答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白以下事實:

第一、伊拉克必須拿下科威特,任何有雄心的伊拉克領導人做夢都想如此,因為科威特擋住了伊拉克的出海口。(上圖)

第二、伊拉克在入侵科威特之前,在美國的支持下,和伊朗進行了長期的戰爭。

第三、伊拉克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

第一、伊拉克為什麼要入侵科威特?他的目的是什麼?

今天中東所有的問題都來源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帝國衰落之後,歐洲列強掌握了中東,隨即阿拉伯民族運動興起,為了避免阿拉伯世界成為一個統一的、強大的國家歐洲列強通過各種手段將阿拉伯民族進行了分割,這就是現在阿拉伯民族被分為十幾個國家的原因。

為了民族的復興,歷代阿拉伯英雄們都想像當年伊斯蘭英雄薩拉丁(見電影天國王朝)一樣實現阿拉伯民族的統一。尤其是在出現以色列問題之後,誰能打垮以色列,誰就有資格憑藉在阿拉伯世界的威望,統一整個阿拉伯世界。首先嚐試的納賽爾,很可惜幾次中東戰爭阿拉伯人都失敗了,阿拉伯人確實打不過以色列。

那麼以色列問題既然無法解決,就只有老老實實的和美國合作,待到自己強大之後再來解決這個問題。薩達姆客觀來說算是阿拉伯世界的一位卓越的領導人,在他的治理下當年的伊拉克無論是教育水平、經濟、軍力各方面都發展的不錯。尤其是在美國的支持下,在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從美國在中東最大的盟友變成美國最大的敵人之後,薩達姆成為美國在中東最重要的戰略支點,和伊朗進行了八年的兩伊戰爭。(這場戰爭非常有意思,在戰爭之後雙方都宣佈自己獲得了勝利。)

兩伊戰爭的結果給薩達姆一個巨大的誤區,認為美國在中東必須依靠伊拉克來制衡伊朗,美國人需要自己。既然伊朗打不過,以色列也打不過,那麼幹脆還是回到統一阿拉伯問題上來。要實現阿拉伯統一,就要首先實現伊拉克國家的富強,要有錢,有槍。現代國家沒有海軍是不行的,但伊拉克恰恰就沒有海軍,因為歷史原因它的出海口被科威特給阻住了,造成伊拉克只有不到60公里的海岸線。使得伊拉克無論是賣石油賺錢,還是建設海軍都受到科威特的制約,何況科威特還有錢?伊拉克因為兩伊戰爭又面臨巨大的財政赤字?那麼科威特就很自然就成為了薩達姆施展自己抱負的目標。當然按照伊拉克的說法科威特曾是伊拉克的一個省,但這個問題說不清,阿拉伯帝國的時候大家還是一家人。

美國人騙了薩達姆嗎?錯!是薩達姆自己愚蠢、傲慢!

我原國務委員,國務院負責外事的副總理錢其琛同志,在科威特戰爭之前曾對薩達姆進行規勸,薩達姆給他的印象是:“這個人傲慢、自大,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見錢老回憶錄)

其實不僅是薩達姆,這次阿拉伯獨立運動崛起領導人卡扎菲、納賽爾都是如此,自大、傲慢、強硬、不清楚自身的實力。原因在於:一、他們都是底層軍官出身,並沒有太高的戰略眼光;二、因為石油的緣故,他們輕鬆實現了國家的富強,使得他們誤以為整個世界整個西方都要看他們的臉色,對自身實力有了不切實際的幻想。

美國人騙了薩達姆嗎?當然沒有,因為是薩達姆自己找美國人說的要入侵科威特。很多人認為美國大使當時的表態是支持薩達姆,這完全是不可能的,大國外交怎會如此輕易站隊,一個街道主任說話還繞來繞去何況是堂堂美國政府?所以他得到的一定是含糊不清的外交辭令。其實憑藉薩達姆傲慢早就不把美國人當回事了,只要美國人不作出強烈的、直接的、具體的軍事回應薩達姆就根本不用在乎。國際政治就是如此,說什麼不重要,做什麼才重要!

薩達姆如此自信的原因是還在於,按照薩達姆的判斷美國人打不過他。這句話在今天看來可能讓人不可思議,但考慮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並不誇張。第一次海灣戰爭是世界戰爭的分水嶺,它標誌著人類戰爭進入信息化時代,當時美軍所呈現的各種新技術、新戰略不僅遠遠超出了薩達姆的想象,也超出了包括我軍在內的所有人想象,戰後直接促使我軍發起百萬大裁軍的精兵計劃。

薩達姆在當時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注意沒把我軍放在眼裡)。在他看來美軍雖然強大,但畢竟遠離本土,按照二戰那個打法美軍不敢跟他打,或者要擊潰他的百萬大軍美國要付出不可承受的代價。在當時不僅是薩達姆,事實上在我軍內部也有人預測美國攻打伊拉克,每天要付出1000人的代價。但結果我們都知道,第一次海灣戰爭美國一共犧牲了不到400人,且大部分人死於自己誤傷。(注:局座張召忠就是在此時一炮走紅的)

所以如果美國沒出兵,僅憑聯合國決議,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薩達姆撤軍,畢竟科威特對伊拉克太重要,且薩達姆堅信美國不能把他怎麼樣。上了年紀的人一定的還記得當時的伊拉克外長阿齊茲面對記者那副不耐煩的表情,完全是不屑與討論戰場上論高低的樣子。

第一次海灣戰爭留給阿拉伯國家及世界的思考?

上圖是第一次海灣戰爭中著名的死亡公路,在這條公路上埋葬了無數伊拉克冤魂,他們有的是軍人,有的是平民,當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也都是侵略者。在從科威特撤軍途中,他們有的被美軍的炸彈直接炸死,有的甚至被直接氣化,屍骨無存……上年級的人一定還記得當時電視上有伊拉克坦克被直接燒成液體的畫面,當時小編小一直想不通為什麼鋼鐵會融化。這就是一支以二戰為模板的低技術軍隊遇到現代信息化軍隊的慘烈代價。

一個沉重的問題,美國人騙了薩達姆嗎?沒有,是他自己蠢,他不清楚美國在中東的核心利益是分化阿拉伯人,美國人不想看到一個強大、統一的阿拉伯。但薩達姆這樣做錯了嗎?沒錯,只要能扛住美軍的信息化戰爭,他就會成為整個阿拉伯世界的英雄,甚至統一整個阿拉伯世界。但問題是薩達姆,和伊拉克沒有這樣的實力!

中東問題無限複雜,站在伊拉克的立場,你可以找出無限多的理由支持薩達姆“收復”科威特,痛斥美國人的出爾反爾;但站在其他立場,你也可以有無限理由支持聯合國的決議,這個問題永遠沒答案。但如果站在自己民族立場去思考國家的崛起,卡扎菲、薩達姆的遭遇留給我們太多的思考: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強大的科技,沒有強大工業,不老老實實的夯實自己的基礎,急功近利,妄圖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妄圖通過幾個小伎倆輕鬆實現國家的崛起終究是黃粱一夢,徒給世界增加笑柄。大國崛起考驗的是一個民族的恆心、毅力和智慧,沒有艱苦奮鬥,磨磚為鏡、積雪為糧的長期堅持;沒有臥薪嚐膽、聞雞起舞的長期付出,只靠小聰明註定不可能成功。

致力科學、科幻,專注深度,歡迎喜歡科幻的朋友關注:深度科幻!


深度科幻


如果美國不出兵,科威特會變成伊拉克一個省,當然聯合國也不閒著,不斷的譴責薩達姆,薩達姆會蠻橫的不理會聯合國,聯合國會有國家表態,希望各方遵守聯合國協議,和平解決爭端,不支持美國干涉伊拉克內政,隨著時間的推移,薩達姆會以石油供應優惠,分化瓦解各個常任理事國,最終科威特事件不了了之,

更惡劣的是,薩達姆吞併科威特最終得逞讓其他國家躍躍欲試,許多國家模仿科威特模式解決國際領土爭端,先爭吵一番,然後大兵壓境,面對國際譴責強硬回擊,並拉攏部分大國形成同盟,這樣全世界是不斷戰火紛飛,

這一系列現象可不是假設,而是肯定會發生的事實,聯合國在成立後,對於全人類的合作與發展,確實發揮了作用,但是對於解決國際爭端,基本上沒有發揮作用,

冷戰時期,聯合國成了美蘇鬥氣的場所,雙方不停動用否決權讓事情無法解決,薩達姆佔領科威特的時候,蘇聯岌岌可危,否則,美國連用聯合國出兵的名義都沒有,美國在索馬里發生黑鷹墜落事件,並且被大國指責干涉內政,隨後盧旺達發生大屠殺,美軍不願意出兵,時間延續幾個月,死亡上百萬,在屠殺期間聯合國無所作為,



南聯盟內部的種族屠殺,聯合國內部是爭吵不休,隨後美國以北約名義出兵,轟炸78天讓塞爾維亞屈服,否則其他民族要被殺光了,

伊朗試圖擁有核武器,如果不是美國軍艦,伊朗是不可能理會聯合國的,雖然最終伊核協議是以聯合國名義簽署,明眼人都知道是美國的作用,


萬事皆空70


首先,美國做為“五常”之一,有責任去幹予世界任何國家霸凌它國,其二,將問題擺到聯合國,有能力去解決科威特被佔領只有“五常”,而“五常”當中,美英是北約聯盟,法國雖不是北約組織成員,但長久以形成與英國戰咯聯盟,而俄羅斯當時正經過蘇聯解體,國內除經濟不振外,尚有許多內部動盪(車臣問題),中國當時尚致力於建設,軍事只能防預尚勉勉強強,(東風一3,殲10都沒有,空軍只有蘇一27撐門面,巨浪3沒影,紅旗,鷹擊都沒系列列裝)……,所以,沒有以美國為首,科威特真會淪落為伊拉克的一個省,科威特應感謝強大,美麗,善良的美國。


東方不明西方亮


薩達姆攻打科威特並宣佈其成為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無論是什麼理由,都是違反國際法的。當時,聯合國通過了11個譴責和制裁伊拉克的決議,及一個授權對伊拉克動武的決議。

但聯合國施加的壓力沒有讓薩達姆退縮,在決議規定最後期限前也未從科威特撤軍。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糾集了幾十個國家發動了海灣戰爭。這場戰爭一舉擊垮了在科威特境內的伊拉克軍隊,迫使其快速撤離。而美國在這場戰爭中,因為打著聯合國的旗號,所以師出有名,所花費用80%由盟國分攤,美國自己只拿20%,花費不算多,共計190億美元上下,而且傷亡很小,是二戰後美國打得最成功的一次戰爭。



所以,聯合國決議實際就是一張廢紙,如果沒有會員國去執行,對任何國家都沒有約束力。而執行聯合國決議,特別是要求動武的決議,顯然必須有強大的實力做保證。美國是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又以世界警察自居,當然首當其衝的應該去幹這種事。

不過,美國可不是聯合國隨便就指使得動的。美國的標準就是為利益而動,無利它是無論如何也不當這類急先鋒的。比如海灣戰爭,是伊拉克一心想做大,嚴重侵害了美國的戰略利益和經濟利益,而科威特是中東地區非常親美的國家,打科威特在美國人看來等於是打美國,所以即使聯合國不通過決議,美國也會去收拾伊拉克。



實際上,聯合國也就是對違反國際法的中小國家做出懲罰性的決議,而對美國這個霸道的超級大國從來也不會做出任何懲罰性決議的,哪怕它幹了再多的壞事。事實上,美國是世界上發動侵略戰爭最多的國家,聯合國拿它毫無辦法,而別的國家又不具備懲罰它的實力。也許會有人說,美國侵略它國並沒有吞併人家呀,這和伊拉克還是很不一樣嘛。這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象,其實,美國和伊拉克一樣,侵略別國都是為了爭奪利益,只不過薩達姆太生猛,實力又不濟;而美國打下一個國家後,卻以扶持代理人的方式控制這個國家,攫取經濟利益,玩法不一樣,但卻是殊途同歸。但正因為實力上的差別,伊拉克遭受了十多年戰爭留下的創傷,而反美英雄薩達姆也最終在美國的操控下被絞死;但美國卻因為不斷髮動侵略戰爭,維護了其霸權,仍然風光無限,牢牢坐在第一強國的位子上。



高山流水116820061


薩達姆吞併科威特是中了美國設置的圈套,兩伊戰爭打了八年,是美國挑動伊拉克對伊朗開戰,伊拉克對伊朗動用了生化武器,伊朗損失慘重。後來因為伊拉克在出售石油方面反對以純粹美元結算,就開始得罪美國,美國為了尋找開戰機會,故意使沙特,科威特的石油增長出口,使伊拉克的石油價格大幅下降,產量也降低,伊拉克和沙特,科威特產油國的矛盾上升,就是美國導演的好戲,伊拉克又是中東地區的軍事霸主,吞併科威特,打擊沙特准備充分。美國的聯合國代表發聲說,對於中東地區的軍事衝突不會干涉。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本來就是靠軍事政變上臺,是個喜歡冒險敢打硬仗的軍人風格,但是頭腦不夠冷靜,中了美國人的引蛇出洞之計,美國和西方國家早就看不慣薩達姆的桀驁不馴,他們巴不得薩達姆犯錯,現在的世界國際,光有實力是不夠的,還得時刻提防別人的陰毒暗算,小心亦亦的隱藏實力,仔細的看清周圍無處不在的陷阱。隨時隨地躲避背後有人對你施放冷箭!所謂兵不厭詐,玩弄政治的人要更加敏銳和機辨!薩達姆此人雖然是國家總統,但他更是個軍人,也是個軍事人員,絕對不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美國政治家的對手,因為在謀略上他都不是對手。


用戶8464247526995


美國不出兵,對於薩達姆這樣的獨裁者來說,任何和平方案,任何決議都是無效的。因為獨裁者相信,他做出的任何決定都是正確的,根本就不可能因為其它因素改變,即使自己發現錯了,也會一條路走到黑,用其它錯誤來掩蓋現在的錯誤,所以在美軍增兵海灣的最後一刻,仍然希望薩達姆懸崖勒馬,回頭是岸,主動從科威特撒軍,但是薩達姆覺得這樣有城下之盟的感覺,有損自己的威信,所以選擇了抵抗的道路,反正首先死亡的是伊拉克的士兵,抵抗不成功,也不算丟人,如果不抵抗就撒軍,那就丟人丟大了,讓薩達姆如何再領導伊拉克人民?

對於美國人來說,並不想消滅薩達姆,因為薩達姆屬於伊斯蘭教遜尼派,是平衡美國的死敵伊朗什葉派的,中堅力量!所以只打了1OO小時,就打到了伊拉克的巴士拉,美國宣佈停火!這個時候薩達姆就應該清楚,和美國對抗沒有好下場,但是薩達姆在有關國家的支持下,不執行安理會有關決議,不執行石油出口換食品計劃,偷偷走私石油,執意與美國和國際社會對抗,對抗聯合國的檢查,美國忍之又忍,直到無法可忍,美國對薩達姆進行第二次打擊,不作死就不會死,薩達姆自己走上了不歸路!

海灣戰爭,薩達姆死了,是最大的失敗者,美國損兵折將,耗費龐大的軍費,什麼都沒有得到,亦是小敗,最大的贏家是伊朗,失去了對手的伊朗,這些年非常猖狂,動不動就叫扳美國和國際社會,成為中東的毒瘤,現在,美國對伊朗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伊朗神棍不改變政策,難逃美國的一擊!


勿以善小而不為144


如果沒有美國出兵,僅憑聯合國的決議肯定是不可能讓薩達姆從科威特撤兵,畢竟美國之所以會出兵科威特,這就是因為聯合國的決議無法對薩達姆起到任何作用,為了展現聯合國的權威並維護國際基本秩序,於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決定出兵科威特打敗薩達姆的軍隊。
(海灣戰爭當中的美軍F-15戰機)


薩達姆在出兵侵佔科威特之前曾給時任美國總統老布什透露了一些自己要進攻科威特的信號,不過美國政府並沒有給薩達姆做出太明確的答覆,結果薩達姆錯誤解讀了美國政府的意思,他誤以為美國默許他對科威特出兵。薩達姆是一個軍事狂人,伊拉克在侵佔科威特之前已經和伊朗進行了一場時間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這場戰爭不僅讓伊拉克民眾遭受了巨大的傷害,它也讓伊拉克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經濟上的困境也是讓薩達姆決定對科威特出兵的重要因素。

薩達姆大概沒有想到國際社會對他出兵侵佔科威特的事情會反應那麼激烈,他大概也沒有想到美國會對自己那麼強硬。科威特相比於伊拉克不過是一個彈丸小國,它的軍隊如何扛得住伊拉克大軍的進攻,薩達姆的軍隊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輕鬆佔領了科威特全境。科威特被伊拉克侵佔之後聯合國立即提出決議要求薩達姆立刻無條件從科威特撤出軍隊,某些國家甚至專門派出官員去勸說薩達姆撤軍。
(薩達姆)




然而薩達姆的性子也是非常倔強,在從科威特撤兵的問題上他幾乎是不見棺材不落淚,聯合國的三令五申並不能讓薩達姆有絲毫退縮。從聯合國的現實情況來看,它畢竟只是一個沒有太多實權的國際組織,聯合國沒有自己的軍隊,它也沒有自己特定的財政收入來源,所以如果沒有成員國的支持,那聯合國基本不可能對任何國家起到實際的約束作用。薩達姆對聯合國的決議完全不感冒,只有拳頭能夠讓他低頭讓步,所以美國的出兵是必要的。

當然,由於聯合國的所有決議都需要其成員國來執行,而像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是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約束得了的,所以聯合國基本不能對美國起到任何約束作用,這也是很多人對聯合國心懷不滿的重要原因。事實上聯合國確實管不了美國,不過我們並不能因為聯合國無法約束美國就否定聯合國對於世界和平穩定做出的貢獻,聯合國的存在至少可以讓一些小國遵守基本的國際規則,並且大國之間發生衝突的概率也會因為聯合國的存在而降低。
(聯合國安理會)




科威特之所以能夠從薩達姆的魔抓當中解脫,這既是得益於聯合國在海灣戰爭中發揮的作用,它也需要依賴美國的強大軍事實力為聯合國的決議背書。因為美國幫助自己恢復了獨立國家地位,所以科威特在海灣戰爭之後也是加強了和美國的軍事聯繫,事實證明美國在某些時候還是能夠做一些正義的事情,它並不總是給世界製造混亂,我們應該客觀看待美國對世界做出的貢獻。


李姓先生


科威特能否擺脫,取決於科威特的態度。很多人都知道,薩達姆在1990年下令伊拉克軍隊佔領科威特,引發“海灣危機”。但是,薩達姆為何要佔領科威特?這是很多人所忽略的。

事實上,薩達姆是被逼急了。當然了,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美國人設計的陰謀,把薩達姆一步步引入坑中。在此之前,薩達姆與美國的關係很好,美國曾經把薩達姆當作重要的“盟友”,用於制衡伊朗。例如,薩達姆在1980年挑起“兩伊戰爭”,這背後就有美國人的支持。既然在10年前,薩達姆和美國是很要好的關係,可為何在10年後,美國人卻要對薩達姆使陰招呢?

答案很簡單,美國當初支持薩達姆,主要是出於利益。兩伊戰爭打了8年,對於美國來說,這其實是一場代理人戰爭,伊拉克只是美國的工具。因此,美國人的目的達到了,通過這場戰爭,既消耗了伊朗的國力,同時也遏制了伊拉克的發展。但是,美國人很不講理。例如,在債務問題上,伊拉克欠了一大筆錢,如果追本溯源,這筆錢應該由美國人出,因為罪魁禍首,就是美國人。然而,美國人不願意承擔責任,薩達姆感覺被擺了一道。在當時,科威特是美國的小弟,美國要進一步打壓薩達姆,可能在計劃別的陰謀。有人認為,科威特為何要逼迫薩達姆還債?這背後可能是美國在搞鬼。如果沒有美國撐腰,科威特又怎麼敢去惹薩達姆呢?

在“科威特討債勢力”的逼迫下,薩達姆很憤怒。在他看來,伊拉克需要休養生息,國內問題一大堆,哪有錢還?但是,“科威特討債勢力”得理不饒人,一定要逼迫薩達姆還債。事情很清除,薩達姆起初不想賴賬,可這個時候確實很困難。假如“科威特討債勢力”能認清形勢,給薩達姆一點時間,也許這場戰爭就能避免。或許,是美國人在背後撐腰,也有可能是美國人在背後鼓動,“科威特討債勢力”與薩達姆之間,矛盾持續惡化。

最終,薩達姆忍無可忍,他下令軍隊佔領科威特,給了“科威特討債勢力”一個下馬威。這個時候,薩達姆也膨脹了,他被暫時的“勝利”衝昏頭腦,直接宣佈吞併科威特,要把這裡變成伊拉克的一個“省”。這樣一來,薩達姆徹底落入美國的圈套。有人認為,薩達姆在吞併科威特前,曾徵求美國人的意見,所以說這件事,水非常的深,美國陰謀者的陰謀,計劃的很周詳。

在佔領科威特後,薩達姆下不來臺了,他面臨國際社會的指責。假如美國不出兵打擊伊拉克,伊拉克又能否長期佔領科威特呢?恐怕未必,因為薩達姆出兵科威特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逃債”。既然已經把“科威特討債勢力”教訓了一頓,今後的事情,還是能商量的。薩達姆,也很要面子,他要在中東樹立正面形象,如果強佔著科威特不走,肯定是不理智的。在此時,假如“科威特討債勢力”能主動服軟,免除伊拉克的債務,也許還能有新的出路。


圖維坦


聯合國決議基本是無效的,要是有效的話,美國也不至於直接出兵了。而沒有美國出兵,科威特真就變成伊拉克的一個省了。

和伊拉克相比,科威特的實力實在是太過於弱小了。伊拉克之前打了八年的兩伊戰爭,國家經濟雖然打崩了,但是軍事實力還在,在中東,沒有任何國家能奈何得了他,除了以色列他不敢惹以外,誰都怕他。就那些全套美式裝備的伊朗,在伊拉克面前都打的非常吃力,更別說一個科威特了。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總共就派出去幾個共和國衛隊師,八萬多人,戰爭打了兩天就結束了,科威特全境基本就被佔領了。伊拉克總共派出去八萬人,這些部隊大多數還都經歷過兩伊戰爭的洗禮,雖說是兩伊戰爭低端局吧,但是戰鬥力練的也差不多,比科威特這種強多了。


國際上一直都是在譴責伊拉克,安理會也是通過了660號協議,要求伊拉克無條件撤軍。但是溝通失敗,薩達姆就不同意,就是不撤軍。而聯合國有啥辦法?

聯合國也只是一個大會議室,伊拉克入侵,他其實是沒有辦法的。至於出兵這個問題,聯合國也沒權力命令美國出兵,最終出兵的意願取決於美國人,而不是聯合國。這場戰爭,是美國要出兵。
美國要是不出兵,科威特能指望的也就是自己了,但是他自己有啥辦法麼?薩達姆那種獨裁者,那種鐵腕,科威特能抵抗多少?


軍武文齋


薩達姆在未達到戰略目標時,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國家都不能讓其撤出科威特,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伊拉克在經過兩伊戰爭後,國庫空虛,而且屋漏偏逢連夜雨,海灣戰爭前夕正好遇到石油價格的回落週期。面對伊拉克國內的經濟下滑,薩達姆把矛頭直指科威特,指控科威特傾銷石油以致石油價格下跌。薩達姆還指責科威特偷挖兩國邊境的油田。

總之,千錯萬錯都是科威特的錯,薩達姆想以耍賴碰瓷的方式,讓科威特彌補伊拉克在石油價格下跌中的140億美元損失。科威特不想用錢息事寧人,最後演變出薩達姆以科威特是古巴比倫王國的固有領土為由,出兵吞併科威特的鬧劇。

聯合國的斡旋

聯合國不是個軍事組織,其本身沒有過硬的軍事實力讓薩達姆配合其指示。這從根本上決定了其發表的決議形式大於實際作用。

聯合國的三板斧大概就是譴責,經濟制裁,派出維和部隊。

僅靠聯合國的譴責,就能夠讓有軍事衝突苗頭的雙方冷靜下來的事例還真沒出現過,薩達姆不出意外也如此。這種廉價的動口方式,只是為了獲取國際的聲望,以讓各國在進行選邊站時爭取更多的支持。但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一心想獲取國家利益的薩達姆進行任何譴責,還是不能提供任何實質的幫助。這和後來美帝出兵伊拉克時如出一轍,即使美帝在聯合國眾矢之的,一片倒地譴責其霸權主義,最後美帝及其盟友還是照樣繞過聯合國,擅自進行軍事行動。所以聯合國和一戰後成立的國聯其實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只是個清談機構。

聯合國還可以在國際促成對某一不符合國際法的國家進行貿易禁運,金融資產凍結,提高關稅等多種經濟制裁手段,以迫使那些刺頭國家就範。但是很多情況下,這種方式需要長時間的經濟封鎖才能獲取效果,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很可能有效果時,戰事已經結束了,生米煮成熟飯後還有何意義呢。

伊拉克受到制裁後,國內的物價上漲了7倍到8倍,而且為了能讓薩達姆就範,國際社會把伊拉克和科威特的500億美元資產都凍結了。薩達姆即使面對聯合國的貿易禁運窘境,也只是願意把在科威特綁架的1萬名老弱婦孺人質釋放,並沒有撤軍,這也是薩達姆最後能退讓的底線了。

聯合國的維和部隊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軍事力量,只是負責當地的戰後重建,維持當地的治安秩序,以及讓軍事衝突雙方有一個緩衝地帶。聯合國派遣的維和部隊少則幾人,多則上千人不等,這在兵力上還是無法與伊拉克的百萬軍隊相抗衡。要想增強維和部隊的效果,只能讓聯合國成員國在聯合國的框架內,組成多國部隊出兵科威特進行軍事救援。

國際法的外殼是條文,內殼是實力。沒有強硬的實力為保障,想讓其他國家遵守確實是緣木求魚。

各方的爭取

薩達姆入侵科威特後,不僅聯合國呼籲其撤出科威特,就連與伊拉克結盟了20年的蘇聯也站出來譴責薩達姆的瘋狂行徑。蘇聯能對伊拉克這個老朋友義憤一下也確實不容易。伊拉克軍隊此時還有蘇軍的軍事顧問,也使用著蘇制武器,然而卻沒收到任何效果。但是蘇聯的態度讓美國斷定,如果海灣戰爭爆發,蘇聯至少不會插手進行軍事幹預,這也讓美國鬆了口氣。而且當時蘇聯已經是日薄西山,也無力幫助薩達姆搖旗吶喊,說話的分量就少了。當天平失去的一端失去制衡時,局部戰爭爆發的幾率也就註定會隨之升高,和平解決科威特的領土爭端幾乎不可能了。

唯一有希望能讓薩達姆回心轉意的只有在開羅的阿拉伯首腦會議,當時絕大多數阿拉伯國家首腦在會議上規勸薩達姆懸崖勒馬,直到美國出兵前,阿拉法特和穆巴拉克還在盡最大努力在斡旋。共同的阿拉伯民族,共同的伊斯蘭文化,使得阿拉伯人以兄弟相稱,有時這個小圈子聽不進聯合國或者超級大國的呼籲,但是對阿拉伯首腦會議的決定還是尊敬的。然而薩達姆卻顯示出強硬的態度,聲稱科威特問題是不能談判的。這也表明薩達姆決心要一條道走到黑。

薩達姆的算盤

薩達姆可能是被低估的政治人物之一,很多人誤以為薩達姆只是想訛詐科威特的錢以及覬覦其領土,但是其實薩達姆的目標不侷限於此,他一直有著想推翻石油美元體系,建立自己的體系取而代之的野心,只是苦於其實力不足不能實現而已。

薩達姆在吞併科威特時,動用了將近10個師的兵力,然而這對於幾乎就能以警察部隊就能收拾科威特來說,無異於殺雞用牛刀。兵不血刃的伊拉克軍隊在佔領科威特後,竟然越過了科威特城,直接開赴沙特邊界地帶。直到這時全世界才醒悟,薩達姆為何如此興師動眾,他的終極目的是沙特,甚至整個海灣地區的國家。而事實也證明中東的土豪實在是不堪一擊,在後來的海夫吉戰役中,阿拉伯聯軍憑藉一己之力確實無法抵擋住中東雄獅的進攻,如果沒有多國部隊的出兵幫助,海灣國家凶多吉少。

這才有了後來美國的沙漠之盾行動,就是為了防止伊拉克軍隊繼續向前推進。當時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石油儲備佔全世界的20%,如果沙特和其他海灣國家都被薩達姆吞併,那麼薩達姆將能在國際石油市場翻雲覆雨,所有國家都會被其掐住經濟發展的閥門。即使後來薩達姆的進一步入侵沒能實現,但是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發達經濟體都不會容忍薩達姆的野心,石油危機時期的跪舔經歷讓它們不願再來一次。

說白了就是薩達姆動了幾乎所有既得利益國家的奶酪。這也就出現了最後美國的一呼百應,多國部隊不餘遺力,沙特和科威特等海灣國家出資360億美元,即使沒出兵的德國和日本出資160億美元,韓國出資4億美元。它們除了要共襄義舉外,最主要的還是不能讓薩達姆的計劃得逞。

薩達姆妄想通過建立石油帝國而實現躺賺的終極目標,就在海灣戰爭中的失利後最終破碎。然而薩達姆在此後還未獲取教訓,竟然還敢提倡使用歐元結算石油交易,再次公然挑戰石油美元體系,最終也只能註定要涼透。自知之明還是相當重要的,想飛得更高更遠,有時只會摔得更慘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