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利浦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不滿 擔憂損傷全球醫療供應鏈

為生產更多醫療必需品抗擊疫情,美國《國防生產法案》正待命隨時啟動。通過這項法案,總統有權要求和激勵企業生產國防相關的產品,並控制這些產品的分銷渠道。

《國防生產法案》一觸即發

企業認為該法案可能對全球供應鏈產生衝擊,並對此表示擔憂。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週二稱,美國擴大動用本土工廠的權力,可能觸發貿易保護主義,從而進一步威脅到全球關鍵醫療設備的供應鏈,對抗擊全球疫情產生負面影響。

飞利浦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不满 担忧损伤全球医疗供应链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天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國防生產法案》已經生效,但是還沒有動用,因為沒有企業對生產號召的響應說‘不’。”

同日,美國聯邦應急事務管理署(FEMA)署長彼得·蓋諾(Peter Gaynor)傳遞出不同的信息。蓋諾表示,通過該法令,美國政府已經下令採購6萬份檢測試劑。美國還在對5億個口罩的批量採購合同中加入了使用該法案的措辭。

《國防生產法案》由美國國會於1950年批准頒佈,將賦予美國總統對美國工廠下令徵收並擴大必須產品生產供給的權力。該法案明確規定了國防生產的優先順序,確立了物資與設施的分配體制和徵收權,同時根據有關條款,為國防企業擴大生產能力提供了有利的財政保障。

美國法律學者張軍律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政府對動用《國防生產法案》還是有顧慮的,因為該法案一旦觸發,意味著美國總統將對這些生產物資進行分配和管理,並承擔相應的責任,特朗普顯然也不希望去承擔。所以目前來看,還是企業自發響應號召進行生產,政府尚未動用法案。”

在美國呼吸機極其緊缺的情況下,各州政府都在各自搶奪資源。目前包括福特、通用、特斯拉等美國汽車企業都已經宣佈將支援呼吸機的生產。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已經從中國向飛利浦、美敦力和瑞思邁(ResMed)採購了1255個呼吸機運往美國洛杉磯。加州州長週二表示,特斯拉將交付1000個呼吸機。

飛利浦在美國的加州和賓夕法尼亞州擁有兩座工廠,生產醫用呼吸機,如果《國防生產法案》觸發,那麼意味著美國有權對飛利浦位於美國的這兩座工廠進行生產徵用。

另據第一財經記者查詢瞭解到,德國呼吸機生產巨頭德爾格醫療也在美國的德福(Telford)和休斯頓擁有生產基地。此外,醫療行業巨頭西門子醫療和美敦力也都在美國擁有生產工廠。不過這兩家企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暫時沒有了解到相關情況。

出口受限或危及全球供應鏈

飛利浦是最先表現出擔憂的企業。週日,該公司已經表示,將會增加包括檢測試劑在內的關鍵醫療設備的生產,為更多新冠患者服務。公司未來幾周還將把醫用呼吸機的產能提升一倍,以滿足全球需求。到今年第三季度,飛利浦的醫用呼吸機產能將提升4倍左右。

這些大量的呼吸機設備都是美國兩家工廠生產供應全球的,飛利浦此前承諾將這些產品運到全球最需要的地方。而現在,美國政府可能介入其中,從而限制飛利浦產品對全球的出口。

飛利浦公司發言人史蒂夫·科林克(Steve Klink)週二表示,不僅是出口會受影響,而且來自歐洲和亞洲的潛在貿易報復措施,可能會限制對呼吸機的一些關鍵零部件的供應,從而反過來損害美國的生產和產品供應。

科林克還稱,飛利浦一定會達到他們的生產承諾。“但這是基於整個供應鏈正常的情況。”他說道,“一個呼吸機設備有非常多的零部件,其中一些來自全球的其他國家和地區。貿易保護會產生損傷效果,不管是對於生產的最終環節還是中間環節而言。”

針對飛利浦的擔憂,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諮詢公司Automobility創始人CEO羅威(Bill Russo)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方面飛利浦是擔心美國政府可能會轉向自建供應鏈,從而對市場現有企業造成損害;另一方面是對於稀缺資源的控制,誰佔有了供應鏈資源,誰就能夠佔據主動地位。”

不過對於《國防生產法案》的實施,羅威稱這是非常時期才會採取的措施,不會永久持續下去,因此企業不必過於擔憂這一法案對全球供給的影響。

荷蘭外交部表示正在就此事與飛利浦和美國政府溝通。飛利浦方面稱,希望呼吸機的出口不會受到影響。公司表示:“只要還在談,我們就對結果有信心。”目前飛利浦全球CEO萬豪敦(Frans van Houten)也在積極參與與美國政府的談判。

截至當地時間3月24日晚10點,美國新冠感染人數已經超過5.3萬例,單日新增確診人數接近1萬例,累計死亡人數也已經增長到687例。世衛組織表示,美國感染人數大幅增長,可能成為全球新冠疫情下一個“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